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醛在制备用于靶向治疗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8326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桂皮醛在制备用于靶向治疗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成分制备药物中的应用,更具体的说,是涉及桂皮醛在制备用于靶向治疗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内多重耐药细菌感染逐年增加,2014年中国医院内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网(CHINET)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MRSA在主要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发生率为30-73%,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为62-70%,耐碳氢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为24-26%,耐碳氢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为10-1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4%。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和在医院环境的暴发流行,导致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预后较差,病死率增加,尤其是对于血液病、肿瘤、器官移植等免疫力缺陷患者更加凶险,由于多重耐药菌可选药物有限,如CR-ABA,往往仅对多粘菌素敏感,而该药国内未上市,导致很多该菌感染,尤其是血流感染患者由于几乎无药可医,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同时多重耐药菌极易在医院环境中暴发流行,因此对于该类菌已成为医院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鉴于此,安全、高效、敏感的药物研发已成为控制及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当务之急。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开始着手研究、开发能够有效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桂皮醛是樟科植物肉桂挥发油(占80-90%)的主要成分,是药典(2015)法定药材。国家药食同源药材目录(2015版),桂皮为药食同源药材,是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076-2011)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天然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桂皮醛具有解热、解表、发散、镇痛以及抗细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专利ZL03106981.9公开了一种用于深部细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包括桂皮醛、藿香油和/或丁香油,用于抗深部细菌,该专利指出经过反复实验,筛选出具有良好协同作用的桂皮醛与藿香油和/或丁香油组合物,使用其不但具有良好的抗深部细菌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专利ZL201410319040.2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抗曲霉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桂皮醛、广藿香酮,用于抗曲霉菌。专利ZL201410319136.9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抗念珠菌药物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桂皮醛、广藿香酮,用于抗念珠菌。上述两篇专利同时指出,在藿香油的众多组分中筛选出了广藿香酮,其抑菌活性较高,并与桂皮醛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二者适于配伍后使用,并且较桂皮醛与藿香油配伍后的抑菌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且安全性良好。专利ZL201410318881.1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抗角膜炎细菌滴眼剂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桂皮醛、尼泊金乙酯,用于治疗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青霉均属、酵母属等所致的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同时指出,通过配伍实验,筛选出桂皮醛与尼泊金乙酯配伍使用,相较于二者分别使用可显著增强单体抑菌活性,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专利CN2012100001274.3公开了一种复方十一烯酸纳米乳,其包括十一烯酸、肉桂醛、丁香酚活性组分,用于抗真菌感染,三者结合既能一直真菌的增殖,又能将已有的真菌杀灭,达到彻底的抗真菌效果。上述四篇专利作为现有技术均提出桂皮醛与其他活性成分(如广藿香酮、尼泊金乙酯或丁香酚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比单用桂皮醛抑菌作用增强。在现有技术教导之下,发明人使用桂皮醛与广藿香酮组合物、桂皮醛与尼泊金乙酯组合物展开了对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研究。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桂皮醛与其他活性成分联合使用并未能达到良好的、预期的治疗结果。经对中药进行大量的筛选、有效成分的提取、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毒理、药理、抗细菌机制的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药物配方的研制和制备等,意外的发现了单独使用桂皮醛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治疗结果,遂作出本发明。本发明在现有技术教导与启示的基础上,反其道而行之,首次提出不使用桂皮醛与其他活性成分联合用药,而是单独使用桂皮醛用于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因此,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桂皮醛在制备用于靶向治疗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细菌为多重耐药细菌。进一步的,上述应用所述多重耐药细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耐碳氢霉稀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氢霉稀类肠杆菌科细菌、耐碳氢霉稀类铜绿假单胞菌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为实现上述应用,本发明的第一种方式是,所述用于靶向治疗细菌感染药物,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桂皮醛10~60、吐温-800.1~2、生理盐水溶液900~1000。本发明的第二种方式是,所述用于靶向治疗细菌感染药物,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桂皮醛10~60、吐温-800.1~2、β-环糊精8~15。本发明的第三种方式是,所述用于靶向治疗细菌感染药物,其由桂皮醛单体包合物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而成。针对该第三种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桂皮醛单体包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桂皮醛10~60、羟丙基-β-环糊精20-80。所羟丙基-β-环糊精为2-羟丙基-β-环糊精。针对该第三种方式,所述桂皮醛单体包合物由以下步骤制备:1)将2-羟丙基-β-环糊精加入到80℃去离子蒸馏水中,搅拌溶解,然后降温至20℃,制备得到水溶液,备用;其中,2-羟丙基-β-环糊精与去离子蒸馏水的重量mg/体积mL比为1:10;2)搅拌下,向步骤1)所得水溶液中缓慢滴加用乙酸乙酯溶解的桂皮醛,滴加完毕后,升温至70℃,并继续搅拌1小时,然后置冰箱冷藏24小时,得冷藏液,备用;其中,桂皮醛与乙酸乙酯的体积mL比为1:6;3)将步骤2)所得的冷藏液过滤,固体物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后,低温5℃真空干燥24小时,研碎,过筛80目,再用乙酸乙酯洗涤三次后晾干,即得白色疏松状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本发明结合对抗细菌作用历经十几年的实验研究,经对中药进行大量的筛选、有效成分的提取、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毒理、药理、抗细菌机制的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药物配方的研制和制备等,意外的发现了单独使用桂皮醛可以有效治疗多重耐药细菌。这种发现突破了现有技术的教导与启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就得不出来的,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为了进一步研究桂皮醛治疗多重耐药细菌的体内疗效、安全性及药物在体内作用的靶位机制。本发明采用了组织细菌学、组织病理学、组织生物化学、组织电镜学的方法,研制出桂皮醛制剂(包括口服剂、注射剂)。为临床呼吸科、血液科、急诊ICU、肿瘤科、器官移植等科室的细菌感染提供一种高效、低毒及靶向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新型抗菌药物,为研发中药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提供体内药效学及作用机制及理论实验依据,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附图说明图1鲍曼48h肺组织(10x10)图2鲍曼48h肺组织(10x40)图3鲍曼72h肺组织(10x10)图4鲍曼72h肺组织(10x40)图5金葡48肺组织(10x10)图6金葡48h肺组织(10x40)图7金葡72h肺组织(10x10)图8金葡72h肺组织(10x40)图9金葡菌感染后治疗一周,肺组织恢复正常(10x10)图10鲍曼感染后治疗一周,肺组织恢复正常(10x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对比试验例1桂皮醛与广藿香酮联合使用、桂皮醛与尼泊金乙酯联合使用与桂皮醛单独使用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抗菌活性对比实施例1为专利ZL201410319136.9公开的实施例2,即桂皮醛1.25g,广藿香酮1.25g,吐温-800.05g。对比实施例2为专利ZL201410318881.1公开的实施例2的变化,即桂皮醛1.25g,尼泊金乙酯1.25g,吐温-800.05g。实施例1为桂皮醛1.25,吐温-800.05g。1、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非重复多重耐药菌各30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同时选取非重复送检以上五种非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屎肠球菌各28株比较桂皮醛对以上细菌的作用效果。质控菌株:ATCC25922、ATCC25923、ATCC29212、ATCC27853。2、结果:结果显示:桂皮醛对多重耐药细菌有很好的敏感性,见表1表1桂皮醛联合使用与桂单独使用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抗菌活性的敏感性由表1数据可知,桂皮醛单独使用比桂皮醛与广藿香酮(尼泊金乙酯)联合使用抗细菌作用显著增强,此结果确实超出预期。为进一步发挥桂皮醛单独使用的临床效果,本发明提出将桂皮醛使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含,得桂皮醛单体包合物。该桂皮醛单体包合物可通过药学
技术领域
常规技术进一步制成口服、注射剂型。桂皮醛单体包合物口服剂用法用量,以桂皮醛计1440-2160mg/60kg/日,分三次口服,480mg-720mg/次,连服2-3周。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注射剂用法用量,以桂皮醛计400-800mg/60kg/次/日,连用1-2周。所述桂皮醛单体包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桂皮醛10-60、羟丙基-β-环糊精20-80。所羟丙基-β-环糊精选自2-羟丙基-β-环糊精、3-羟丙基-β-环糊精、2,3-二羟丙基-β-环糊精、2,6-二羟丙基-β-环糊精或2,3,6-三羟丙基-β-环糊精。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的桂皮醛单体包合物组成:桂皮醛1.25g(50重量份)2-羟丙基-β-环糊精1.25g(50重量份)制备方法:1)将2-羟丙基-β-环糊精加入到80℃去离子蒸馏水中,搅拌溶解,然后降温至20℃,制备得到水溶液,备用;其中,2-羟丙基-β-环糊精与去离子蒸馏水的重量mg/体积mL比为1:10;2)搅拌下,向步骤1)所得水溶液中缓慢滴加用乙酸乙酯溶解的桂皮醛,滴加完毕后,升温至70℃,并继续搅拌1小时,然后置冰箱冷藏24小时,得冷藏液,备用;其中,桂皮醛与乙酸乙酯的体积mL比为1:6;3)将步骤2)所得的冷藏液过滤,固体物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后,低温5℃真空干燥24小时,研碎,过筛80目,再用乙酸乙酯洗涤三次后晾干,即得白色疏松状桂皮醛单体包合物。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的桂皮醛单体包合物组成:桂皮醛1g(10重量份)2-羟丙基-β-环糊精2g(20重量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的桂皮醛单体包合物组成:桂皮醛6g(60重量份)2-羟丙基-β-环糊精8g(80重量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2桂皮醛单体包合物MIC值同理,依据对比实施例1所示方法,测定桂皮醛单体包合物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见表2。表2桂皮醛单体包合物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抗菌活性的敏感性由表2数据可知,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比桂皮醛普通方式单独使用、桂皮醛与广藿香酮(尼泊金乙酯)联合使用抗细菌作用都显著增强。此结果进一步超出预期。研究实施例1桂皮醛单体包合物对多重耐药细菌体内疗效1、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治疗免疫抑制ICR小鼠多重耐药细菌感染药效学(1)建立ICR小鼠免疫抑制动物模型(2)建立ICR小鼠肺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3)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治疗免疫抑制ICR小鼠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组织细菌学的药效学(4)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治疗免疫抑制ICR小鼠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组织病理学的药效学2、方法(1)免疫抑制组:(30只)免疫抑制组CTX200mg/kg腹腔注射0.25ml连续2次20只对照组0.9%NS腹腔注射0.25ml连续2次10只(2)模型组:(70只)模型组1免疫抑制剂+鼻腔金葡菌1x107cfu/ml30只模型组2免疫抑制剂+鼻腔鲍曼1x107cfu/ml30只对照组1免疫抑制剂+鼻腔生理盐水10只(3)治疗组:(70只)治疗组1口服桂皮醛单体包合物(金葡菌)240mg/kg30只治疗组2口服桂皮醛单体包合物(鲍曼)240mg/kg30只对照组3口服生理盐水10只(4)耐药菌菌悬液制备:将多重耐药细菌(金黄色葡萄菌、鲍曼不动杆菌)制备成1x108cfu/ml菌悬液50ul滴注到10%水合氯醛麻醉的免疫抑制ICR小鼠两侧鼻腔内。(5)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治疗观察桂皮醛单体包合物240mg/kg,每只小鼠灌胃0.5ml,每日1次,连续14天。对照组生理盐水每只小鼠灌胃0.5ml,每日1次,连续14天。3、结果显示: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治疗金黄色葡萄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组织细菌清除率及病理学疗效均达到80%以上,见表3。表3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疗效菌种肺细菌阳性肺病理炎症细菌清除率%病理疗效%金葡菌(n=30)4686.6680大肠埃希菌(n=30)668080对照组(n=10)0000模型组:48-72h,肺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出血,肺泡破裂,炎细胞浸润。模型组1:免疫抑制剂+鼻腔鲍曼1x108cfu/ml,图1-4。模型组2:免疫抑制剂+鼻腔金葡1x108cfu/ml,图5-8。桂皮醛单体包合物治疗组:感染多重耐药金葡菌、鲍曼菌后,经口服桂皮醛包合物240mg/kg,用药一周,肺组织炎症消失,肺泡恢复正常。图9-10。小鼠存活率:模型组,小鼠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8h死亡率90%,72h死亡率100%;小鼠感染多重耐药金葡菌48h死亡率50%,72h死亡率70%;治疗组,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后,经口服桂皮醛单体包合物240mg/kg,48-72h后小鼠存活率达到80%。感染多重耐药金葡菌后,经口服桂单体皮醛包合物240mg/kg,48-72h后小鼠存活率达到80%。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