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360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采用乙肝疫苗免疫过的、HBsAb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复合淋巴因子活化后,经特殊方法获得带有乙肝抗原免疫记忆的小分子活性肽。该肽类通过口服给药途径能将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活性转移给受体,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达到清除HBVDNA(乙肝病毒分子)的目的。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该病毒的携带者近2亿人,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90%为乙肝患者。因此,寻找治疗乙型肝炎(HBV)的有效方法一直为医学界的攻关课题。
有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IL-2产生能力及外源性IL-2作用下的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目前认为这可能与患者外周血产生IL-2的细胞数量减少所致。OKT4细胞是IL-2主要产生细胞,而乙型肝炎患者OKT4细胞数目减少。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破坏受感染的肝细胞和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CTL能选择性地杀伤表达HBcAg的肝细胞。NK细胞在抗御HBV感染中亦有一定作用。细胞免疫杀伤受感染的肝细胞除通过直接细胞毒作用外,还通过淋巴因子。乙型肝炎患者IL-2活性降低可导致上述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受感染的并有病毒复制的肝细胞,从而造成患者的慢性感染状态。Onji 1987年用IL-2治疗CAH,经治疗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部分患者HBsAg和HBeAg消失,出现HBeAg和HBeAg,证实IL-2能促进机体对HBV产生应答以溶解受感染的肝细胞外,还能降低DNA-P的活性,抑制HBV复制。Kakuma1988年用IL-2治疗20例CAH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曾有报道,血清抗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抗体阴性者。随后又有报道,乙肝病毒抗体阳性者的血清可以增加抗体阴性者淋巴细胞杀伤乙肝病毒细胞的能力。因此我们用乙肝疫苗免疫机体,HBsAb阳性者,抽取外周血,培养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的特异性T细胞,扩增后经粉碎等复杂的提取工艺,制成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活性肽。该免疫活性肽经乙肝患者口服后,能传递或转移对乙肝抗原特异的细胞免疫效应,加强受体非抗原依赖性效应,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内源性免疫,使患者抗病毒免疫力(内源及外源)显著增强,达到清除HBV及HBV感染细胞的作用。使患者HBsAg、HBeAg、HBeAg转阴,达到治愈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依照本发明制备的“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是采用乙肝疫苗免疫过的、HBsAb(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复合淋巴因子活化后,经过生物酶化处理后获得带有乙肝抗原免疫记忆的小分子活性肽,然后加入右旋糖酐、甘露醇和乳糖,制成干燥颗粒后,装于医用胶囊或制成片剂,然后装瓶。
依照本发明制备的“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方法是采用乙肝疫苗免疫过的、HBsAb(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复合淋巴因子活化后,经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及经过一系列检测,证明细胞的活性及数量符合要求后,按每单位13的比例加入三蒸水或0.95%的生理盐水,然后加入中性蛋白酶或胃蛋白酶进行消化沉淀,按每单位加入0.5%的正辛醇10滴左右;将所得混合物置于超声粉碎机内,在4℃环境条件下,超声粉碎1~1.5小时,使细胞裂解;然后在4℃左右环境中。用离心机在8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30分钟弃沉淀物,取上清物;再在所取的上清物中加入5/1000的DNA酶及0.4U胰蛋白酶于25℃的环境条件下,在PH值为7.6含钙的环境中裂解;将裂解物置于4℃环境中,用10000转/分的转速进行离心30分钟,取上清物,弃沉淀。再用10000分子量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再将超滤所得物置于90℃环境中变性60分钟,再加辅型剂,除菌、干燥。干燥后所得即为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粉末,将其装于医用口服胶囊或制成片剂,装瓶。室温保存仍具有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可保存1~2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依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能有效的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水解,通过人体的胃、肠进入血液,将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的免疫信息传递给受体,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乙肝病人的乙肝表面抗原与抗体结合,使其结合成为较大分子的免疫复合体,在人体的巨嗜细胞的作用下,将其消化吞噬,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其特征在于它由经乙肝疫苗免疫过的、HBsAb(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右旋糖酐、甘露醇和乳糖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取经乙肝疫苗免疫过的、HBsAb(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复合淋巴因子活化后,按每单位的比例加入13比例的三蒸水或0.95%生理盐水,中性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消化沉淀;(2)在(1)的沉淀物中每单位加入0.5%的正辛醇10滴左右,将所得混合物置于超声粉碎机内,在4℃环境条件下,超声粉碎1~1.5小时,使细胞裂解;(3)将(2)所得物在4℃左右环境中,用离心机在8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30分钟,弃沉淀物,取上清物;(4)在(3)所得物上清物中加入5/1000的DNA酶及0.4U胰蛋白酶于25℃的环境条件下,在PH值为7.6含钙的环境中裂解;(5)将(4)所得裂解物置于4℃环境中,用10000转/分的转速进行离心30分钟取上清物,弃沉淀。(6)将(5)所得物用10000分子量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再将超滤所得物置于90℃环境中变性90分钟;(7)将(6)所得物再加辅型剂,除菌、干燥、装胶囊或制成片剂,装瓶。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乙肝的“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是利用生物酶分离方法从经乙肝疫苗免疫过的、HBsAb(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复合淋巴因子活化、扩增后再经一系列特殊方法制备的传递特殊的免疫信息的小分子肽类。该“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由经乙肝疫苗免疫过的、HBsAb(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右旋糖酐、甘露醇和乳糖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消化沉淀→超声粉碎→裂解→离心→裂解→离心→超滤→赋型→干燥等制备过程,制得的“口服乙肝抗原特异性免疫因子”对乙肝病毒有清除和杀灭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K39/395GK1112445SQ9410606
公开日1995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27日
发明者徐飞 申请人:徐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