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模具及墙板制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724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板模具及墙板制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质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墙板模具及墙板制作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墙板一般采用钢筋水泥浇筑,需现场施工,较为麻烦;而墙板预制工艺通常制得的墙板又质量较重安装不便,且在制作过程中使用脱模剂脱模,导致脱模过程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板模具,旨在改善现有的墙板制作过程脱模麻烦以及制得的墙板安装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墙板制作系统,其制作墙板过程脱模方便,制得的墙板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墙板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的内壁设置有PP材料层,模具本体呈封闭环形,模具本体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头模、母椹、第二头模以及公椹,母椹与公椹位置相对,母椹靠近公椹的一面为第一工作面,第一工作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第一工作面位于第一凸条与第二凸条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凸台;公椹靠近母椹的一面为第二工作面,第二工作面设置有工作凸台,工作凸台靠近母椹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台,多个第二凸台的位置和数量与多个第一凸台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头模与公椹连接的一端靠近公椹的一面设置有插槽,公椹与第二头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插件,插件与插槽相互配合实现第二头模与公椹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凸台中空,且第一凸台的相对两端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设置有母椹堵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凸台中空,且第二凸台的相对两端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设置有公椹堵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凸台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凸台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第一开口的口径及形状与第二开口的口径及形状均相同,母椹堵头的形状和尺寸与公椹堵头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母椹堵头采用软质弹性橡胶类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母椹的高度为100-200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母椹由多个不同钢管拼接而成,钢管的壁厚为1.0-1.7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模具本体的外壁设置有把手。

一种墙板制作系统,包括上述的墙板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墙板模具,由于模具本体内壁设置一层PP材料层能够使得墙板成型后脱模方便;母椹与公椹具体结构的设置,使得墙板模具制得的墙板便于装配。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墙板制作系统,其由于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板模具,则其制作墙板过程脱模方便,制得的墙板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墙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墙板模具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母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母椹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公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公椹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母椹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Ⅷ区域的放大图;

图9是图1中第二头模与公椹连接处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墙板模具;110-模具本体;120-第一头模;121-第三凸台;130-母椹;131-第一工作面;132-第一凸条;133-第二凸条;134-第一凸台;135-第一开口;136-母椹堵头;140-第二头模;141-第四凸台;150-公椹;151-第二工作面;152-工作凸台;154-第二凸台;155-第二开口;156-公椹堵头;161-把手;162-垫圈;163-插槽;164-插件;165-扣合件;166-凸起;167-配合孔;171-PP材料层;181-钢管壁;182-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板模具100,包括模具本体110,模具本体110的内壁设置有PP材料层171。PP指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墙板的制作是将混合浆料浇筑于墙板模具100内,晾干成型,最后脱模得到墙板,而在模具本体110内壁设置一层PP材料层171则能够使得墙板成型后脱模方便,不再使用脱模剂,节省了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模具本体110呈封闭环形,模具本体110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头模120、母椹130、第二头模140以及公椹150,母椹130与公椹150位置相对,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一步使得制得的墙板脱模方便。

图1结合图3和图4所示,母椹130靠近公椹150的一面为第一工作面131,第一工作面13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条132和第二凸条133,第一工作面131位于第一凸条132与第二凸条133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凸台134。

图1结合图5和图6所示,公椹150靠近母椹130的一面为第二工作面151,第二工作面151设置有工作凸台152,工作凸台152靠近母椹13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台154,多个第二凸台154的位置和数量与多个第一凸台134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

母椹130与公椹150具体结构的设置,使得最终制得的墙板的对应母椹130和公椹150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与母椹130形状相匹配和与公椹150形状相匹配的装配孔,由于母椹130与公椹150相对面上设置的具体结构相对应,则制得的墙板的相对两侧的装配孔也相对应,在墙板安装使用过程中,一个墙板的公椹对应的装配孔与另一个墙板的母椹对应的装配孔相互配合连接,则母椹130与公椹150的具体结构使得墙板模具100制得的墙板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第一头模120与第二头模140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头模120相对于第二头模14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三凸台121,第二头模140相对于第一头模12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第四凸台141,第三凸台121的位置和数量与第四凸台141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

第一头模120与第二头模140的具体的结构设计,使得最终制得的墙板对应第一头模120和第二头模140的前后两头分别具有与第一头模120形状相匹配和与第二头模140形状相匹配的装配孔,由于第一头模120与第二头模140相对面上设置的具体结构相对应,则制得的墙板的前后两头的装配孔也相对应,在墙板安装使用过程中,一个墙板的第一头模120对应的装配孔与另一个墙板的第二头模140对应的装配孔相互配合连接,则第一头模120和第二头模140的具体结构进一步使得墙板模具100制得的墙板便于装配。

参见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凸台134中空,且第一凸台134的相对两端具有第一开口135,第一开口135处设置有母椹堵头136。

将第一凸台134设置为中空是为了减轻墙板模具100整体的重量使得工人在对墙板模具100进行移动时更加方便省力。而由于墙板的浇筑是在模具本体110的内壁,若直接浇筑则用于制造墙板的浆料会通过第一开口135进入第一凸台134内部,浆料在第一凸台134内部凝固后会加重墙板模具100的重量,故为了防止浆料进入第一凸台134,在第一开口135处设置母椹堵头136用于堵塞第一开口135。

参见图1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凸台154中空,且第二凸台154的相对两端具有第二开口155,第二开口155处设置有公椹堵头156。第二凸台154中空、设置公椹堵头156的目的与上述第一凸台134中空、设置母椹堵头136的目的相同。

如图3、5及7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凸台134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凸台154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第一开口135的口径及形状与第二开口155的口径及形状均相同,母椹堵头136的形状和尺寸与公椹堵头156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第一凸台134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凸台154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是为了使制得的墙板与母椹130和公椹150对应的相对两侧的装配孔的尺寸更加匹配,则两个墙板之间的配合连接就稳固。而公椹堵头156的形状和尺寸与母椹堵头136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则能够使其通用,减轻生产负担。

进一步地,母椹堵头136采用软质弹性橡胶类材质制成。该材质制成的母椹堵头136堵设于第一开口135时使得第一凸台134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使得用于制作墙板的浆料不易渗入第一凸台134内部。优选地,公椹堵头156与母椹堵头136材质相同,其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与母椹堵头136相同。

进一步地,母椹130的高度为100-200mm。母椹130与公椹150的高度相同,其对应制得的墙板的厚度为100-200mm。墙板在该厚度的条件下,强度最佳,且最节省浆料,当制作内墙时采用母椹130和公椹150高度为100mm的墙板模具,当制作外墙时采用高度为母椹130和公椹150高度为200mm的墙板模具,当需要制作分户墙时可采用两个母椹130和公椹150高度为100mm的墙板模具重叠后进行浇筑制作。

进一步地,母椹130由多个不同钢管拼接而成,该钢管的壁厚为1.0-1.7mm。钢管强度大,由于其中空,故其质轻,采用此厚度的钢管在保证母椹130不易损坏的情况下使得墙板模具100质量最轻。具体地,筋182为2mm,在制造过程中,钢管表面进行本色阳极化处理,耐酸碱,其直线度±0.5,表面粗糙度为1.6。同样的,公椹150也由壁厚为1.0-1.7mm的多个不同钢管拼接而成。其技术效果与母椹130相同。

如图8和9所示,以第二头模140与公椹150的连接为例,第二头模140与公椹150连接的一端靠近公椹150的一面设置有插槽163,公椹150与第二头模14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插件164,插件164与插槽163相互配合,当插件164插设与插槽163内时,第二头模140与公椹150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上述连接更稳固,第二头模140与公椹15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扣合件165,扣合件165呈“L”形,扣合件16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头模140的外壁,扣合件165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166,公椹150的外壁靠近第二头模140处设置有配合孔167,凸起166卡设于配合孔167内实现第二头模140与公椹150的稳固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在墙板制作过程中浆料从墙板模具100内渗入第二头模140与公椹150之间的连接处造成可拆卸连接的损坏,故在第二头模140与公椹150之间设置有垫圈162,用于增加第二头模140与公椹150连接的气密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垫圈162围绕插槽163设置于第二头模140靠近公椹150的一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垫圈162还可以是围绕插件164设置于公椹150的端面。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模具本体110的外壁设置有把手161。由于制作墙板模具100的材质通常比较粗糙,且墙板模具100棱角较多,若工人移动墙板模具100直接采用手拿则很容易伤手,设置把手161后,工人抓住把手161使墙板模具100移动,则能够有效避免伤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板模具,由于模具本体内壁设置一层PP材料层能够使得墙板成型后脱模方便;母椹与公椹具体结构的设置,使得墙板模具制得的墙板便于装配;第一头模与第二头模的具体结构的设置更进一步使得墙板模具制得的墙板便于装配;第一凸台中空及母椹堵头的设置使得墙板模具质轻的同时浆料不进入第一凸台内;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结构尺寸相同则是为了使得制得的墙板相互之间连接更稳固;母椹的高度为100-200mm对应制得的墙板厚度也为100-200mm,墙板在该厚度的条件下,强度最佳,且最节省浆料;母椹由多个不同钢管拼接而成,该钢管的壁厚为1.0-1.7mm,保证了母椹不易损坏的情况下使得墙板模具质量最轻;第一头模、母椹、第二头模以及公椹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使得脱模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一个了一种墙板制作系统,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板模具,由于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故其在墙板制作过程中脱模方便,制得的墙板便于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