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28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体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立体车库载车盘升降装置的 升降架体。
背景技术
立体车库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化产品,它以单层平面停车库为核心,通 过微机进行车位的空间位置变动,使车位实现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从而实现多层平面停 车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立体车库的车位都停放在载车盘上,而载车盘的移动则是通过载车 盘升降装置驱动。通常,载车盘升降装置包括有位于两后立柱之间的升降架体,该升降架 体的两侧设置有升降链条和对应该升降链条的链轮装置,升降架体内部设置有中央传动机 构,升降链条由带传动电机的中央传动机构驱动,该中央传动机构通过左右传动杠杆将动 力传递至升降架体两侧的链轮装置上。目前,多数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体均采用整体 式箱体结构件,中央传动机构、左右两侧的链轮装置均安装在该整体式箱体结构件中,但 是,由于升降架体两侧的链轮装置之间的跨距一般较大,使得升降架体的横向配置尺寸较 大,如果升降架体采用整体式箱体结构件,在制作与装配工艺上都较为复杂,制造难度与制 造成本也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制作和装 配工艺简单、生产成本更低的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体。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 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架体为可拆式箱体结构,该升降架体包括有顶架、底架、左箱 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其中,所述顶架和底架横向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左箱框、中间箱框 和右箱框的上部分别与所述顶架相连,所述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的下部分别与所述 底架相连,所述中间相框的前侧还开设有电机安装孔,并且,所述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 框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箱框和中间箱框之间形成前后相同的第一孔腔,所述中间箱框和 右箱框之间形成前后相通的第二孔腔。为了使得升降架体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保持整体的美观和完整性,所述第一 孔腔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左箱框和中间 相框的前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左箱框和中间相框的后部边框上;所述 第二孔腔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所述第三面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箱框 和右相框的前部边框上,所述第四面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箱框和右相框的后部边框上。 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可以在维修时拆下,安装方便,还能够防止灰尘 进入升降架体内部。为了连接安装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架和底架的横截面分别呈U形,并且,所述顶架和底架的U形开口相对而设,所述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的上部分别嵌设于所 述顶架的U形槽内,所述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的下部分别嵌设于所述底架的U形槽 内。于是,顶架和底架的U形两侧边能够分别包住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上部和下部, 提高了连接的强度,也方便了安装和拆卸。作为进一步优选,为了安装拆卸的便捷性,所述顶架的U形槽侧边通过螺钉分别 连接所述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的上部,所述底架的U形槽侧边通过螺钉分别连接所 述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的下部。为了进一步减轻升降架体的整体重量,降低制造成本,作为有优选,所述左箱框、 中间箱框和右箱框分别为镂空结构,并且,所述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上形成有前后侧 贯通的空腔,其中,所述中间相框的后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贯通的开孔,所述开孔上覆 盖有第五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升降架体采用分体式结构,用以替代现 有的整体式箱体结构,升降架体由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三个箱体件以及顶架、底架两 个上下横梁组合而成,每个箱体件和横梁可以分别单独生产加工,节省了加工材料,降低了 生产成本;安装时,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能够分别单独安装,而且三个箱体相对于顶 架或底架的位置可以调节,能够大大简化装配工艺,降低安装难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车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去除背部面板)。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升降架体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所示升降架体的局部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立体车库结构示意图,该立体车库包括有两个竖直设 置的前立柱A、连接前立柱A的前横梁B、四个竖直设置的后立柱D、连接后立柱D的后横梁 E以及垂直连接前立柱A和后立柱D的纵梁C,于是,前立柱A、前横梁B、纵梁C、后立柱D和 后横梁E共同构成一框架式结构的车架,该车架分为上下两层并设置有横移式载车盘F和 升降式载车盘F',横移式载车盘F设置在车架的最底部,只能沿车架底部的导轨做水平方 向的滑移;位于横移式载车盘F之上的均为升降式载车盘F',升降式载车盘F'既沿空间 垂直方向间隔分布,又沿同一层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升降式载车盘F'能够在升降装置G的 控制下沿立体车架的垂直方向做上下平移,也能够沿同一层的水平方向做平移运动。如图2 图5所示,为控制升降式载车盘F'移动的升降装置G,该升降装置G包 括有升降架体1,能沿后立柱D做上下运动;升降链条2,设置于升降架体1的两侧;链轮装置3,设置于升降架体1的两端内,并且升降链条2绕设于对应的链轮装置
43上;电机4,固定在升降架体1的中部位置;以及中央传动机构5,驱动升降链条2的移动,该中央传动机构5设置于升降架体1内, 并且,该中央传动机构5的输入端和电机4的主轴相连,电机4转动后通过中央传动机构5 将动力传递至升降架体1两侧的链轮装置3上,从而带动链条2移动以实现升降装置G的 上下运行。其中,升降装置的中央传动机构5、链轮装置3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不 同结构,电机4和升降链条2的设置方式也是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的发明点 在于升降架体的结构,该升降架体1为可拆式箱体结构,该升降架体1由顶架U、底架12、 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拼接而成,顶架11和底架12横向设置并相互平行,顶 架11和底架12的横截面分别呈U形且U形开口相对而设;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相互间隔设置,并且,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 和右箱框15的上部分别嵌设于顶架11的U形槽内,顶架11的U形槽侧边开设有连接侧孔 111,连接侧孔111与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上部开设的贯穿孔相对应并通过 螺钉相连;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的下部分别嵌设于底架12的U形槽内,底 架12的U形槽侧边也开设有连接侧孔121,连接侧孔121与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 框15下部开设的贯穿孔相对应并通过螺钉相连;为了减轻升降架体1的整体重量,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分别为镂空 结构,左箱框13和右箱框15内设置有链轮装置3,中央传动机构5设置在中间箱框14中, 中间相框14的前侧面开设有固定电机4的安装孔141,中间相框14的后侧面开设有与安装 孔141相贯通的开孔142 ;于是,中间相框14上形成有前后贯通的空腔,左箱框13、右箱框15上也各形成有 前后侧贯通的空腔,并且,左箱框13和中间箱框14之间形成前后相同的第一孔腔61,中间 箱框14和右箱框15之间形成前后相通的第二孔腔62 ;为了提高整体美观度,防止灰尘进 入升降架体1内部,第一孔腔6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面板611和第二面板612,第一面板 6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左箱框13和中间相框14的前部边框上,第二面板612通过螺钉固 定连接于左箱框13和中间相框14的后部边框上,第二孔腔6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面板 621和第四面板622,第三面板62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中间箱框14和右相框15的前部边 框上,第四面板62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中间箱框14和右相框15的后部边框上,中间箱框 14的开孔142上还通过螺钉覆盖有第五面板63。
权利要求1.一种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架体(1)为可拆式箱体 结构,该升降架体⑴包括有顶架(11)、底架(12)、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 (15),其中,所述顶架(11)和底架(12)横向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的上部分别与所述顶架(11)相连,所述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 右箱框(15)的下部分别与所述底架(12)相连,所述中间相框(14)的前侧还开设有电机安 装孔(141),并且,所述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箱 框(13)和中间箱框(14)之间形成前后相同的第一孔腔(61),所述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之间形成前后相通的第二孔腔(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腔 (6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面板(611)和第二面板(612),所述第一面板(611)固定连接 于所述左箱框(13)和中间相框(14)的前部边框上,所述第二面板(612)固定连接于所述 左箱框(13)和中间相框(14)的后部边框上;所述第二孔腔(6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面板(621)和第四面板(622),所述第三面 板(621)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箱框(14)和右相框(15)的前部边框上,所述第四面板(622) 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箱框(14)和右相框(15)的后部边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架 (11)和底架(12)的横截面分别呈U形,并且,所述顶架(11)和底架(12)的U形开口相对 而设,所述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的上部分别嵌设于所述顶架(11)的 U形槽内,所述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的下部分别嵌设于所述底架(12) 的U形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1)的 U形槽侧边通过螺钉分别连接所述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的上部,所述 底架(12)的U形槽侧边通过螺钉分别连接所述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 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盘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箱框(13)、中间箱框 (14)和右箱框(15)分别为镂空结构,并且,所述左箱框(13)、中间箱框(14)和右箱框(15) 上形成有前后侧贯通的空腔,其中,所述中间相框(14)的后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41) 相贯通的开孔(142),所述开孔(142)上覆盖有第五面板(63)。
专利摘要一种载车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架体,其特征在于升降架体为可拆式箱体结构,该升降架体包括有顶架、底架、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其中,顶架和底架横向设置且相互平行,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的上部分别与顶架相连,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的下部分别与底架相连,中间相框的前侧还开设有电机安装孔,左箱框、中间箱框和右箱框相互间隔设置,左箱框和中间箱框之间形成前后相同的第一孔腔,中间箱框和右箱框之间形成前后相通的第二孔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升降架体采用分体式结构,每个箱体件和横梁可分别单独生产加工,节省加工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三个箱体能够分别单独安装且相对于顶架或底架的位置可调节,简化装配工艺,降低安装难度。
文档编号E04H6/18GK201778521SQ20102054311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2日
发明者朱建华 申请人:朱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