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微乳表面活性剂用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7835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微乳表面活性剂用量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乳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无需助表面活性剂、极大地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微乳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乳通常由表面活性剂(s)、助表面活性剂(c)、油(o)和水四种成分组成。常用的油有十四酸异丙酯、硬脂酸甘油酯、乙酸乙酯、油酸、薄荷油以及各种植物油如豆油、橄榄油和玉米油等。用这些油制备微乳时s和c的用量很大,仅当油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o/sc)低于2/8时,才有可能形成微乳,植物油的微乳区域则更小,o/sc低于0.5/9.5。s与c用量大,限制了微乳的应用,尤其是作为药物及化妆品载体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降低微乳中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使之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为药物、化妆品等的载体,特提供一种降低微乳表面活性剂用量的方法。

一种降低微乳中表面活性剂用量的方法,将微乳中的油与另一种油酯类物质混合作为油相,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搅拌,用水逐滴滴定即可形成。

本发明避免了常规微乳制备中大量的助表面活性剂短链醇的使用,也即微乳的形成无需助表面活性剂的参与。

本发明所述降低微乳中表面活性剂用量的方法,相应地,也就是说提高油相物质在微乳中载入量的方法是加入另一种油酯类物质,两种油脂类物质双方相互增溶,对其性质和两者的比例无特别限制,也即油脂类物质的性质和复配比例无特别限制。

本发明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只与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有关而与种类无关;安全考虑优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的复配。

本发明的优点是:

(1)该发明制备简单,无需分散设备和条件,只需搅拌即可自发形成。

(2)该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微乳区域,即在表面活性剂含量低、油相载入量高的情况下,可较大范围调节水的含量,从而制备油包水型、水包油型或双连续型各种类型的微乳。

(3)该发明可极大地提高微乳的增溶作用,无论大分子、小分子,油溶性物质还是脂溶性物质均可较大量地根据其溶解特性增溶于微乳的不同部位,如油相、水相或微乳粒子表面。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所述的三元相图;橄榄油/维生素e琥珀酸酯=6:1rh40:span80=3:1。

图2实施例2所述的三元相图;橄榄油/维生素e琥珀酸酯=5:1rh40:span80=5:1。

图3实施例3所述的三元相图;橄榄油/维生素e琥珀酸酯=4:1rh40:span80=3:1。

图4实施例4所述的三元相图;橄榄油/维生素e琥珀酸酯=3:1rh40:span80=4:1。

图5实施例5所述的三元相图;橄榄油/维生素e琥珀酸酯=2:1rh40:span80=4:1。

图6实施例6所述的三元相图;橄榄油/硅酸四乙酯=5:1tween80:span80=3:1。

图7实施例7所述的三元相图;橄榄油/乙酸乙脂=6:1tween80:span80=4:1

图8实施例8所述的三元相图;十四酸异丙脂/维生素e琥珀酸酯=4:1rh40:span80=4:1。

图9实施例9所述的三元相图;十四酸异丙脂/硅酸四乙酯质量比为4:1,tween80与span80质量比为3:1。

图10表征例中样品1的粒径分布图。

图11表征例中样品2的粒径分布图。

图12表征例中样品3的粒径分布图。

图13在tem-100ⅻ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1的微观形态;左侧图为稀释50倍,放大倍数15k;右侧图为稀释50倍,放大倍数60k。

图14水性面膜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橄榄油与维生素e琥珀酸酯按质量比6:1混合,得油相储备液。将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与span80按质量比3:1混合,得表面活性剂储备液。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成10g的混合液,搅拌均匀,o/s分别为0.5/9.5、1/9、1.5/8.5、2/8、……、9/1、9.5/0.5。对每个o/s比例的混合液用蒸馏水滴定,记录由清变浊或由浊变清时蒸馏水的消耗量得微乳区域的边界点。以油、表面活性剂、蒸馏水的百分含量为变量,绘制三元相图,目测为透明或略带兰色晕光的半透明区域即为微乳区。图1为该配比条件下的相图,黑色区域即为微乳区。

实施例2

将橄榄油与维生素e琥珀酸酯按质量比5:1混合,得油相储备液。将rh40与span80按质量比5:1混合,得表面活性剂储备液。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成10g的混合液,搅拌均匀,o/s分别为0.5/9.5、1/9、1.5/8.5、2/8、……、9/1、9.5/0.5。对每个o/s比例的混合液用蒸馏水滴定,记录由清变浊或由浊变清时蒸馏水的消耗量得微乳区域的边界点。以油、表面活性剂、蒸馏水的百分含量为变量,绘制三元相图,目测为透明或略带兰色晕光的半透明区域即为微乳区。图2为该配比条件下的相图,黑色区域即为微乳区。

实施例3

将橄榄油与维生素e琥珀酸酯按质量比4:1混合,得油相储备液。将rh40与span80按质量比3:1混合,得表面活性剂储备液。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成10g的混合液,搅拌均匀,o/s分别为0.5/9.5、1/9、1.5/8.5、2/8、……、9/1、9.5/0.5。对每个o/s比例的混合液用蒸馏水滴定,记录由清变浊或由浊变清时蒸馏水的消耗量得微乳区域的边界点。以油、表面活性剂、蒸馏水的百分含量为变量,绘制三元相图,目测为透明或略带兰色晕光的半透明区域即为微乳区。图3为该配比条件下的相图,黑色区域即为微乳区。

实施例4

将橄榄油与维生素e琥珀酸酯质量比3:1混合,得油相储备液。将rh40与span80按质量比4:1混合,得表面活性剂储备液。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成10g的混合液,搅拌均匀,o/s分别为0.5/9.5、1/9、1.5/8.5、2/8、……、9/1、9.5/0.5。对每个o/s比例的混合液用蒸馏水滴定,记录由清变浊或由浊变清时蒸馏水的消耗量得微乳区域的边界点。以油、表面活性剂、蒸馏水的百分含量为变量,绘制三元相图,目测为透明或略带兰色晕光的半透明区域即为微乳区。图4为该配比条件下的相图,黑色区域即为微乳区。

实施例5

将橄榄油与维生素e琥珀酸酯质量比2:1混合,得油相储备液。将rh40与span80按质量比4:1混合,得表面活性剂储备液。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成10g的混合液,搅拌均匀,o/s分别为0.5/9.5、1/9、1.5/8.5、2/8、……、9/1、9.5/0.5。对每个o/s比例的混合液用蒸馏水滴定,记录由清变浊或由浊变清时蒸馏水的消耗量得微乳区域的边界点。以油、表面活性剂、蒸馏水的百分含量为变量,绘制三元相图,目测为透明或略带兰色晕光的半透明区域即为微乳区。图5为该配比条件下的相图,黑色区域即为微乳区。

实施例6

将橄榄油与硅酸四乙酯按质量比5:1混合,得油相储备液。将tween80与span80按质量比3:1混合,得表面活性剂储备液。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成10g的混合液,搅拌均匀,o/s分别为0.5/9.5、1/9、1.5/8.5、2/8、……、9/1、9.5/0.5。对每个o/s比例的混合液用蒸馏水滴定,记录由清变浊或由浊变清时蒸馏水的消耗量得微乳区域的边界点。以油、表面活性剂、蒸馏水的百分含量为变量,绘制三元相图,目测为透明或略带兰色晕光的半透明区域即为微乳区。图6为该配比条件下的相图,黑色区域即为微乳区。

实施例7

将橄榄油与乙酸乙脂按质量比6:1混合,得油相储备液。将tween80与span80按质量比4:1混合,得表面活性剂储备液。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成10g的混合液,搅拌均匀,o/s分别为0.5/9.5、1/9、1.5/8.5、2/8、……、9/1、9.5/0.5。对每个o/s比例的混合液用蒸馏水滴定,记录由清变浊或由浊变清时蒸馏水的消耗量得微乳区域的边界点。以油、表面活性剂、蒸馏水的百分含量为变量,绘制三元相图,目测为透明或略带兰色晕光的半透明区域即为微乳区。图7为该配比条件下的相图,黑色区域即为微乳区。

实施例8

将十四酸异丙脂与维生素e琥珀酸酯按质量比4:1混合,得油相储备液。将rh40与span80按质量比4:1混合,得表面活性剂储备液。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成10g的混合液,搅拌均匀,o/s分别为0.5/9.5、1/9、1.5/8.5、2/8、……、9/1、9.5/0.5。对每个o/s比例的混合液用蒸馏水滴定,记录由清变浊或由浊变清时蒸馏水的消耗量得微乳区域的边界点。以油、表面活性剂、蒸馏水的百分含量为变量,绘制三元相图,目测为透明或略带兰色晕光的半透明区域即为微乳区。图8为该配比条件下的相图,黑色区域即为微乳区。

实施例9

将十四酸异丙脂与硅酸四乙酯按质量比4:1混合,得油相储备液。将tween80与span80按质量比3:1混合,得表面活性剂储备液。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成10g的混合液,搅拌均匀,o/s分别为0.5/9.5、1/9、1.5/8.5、2/8、……、9/1、9.5/0.5。对每个o/s比例的混合液用蒸馏水滴定,记录由清变浊或由浊变清时蒸馏水的消耗量得微乳区域的边界点。以油、表面活性剂、蒸馏水的百分含量为变量,绘制三元相图,目测为透明或略带兰色晕光的半透明区域即为微乳区。图9为该配比条件下的相图,黑色区域即为微乳区。

本发明人以橄榄油微乳为载体进行化妆品的开发,通过单因素考察发现提高橄榄油微乳区域的成分为维生素e琥珀酸酯,微乳中其它成分如助表面活性剂短链醇、促渗剂等对微乳的形成均无影响,s的选择只与hlb有关而与s的类型无关。在此基础上,发明人又选择其它几种油脂类物质两两复配,进一步验证了两种油脂类物质复配后双方相互增溶,可极大地提高微乳区域的客观事实。

微乳形成的机理有多种,被普遍接受的是混合膜理论和瞬时负界面张力理论,最不被普遍认可的是增溶理论。本发明为增溶理论的接受和深化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支持,也为微乳载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表征例:

选取三个微乳处方,分别测定其平均粒径与多聚指数pdi,结果如表1及图10,11,12所示。三个微乳的组成分别为:样品1,橄榄油与维生素e琥珀酸酯质量比6:1,rh40与span80质量比3:1,o/s为4.5/5.5;样品2,rh40与span80质量比4:1,o/s为4.6/5.4;样品3,rh40与span80质量比5:1,o/s为4.8/5.2;三个样品均制备20g,其水含量均为80%。

可见,三个样品的粒径均在微乳小于100nm的范围内,粒径分布均匀,多聚指数均小于0.2。

采用负染色法制备样品,在tem-100ⅻ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1的微观形态,结果如图13,左侧图为稀释50倍,放大倍数15k;右侧图为稀释50倍,放大倍数60k。可见,微乳粒径在纳米级范围,粒子呈球型分布,形态圆整。

应用实例:

按照橄榄油2.46%、维生素e琥珀酸脂0.41%、rh40为2.80%、span80为0.56%、余者为去离子水的配比先制备空白微乳。然后加入透明质酸0.3%、海藻酸钠0.1%、尿囊素0.1%、胶原蛋白0.5%、丙二醇3%、熊果苷1%、甘油5%、尼泊金甲酯钠0.025%、尼泊金丙酯钠0.25%、薰衣草精油数滴,拟制备成一种水性面膜。

经测定其粒径为59.5nm、pdi指数为0.27,黏度为140.95±0.35mpa·s,微观形态如图14。可见,无论大分子还是小分子,水溶性的还是脂溶性的物质均可载入微乳,且载入大量物质后仍符合微乳的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