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石离心双向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559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灰石离心双向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灰石搅拌领域,特别是一种石灰石离心双向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往往需要使用石灰石,而石灰石需要加水搅拌均匀后才能使用。大分量的石灰石需要石灰石搅拌机来搅拌,而建筑工地上小规模的石灰石搅拌,施工人员往往使用铁锹来搅拌。铁锹等工具用来搅拌石灰石往往十分费力,对石灰石的搅拌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石灰石离心双向搅拌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灰石离心双向搅拌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表面一端加工一号圆形凹槽,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嵌装一号轴承,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向上的一号旋转电机,所述一号轴承上表面一端设有L形连接杆,所述L形连接杆下表面设有转动杆,所述一号轴承内嵌装圆形箱体,所述圆形箱体上表面左端加工进料口,所述圆形箱体上表面中心处加工二号圆形凹槽,所述二号圆形凹槽内嵌装二号轴承,所述圆形箱体上表面一端加工进料口,所述圆形箱体内下表面两端加工三号圆形凹槽,每个所述三号圆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向上的二号旋转电机,每个所述二号旋转电机旋转端上表面设有电机转动杆,每个所述转动杆上套有螺旋绞叶,所述圆形箱体下表面一侧加工出料口,所述工作台下表面设有电接口,所述工作台侧表面设有电容触摸屏和按钮组,所述出料口处设有电磁阀。

所述出料口处设有管道接口。

所述工作台下表面设有支撑架。

所述L形连接杆通过转动杆与二号轴承相连接,所述一号旋转电机与圆形箱体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L形连接杆材质为金属。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石灰石离心双向搅拌装置,本装置操作简单,造价低廉,搅拌均匀,较少劳动力,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石灰石离心双向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石灰石离心双向搅拌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工作台;2、一号轴承;3、一号旋转电机;4、L形连接杆;5、转动杆;6、圆形箱体;7、二号轴承;8、二号旋转电机;9、螺旋绞叶;10、电接口;11、电容触摸屏;12、按钮组;13、电磁阀;14、管道接口;15、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石灰石离心双向搅拌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表面一端加工一号圆形凹槽,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嵌装一号轴承2,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向上的一号旋转电机3,所述一号轴承上表面一端设有L形连接杆4,所述L形连接杆4下表面设有转动杆5,所述一号轴承2内嵌装圆形箱体6,所述圆形箱体6上表面左端加工进料口,所述圆形箱体6上表面中心处加工二号圆形凹槽,所述二号圆形凹槽内嵌装二号轴承7,所述圆形箱体6上表面一端加工进料口,所述圆形箱体6内下表面两端加工三号圆形凹槽,每个所述三号圆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向上的二号旋转电机8,每个所述二号旋转电机8旋转端上表面设有电机转动杆16,每个所述转动杆5上套有螺旋绞叶9,所述圆形箱体6下表面一侧加工出料口,所述工作台1下表面设有电接口10,所述工作台1侧表面设有电容触摸屏11和按钮组12,所述出料口处设有电磁阀13;所述出料口处设有管道接口14;所述工作台1下表面设有支撑架15;所述L形连接杆4通过转动杆5与二号轴承7相连接,所述一号旋转电机3与圆形箱体6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杆4材质为金属。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工作台上表面一端加工一号圆形凹槽,一号圆形凹槽内嵌装一号轴承,一号圆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向上的一号旋转电机,一号轴承上表面一端设有L形连接杆,L形连接杆下表面设有转动杆,一号轴承内嵌装圆形箱体,圆形箱体上表面左端加工进料口,圆形箱体上表面中心处加工二号圆形凹槽,二号圆形凹槽内嵌装二号轴承,圆形箱体上表面一端加工进料口,圆形箱体内下表面两端加工三号圆形凹槽,每个三号圆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向上的二号旋转电机,每个二号旋转电机旋转端上表面设有电机转动杆,每个转动杆上套有螺旋绞叶,圆形箱体下表面一侧加工出料口,工作台下表面设有电接口,工作台侧表面设有电容触摸屏和按钮组,出料口处设有电磁阀,本装置操作简单,造价低廉,搅拌均匀,较少劳动力,适合推广使用。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装置空闲处安装一个可编辑控制器,以MAM-200型号的控制器为例,控制器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一号旋转电机3、二号旋转电机8和电磁阀13电性相连,控制器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接口10、电容触摸屏11和按钮组12电性相连,之后往圆形箱体6内放入石灰石、水泥和水等,之后通过电容触摸屏11让一号旋转电机3带动圆形箱体6进行顺时针旋转,之后二号旋转电机8带动螺旋绞叶9进行逆时针旋转进行离心搅拌。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