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窑炉防堵塞蓄热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952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窑炉防堵塞蓄热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窑炉附属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玻璃窑炉防堵塞蓄热室。
背景技术
在玻璃生产中,蓄热室是用于回收玻璃窑炉中烟气热量的重要设备。要想充分回 收烟气中的热量,一方面需要蓄热室内的格子体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和较强的热传导能 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格子体保持很好的通畅性。在传统的蓄热室中,燃料在玻璃窑炉的大窑中被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通过起连 通作用的小炉进入蓄热室中。在蓄热室中,烟气需要通过由筒状格子砖组成的格子体,在 此过程中,就把所含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传递给格子体;之后,烟气再通过烟道进入烟 囱,排入大气。常规的玻璃窑炉是使用重油、天然气、焦炉煤气或石油焦等作为燃料,这类燃料能 够充分燃烧,所以窑炉烟气中所含的灰粉就很少,烟气在进入蓄热室进行换热时,就不会有 太多的积灰产生,可保持良好的畅通性。格子体的使用寿命一般可达5-7年的一个窑期。但是近年来,随着重油、天然气、焦炉煤气或石油焦价格的不断增加,玻璃企业的 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玻璃企业不得不在窑炉燃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煤 粉。而煤粉不易充分燃烧,且燃烧后的灰分很大,这就使得窑炉烟气中的灰分含量大幅增 加,并大量沉积在蓄热室的格子体上,造成格子体的堵塞。由此既影响了格子体的换热和 蓄热效果,又降低了格子体的使用寿命,还使得窑炉烟气的排放大受影响,窑炉被迫进行热 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玻璃窑炉防堵塞蓄热室,以解决玻璃窑炉使用混 合燃料后蓄热室中的格子体经常被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玻璃窑炉防堵塞蓄热室,在蓄热室的外壁上分别 开有小炉接口和烟道接口,在蓄热室中设置格子体,在蓄热室中还设有沿外壁内侧通向蓄 热室内部的U型通道,所述U型通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小炉接口,所述U型通道的另一端连 通到所述格子体的上部空间;在所述外壁的下部开有连通所述U型通道底部的清灰口。玻璃窑炉燃烧后生成的烟气,通过小炉和小炉接口进入本蓄热室后,先行进入U 型通道,在通过U型通道的底部并向上回转的过程中,烟气中所含的粉尘颗粒就会受重力 作用而沉降到U型通道的底部,与烟气分离;之后,烟气再通过U型通道上转到格子体的上 部空间,然后,再向下翻转,通过格子体进行换热;最后,烟气通过烟道接口和烟道被排出。 由于烟气在通过格子体之前先被净化了 一次,所以就可大大减少烟气中的粉尘含量和粉尘 对格子体的堵塞,而沉降在U型通道底部的落灰,则可通过清灰口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 理。
3[0009]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在玻璃窑炉使用混合燃料后蓄热室中的格子体被堵塞 的难题,由此延长了格子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窑炉热修,稳定了玻璃生产,节约了生产资 金。本实用新型特别适于在以煤粉为燃料的玻璃窑炉或者是以重油、天然气、焦炉煤气、石 油焦与煤粉合成的复合燃料的玻璃窑炉上使用。

图1、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图1中,右部为玻璃窑炉3,中部为本蓄热室,左下部为烟道4。在蓄热室的右侧 外壁11的上部开有与小炉2相连通的小炉接口 12 ;在蓄热室的左侧外壁11的下部开有与 烟道4相连通的烟道接口 13。在蓄热室内部的左侧部分设置有格子体14,右侧部分分别砌 筑有一个上通的格子体护板墙17和一个下通的中间隔墙18。中间隔墙18与格子体护板墙 17和蓄热室的右侧外壁11 一道构成了一个U型通道15。该U型通道15的右上端连通到 右侧外壁11上的小炉接口 12上,U型通道15的左上端连通到格子体4的上部空间。在蓄 热室的右侧外壁11的下部开有与U型通道15底部相通的清灰口 16。在玻璃窑炉3内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通过小炉2进入蓄热室的格子体14之前,先是 通过U型通道15,使烟气中的粉尘大部分落到U型通道15的底部,然后再进入烟道4,顺烟 囱排出。U型通道15底部的灰粉通过清灰口 16定期清理。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只是烟道接口 13 是开设在蓄热室中的格子体护板墙17的下部和蓄热室的底部,并与设置在蓄热室右侧下 部的烟道4相连通。由于配置这种蓄热室的玻璃窑炉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因而适用于对老厂房中原 有玻璃窑炉的改造。实施例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格子体14设置在蓄热室内部的右侧部分,U型通道15 是设置在蓄热室内部的左侧部分。即在格子体14的左侧砌筑有格子体护板墙17,在格子体 护板墙17与蓄热室的左侧外壁11之间砌筑有下通的中间隔墙18,在中间隔墙18的顶部与 蓄热室的右侧外壁11之间设有盖板,以封盖住格子体14的上部空间。这样,中间隔墙18 与格子体护板墙17和蓄热室的左侧外壁11 一道构成一个U型通道15。该U型通道15的 右上端连通到格子体4的上部空间,U型通道15的左上端通过蓄热室的上部空间,连通到 右侧外壁11上的小炉接口 12上。清灰口 16开在蓄热室的左侧外壁11的下部,并与U型 通道15的底部相通。在蓄热室的右侧外壁11的下部开有烟道接口 13,烟道4通过烟道接 口 13与蓄热室相连通。配置这种蓄热室的玻璃窑炉的结构也比较紧凑,既适于新建的玻璃窑炉,也适于 对原有玻璃窑炉的改造。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实施方式,应当说明,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
4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玻璃窑炉防堵塞蓄热室,在蓄热室的外壁(U)上分别开有小炉接口(12)和烟 道接口(13),在蓄热室中设置格子体(14),其特征是,在蓄热室中还设有沿外壁内侧通向 蓄热室内部的U型通道(15),所述U型通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小炉接口(12),所述U型通 道的另一端连通到所述格子体(14)的上部空间;在所述外壁(11)的下部开有连通所述U 型通道(15)底部的清灰口(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窑炉防堵塞蓄热室,其结构是在蓄热室的外壁上分别开有小炉接口和烟道接口,在蓄热室中设置格子体,在蓄热室中还设有沿外壁内侧通向蓄热室内部的U型通道,U型通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小炉接口,另一端连通到格子体的上部空间;在外壁的下部开有连通U型通道底部的清灰口。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在玻璃窑炉使用混合燃料后蓄热室中的格子体被堵塞的难题,由此延长了格子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窑炉热修,稳定了玻璃生产,节约了生产资金。本实用新型适于在以煤粉为燃料或者是以重油、天然气、焦炉煤气、石油焦与煤粉合成的复合燃料的玻璃窑炉上使用。
文档编号C03B5/237GK201785300SQ2010205318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
发明者杨月强 申请人:杨月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