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应用于疫苗制剂的磷酸铝凝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6434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磷酸铝(alphos)凝胶的改进的方法。还涉及磷酸铝凝胶,尤其在免疫原性的和/或疫苗组合物中,用于吸附抗原的应用。



背景技术:

疫苗组合物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佐剂。“佐剂(adjuvant)”是合并到抗原中或与抗原同时注射以及非特异性增强产生的免疫应答(ensuingimmuneresponse)的物质。通过保持给予的群体中充分的抗体水平,得到的免疫应答持续更久。出于实际的和经济的原因,需要通过最少量的给予和采用与有效的免疫注射相适应的最少量的抗原实现这种预防性免疫。这些佐剂的性质可以是无机的如明矾(alum),诸如人疫苗中最常用的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和有机佐剂如角鲨烯。

动物疫苗通常利用基于油的佐剂。用于预防由h5n1病毒引起的流感的疫苗包含佐剂as03、水包油乳液,该病毒常被称为禽流行性感冒或“禽流感”。as03佐剂由油质化合物d、l-α-生育酚(维生素e)、角鲨烯、乳化剂聚山梨酸酯-80和包含少量盐的水组成,该乳化剂帮助成分混合在一起并使它们保持分离。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铝盐被广泛使用。经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人疫苗的唯一佐剂是含铝佐剂,因为它们安全和有效使用的历史悠久。glenny等人描述了铝化合物作为佐剂的效果(glennyat,popecgwaddingtonh,wallaceu.immunologicalnotesxviitoxxiv.j.pathol.29,31-40,1926)。

尽管如此,描述了难以制造具有可再现物理化学性质的含铝佐剂。scholtz等人在1984年使用等摩尔量的氯化铝和磷酸三钠制备了纯的磷酸铝。

磷酸铝凝胶用作液体五价疫苗(lpv)的制剂中的‘佐剂’,帮助提高对吸附到凝胶颗粒上的乙肝表面抗原、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以及可能对于全细胞百日咳抗原的免疫原性应答。铝盐用于dtap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乙肝疫苗。尽管搜索过可替换的佐剂,但是由于它们与各种抗原的安全性、低成本和佐剂活性的良好的跟踪记录,所以将继续将铝化合物(磷酸铝和氢氧化铝)用作用于人疫苗的佐剂多年。

常将两种方法用于用铝化合物制备疫苗和类毒素-在抗原存在的情况下原位沉淀铝化合物(最初开发为通过用明矾(alum)沉淀来纯化类毒素),和将抗原吸附到预制的铝凝胶上。在原位沉淀铝佐剂期间将抗原吸附到铝佐剂上或将抗原吸附到预制的铝凝胶上都取决于抗原的物理和化学特征、铝佐剂的类型和吸附的条件。这些条件经常被忽略,以及不良配制的铝佐剂制剂没有表现出最佳的佐剂活性。

su481539公开了通过使氯化铝与85%磷酸反应生产多孔的水凝胶磷酸铝的方法。将得到的溶液冷却至-8至-10℃,缓慢引入强烈搅拌,冷却至与环氧乙烷相同的温度。在50-350℃的温度和1-170atm的水蒸气压下加热得到的凝胶2小时,用蒸馏水洗涤,在200℃下在空气中在650-700℃下干燥锻烧4-6小时。

su550340公开了生产磷酸铝凝胶的方法:使乙酸铝与磷酸反应,随后过滤、洗涤、在30-40℃下干燥12小时,然后在110-120℃干燥4小时以及在4小时内在600℃下活化产物。提出的方法也是复杂的和费力的,因为其要求延长的干燥时间和在高温下活化最终的产物。

su559895公开了生产无定形磷酸铝水合物的方法:使1:0.95-1.05摩尔比的硝酸铝和磷酸的溶液反应,随后在15-20℃范围的温度下用氨中和至ph=6.0。将得到的产物过滤、用水洗涤和在60-80℃的温度下干燥。

de2152228公开了用于生产磷酸铝凝胶的方法,其包括在水性介质中形成铝酸钠、磷酸和硫酸铝的混合物,以产生的悬浮液的ph值在5和6之间的方式使混合物反应,以及在沉淀期间或沉淀之后将沉淀的磷酸铝加热至70℃以上的温度。

ru2149138c公开了生产磷酸铝凝胶的方法,其中使磷酸铝和磷酸钠的水溶性盐的初始溶液在阀值带宽为0.22微米的微滤单元上过滤,以及使可溶性铝盐与磷酸钠反应。在强烈搅拌下在3.3-8.3sec-1的搅拌器的旋转速度下沉淀期望的产物15-45min。在18-60℃的温度下在5-7天内形成磷酸铝凝胶,随后洗涤。

wo2009/136233a1公开了生产粒径小于1000nm、优选地10至600nm的磷酸铝的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a.制备磷酸铝凝胶;b.调节磷酸铝凝胶的ph;c.使磷酸铝凝胶经受尺寸减小;d.提供期望尺寸的磷酸铝纳米颗粒;以及e.可选地将纳米颗粒悬浮在合适的缓冲液中,其中可以(i)原位、(ii)将磷酸铝粉末悬浮在合适的溶剂中或(iii)用磷酸三钠处理等摩尔的氯化铝来实现磷酸铝凝胶的形成,随后(如果需要)除去氯化物来制备磷酸铝凝胶。

美国专利号8,540,955公开了生产铝佐剂alpo4的改进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混合氯化铝的溶液和磷酸三钠的溶液以产生磷酸铝沉淀,其中改进包括在约50℃至约70℃范围内的温度下沉降磷酸铝沉淀物。

burrell等人[vaccine.1999jun4;17(20-21):2599-603]公开了当在121℃下高压灭菌30或60min时磷酸铝佐剂保持无定形。然而,如由ph降低所证明的,发生去质子化和脱水反应。蛋白质吸收能力、在ph2.5下酸中和速率和零点电荷(point-of-zerocharge)也降低,表明去质子化/脱水反应产生降低的表面积。

burfell等人[vaccine.2000sep15;19(2-3):275-81]公开了制备磷酸铝佐剂的方法,其中在恒定速率下将包含氯化铝和磷酸二氢钠的水溶液泵入反应容器中。第二泵以保持期望ph所需的速率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在ph3.0和7.5之间以ph0.的间隔进行沉淀。

铝佐剂的特征诸如凝胶颗粒的尺寸、吸附能力、等电点和铝与磷酸根的比值取决于制造这些凝胶的条件,包括添加试剂的顺序、添加和混合试剂的速度、混合速度、调节ph花费的时间和凝胶制剂的规模。因此,描述了难以以物理化学可再现的方式制造的铝佐剂,因此导致批与批之间的差异。

在以上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制备磷酸铝凝胶的方法是繁重的和复杂的。尽管已经描述了用于生产磷酸铝佐剂的方法,但是本领域仍需要在工业规模上更有效的方法。另外,期望通过任何新方法生产的磷酸铝佐剂的特征应该满足已经存在于各种市场产品中的佐剂的性质以使其能够用于疫苗制剂。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通过简单的和成本有效的方法生产磷酸铝凝胶的改进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避免如之前用于现有技术的使用添加碱或酸来进行不同的ph管理,相反调节过程材料和参数使得以优化的条件和浓度生产磷酸铝凝胶;这将避免使用碱如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碱将产生可能要求将其除去的新的盐物质和不均匀的胶体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简单、易于控制、生产更迅速且避免极端温度或长熟化持续时间等的方法。

本发明的最后目的是显示如在疫苗制剂中所描述的制备的磷酸铝凝胶作为佐剂的适应性。

总之(inanut-shell),本发明涉及具有良好的效率但是减少的时间、努力和成本,用于生产无菌的磷酸铝凝胶的改进的可规模化的方法,表明其在制造稳定的疫苗制剂中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磷酸铝凝胶的改进的方法,其包括:

i)在搅拌下将ph保持在3.0和4.0之间,将铝盐和碱性磷酸盐的溶液添加到水中以得到沉淀;

ii)通过将磷酸铝沉淀加热到120-150℃范围内的温度持续30至90分钟对步骤(i)的磷酸铝沉淀进行灭菌;以及

iii)得到具有颗粒的磷酸铝凝胶,颗粒具有d(50)在3.0μm至9.0μm范围内的粒径分布和小于7μm的平均粒径,其中该方法不含使磷酸铝悬浮液沉降和除去上清液的步骤。

本质上,本发明涉及通过以下各项用于生产具有受控的和一致的粒径分布的磷酸铝凝胶的方法:操作溶液浓度、混合参数和添加速率,但是不需要尺寸化(sizing)和凝胶洗涤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生产磷酸铝凝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搅拌下将ph保持在3.0和4.0之间,将铝盐和碱性磷酸盐添加至水中以得到沉淀。

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铝盐是氯化铝六水合物的形式。

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碱性磷酸盐是磷酸钠,优选地磷酸三钠或磷酸氢二钠。

通过添加特定浓度的氯化铝和磷酸三钠的溶液保持ph。优选地,使用400和500毫摩尔(mm)之间的浓度、更优选地使用480和490mm之间的浓度。

在搅拌下将氯化铝和磷酸三钠两者添加到水中持续10至60分钟、优选地35至55分钟的时间,添加初始量的氯化铝溶液1至60秒、优选地30秒、更优选地2至10秒的时间,之后添加磷酸钠溶液以将沉淀的ph保持在3.0和4.0之间、优选地3.2和3.5之间,除了最后的5-10%部分的添加,几乎贯穿整个反应中。

在不低于400rpm、优选地500和600rpm之间、以及更适当地中度-较高范围的搅拌下将溶液添加到水中。

在室温下或在20℃和25℃之间的温度下将氯化铝和磷酸三钠的溶液添加到水中。

添加氯化铝和磷酸三钠的溶液并在容器中与水混合,该容器具有最少2及优选地2和4个之间的挡板(baffle)。搅拌机构安装在顶部,以及搅拌棒具有至少3个桨叶(impeller),桨叶各自具有不低于4个叶片(blade)。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不添加任何其他酸或碱的情况下在3.2至3.5ph范围下形成凝胶。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提供具有不大于3mg/ml的铝、优选地最高达2.5mg/ml的铝的范围内的浓度的凝胶。

根据本发明制备的磷酸铝凝胶具有粒径分布,其中d(90)在<15μm、优选地5至10μm的范围内。

通过以恒定比值将氯化铝和磷酸三钠添加到水中以及通过保持ph和温度显著改善了方法的效率。这种方法还使得纯化和浓缩最终产物即磷酸铝凝胶所需的步骤多余。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方法包括通过将磷酸铝沉淀加热至大于120℃、优选地120-150℃的温度不低于30分钟、以及优选地30至90分钟的时间灭菌步骤(i)的磷酸铝沉淀。

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是在封闭系统内进行方法步骤,从而增加最终产物的无菌保证以及减少对无菌测试的需要。由于需要进行的无菌测试的数量减少,所以这使得全过程更有效。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在60分钟内、更优选地45分钟内借助于在容器中预灭菌的wfi、无菌过滤的化学溶液和其他方法有关的配件无菌制备无菌的磷酸铝凝胶的方法,该无菌的磷酸铝凝胶可以在无需纯化、尺寸化或其他测试的情况下紧接着用于配制疫苗。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生产的磷酸铝凝胶更耐颗粒尺寸和其他物理化学参数的变化。进一步地,灭菌后的凝胶的ph在更适用于与抗原共混的范围内,该抗原具有5.0以上的等电点(pi),从而不需要ph调节。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无菌的磷酸铝凝胶的方法,其出乎意料地帮助避免了沉降步骤,从而不形成上清液。因此,整个过程在1至5小时的时间段内完成,如果按照制备后灭菌的模式则偏向后者,这使得该方法简单、经济以及在操作上高度可行。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磷酸铝凝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在搅拌下在60分钟内、优选地35至55分钟之间,将形成的沉淀的ph保持在3.0和4.0之间、优选地3.2和3.5之间,将氯化铝和磷酸三钠的溶液添加到注射用水中;

ii)通过将磷酸铝沉淀加热到120-150℃范围内的温度持续30至90分钟对步骤(i)中的磷酸铝沉淀进行灭菌;以及

iii)得到具有颗粒的磷酸铝凝胶,该颗粒具有d(50)在3.0μm至9.0μm范围内的粒径分布和小于7μm的平均粒径,其中方法不含使磷酸铝悬浮液沉降和除去上清液的步骤。

当存储在室温或室温以下时,根据本发明制备的磷酸铝佐剂在保质期内保持稳定。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生产具有粒径分布的磷酸铝凝胶的方法,其中d(90)在<15μm的范围内,其包括以下步骤:

i)在400和500毫摩尔(mm)之间的浓度下添加氯化铝和磷酸三钠的溶液至注射用水,其中添加初始量的氯化铝溶液2至10秒,之后在搅拌下在60分钟内、优选地35至55分钟之间,通过将形成的沉淀的ph保持在3.0和4.0之间、优选地3.2和3.5之间,添加磷酸钠溶液;

ii)通过将磷酸铝沉淀加热到120-150℃范围内的温度持续30至90分钟将步骤(i)中的磷酸铝沉淀灭菌,以及

iii)得到具有颗粒的磷酸铝凝胶,颗粒具有d(50)在3.0μm至9.0μm范围内的粒径分布和小于7μm的平均粒径,其中方法不含使磷酸铝悬浮液沉降和除去上清液的步骤。

铝化合物的佐剂活性的机制包括形成仓库(depot),由于它们的颗粒性质和最佳尺寸(<10um)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有效吸收铝吸附的抗原颗粒;以及通过激活补体(complement)刺激身体的免疫感受态细胞(immunecompetentcell)。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疫苗的配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i.在搅拌下在60分钟内、优选地35至55分钟之间,通过将形成的沉淀的ph保持在3.0和4.0之间、优选地3.2和3.5之间,将无菌过滤的氯化铝和磷酸三钠的溶液添加到预灭菌的注射用水中;

ii.在没有任何纯化、灭菌、尺寸化的情况下立即将抗原添加到步骤(i)中得到的磷酸铝凝胶中。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根据所述方法制备的磷酸铝凝胶在疫苗制剂中吸附抗原的应用。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的方法不涉及用于ph调节的酸/碱的任何添加。

2.该方法不涉及降低磷酸铝凝胶的粒径的任何步骤。

3.该方法不涉及沉降步骤,从而不涉及除去上清。

4.该方法不涉及任何洗涤步骤。

5.该方法避免了高温条件和更长的熟化时间。

将参照以下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限于这些实施例,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包括在本文所描述的参数内的它们的变体。

实施例-1.制备磷酸铝凝胶。

将485±1mm浓度的氯化铝和磷酸三钠的溶液用作原材料,以及将注射用水(wfi)用作用于生产磷酸铝凝胶的溶剂。在具有2-4个挡板(baffle)、安装在顶部的具有不同高度处的最少3个桨叶的搅拌器的容器中、在550±50rpm的搅拌下、在恒定速率下以以下给出的表格中所示的将两种溶剂在45±10分钟内添加到wfi(溶液体积的3.1-3.15x体积),每个桨叶具有4个叶片。在开始添加磷酸钠溶液之前的2-5秒开始添加氯化铝溶液以在整个方法中将沉淀的ph保持在3.5以下,除了最后5-10%的添加时间,其间看到ph上升到约5.0。完成添加后,在>121.1℃下使用蒸汽原位灭菌凝胶30-45分钟。灭菌后,凝胶的ph下降约1单位,达到约4.0±0.3。

使用以上方法在1l至40l规模上生产磷酸铝凝胶,在每种规模下给出可重复的结果,条件是参数在给定的范围内。在这种方法中没有其他的沉降、纯化-即使用任何缓冲液例如盐水等洗涤凝胶,因此其非常简单、直接并产生准备(ready-to-use)用于共混的凝胶。从而,该方法证明了其通用性、可缩放性及其成本效用,从而确认其对工业生产的适应性。

实施例2。磷酸铝凝胶制剂的粒径。

确定如实施例1所描述的制备的磷酸铝凝胶的粒径,以及发现平均粒径在不大于7μm的范围内,d(10)、d(50)和d(90)分别在>1μm、3-8μm和<14μm的范围,没有任何额外的处理步骤,例如均质化、精细选择/去除等。表2给出了灭菌前后在制备18l和40l规模的凝胶批量期间评估的ph和粒径以及pzc和ζ-电势值的代表数据。数据表明在没有任何额外的过程要求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证明了其简单性和再生产性。

实施例3-将磷酸铝凝胶佐剂配制在免疫原性组合物中。

将如实施例1所描述的制备的磷酸铝凝胶用于在作为最后的稀释剂的盐水中配制液体五价疫苗(lpv),该液体五价疫苗包含白喉类毒素(dt)、破伤风类毒素(tt)、全细胞百日咳(wp)、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磷酸多核糖基核糖醇-tt结合物(hib)(作为抗原组分)。在该制剂中,在不需要任何ph调节的情况下在200-300rpm的搅拌下将hbsag、dt和tt抗原依次添加到实施例1中得到的凝胶中,ph是根据文献以及我们的研究所证明的将其吸附到凝胶(佐剂)的理想ph。然后添加该共混物,最高达到最终的体积组成所需的盐水的80%,随后添加wp;然后将整体共混物冷冻至10℃以下,以及在搅拌下添加hib组分。然后用盐水将最终体积配制到要求的水平。如果需要,然后将共混物的ph调节到6.2和6.5之间,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现这是不必要的。

使用在不同的规模下如实施例1所描述的制备的磷酸铝凝胶优化上述方法(用于lpv共混过程)。使用该方法制备体积在100ml至60l范围内的lpv共混物,测试并证明全部满足疫苗的要求,包括用于制剂的每种抗原的安全性和效能参数。

还示出该磷酸铝凝胶适用于在作为最后的稀释剂的盐水中制备液体四价疫苗(lqv),该液体四价疫苗包含白喉类毒素(dt)、破伤风类毒素(tt)、全细胞百日咳(wp)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磷酸多核糖基核糖醇-tt结合物(hib)(作为抗原组分)。这种疫苗的配制遵循其添加的相同抗原和顺序,除了不使用在lpv制备中首先添加的hbsag。

使用该方法制备体积在1l至60l范围内的lqv共混物,以及测试并证明全部满足疫苗的要求,包括用于制剂的每种抗原的安全性和效能参数。

实施例4.抗原吸附能力流程和结果。

在用于配制lpv的抗原中,hbsag、dt和tt是结合至磷酸铝凝胶的三种。在lpv中对于hbsag结合的内部(in-house)要求是>90%,对于dt,是>28%,以及对于tt是>30%。当测试生产最高为40l凝胶批量和最高达60l的lpv共混物体积时,在不同的规模上生产的磷酸铝凝胶一致地满足这些要求。在不同规模上使用根据实施例1所描述的流程制备的磷酸铝凝胶生产的lpv共混物之间的吸附值%的变化是不显著的。另外,将疫苗暴露于应激(stress)状态(37℃,14天)没有显著改变%吸附值。在表3中总结了在不同规模(1l和18l)上制造以及在2l和60l规模用于lpv共混连同使用brenntagbiosector(商业供应商)的adju-制造的2l和60l的lpv共混物的凝胶的这种性质的代表实例。

作为使用根据实施例1制备的磷酸铝凝胶制造的凝胶/lpv共混物的稳定性的证据的实例,在表4中总结了在第0天(释放),在37℃温育之后第5、7和14天制备和测试的4llpv共混物的三抗原的%吸附结果。

表3中呈现的数据确定根据实施例1所描述的流程制备的磷酸铝凝胶的吸附%与brenntag的adju-phos的那些匹配。

实施例5.用于表征凝胶的其他流程和它们的结果。

分析如实施例1所描述的生产的若干批量磷酸铝凝胶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以充分表征它们。除ph、粒径和铝含量之外,还测试了几种更多的参数,表5总结了该参数和它们的分析理由。

表6和7中总结了来自六批次磷酸铝凝胶用于lpv和lqv批次的过程验证批次的代表性定量数据,该磷酸铝凝胶是根据实施例1所描述的流程制备,在18l规模上生产的。所有这些批次在灭菌步骤前后都满足测试的所有参数的要求;同时所有批次满足外观、无菌和杂质水平的规格,在这些表格中分析了其中的量化参数。

在不考虑粒径的单独的分布范围的情况下,测试的所有参数的cv(变化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值都在10%内,以及灭菌阶段后也是一样;这表明在6个月时间段内用不同的批量的输入材料生产,分析的六个批次的凝胶制备流程的良好的一致性。所述数据还确认对于凝胶的物理-化学参数,仅少量的不显著的改变出现在灭菌后。

对于一些批次,在凝胶的存储期(最高达7天)内在不同的阶段即制备后、原位灭菌之后和高压釜处理原位灭菌凝胶之后测试这些参数中的一些。表8总结了在不同参数下对一个批次测试的存储效果的代表数据。数据确认参数在灭菌/高压釜处理后最高达7天没有变化很多。这些表征数据和它们的分析确认在不同的规模上制造的凝胶的一致性以及再次确认凝胶制备过程的稳健性(robustness)。

实施例6。alphos凝胶作为疫苗制剂中的佐剂的效力和稳定性。

用如实施例1所描述的制备的磷酸铝凝胶的三个不同批次配制三批次的60l的lpv,以及用brenntag的adju-phos凝胶配制一个60l的lpv批次作为“对照”-用于比较使用实施例1所描述的流程生产的产物和brenntag的alphos凝胶。使用灭菌的溶液以及在无菌容器中制备18l规模的磷酸铝凝胶,并将其转移到无菌玻璃瓶中用于通过高压釜灭菌;将该无菌的凝胶转移到共混容器中用于lpv共混。

使用内部(in-house)磷酸铝凝胶生产三种最终的lpv松散材料(bulk),其具有以下批次号(如在表6和7、在实施例5中提到的):lpv-1、lpv-2和lpv-3。给予用brenntag的adju-phos生产的lpv最终松散材料的“参照”批次序号‘lpv-4’。

用于配制lpv-1和lpv-4的抗原批量是相同的,以能够比较根据本发明制备的凝胶的影响和由brenntagbiosector制成的商业可获得的adju-phos的影响。

所有定性和定量测试的结果都符合相应参数的验收准则,并因此确认根据本发明制备的alphos凝胶生产了与使用brenntag的adju-phos生产的那些高度可比较的lpv批量,因此确认内部alphos凝胶在疫苗制剂的制备中的适应性。

与lpv类似,还使用根据本发明制备的磷酸铝凝胶生产了三种最终的lqv松散材料(d-t-p-hib疫苗),具有以下批号(如表6和7中、在实施例5提到的):lqv-a、lqv-b和lqv-c。所有定性和定量测试的结果符合相应参数的验收准则(与lpv的那些相同),因此再次确认了根据本发明制备的凝胶对于共混lqv批量也是高度一致的。这些数据再次确认了本发明的alphos凝胶在制造疫苗制剂中的适应性。

将以上生产的所有批量lpv和lqv以单(0.5ml)剂量10-剂量(5.0ml)制剂形式填充到小玻璃管中,并使其经受实时(realtime)(2-8℃)和加速(25±2℃)温度存储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当最后测试时,评估测试参数以检查稳定性是否全部符合最高达3个月存储的技术规格(对于两种疫苗在两种条件下);以及当存储在实时存储条件下时,在最终批量填充的lpv-1和lpv-4最高达9个月时间点时测试的稳定性参数结果也是可比较的,表明测试的任何参数没有变化(由于alphos凝胶来源变化)。

因此,已经证明使用独特的方法制备磷酸铝凝胶的本发明方法可容易地再现、规模化并高度适用于疫苗制剂(作为佐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