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网外固定的防护网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885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网外固定的防护网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状防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网外固定的防护网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如儿童娱乐用蹦蹦床的围护、畜禽养殖场的网围圈护、运动场所区域用网状隔离、对监狱的犯人活动空间进行圈围等情况下,都常用到防护网结构。由于这些场所的网内空间多用于人或动物的活动,因此,在对网体进行安装固定时,需要考虑到应尽量避免对人或动物可能带来的身体损伤,比如因蹦蹦床上、运动场内活动者的动作带有冲击性,就应杜绝网内及近周有刚性器件存在;而在犯人活动区,也不应有硬物存在,以免为犯人自杀或意外伤害提供物质条件。

公开号为CN102000411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跳床的围网支撑结构”,其跳床主体的外围设有多个竖向支撑杆,支撑杆以相邻两个为一组,每组的两支撑下端由U形架支撑固定;每一支撑杆的顶端设有弹簧类缓冲装置,并经由缓冲装置而连接到支撑架上,支撑架的形状与围网所围成的水平区域形状相似。该产品专利中的支撑方式,只适用于所围区域面积较小的情况,因为缓冲装置的存在,而不适合于大型场地实施,尤其不适合不适宜网体有频繁晃动的情况下使用,另外也会因围定区域的面积较大,而对支撑杆的强度带来挑战,尤其会因网体的稳定性因素而对整体装置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旨在于防护网网体的外围对网体的上端进行支撑固定,支撑构件与网体的水平安全距离可根据需要确定,以保证支撑构件不对网内人员或动物造成任何损伤,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安全稳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所实现的网外固定的防护网,网体上端于其外围得到支撑固定,且支撑构件与网体的水平安全距离可根据需要确定,能保证支撑构件不对网内人员或动物造成任何损伤,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安全稳固;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上述网外固定的防护网的一种应用,它用于以竖向设置的网体围成无顶的封闭或不封闭网墙;

本用新型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前述网外固定的防护网的另一种应用,它用于以网形成吊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用于对防护网的网体进行固定支撑,它包括用于将下端固定在网体外围地面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上部固定有沿网体上端联接点处的法线方向延伸使立柱与网体间存在安全距离的吊臂,所述吊臂的另一端用于与网体的上端边缘间可拆卸固定联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网外固定的防护网,包括网体,以及至少两套上述的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于网体外围地面上,所述网体的上端边缘与所述吊臂的远离立柱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联接;同时与另两套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相配合的第三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上,固定联接有两组吊臂,即共用立杆第一吊臂及共用立杆第二吊臂,共用立杆第一吊臂及共用立杆第二吊臂位于立杆上的相同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吊臂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即用于与网体相联接的一端,固定联接有沿网体上端联接点处的切线方向延伸的联接片,所述联接片上设有沿吊臂的延伸方向通透的长圆孔,该长圆孔配有用于将网体的上端边缘与联接片相固定联接的螺栓与螺母组件。

作为另一种优化,所述立柱上,与吊臂上下相隔的部位,还固定联接有向联接片的下方延伸的加强件。

作为第三种优化,所述吊臂经第三卡箍、第四卡箍与立柱间可拆卸固定联接,所述第三卡箍、第四卡箍位于立柱外周的同一高度相对设置,第三卡箍的主体部位与第四卡箍的主体部位合围呈与立柱外周相适配的形状,且第三卡箍的主体部位的两端、第四卡箍的主体部位的两端,均带有水平向外的、位于竖向平面内的延伸联接端,第三卡箍与第四卡箍间的相应的延伸联接端间构成延伸联接端组,每一延伸联接端组的两延伸联接端间相平行且经螺栓、螺母的配合相联接;所述吊臂与立柱相联接的一端夹于接近网体的延伸联接端组的两延伸联接端之间,并由相应的螺栓穿过而固定于立柱上。

作为进一步优化,立柱外周同一高度处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第一卡箍的主体部位与第二卡箍的主体部位合围呈与立柱外周相适配的形状,且第一卡箍的主体部位的两端、第二卡箍的主体部位的两端,均带有水平向外的、位于竖向平面内的延伸端,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间的相应的延伸端间构成延伸端组,每一延伸端组的两延伸端间相平行且经螺栓、螺母的配合相联接;所述加强件与立柱相联接的一端夹于接近网体的延伸端组的两延伸端之间,并由相应的螺栓穿过而固定于立柱上。

作为再进一步的优化:

所述立柱外周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防止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下滑的限位凸起;

所述立柱外周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防止第三卡箍与第四卡箍下滑的防滑落凸起。

作为第四种优化,所述立柱的下端固联有突出立柱外周的水平延伸的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上下通透的地钉孔,并配有用于穿过地钉孔将固定底座固定于地面上的钢钉。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与所述立柱的外周面之间联接有加强筋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网外固定的防护网,它包括网体,还包括至少两套前述结构的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于网体外围地面上,所述网体的上端边缘与所述吊臂的远离立柱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联接;相邻两套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间的网体上端边缘绷紧为直线;同时与另两套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相配合的第三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且两段网体上端边缘绷紧所成直线不相连为同一直线时,第三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固定联接有两组吊臂,即共用立杆第一吊臂及共用立杆第二吊臂,共用立杆第一吊臂及共用立杆第二吊臂位于立杆上的不同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网外固定的防护网,它包括网体,还包括至少两套权前述结构的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相邻两套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的联接片相向延伸为一体的吊梁,所述网体经相隔设置的螺栓、螺母组件,与所述吊梁间多点固定;所述两套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的吊臂的近联接片部位,相向延伸为一体的横撑,且所述吊梁的上端或下端一体联接水平的提拉梁,所述提拉梁与吊梁总体呈直角二面角结构;所述提拉梁与所述吊梁上下相应,且分别相隔设有上长圆孔、下长圆孔,网体上端所在的高度经穿过上下相应的上长圆孔、下长圆孔的螺栓、螺母间的配合而可调。

作为优化,所述横撑由方管、圆管、扁圆管或开口向下的槽钢制成。

作为另一种优化,所述网体的下端与地面相接触,且经设于网体外侧的角钢由螺栓、螺母组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地面。

作为进一步优化:

本实用新型配有直角二面角状的装饰包材,包覆于所述网体的内侧下端边缘部位及角钢的水平部分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限定,所述网体为弹性编织金属勾花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上述网外固定的防护网的应用:

它用于以竖向设置的网体围成无顶的拐弯的封闭或不封闭网墙,也可围成无顶的不拐弯的独面网墙。

作为改进,所述网墙上设有缺口,该缺口配有或不配有与缺口相适配的网门。

本实用新型的网外固定的防护网的另一种应用,它用于构建周边高中间低的吊网。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网体固定装置,用于对网体进行网外固定,且吊臂长度可根据实际应用目的确定为安全距离内,网体上端的高度也设定在活动动不能触及的高度,从而能保证网内活动者不会触到本实用新型,从而使用安全,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由至少两套网外固定装置与网体共同构成的防护网,可围成独面的网墙,也可围成两面含拐弯的网墙,更能围成多边形分布的多面网墙,因此适用范围广,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网体为一片的整体结构都不成问题,不必刻意切断;

(3)本实用新型的网体外固定防护网,通过吊梁、横撑、提拉梁间的配合,可实现网体重量均匀分散,既能避免固定装置所受应力过于集中,又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吊臂与加强件通过卡箍方式固定的方案,能使固定装置能适合不同高度网体的要求,适用范围广,实现多场合,多规格重复利用;

(5)本实用新型的横撑采用中空管制作,能提高横撑的强度,同时不易因长期受力而失效,延长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凸起、防滑落凸起,能使相应的卡箍在装配到位时,不因受力意外大幅度下滑,节省人工、省去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7)本实用新型的装饰包材,能将网体下端的尖锐丝端进行隐藏、遮挡,让人与动物不可能接触得到,从而保护人与动物体免受划伤;

(8)本实用新型的勾花网体,具有弹性,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而不致断裂,且方便将本为不同段的网体片间浑然一体地联接为一整片,无棱、无角,无伤害活动者可能,且美观、耐用;

(9)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网可以构成单面网墙、多面不封闭或封闭的网墙等有多种应用,因此能满足蹦蹦床围护、畜禽养殖场的网围圈护、运动场所区域用网状隔离、犯人活动空间的圈围,以及动物园飞禽、走兽场馆的圈定、野生动物园的群间隔离等需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不含球门8)中两立柱1与网体2间的位置关系、联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柱1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含球门8)中球门8于网体2上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3中网体2的下边缘与地面间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网体2的局部结构与垫片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球门8的各圆柱与网体2间的联接关系示意图。

标注部件:1-立柱, 2-网体, 3-吊臂, 4-吊梁, 5-加强件, 6-横撑,7-提拉梁,8-球门,11-加强筋板,12-固定底座,13-直角二面角状的装饰包材,14-L型固定块,15-第一螺栓,16-第二螺栓,17-地面,1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单元

本实施例用于对防护网的网体2进行固定和支撑,使用时至少用两套。

参考图1与图2,本实施例包括用于竖置并将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的立柱1,立柱1的上部外周壁上固定有水平延伸的吊臂3。

立柱1为刚性圆柱状结构,顶端带有防水帽(图中未示出),该防水帽用于防水防腐,并且当立柱1选用空心管结构时,还能防止管内落入杂物。

吊臂3经第三卡箍、第四卡箍与立柱1间可拆卸固定联接。具体地,第三卡箍、第四卡箍位于立柱1上的同一高度且相对设置,第三卡箍的主体部位与第四卡箍的主体部位为以立柱1的半径为半径、圆心角稍小于180度的圆弧形结构,且第三卡箍的主体部位的两端、第四卡箍的主体部位的两端,均带有水平向外的、位于竖向平面内的延伸联接端,第三卡箍与第四卡箍间的相应的延伸联接端间构成延伸联接端组,每一延伸联接端组的两延伸联接端间相平行且经螺栓、螺母的配合相联接。吊臂3与立柱1相联接的一端夹于组成延伸联接端组的一对伸联接端之间,并由相应的螺栓穿过而固定于立柱1上。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吊臂3与立柱1间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铆接、焊接等其它常用的固定联接的方式,这些联接方式都认为是上述通过卡箍进行联接的等效替换。

相应于第三卡箍、第四卡箍下方位置的立柱1外周部位,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防止第三卡箍与第四卡箍下滑的防滑落凸起。

立柱1上稍低于第三卡箍、第四卡箍的部位,于其外周同一高度处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第一卡箍的主体部位与第二卡箍的主体部位,为以立柱1的半径为半径的圆心角稍小于180度的圆弧形结构,且第一卡箍的主体部位的两端、第二卡箍的主体部位的两端,均带有水平向外的、位于竖向平面内的延伸端,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间的相应的延伸端间构成延伸端组,每一延伸端组的两延伸端间相平行且经螺栓、螺母的配合相联接。组成延伸端组的一对两延伸端之间的螺栓部位上,穿有加强件5,该加强件5固定于相应的一对两延伸端之间。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加强件与立柱1间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铆接、焊接等其它常用的固定联接的方式,这些联接方式都认为是上述通过卡箍进行联接的等效替换。

相应于第一卡箍、第二卡箍下方位置的立柱1外周部位,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防止第三卡箍与第四卡箍下滑的限位凸起。

网体2的侧视结构为由网丝相互绞转而成的连续的8字形结构,在网体2的断裂处,用于与其它构件通过螺栓、螺母组件相拼接的部位,8字形们边缘圈部分,设有沿网体2的水平延伸方向延伸的垫片。

加强件5的另一端固定于联接片的下部。

参考图3,立柱1的下端固联有突出立柱1外周的水平延伸的固定底座12。固定底座上设有上下通透的地钉孔,并配有用于穿过地钉孔将固定底座12固定于地面上的钢钉。

立柱的外周面与固定底座12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板11。

本实施例中立柱1与网体2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以确认它们之间存在着安全距离。

实施例2 一种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由两个实施例1所提供的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单元作为基本构成。进一步地:

两立柱1上的相应联接片相向延伸为一体的吊梁4,吊梁4上有多个相隔设置的长圆孔。网体2能够经穿过长圆孔的螺栓,与螺母进行配合,而在吊梁4上实现多点固定。

两立柱1各自的相应于吊臂3的接近吊梁4的部位,相向延伸为一体的横撑6,横撑6由方管、圆管、扁圆管或开口向下的槽钢制成。

吊梁4的上端一体联接水平的提拉梁7。提拉梁7与吊梁4总体呈直角二面角结构,即角钢结构。

提拉梁7与吊梁4上下相应,且分别相隔设有上长圆孔、下长圆孔,经穿过上下相应的上长圆孔、下长圆孔间的螺栓,与螺母进行配合,能够实现网体2上端所在的高度的调节。

实施例3 一种防护网围成的球场

本实施例由四面竖向的网墙围成长方形的与网外区域相隔离的空间,其四面网墙为整张网体2由实施例2所提供的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与支撑所成的连续网结构,网体2采用了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弹性勾花网。

本实施例总体上由四套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和网体2构成。

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用于对网体进行固定支撑,网体2每一拐角处的外侧设有一套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

由于网体2于每一立柱1的两侧呈相垂直的两个走向的平面,因此每一立柱1都是共用的,即每一立柱1上都固定有两组吊臂3,且该两组吊臂3位于该相应立杆1上的相同高度,只是水平相隔,两组吊臂3的延伸方向分别垂直于相应立杆1两侧的网体2所在的平面。

立柱1通过穿过地钉孔的钢钉固定于地面上。

网体2的下端悬于地面上方,且经过如图5所示的方式进行固定。图5中,14表示L型固定块,15表示第一螺栓,16表示第二螺栓,17表示地面,13表示直角二面角状的装饰包材(当然,装饰包材,也可以用 [形槽来替代),包覆于网体2的内侧下端边缘部位及角钢的水平部分的下方。

本实施例所有的螺母均位于网体2的外侧。

且网体2上端用于经穿于网丝间的垫片与吊梁4相固定联接的螺栓的头端即螺栓头,均位于网体2的内侧。本实施例的装饰包材料沿网体2的下端的水平延伸方向延伸,并于所有的螺栓头的内侧装这些螺栓头罩于装饰包材与网体2之间。

本实施例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性地增加以下任一或某些特征:

①网体2上端所围成的区域设有顶面;

②网墙上设有球门。如图4所示,球门边缘用三根圆柱相互固联而成门字形,其中两立柱的下端于地面上固定,且每一圆柱通过双面夹板对圆柱旁的网体边缘进行包饰,并用螺钉、螺母组件将夹板与网体2进行固定。

三根圆柱与网体2间的联接关系如图7所示。

③本实施例的任一面无缺口(含球门)的网墙的另一侧,还设有另一运动场,该运动场与本实施例球场间的立柱1共用,从而相应两立柱上分别固定有四只吊臂3,同时运动场与球场的由该两立柱所支撑的网墙上均不开设缺口。

④本实施例的装饰包材料的下方,与地面之间,还卡装有[形美饰槽,美饰槽沿网体2的下端的水平延伸方向延伸。

实施例4 实施例2所提供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的一种应用

多套所述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装置配合,用于以竖向设置的一整片网体围成无顶的拐弯的封闭或不封闭网墙,也可围成无顶的不拐弯的独面网墙。

所述网墙上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要开有缺口,以及是否配有与缺口相适配的可开关的门。

实施例5 实施例1所提供的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单元的一种应用

三套以上的所述防护网体的网外固定单元,对一整片网的上边缘进行多点固定,从而形成周边高中间低的吊网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