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7870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中风、缺血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脑外伤等,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脑损伤后早期一般都伴随脑内神经元缺失、意识、语言、肢体功能以及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等症状。后遗症期主要表现为病情平稳,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好转。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常用于脑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不仅可以在脑损伤早期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细胞及提高神经元的抗损伤能力,对于脑损伤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也具有明确的疗效。

近年研究表明,成年动物或人中枢神经系统多区域存在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至少在几个确定的区域内神经再生贯穿整个生命过程。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潜能分化等特点,可以补充替代损伤的神经细胞,为神经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策略。然而在正常情况下脑内神经干细胞的数目太少,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再生的发生频率很低。虽然几种伤害性刺激,比如缺血、外伤、神经变性等能够引起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但新生的神经干细胞数目较少,神经分化比例也较低,并不足以产生自我修复效果。这就使人们不得不寄希望于通过外源性干预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基于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再生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不断自我更新和增殖获得足够数目的神经干细胞以补充缺失的组织细胞;(2)通过使神经干细胞向特定类型的神经细胞诱导分化以补充脱失的神经细胞;(3)通过促进新生的神经细胞存活并建立功能性联系以达到促进神经功能重建的目的。

现有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普遍存在治疗效果差,药物费用高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对患者治疗的效果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祖国医学在治疗脑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对神经损伤修复关键环节的认识,可以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快速发现治疗神经损伤疾病的药物。

中医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方面积累大量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治疗认知障碍的中药已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医学实践中缺少神经退行性疾病显效治疗药物、且药物价格高昂的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神经再生,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医学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制剂。本发明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得:乌药8-12份、首乌8-12份,银杏叶8-14份、红茋8-12份、黄茋8-12份、石榴皮8-12份、丹参6-10份、川芎3-6份、党参3-6份、白术3-5份、地龙3-5份、红花3-5、莲子3-5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得:乌药9-11份、首乌9-11份,银杏叶9-13份、红茋9-11份、黄茋9-11份、石榴皮9-11份、丹参7-9份、川芎4-5份、党参4-5份、白术4-5份、地龙4-5份、红花4-5、莲子4-5份。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得:乌药10份、首乌10份,银杏叶12份、红茋10份、黄茋10份、石榴皮10份、丹参8份、川芎5份、党参5份、白术5份、地龙5份、红花5、莲子5份。

本发明配方的原料药中,其中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药品化义》中记载“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首乌又名何首乌,性温,味苦、甘、涩,入肝、肾经。制首乌为滋补良药,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等功能,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呜、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首乌具有延缓衰老、抗动脉硬化和脑缺血等作用。

首乌中含有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沙土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并对多种拟痴呆细胞模型有神经保护作用;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和炎症因子也有调节作用。

首乌是中医药治疗脑缺血中风和老年痴呆的常用中药,成分和功效已相对明确。首乌活血功能不强,影响疗效。佐以活血类中药,将能显著提高药效。

银杏叶,性平、味甘、苦、涩,归心、肺经。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银杏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酮酯和黄酮。其制剂杏灵颗粒、金纳多片等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能,主要用于血瘀引起的卒中、胸痹(冠心病)等症,症见:胸闷心悸、舌强语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痴呆等。但单一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因毒性成分银杏酸的存在而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其药效和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研究发现,首乌配伍银杏叶,促进神经再生和改善学习记忆作用显著增强。首乌和银杏叶合用时,二苯乙烯苷等活性成分加快进入脑组织,并增加它们在脑组织中浓度和生物利用度。

银杏黄酮成分能促进首乌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增强促进神经再生和改善学习记忆的药效。

红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红芪含红芪多糖,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活性,提高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的含量,提升白球蛋白比值,促进RNA合成,此外,红芪尚能改善肺的摄氧功能。实验证实其对雪旺氏细胞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也有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黄芪有强化机体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干燥果皮。石榴皮性酸、味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主要用于久泻、出血等证。石榴皮中的多酚是一类具有多酚羟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鞣花单宁、没食子单宁、鞣花酸、没食子酸等多种化合物,含量约为其干质量的10%-20%,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衰老、抗癌防癌、降血压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

丹参具有活血散淤、消肿止血、消炎止痛、调经止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降低血压、安神静心、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对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此外,近代医学实验证明,丹参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及调节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是一种安全又可靠的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的天然中药。

川芎,原名芎藭。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要栽培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川芎亦含阿魏酸,具有改善微循环,降压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可促进DNA的合成和糖解,有提高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及补元气,固脱生津的的作用。

白术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地龙提取物降血压,地龙还含血栓溶解素,能直接催化纤溶蛋白酶类,抑制血栓形成。

红花,活血祛瘀,能扩张血管,且能抑制血栓形成。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

本发明中药制剂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常规的制剂,例如将原料药进行水煎,或精制成中药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组方配比进行称量,将各组方药材洗净,切段,于通风处晾干;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药材加入与其总重量比为1∶5-15:的水中浸泡半小时,煎煮2-3次,每次3小时;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提取液过滤后静置5小时,再次过滤,加热浓缩至所需体积,获得水提浸膏,干燥后,采用气流粉碎的方法粉碎成15-20微米的超细粉;

步骤4)将步骤3中的超细粉混合均匀,制成复方合剂。

其中,步骤2中的水为温度5-35℃的蒸馏水。

步骤2中的煎煮为先武火煮沸0.5小时而后改文火煎煮2.5小时。

步骤4中制备成的复方合剂为制成袋装中药剂或制成软质胶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神经再生,具有优良的促神经再生作用,并具有延缓衰老、抗动脉硬化和脑缺血等作用,具有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标本兼治,成本低的优点。

2)本发明有利于神经细胞修复,能够增加缺血区新生血管,改善脑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本发明中药起效剂量低,并可以制备成不同的给药剂型和给药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选用合适的给药方案,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药物使用的长期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得:乌药8份、首乌8份,银杏叶8份、红茋8份、黄茋8份、石榴皮8份、丹参6份、川芎3份、党参3份、白术3份、地龙3份、红花3、莲子3份。

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组方配比进行称量,将各组方药材洗净,切段,于通风处晾干;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药材加入与其总重量比为1∶5-15:的温度5-35℃的蒸馏水中浸泡半小时,煎煮2-3次,每次先武火煮沸0.5小时而后改文火煎煮2.5小时;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提取液过滤后静置5小时,再次过滤,加热浓缩至所需体积,获得水提浸膏,干燥后,采用气流粉碎的方法粉碎成15-20微米的超细粉;

步骤4)将步骤3中的超细粉混合均匀,制成袋装中药剂或制成软质胶囊。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得:乌药10份、首乌10份,银杏叶12份、红茋10份、黄茋10份、石榴皮10份、丹参8份、川芎5份、党参5份、白术5份、地龙5份、红花5、莲子5份。

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组方配比进行称量,将各组方药材洗净,切段,于通风处晾干;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药材加入与其总重量比为1∶5-15:的温度5-35℃的蒸馏水中浸泡半小时,煎煮2-3次,每次先武火煮沸0.5小时而后改文火煎煮2.5小时;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提取液过滤后静置5小时,再次过滤,加热浓缩至所需体积,获得水提浸膏,干燥后,采用气流粉碎的方法粉碎成15-20微米的超细粉;

步骤4)将步骤3中的超细粉混合均匀,制成袋装中药剂或制成软质胶囊。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得:12份、首乌12份,银杏叶14份、红茋12份、黄茋12份、石榴皮12份、丹参10份、川芎6份、党参6份、白术5份、地龙5份、红花5、莲子5份。

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组方配比进行称量,将各组方药材洗净,切段,于通风处晾干;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药材加入与其总重量比为1∶5-15:的温度5-35℃的蒸馏水中浸泡半小时,煎煮2-3次,每次先武火煮沸0.5小时而后改文火煎煮2.5小时;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提取液过滤后静置5小时,再次过滤,加热浓缩至所需体积,获得水提浸膏,干燥后,采用气流粉碎的方法粉碎成15-20微米的超细粉;

步骤4)将步骤3中的超细粉混合均匀,制成袋装中药剂或制成软质胶囊。

治疗范围:

主要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中风、缺血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脑外伤等或用于神经再生,对于脑损伤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也具有明确的疗效。

用法用量:

初服每日三次,每次饭后服用30-50克,稳定后减至每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最少三个疗程,最多六个疗程。

实验观察一般资料:

前后共实验病人74例,其中中风36人,年龄55-72岁;缺血性痴呆38人,年龄50-70岁。服用本发明要后,病情均明显减轻。

治疗方法:

所有74例病人在自愿的情况下,服用本药剂,每日三次,每次饭后服用30-50克。一个月为一疗程,服用四个疗程。

结果分析:

所有74例病人中病情均有显著减轻,治疗效果明显。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