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9819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本发明为外套管位于下外套管的上方,其侧壁上有方形槽、圆形槽,圆形槽连接摆动控制旋钮,方形槽在支撑杆摆动方向上,下外套管侧壁上的圆形槽连接旋转控制旋钮,方形槽连接垂直撑开器,支撑伞的伞形顶端上设置空心槽,支撑伞连接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在外套管内,位于支撑杆的下方,垂直抱紧器在外套管内且为一开环的圆环形,摆动控制旋钮顶端接触垂直抱紧器,旋转抱紧器腰部为凹槽,上端与外套管的内侧壁铸合,旋转控制旋钮顶端接触连接旋转抱紧器的腰部凹槽。本发明克服了无法准确复位的缺陷。本发明操作简便、可对塌陷关节面进行精确量化复位,体积小、成本低,维修和更换方便。
【专利说明】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辅助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的精确支撑复位装置,特别涉及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胫骨平台骨折是累及了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其往往由垂直和内、外翻暴力造成,骨折移位多表现为关节面塌陷和/或关节面劈裂,手术治疗时,以关节面塌陷的复位尤为困难,这也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0003]在本发明之前,手术中对塌陷关节面的复位多采用简易的顶棒或骨刀来完成,其缺陷包括:①操作时依赖于手术医生的个人经验,对关节面塌陷的部位、塌陷的方向和塌陷的程度等只能进行粗略的判断,往往无法准确复位;②顶棒或骨刀等工具缺乏合适的接触表面,在关节面复位时无法提供良好的力学支撑;③在复位时缺乏量化手段,无法实现塌陷关节面的精确复位,术中需反复多次进行X光透视才能确定关节面复位的满意程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6]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外套管位于下外套管的上方,外套管侧壁上有方形槽、圆形槽,圆形槽连接摆动控制旋钮,方形槽在支撑杆摆动方向上,下外套管侧壁上有方形槽、圆形槽`,圆形槽连接旋转控制旋钮,方形槽连接垂直撑开器,支撑伞的伞形顶端上设置空心槽,支撑伞连接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在外套管内,垂直抱紧器在外套管内,位于支撑杆的下方,为一开环的圆环形,摆动控制旋钮顶端接触垂直抱紧器,旋转抱紧器腰部为凹槽,上端与外套管的内侧壁铸合,旋转控制旋钮顶端接触连接旋转抱紧器的腰部凹槽。
[0007]所述垂直抱紧器为口大底小的杯状结构,右侧外壁为斜坡。
[0008]所述外套管侧壁上的方形槽在支撑杆转动至水平时接触连接。
[0009]所述外套管侧壁上方形槽用于插入垂直撑开器的尖部。
[0010]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操作简便、可对塌陷关节面进行精确量化的复位,体积小、成本低,维修和更换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2]图2——本发明中三维支撑平台的结构原理立体剖示图。
[0013]图3——本发明中支撑伞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4]图4——本发明在将骨骼固定支架固定在骨折以远骨骼时的操作示意图。
[0015]图5——本发明在将支撑伞、三维支撑平台和骨骼固定支架组装起来的操作示意图。
[0016]图6——本发明使用三维支撑平台定位塌陷关节面时的操作示意图。
[0017]图7——本发明将垂直撑开器置入三维支撑平台和骨骼固定支架之间时的操作示意图。
[0018]图8——本发明在使用垂直撑开器进行骨折复位时的操作示意图。
[0019]图中各符号表示部件如下:
[0020]螺纹针1、上螺纹针2、骨骼固定支架3、旋转控制旋钮4、外套管5、支撑伞6、支撑杆7、摆动控制旋钮8、下外套管9、针杆夹头10、下针杆夹头11、垂直抱紧器12、旋转抱紧器13、伞形顶端14、空心槽15、螺纹杆16、垂直撑开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发明技术思路为:
[0022]借助骨骼固定支架将整个装置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以远的骨骼上,根据手术前的影像学资料(X线片和CT)准确预判塌陷关节面的位置和塌陷程度,相应地调解三维支撑平台,使其对准关节面塌陷的部位,最后通过垂直撑开器对塌陷关节面进行支撑复位。
[0023]下面具体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
[0024]本发明由三维支撑平台、垂直撑开器和骨骼固定支架三部分组成,其中三维支撑平台由支撑伞6、支撑杆7、外套管5、下外套管9、旋转控制旋钮4、摆动控制旋钮8、垂直抱紧器12和旋转抱紧器13组成。外套管5 (外直径20mm)位于下外套管9 (外直径20mm)的上方,两者共同组成三维支撑平台的外壁;外套管5的近端开口的内直径为14mm,远端开口的内直径为16mm,其侧壁上有两个槽,分别为宽度为6_的方形槽和直径为3_的圆形槽,其中圆形槽连接摆动控制旋钮8,方形槽则允许支撑杆7摆动至水平位置;下外套管9的近端开口和远端开口的内直径均为16mm,其侧壁上有两个槽,分别为宽度为IOmm的方形槽和直径为3mm的圆形槽,其中圆形槽连接旋转控制旋钮4,方形槽则允许垂直撑开器17尖部的插入;支撑伞6的伞形顶端14上设置有空心槽15,本例中环形设置4个,支撑伞6的螺纹杆16连接支撑杆7 ;支撑杆7近端为圆杆状(外直径5mm),内有螺纹用于拧入支撑伞6的螺纹杆16,远端为球形(外直径16_),设置在外套管5内,与垂直抱紧器12和旋转抱紧器13共同组成三维支撑平台的内部结构,因外套管5近端开口的内直径(14_)小于支撑杆7远端球形部分的外直径(16_),故支撑杆7不会从外套管5近端脱出;垂直抱紧器12位于支撑杆7的下方,其为前侧壁开槽的圆环形结构(外直径16mm),即为一开环的圆环形,其侧方压缩时可发生形变,其剖面为口大底小的杯状结构,右侧外壁为斜坡设计,通过外套管5外侧壁的圆形槽拧入摆动控制旋钮8时,后者可从侧方推挤垂直抱紧器12的斜坡式外壁;旋转抱紧器13的外形为线盘状,其上端圆盘和下端圆盘外直径均为16mm,腰部凹槽的宽度为3mm,腰部圆盘的外直径为8mm,上端圆盘与外套管5的内侧壁铸合,通过下外套管9外侧壁的圆形槽拧入旋转控制旋钮4时,旋转控制旋钮4从侧方推挤旋转抱紧器13的腰部凹槽。
[0025]垂直撑开器17为钳状设计,其手柄处的螺杆的螺纹间距为2mm,当加压螺母旋转一圈,手柄即撑开2mm,而垂直撑开器9的尖部则撑开1mm。
[0026]骨骼固定支架3为圆杆状,由三段不同直径的圆杆铸合而成,其上段圆杆外直径为16mm,中段圆杆外直径为20mm,下段圆杆外直径为5mm。[0027]本发明应用过程说明:
[0028]首先,将螺纹针I (外直径为3mm)和上螺纹针2 (外直径为3mm)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远端的胫骨干上,然后利用针杆夹头10和下针杆夹头11将骨骼固定支架3连接在螺纹针I和上螺纹针2上,用扳手旋紧针杆夹头10和下针杆夹头11上的螺母,即可将骨骼固定支架3固定在螺纹针I和上螺纹针2上,如图4所示;
[0029]第二步,将三维支撑平台的下外套管9套在骨骼固定支架3上,再将支撑伞6拧在支撑杆7的近端上,如图5所示;
[0030]调节支撑杆7的摆动角度,同时调节外套管5相对于下外套管9的旋转角度,使支撑伞6位于塌陷关节面的正下方。拧紧摆动控制旋钮8,其从侧方推挤垂直抱紧器12的斜坡式外壁,使垂直抱紧器12向上滑动,同时垂直抱紧器发生形变,其近端环形开口的直径变小,从而与支撑杆7的远端球形结构相抱紧,起到固定支撑杆7摆动角度的作用。拧紧旋转控制旋钮4,其与旋转抱紧器13的腰部凹槽抱紧,因旋转抱紧器13的上端圆盘与外套管5的内侧壁铸合,因此起到固定外套管5相对于下外套管9的旋转角度的作用。如图6所示;
[0031]将垂直撑开器9的尖部插入下外套管9侧壁的方形槽中,如图7所示;
[0032]最后, 通过旋转垂直撑开器17的手柄上的加压螺母,使三维支撑平台和骨骼固定支架3之间垂直撑开,从而使塌陷关节面获得支撑复位,通过螺母旋转的圈数,实现对关节面的抬高进行量化,如图8所示。
【权利要求】
1.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位于下外套管的上方,外套管侧壁上有方形槽、圆形槽,圆形槽连接摆动控制旋钮,方形槽在支撑杆摆动方向上,下外套管侧壁上有方形槽、圆形槽,圆形槽连接旋转控制旋钮,方形槽连接垂直撑开器,支撑伞的伞形顶端上设置空心槽,支撑伞连接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在外套管内,垂直抱紧器在外套管内,位于支撑杆的下方,为一开环的圆环形,摆动控制旋钮顶端接触垂直抱紧器,旋转抱紧器腰部为凹槽,上端与外套管的内侧壁铸合,旋转控制旋钮顶端接触连接旋转抱紧器的腰部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抱紧器为口大底小的杯状结构,右侧外壁为斜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侧壁上的方形槽在支撑杆转动至水平时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精确支撑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外套管侧壁上方形槽用于插入垂直撑开器的尖部`。
【文档编号】A61B19/00GK103750889SQ201410054791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施鸿飞, 熊进, 陈一心 申请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