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边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9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镶边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镶边缝纫机。缝纫机上装有两根缝纫针,配置在与送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被缝布。镶边布和兜盖布沿台面,自缝纫机缝合部向送布方向前移规定的长度,在此移动中,一边驱动缝纫机运转,缝出两道平行的线迹,一边在两道线迹之间由切布刀切出衣兜口,然后在切出的衣兜口的两端由一对角刀切出角状。
图1、图2、图3表示现有镶边缝纫机。
图中,A是主轴(图中未示)连结与缝纫机电动机1且架置在台板上的缝纫机机头。它具有下端装着一对缝纫针N1、N2且与主轴连动的针杆3,以及对应于两根缝纫针的中间部分且与主轴连动出没在针板上方的切布刀4。
B是送布机构。它的前端有压部,用来压紧被缝布W、镶边布P和兜盖布F。送布机构与脉冲电动机5连动,可以移动到预备位置、标准位置和工作位置上。预备位置是在台板上压部移到缝合点前方的位置。标准位置是将压在压部下方的两层布的开始缝合预定点对准缝合点的位置。工作位置是将压部从缝合点开始,沿着移动方向(送布方向),向前方移动通过的位置。
C是折叠机构,可以与气缸等驱动机构(图中未绘出)连动,移至下方位置和上方位置。下方位置是在送布机构B处于预备位置时,随压部协同动作,使镶边布P压在被缝布W上,折成倒T字状时的位置。由此位置移到斜上方时,即为上方位置。
D是角刀机构,具有一对角刀6及7,可以沿着送布的方向触及布料,也可以从接触位置上脱离。当送布机构B从预备位置移至工作位置时,角刀6、7就随同动作,移至工作位置,並且在被切布刀4切出的衣兜孔的两端形成角状切口。
现将以上各机构进一步详述如下。送布机构B由送布台10、一组夹布臂12、12,压板13、13,载布板14、14,制约板15、15和兜盖布压杆16、16构成。送布台10,其下部装置在与脉冲电动机5相连接的螺杆8以及平行于螺杆8的导杆9上,随螺杆8的转动而可以沿着螺杆的轴线移动。夹布臂12、12通过轴11安装在送布台10的上方,平时受到弹簧(图中未绘出)弹力的作用,向上抬起,又可通过气缸E1(图1)的作用压向下方。压板13、13固定在夹布臂12、12的自由端上。载布板14、14装在压板13、13的上方,並与压板相隔一定的距离。制约板15、15配置在压板13、13和载板14、14之间,平时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位于图3中的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并且可在气缸E2、E2的作用下,移到图3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上。兜盖布压杆16、16,平时受弹簧的弹力处在图3中二点划线的位置,在气缸E2、E2的作用下,可压到图3中实线位置上。
折叠机构C由压布脚17和与空气发动机(图中未绘出)连动而可在规定的行程上下移动的升降体(图中未绘出)组成。压布脚17可以对应升降体作相对的上下移动。平时依靠弹簧弹力的支持,升降体和压布脚17位于图1、图2所示的位置。升降体通过空气发动机的作用,由此状态一下降。压布脚17就贴在台面2上。由于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压布脚17能够略微向上对升降体作相对移动。由此在缝合时,能够时常不受布厚变动的影响将镶边布轻轻地压在被缝布W上。当缝纫针在镶边布P上刺入拔出进行缝合时,就可以防止镶边布P因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上下颤动。
在具有这种装置的现有镶边缝纫机中。由针杆3起沿送布方向的前方有发光照射的发光部(光电二极管)和根据是否有光而产生不同信号的受光部,以此作为光检测手段的两组探测器18、19固定安装在缝纫机机头A的下弯部上。同时,在兜盖布压杆16、16上开有前后相隔的两个长圆形通孔20、21(图6~图12)作为检测部,相对于通孔20、21的下方的制约板15、15上面,设有反射探测器18、19光的反射表面R1和R2。由探测器和反射面构成探测部。当兜盖布F的前边和后边分别处于通孔20及21内时。与布的前端边遮断反射光的情况相关联,设定缝纫机的开始缝纫时间;与布的后端边通过后,重新收到由反射面射回的反射光的情况相关联,设定停止缝纫时间、角刀工作时间等。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装置中,有这样的缺点,即如果兜盖布未配置在规定的位置,或兜布被误配置在倒T字形压布脚17的左边或右边时,从而兜盖布后端边对不准送布方向后方的通孔21,结果使探测器18或19直到到达通孔21的后端时也不能处于受光状态。于是缝纫机和中心切刀仍然继续动作,使缝制品缝出多余的线迹,切出多余的切口,造成疵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过去的缺点提供装有这样的驱动控制装置的镶边形成装置,当兜盖布未送至规定位置,探测部无法检测出兜盖的后端边时。控制装置能够使缝纫机和中心切刀停止运转,从而不致缝出多余的线迹,也不致切出多余的切口。
本发明镶边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装置。具有指定检测部处的兜盖布后端边起前面的特定点的设定装置;和判别装置,对应于送布机构上设有的一定长度的检测部,在这个规定长度期间。或在上述特定点到检测部的送布方向后端的期间,受光体没有达到受光状态。这个判别装置就开始动作;以及与判别装置的动作情况相关连。当缝纫机针对准上述特定点时,停止缝纫机工作的控制装置。只有在兜盖布处在正确合适的配置状态时,才控制缝纫机、中心切刀动作。
根据本发明,当在检测部检测不到兜盖布后端边时,随同判别装置的动作,使缝纫机和中心切刀停止运转,这样就不必顾虑会缝出多余的线迹或切出多余的刀口。使非熟练工也能高效地缝制出优质产品。
图1是镶边形成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缝纫机和送布机构的夹布部分的斜视图,图3是送布机构的夹布部分和折叠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纵剖图,图4是实施例电路的方块图,图5是程序流程图。图6~图12是表示光检测装置和检测部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现根据附图(图4~图12)作如下说明。由于机械装置与前述现有实例相同。故说明从略,但使用同样的编号。
图中所示的MC是由中央处理电路CPU及静态存储电路ROM和动态存储电路RAM组成的众所周知的微处理机。SC是与移动探测器和针位置探测器相关联的检测电路,在检测时产生各种探测信号;移动探测器检测送布机构B或折叠机构C向各个位置的移动情况,针位置探测器检测缝纫机主轴对应于针杆上下移动位置的转动角度。HS是设定电路,与设定缝纫条件的操作装置相关联,根据手动操作产生各种设定信号。各种检测信号及设定信号都输入给微处理机MC的CPU。DC是操作控制电路,用来控制气缸E1~E4等各操作装置的操作。根据图5程序流程图,缝纫机电动机1、脉冲电动机5以及操作控制电路DC都受CPU的控制。
以下将按图5所示,说明送布机构B的移动控制程序流程图。
首先设定距离G1(图6),这是虚设的送布设定量,从预备位置缝纫针落点(N1、N2)起,沿送布方向后推至通孔21的前端的距离。然后起动脉冲电动机5,使送布机构开始移动,判断探测器18、19的检测状态,在受光状态转换至遮光状态时,将自开始时的移动量L1存入存储区域D1。取移动量L1和缝纫针N1、N2与探测器18、19之间的距离L0作为送布设定量Le,並以此取代虚设量G1。
然后比较距离L2和送布设定量Le的数值大小。L2是根据与操作机构相关连的设定电路HS而设定的值,在就是从起始移动点起,至距离布移动方向前方的通孔20后端S时的距离。当L2≥Le时,判断探测器18、19是否受光。当L2<Le时,或处于受光状态时。由“前端错误”子程序进行处理,从而使送布机构B处于紧急停车状态。当根据上述探测器18、19的判断,是处于未受光状态时,就要判断是否到达预备位置了,使兜盖布F的前端对准落针点。在尚未达到预备位置之前,仍然要继续探测器的判断,如果已经达到预备位置,送布机构B就停止运转。
然后,取上述的距离G1和设定量Le(=D1+L0),设定G1-Le为虚设线迹形成送布量,接着起动脉冲电动机5,使送布机构B移动。此时,缝纫机A也同时起动,缝纫针N1、N2上下动作。缝成线迹。将从预备位置开始的移动量L3存入存储区域D2,同时将L3+L0(=L4)计数。
将计数值L4与上述的距离G1进行比较,当L4>G1时,再将计数值L4与距离G2进行比较。G2是从起始送布点开始到沿送布方向后退但尚未达到通孔21的后端,略差一点的距离(按照操作程序,可以设定这段距离)。当L4≤G2时,判断探测器18、19是否受光。如果未受光,仍继续比较L4与G2。如果受光,即将此时的计算值L4作为设定Ls,存入存储区域D3。然后再判断这个设定值是否已经达到落针点的位置,也就是要判断是否已经达到停止缝合的位置。如果已经达到,送布机构即停止运转,(缝纫机A也同时停止运转)。
另外,在比较计数值L4和G2中,当L4>G2时,落针点一到达比前述G2的距离短的(能够根据预操作装置设定的位置)距离G0时,即由“后端错误”子程序进行处理,使送布机构B及缝纫机A停止运转。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上的结构,现将其作用说明如下。当送布机构B处于预备位置时,折叠机构C就处于下方位置,同时送布机构B中的夹布臂12、12,制约板15、15以及兜盖布压杆16、16处于图3中的实线位置,从而在被缝布W上将镶边布P曲折成倒T字状。同时使兜盖布F在镶边布P的一侧上方保持接合。
通过操作机构设定上述的距离L2,也就是到达送布方向前方的通孔20后端前面的距离。同时,设定上述的距离G2,也就是到达送布方向后方的通孔21后端前面的距离。另外还设定G0的距离为“后端错误”的最终落针点,即使停止位置处在布的后端。
由这种状态开始送布,此时缝纫机A还进行运转,只是通过脉冲电动机5的驱动,使送布机构B根据虚设定值(G1)进行移动,当探测器18(或19)受到兜盖布F的遮挡处于遮光状态时(图7),写入由移动量L1算出的送布设定量Le(=L1+L0),以此取代虚设的设定值。当移动量达到设定值Le时,缝针N1就位于兜盖布F的前端,进入预备位置(图8),此时暂停送布机构B。如果兜盖布F的放置位置不对,前端边没有对着通孔20,探测器18变为遮光状态发生在对准通孔20的后端时,由于由上述移动量L1算出的送布设定量Le大于上述设定量L2。因此兜盖布F就不会在通孔20中出现,形成前端错误,通过“前端错误”子程序,使送布机构紧急停止运转。如果属于正常状态,再重新起动,送布机构B(通过脉冲电动机5)按虚设定值(G1-Le)移动,同时起动缝纫机A。由程序方框图5可见,当由移动量L3得到的计算值L4(=L3+L0)未超过G1,也就是未超过由布的移动方向后推至通孔21的前端时的距离,送布机构B就不会受探测器18状态的约束,继续移动。当计算值L4位于距离G1和G2之间时,探测器18变为受光状态,取这时的计算值L4作为设定值Ls,当移动量Ls达到设定值L5时,送布机构B和缝纫机A停止运转。另一方面,如果兜盖布F的位置放置不好,或受到尘埃等噪声的影响。即使移动量L3增大,使计算值L4比距离G2(设定值)大时,探测器18也达不到受光状态,出现了后端错误(图12),根据“后端错误”子程序,取设定值Ls对应于预先设定的值G0,当移动量L3等于设定值Ls(对应于设定值G0)时,送布机构B和缝纫机A停止运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表示的探测器18,19,是通过形成对准反射面R1、R2的通孔20、21,由反射面反射发光体的光而使受光体受光的。也可采用这样的探测器,在通孔20、21的两侧将发光体、受光体相对配置,发光体的光通过通孔20、21,使受光体受光。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可以通过操作手段HS任意设定送布方向前方的通孔20的距离S,也可作为预先规定的程序而设定。同样,由操作手段HS所设定的送布方向后方的通孔21的距离G0、G2,也可由预先设定程序所取代。
本实施例中移动量是通过计算输入给脉冲电动机5的脉冲,而换算测知的。
权利要求
1.镶边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镶边形成装置具有将形成镶边的饰边布和形成兜盖的兜盖布保持在被缝布上,且沿台面移送的送布机构;通过二条平行的缝线将上述饰边布和兜盖布缝在被缝布上的缝纫机;随同缝纫机动作,在上述平行的二条线迹间,形成平行于线迹的兜孔的切刀机构;设置在送布机构上,能够在一定的长度间反射光或通过光的检测部;有一组发光体和受光体,且面对着检测部的移动路径,固定地安装在从缝纫机缝合点起的送布方向前方,能够根据受光体的遮光状态或受光状态输各不同信号的光检测装置;设定的存储装置,用于使送布机构根据受光体由受光状态变为遮光状态的变化,随同光检测机构的输出信号而动作,移动一段距离使预定的缝纫开始点对准缝纫针,而后起动缝纫机;这种镶边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指定检测部上自兜盖布后端边起前方的特定点的设定装置。在设置于送布机构上有规定长度的检测部的这一长度间,或在上述特定点至检测部沿送布方向的后端之间,受光体达不到受光状态时,进行动作的判断装置。与判断装置的动作相关联,使缝纫机在缝纫针对准上述特定点时停止运转的控制装置。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在衣兜口周围同时形成饰边(镶边)和兜盖的镶边形成装置。以往,在被缝布上重叠上饰边布和兜盖布,根据兜盖布的端边是否处在送布机构兜盖布压板上的通孔(检测部)内和位置,控制缝纫机、角刀的动作。但是,这样的工作中有个缺点,在检测部没能探测到兜盖布的后端边时,缝纫机、角刀仍然动作,加工出了多余的线迹和刀口,而本发明的构成是在检测部没能探测到兜盖布后端边的情况下,在缝纫针对应于自兜布后端边起前面的特定点时,控制缝纫机、角刀停止工作,使布上没有加工出多余线迹和刀口。
文档编号D05B21/00GK85105458SQ85105458
公开日1987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85年7月17日
发明者渡部由纪夫 申请人:东京重机工业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