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255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主动脉血管由于各种病理改变,如炎症、溃疡等会造成主动脉血管内膜或血管壁的损伤,在血流冲击力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引发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疾病。动脉瘤或动脉夹层一旦破裂出血,病人则会因失血休克或死亡。对于主动脉瘤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手术治疗也就是开刀手术,在建立体外血液循环后,将动脉瘤病变血管进行切除,再利用人造血管连接血管,实现动脉血液的正常循环。由于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动脉瘤疾病的方式手术风险高、对人创伤较大,术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对老年、体弱人群,将会造成很大身体创伤,甚至有些病人无法耐受外科手术而放弃治疗。

80年代以来,利用介入治疗方式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疾病的优势日显突出。覆膜支架的近端往往设计有一圈或多圈裸支架,以提高支架近端的锚定性和贴壁性。近端带有裸支架的覆膜支架有时也通称为“覆膜支架”或“支架”。覆膜支架使用过程是先将支架压缩进支架输送器的鞘管内,一般选择在股动脉或髂动脉位置穿刺血管,利用导丝建立轨道,将输送器经髂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建立输送路径,当预装支架的输送鞘管到达合适的病变位置后,通过体外的控制机构,后撤外鞘管,释放支架。支架展开紧贴动脉瘤管壁,支架的覆膜将血流和病变部位隔绝,消除血流对病变部位动脉瘤壁的冲击,建立血液正常循环的通道,然后撤出导丝和输送器,实现对动脉瘤或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现有技术中采用包括具有多个L型挂钩的锚定件的锚定装置,将裸支架锚定在锚定件上。这种方式的支架系统释放过程一般是先后撤外鞘管,完成主体支架的部分释放,再通过控制机构带动锚定件向后移动,从而使支架完全释放。这种方式在支架释放完成后,后撤锚定件时,由于锚定件体积较大,且带有L型挂钩,在后撤时有时会刮碰支架,从而对支架造成移位与损伤,对病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输送管腔支架时容易刮碰支架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推杆及穿设于所述推杆中的鞘芯,所述推杆内穿设有能够相对所述推杆轴向移动的位于所述鞘芯外侧的拉丝,所述拉丝靠近所述输送装置远端的位置连接有捆绑绳,所述捆绑绳包括与所述拉丝相连的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且可与所述拉丝相分离的自由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捆绑绳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拉丝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鞘芯远端的端头及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端头与推杆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头与所述阻挡件之间还设置有套于所述鞘芯上的承载环,所述承载环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阻挡件的最大外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从近端到远端,外径逐渐增大,所述阻挡件的部分侧面向所述阻挡件的纵向中心轴线凹陷成多个凹槽,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形成一个凸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的凹槽的槽底面与所述承载环的侧面共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为中空的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丝侧壁设置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捆绑绳的固定端捆绑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丝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拉丝侧壁开设有缺口,在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捆绑绳的固定端通过所述缺口伸入所述拉丝的管腔内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捆绑绳的自由端设有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及安装于所述输送装置内的管腔支架,所述管腔支架包括裸支架,所述裸支架具有与所述输送装置直接相连的环形波状物,所述捆绑绳的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的部分与所述波形环状物的多个波峰,且所述自由端连接于所述拉丝上,以将所述裸支架束缚于所述鞘芯上,待连接有所述裸支架的所述捆绑绳的自由端连接于所述拉丝上,所述捆绑绳的自由端较所述捆绑绳的固定端靠近所述拉丝的远端,待所述拉丝相对所述推杆朝所述输送系统的近端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自由端可与所述拉丝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捆绑绳的自由端与所述肯绑绳的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裸支架的与所述输送装置直接相连的环形波状物的周长。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在推杆内穿设有能够轴向移动的拉丝,在拉丝靠近所述输送装置远端的位置连接有捆绑绳,捆绑绳包括与拉丝相连的固定端以及与固定端相对且可与拉丝相分离的自由端。在输送管腔支架时,捆绑绳的固定端固定在拉丝上,捆绑绳的自由端将所输送的管腔支架的远端部分捆绑束缚,使其束缚锚定。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释放支架时只需要朝近端拉动拉丝,拉丝拉动捆绑绳即可解除对管腔支架远端的束缚,继续拉动拉丝,即可将捆绑绳从管腔支架中拉出,整个管腔支架的输送与释放过程更加简便,不会对管腔支架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输送系统的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输送装置近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输送装置的拉丝与捆绑绳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输送装置的远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输送装置的阻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管腔支架装载于图2中的输送装置后的输送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即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输送装置释放部分管腔支架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拉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拉丝及捆绑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地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连接到另一元件上。

在输送装置领域,定义距操作者相对近的一端为近端,距操作者相对远的一端为远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系统包括管腔支架和用于输送所述管腔支架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可以将所述管腔支架植入管腔,以形成新的体液通道,如植入血管后该管腔支架则可成为新的血流通道。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输送的的管腔支架200,包括管状的覆膜支架201和裸支架202,管腔支架200具有自膨胀特性。

覆膜支架201包括由至少一根编织丝构成的多个波形环状物203以及覆盖在多个波形环状物203上的用于连接该多个波形环状物203的覆膜205。覆膜的材料可以采用涤纶或e-PTFE材料。所述编织丝可以为不锈钢丝或镍钛丝,亦可以是其他生物材料编织丝。每个波形环状物可包括多个呈V型、Z型或其他形状的波形单元。裸支架202可以由激光切割而成,当然,也可以跟覆膜支架201一样编织而成,其包括至少一圈波形环状物203。

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100,用于将自膨胀管腔支架200输送至人体的管腔内部。输送装置100包括外鞘管10、推杆20、供导丝(图未示)使穿过的鞘芯30以及设置在输送装置100远端的端头40。推杆20设置在外鞘管10内,且推杆20能够相对于外鞘管10进行轴向移动,推杆20的外径小于外鞘管10的内径,从而将待输送的管腔支架200收容于外鞘管10与鞘芯30之间的空腔内。推杆20中心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一轴向通孔21,鞘芯30穿过此第一轴向通孔21设置于推杆20内,且鞘芯30能够相对推杆20在第一轴向通孔21内轴向移动。鞘芯30的远端伸出推杆20外,与端头40相连接,端头40整体也为空心结构,其内腔与鞘芯30的内腔相连通。

推杆20内还开设有第二轴向通孔23。第二轴向通孔23与第一轴向通孔21相平行,且其内径小于第一轴向通孔21的内径。第二轴向通孔23内穿设有拉丝50,且拉丝50能够在第二轴向通孔23内相对推杆20轴向移动。拉丝50远端从推杆20远端穿出,靠近输送装置100端头40的近端。这里的拉丝50可以采用医学器械中常用的导丝,其材质包括如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具有一定刚度的合金。可以理解的是,拉丝50也可以是其他具有一定刚度的且能够植入人体中的材质,保证拉丝50从推杆20伸出的部分不会发生弯曲即可。本实施例中,拉丝50可以为实心杆状。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拉丝也可以设置为空心管状。

在拉丝50靠近拉丝50远端的位置上,还设置有一捆绑绳60。捆绑绳60一端固定在拉丝50上,这一端称作捆绑绳60的固定端601。捆绑绳60的另一端称之为自由端602,自由端602通过打活结的方式将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进行束缚锚定。当自由端602受力被拉动时,其捆绑的活结能够打开,解除对裸支架202的束缚。本实施例中捆绑绳60的固定端601通过打死结的方式固定在拉丝50上,保证在管腔支架200输送时,捆绑绳60的固定端601能够牢固的固定在拉丝50远端,不会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拉丝50出现相对移动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捆绑绳60的固定端601与拉丝5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有其他种形式,例如在拉丝50上设置限位凸起,使捆绑绳60绑在拉丝50上的固定端能够在凸起的限位作用下不会相对拉丝50移动。或者,通过热熔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使捆绑绳的固定端能够固定连接于拉丝上,这里不再做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捆绑绳60可以使用手术缝合线或者对人体没有损害的丝线。在将管腔支架200装载于输送装置100时,捆绑绳60的自由端602沿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周向依次顺序穿过该波形环状物的多个波峰。具体的,选择裸支架202上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某一个波峰或者靠近波峰的空隙,从内向外穿过,再从外向内穿过下一相邻波峰或者靠近波峰的空隙,如此沿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周向循环一周将裸支架202的波形环状物缠绕,并将捆绑绳60的自由端602通过打活结的方式捆绑在拉丝50远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捆绑时需要将裸支架202收紧,使裸支架202的波形环状物相互聚拢,使整个裸支架202形成一个大致呈锥形的形状,从而完成对裸支架202径向方向的束缚锚定。捆绑绳60的固定端601与自由端602之间的长度应至少大于需要捆绑(即聚拢)的波形环状物(即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周向长度,以确保捆绑绳60的自由端在需要捆绑的波形环状物处于膨胀状态下仍然可以依次穿过裸支架202的波形环状物的波峰,并将需要捆绑的波形环状物捆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裸支架202只有一个波形环状物,其他实施例中,裸支架202可以包括两圈、三圈或者更多圈波形环状物。

请一并参阅图4、图5,输送装置100由远端至近端依次设置有端头40、承载环42以及阻挡件41。这里端头40、承载环42以及阻挡件41均为中空设计。鞘芯30能够插入三者的管腔中(也就是说,端头40、承载环42以及止挡件41均可套设于鞘芯30上)。

端头40包括远端的锥形头401以及与锥形头401近端相连接的柱形头402。锥形头401的近端端面与柱形头402的远端端面共面,且这里锥形头401的近端端面面积略大于柱形头402的远端端面面积。如此,锥形头401的近端端面能够相对于柱形头402露出一圈凸沿,用于与外鞘管10抵触,以对外鞘管10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

在柱形头402中心位置开设管腔,使鞘芯30能够插入柱形头402的管腔中。柱形头402与锥形头40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成形的方式获得,也可以采用胶黏等连接方式相连接。

在柱形头402近端还连接有承载环42。承载环42为中空管状,例如圆柱形管。承载环42的远端与端头40的柱形头402近端相连接,承载环42的近端与阻挡件41的远端相连接。这里承载环42的外径小于阻挡件41的最大外径。承载环42可以为金属材质,包括如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具有一定刚度的合金,也可以为其他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

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6,阻挡件41大致呈圆台状,其从近端至远端,其外径逐渐增大。阻挡件41部分侧面向所述阻挡件41纵向中心轴线凹陷,形成多个凹槽411。这里的多个凹槽411均匀的分布于阻挡件41的侧面一周,相邻两个凹槽411之间形成一个凸棱412。由于阻挡件41从近端至远端外径逐渐增大,因此每个凸棱412的与近端相对的外表面呈弧形。这里凹槽411的数量与待输送的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波谷的数量相同,凸棱412的数量与待输送的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波峰数量相同,以保证每一个凸棱412和凹槽411能够与待输送的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波峰与波谷相对应,在将管腔支架200束缚时,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聚拢,容纳在阻挡件41的凹槽411内。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波峰在远端相聚拢贴合在承载环42上。此外,凸棱412及凹槽411能够对裸支架202起到导向作用,方便远端的捆绑绳将裸支架202远端捆绑束缚,同时捆绑后的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多根相邻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连接杆能够有序的容纳在凹槽411中;每个凸棱412还能够将相邻的波谷相分离,防止相互交错而造成支架释放困难。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输送的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的波峰数量较多时,阻挡件41的凸棱412及凹槽411数量也可以少于裸支架202的波峰或者波谷的数量,这时可以将相邻的波形环状物波谷容纳在同一个凹槽411中。

当输送装置100输送管腔支架200时,捆绑绳60的自由端602将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捆绑,使其收拢并贴合在承载环42上。由于鞘芯30的直径较小,当捆绑绳对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径向束缚时,很难将裸支架202的远端聚拢至与鞘芯30相贴合的位置,因此在这里设置承载环42,用于承托管腔支架200聚拢的裸支架202,在捆绑时,捆绑绳将管腔支架200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一捆绑束缚贴合在承载环42外表面,从而对裸支架202进行径向的束缚。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阻挡件41的凹槽411的槽底面与承载环42的侧面共面,以最大限度的缩小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收缩后的径向长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411的槽底面与鞘芯30的侧面之间的径向长度也可以小于承载环42的径向厚度。。若阻挡件41凹槽411槽底面与鞘芯30的外表面之间的径向长度大于承载环42的径向厚度,在捆绑束缚裸支架202时,会导致凹槽411将裸支架202顶起,使裸支架202远端无法与承载环42贴合,也就增大了聚拢后的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径向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承载环42以及阻挡件41,直接对管腔支架进行捆绑,其远端可以抵触于端头40的近端,从而实现径向以及轴向的束缚。

捆绑绳60的固定端601与拉丝50连接处相比于捆绑绳60的自由端602与拉丝50连接处更加远离端头40的远端,以便于捆绑绳60的自由端可以更加容易地脱离拉丝50。捆绑绳60的固定端601与拉丝50连接处相比于所述阻挡件41更加靠近所述端头40远端防止释放管腔支架200时出现捆绑绳由于易与凸棱412相刮碰缠绕无法解除裸支架202的束缚,从而造成管腔支架200释放困难的现象。

下面一并结合7及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腔支架200的装配及释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在装配时,首先,将整个管腔支架200径向压缩后置入输送装置100的外鞘管10与鞘芯30形成的环形腔体中,并将捆绑绳60的自由端602依次穿过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波峰,并使用捆绑绳将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收紧;然后,再将捆绑绳60的自由端602打活结,使裸支架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聚拢并贴合在承载环42上。同时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容纳在阻挡件41的凹槽411中,每个阻挡件41的凸棱412能够从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波形中穿出,将裸支架202的与输送装置100直接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相邻的波峰分隔,捆绑绳的固定端601固定在拉丝50的远端,外鞘管10与锥形头401的近端端面相抵触,从而完成对管腔支架200的装配。

然后,动脉切口穿刺,导入导丝(未示出)并将导丝的远端输送到病变位置,建立输送轨道。沿导丝将输送装置100以及位于其内的管腔支架200一起推送到病变位置。

在管腔支架200输送和定位过程中,由于捆绑绳60将裸支架202远端捆绑,对其径向束缚,使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聚拢并贴合于承载环42外表面,同时阻挡件41将管腔支架200的轴向进行束缚,故管腔支架200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可以保证其轴向和径向的约束,从而使管腔支架200在到达病变预定位置之前相对输送装置100不发生位移。

当管腔支架200到达病变位置时,向近端拉动外鞘管10,外鞘管10后撤并慢慢远离端头40近端,由于捆绑绳60捆绑于裸支架202远端,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以及覆膜支架处于收拢状态,并不释放。当外鞘管10继续后撤时,管腔支架200的覆膜支架部分露出,此时裸支架202部分在捆绑绳60的捆绑下仍然处于收拢状态,支架并没有与血管贴壁,此时操作者可以根据裸支架202在血管中的位置来判断管腔支架200位置是否放置准确,如不准确,由于管腔支架200并没有与血管贴壁,血管中还留有空隙可以调整裸支架202的放置位置,直至将管腔支架200放置准确,提高了管腔支架200放置的准确性。当调整位置完成后,继续向近端拉动外鞘管10,管腔支架200的主体由于外鞘管的约束力消失而一步步释放,待支架200的近端(即支架200靠近推杆20的端部)完全释放,则继续向输送装置100近端拉动拉丝50,拉丝50能够带动捆绑绳60固定端601向输送装置100近端移动,从而束缚裸支架202的自由端602的活结在拉力的作用下被打开,从而管腔支架200的裸支架202被释放,继续将拉丝50从推杆20中抽出,从而将捆绑绳一并从裸支架202中抽出,完成整个管腔支架200的释放。

需要说明的是,装载有管腔支架200的输送装置100,即为如图7所示的输送系统300,也就是说,输送系统300包括输送装置100及装载于输送装置100上的管腔支架200。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与输送装置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的拉丝50a上与捆绑绳60a相固接的位置附近设置有向拉丝50a外表面突出的第一限位凸起501a和第二限位凸起502a。在对管腔支架的裸支架进行捆绑时,捆绑绳60a的固定端601a打成死结并系在第一限位凸起501a和第二限位凸起502a之间。第一限位凸起501a以及第二限位凸起502a能够对捆绑绳60a的固定端601a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在输送过程中,固定端601a发生位移。同时在释放时,朝近端拉动拉丝50a时,固定端601a与拉丝50a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移动,在第一限位凸起501a以及第二限位凸起502a的限定下,固定端601a能够跟随拉丝50a一起朝输送装置近端移动,从而将捆绑于裸支架的自由端602a的活结打开,完成裸支架的释放。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凸起501a和第二限位凸起502a中的第一及第二仅用来更清楚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不会对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进行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端601a可以在第一限位凸起501a以及第二限位凸起502a之间移动,只要固定端601a不脱离拉丝50a即可。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与输送装置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输送装置的拉丝50b为空心管状结构,拉丝50b的靠近其远端的的管壁上开设一个缺口503b;捆绑绳60b的自由端有一个环状结构602b,环状结构602b的内径略大于或者等于拉丝50b的外径。在拉丝50b的管腔内壁上固设有固定件501b。优选地,固定件501b的最大径向长度大于缺口503b的最大径向长度,使固定件501b无法通过缺口503b从拉丝50b的管腔内漏出。捆绑绳60b的固定端601b通过所述缺口503b伸入所述拉丝50b的管腔内并与所述固定件501b连接。在装载管腔支架时,环状结构602沿裸支架的周向依次穿过裸支架的与输送装置相连的波形环状物的多个波峰,并套于拉丝50b上,且较固定端601b靠近拉丝50b的远端。在释放管腔支架时,将拉丝50b朝输送装置近端拉动,固定件501b能够跟随拉丝50b向近端移动,从而带动连接于其上的捆绑绳60b向近端移动,移动的拉丝50b从捆绑绳60b的环状结构602中脱离,以解除对裸支架的束缚,继续朝近端拉动拉丝50b,能够将捆绑绳60b从裸支架内抽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件501b连接捆绑绳60b的固定端601b与拉丝50b,能够防止在输送过程中捆绑绳60b固定端601b的移动,避免因固定端601b移动而造成后续管腔支架释放困难。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501b也可以在拉丝50b内移动,只要捆绑绳60b的自由端不会经缺口503b进入拉丝50b即可(例如,拉丝50b的管腔内设置有阻挡块,可以防止固定件50b带动捆绑绳60b的自由端经缺口503b进入拉丝50b),也就是说,捆绑绳60b的固定端可以活动地与拉丝50b相连,只要捆绑绳60b的自由端不会经缺口503b进入拉丝50b即可。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100c与输送装置100大致相同,其包括外鞘管10c、推杆20c、鞘芯30c以及设置在输送装置100c远端的端头40c;不同之处在于阻挡件41c为中空的硅胶件,硅胶件外表面柔软,在受力挤压时能够产生形变,这里硅胶件远端与承载环42c近端相连接。在对管腔支架进行束缚时,捆绑绳60c将管腔支架的裸支架捆绑束缚,裸支架的波形环状物相互聚拢,挤压位于承载环42c近端的阻挡件41c。由于阻挡件41c为硅胶材质,阻挡件41c上受到裸支架的波形环状物挤压的地方受力变形,形成多个凹陷,每一个凹陷与裸支架的波形环状物的波峰相对应,相邻两个凹陷之间形成凸棱,凸棱对裸支架波形环状物的波峰进行限位,使管腔支架在输送过程中,管腔支架无法进行轴向移动。当裸支架的波峰数量较多时,使用硅胶制作的阻挡件能够更好地将裸支架相邻的波峰相隔开,同时硅胶件制作较为简单,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