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垫和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73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座垫和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垫(seat pad)和车辆用座椅,特别涉及一种使乘客接触 ffl^W^I^M^ (soft sensation oftouch) g 良女子白勺帛禾呈胃(sensation of the pad making astroke movement)的车辆用座垫禾口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传统地,通过将混合多羟基化合物成分混合液(polyolcomponent blend liquid) 和异氰酸酯成分(isocyanatecomponent)而配制的聚氨酯混合原液(urethane blend rawliquid)注入模具,然后发泡成型聚氨酯混合原液,而制造安装到车辆座椅等的座垫。在车辆用座垫中,与乘客的臀部、背等直接接触的大腿下面部分(under-thighs portion)和臀部下面部分(under-buttcocks portion)接收乘客的大部分体重,所以这些 部分的材料密切影响坐姿舒适性和乘坐舒适性。鉴于此,已经提出了多种类型的车辆用座椅坐垫(seatcushion pad),其中进行 的改进包括增大对坐姿舒适性影响最大的就座面的密度,而减小座椅坐垫的其它部分的密度。例如,日本特开2002-15335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坐垫,其中除就座面 的臀部下面部分之外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成具有比臀部下面部分低的密度或者具 有大致相等的硬度。然而,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材料来实施发泡成型成本高。此外,传统地已经使用了一种车辆用座垫,其中板层(slab)聚氨酯泡沫被贴合到 座垫主体(例如,特开平9-271423号公报)。然而,将板层贴合到座垫主体上成本高。日本特开平11-348629号公报公开了通过在纵横方向上以50mm的间隔给座垫的 臀部下面部分的表面设置深度为5mm的狭槽来提高由聚氨酯泡沫制成的座垫的臀部下面 部分的表面的柔软触感。然而,如日本特开平11-348629号公报的图3和图4所示,日本特开平11-348629 号公报判断,通过直径为50mm的负荷施加装置挤压座垫表面并且测量其硬度,座垫表面是 柔软的。当乘客的臀部和/或大腿与座垫表面接触时,座垫表面的上述狭槽几乎对乘客的 柔软触感没有贡献,因此柔软触感的改进效果不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通过发泡成型一体地制造如下车辆用座垫,该座垫的柔软触 感优异或座垫行程感优异,且呈现令人满意的乘客支撑特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 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车辆用座椅。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车辆用座垫,其由树脂发泡成型体形成,包括凸条,凸 条具有平坦顶面并且被设置成在多个方向上连续地存在,凸条被设置在多个凹孔之间,凹
5孔形成于座垫的乘客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凸条的顶 面的面积的总和构成凹孔和凸条的总面积的20 80%。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凸条的顶 面的面积的总和构成凹孔和凸条的总面积的20 80%。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 征在于,各凹孔的深度在2 40mm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凹孔的深 度在5 20mm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 征在于,各凹孔的开口面积在50 1000mm2的范围,且各凸条的宽度在2 10mm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凹孔的开 口面积在100 900mm2的范围,且各凸条的宽度在2 10mm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 征在于,凹孔和凸条被设置在座垫的至少大腿下面部分。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 征在于,凸条被设置成在两个交叉方向上连续地存在。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凸条被设置 成在两个垂直交叉的方向上连续地存在。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凹孔为 方形。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 特征在于,凸条被设置成在三个方向上连续地存在。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凹孔 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或大致椭圆形。在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凹孔 为六边形。在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一种车辆用座垫,其由树脂发泡成型体形成,包括多个 凹孔,其形成在座垫的乘客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或座垫的与乘客接触面相反的背面区 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凹孔的深 度在2 40mm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五或十六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 各凹孔的开口面积在50 1000mm2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五至十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 的特征在于,各凹孔为三角形、方形、多边形、圆形或长孔形。在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五至十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 的特征在于,凹孔之间的部分构成凸条。在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十九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凸条
6的宽度在2 10mm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十九或二十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 于,凸条被设置成在两个交叉方向上连续地存在。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九或二十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 于,凸条被设置成在三个方向上连续地存在。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第二十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各 凹孔为六边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九至二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 座垫的特征在于,凸条在设置有凹孔和凸条的区域内的体积率在10 80%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二十四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凸条 的体积率在40 60%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九至二十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 座垫的特征在于,凸条具有平坦的顶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据第十九至二十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 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凸条的顶面和侧面彼此相交的角缘以及各凸条的侧面和相邻的凹孔的 底面彼此相交的角缘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曲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九至二十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 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凹孔的开口的截面积从凹孔的入口部到最深的底部保持大致不变。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据第十九至二十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 座垫的特征在于,各凹孔的深侧的开口的截面积比凹孔的入口侧的开口的截面积小。在本发明的第三十方面,根据第一至二十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 的特征在于,座垫是由密度为20 100kg/m3、25% ILD硬度为5 45kgf/200mm屮的聚氨 酯泡沫形成。在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面,根据第三十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座垫 是由密度为35 100kg/m3、25% ILD硬度为15 45kgf/200mm屮的聚氨酯泡沫形成。在本发明的第三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五至三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 座垫的特征在于,凹孔形成于乘客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本发明的第三十三方面,根据第三十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座 垫为座椅坐垫,其中座椅坐垫的就座面和前面彼此相交的角缘区域不设置凹孔。在本发明的第三十四方面,根据第三十三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角 缘区域是曲率半径为100mm以下的区域。在本发明的第三十五方面,根据第三十二至三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 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凹孔被设置在座垫的至少大腿下面部分。在本发明的第三十六方面,根据第三十五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凹 孔被形成为使得大腿下面部分的右大腿下面部分比大腿下面部分的其它部分柔软。在本发明的第三十七方面,根据第三十二至三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 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凹孔仅形成于座垫的右大腿下面部分。在本发明的第三十八方面,根据第三十二至三十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 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凹孔形成于面对乘客的腿的下部的前面。
在本发明的第三十九方面,根据第十五至三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 座垫的特征在于,凹孔形成于与乘客接触面相反的背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本发明的第四十方面,根据第三十九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凹孔 形成于至少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底面。在本发明的第四十一方面,根据第四十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凹孔 被形成为使得大腿下面部分的右大腿下面部分比大腿下面部分的其它部分柔软。在本发明的第四十二方面,根据第三十九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凹 孔仅形成于座垫的右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底面。在本发明的第四十三方面,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本发明的第三十二至三十四 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所述的座垫构成的坐垫和靠背垫,其特征在于,靠背垫的凹孔比坐垫 的凹孔深。在本发明的第四十四方面,根据第四十三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凹 孔形成于坐垫的至少大腿下面部分和靠背垫的至少背接触部分。在本发明的第四十五方面,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根据第三十九方面所述的座 垫构成的坐垫和靠背垫,其特征在于,靠背垫的凹孔比坐垫的凹孔深在本发明的第四十六方面,根据第四十五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垫的特征在于,凹 孔形成于坐垫的至少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底面和靠背垫的至少背接触部分后方的背面。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用座垫中,多个凹孔形成于座垫的乘客接触 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由此凸条以在多个方向上连续地存在的方式被设置在凹孔之间。由 于凸条在乘客与乘客接触面接触时被压缩变形,所以与没有设置凹孔的情况相比,凸条的 设置增强了乘客接触面的柔软触感。在凸条被压缩变形超过预定程度的状态下,凸条的排 斥力(r印ellentforce)增大,且稳固地支撑乘客。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座垫中,不是独立的突起而是凸条以在多个方向上连续地存在 的方式被设置。由于即使在乘客的重量的作用下凸条被显著地压缩变形时凸条也不会发生 皱屈,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坐姿舒适性。通过将各凹孔的深度设定在2 4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 20mm的范围内,增
强坐姿舒适性。通过将各凹孔的开口面积设定在50 1000mm2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00 900mm2的范围内,且将各凸条的宽度设定在2 10mm的范围内,能够获得良好的坐姿舒适性。通过将各凸条的顶面的面积的总和设定为构成凹孔和凸条的总面积的20 80%,更优选地20 50%,能够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获得乘客接触面的柔软触感。通过在两个交叉方向上设置凸条特别地在两个垂直方向上设置凸条,能够使模具 的空穴面的构造简单,并且使乘客不易感觉到由于凸条的错误延伸方向而引起的不良坐姿 舒适性。通过将各凹孔成形为方形,能够将凸条设置成以格子状的方式在两个垂直方向上 连续地存在或延伸。凸条可以在两个以上方向上连续地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各凹孔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多边形、圆形、大致圆形等形状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将各凹孔成型为六边形并且将各凹孔布置在蜂窝状结构中,能将凸条设置成 在交叉的三个方向上直线状地连续延伸,从而乘客不易感觉到由于凸条的错误延伸方向而 引起的不良坐姿舒适性。此外,通过将凸条形成为在蜂窝状结构中在三个交叉方向上连续 地存在,有助于发泡原液进入模具的空穴面内的形成凸条的部分,由此获得提高成型生产 率的效果。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座垫可以是座垫坐垫或座椅靠背垫(seat back pad)。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用座垫中,多个凹孔形成于座垫的乘客接触 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或座垫的与乘客接触面相反的背面至少一部分区域。结果,由于凹孔 之间的部分在乘客与前述的形成凹孔的区域接触时被压缩变形,因此增强了柔软触感或座 垫的行程感。特别地,通过在乘客接触面形成凹孔增强柔软触感。在当多个凹孔形成于乘 客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乘客接触面相反的背面的至少一部分时的情况下,当乘客就座 在接触面上时或倚靠乘客接触面时,由于凹孔之间的部分被压缩变形并且以使座垫向后退 的方式产生行程,因此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座垫行程感。通过在座垫的大腿下面部分下方 的背面形成凹孔,增强乘客大腿下面部分的座垫行程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座垫可以是座椅坐垫或座椅靠背垫。通过将各凹孔的深度设定在2 40mm的范围内增强坐姿舒适性。通过将各凹孔的开口面积设定在50 1000mm2的范围内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坐 姿舒适性。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座垫中,优选的是将凹孔之间的部分构造成不是独立的突起而 是在多个方向上连续存在的凸条。特别优选地是凸条在两个或三个方向上连续存在。当凸 条被乘客的重量深深地压缩变形时,这些凸条不会发生皱屈,由此实现令人满意的坐姿舒 适性。此外,通过将凸条设置成在两个或三个方向上连续存在,乘客不易感觉到由于凸条的 错误延伸方向而引起的不良坐姿舒适性。此外,在如上所述凸条被设置成在三个交叉方向上连续地存在的情况下,有助于 发泡原液进入模具的空穴面的形成凸条的部分,还能够获得提高成型生产率的效果。通过将各凸条的宽度设定在2 10mm的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坐姿舒适性。通过使各凸条的顶面平坦,减小当乘客触及凸条时乘客感到的怪异触感,并且由 此获得令人满意的触感。各凹孔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方形、多边形、圆形、长孔形(例如矩形、椭圆形、长 槽)等形状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将凸条在设置凹孔和凸条的区域内的体积率设定在10 80%的范围内获得 令人满意的柔软触感。此外,通过将凸条的体积率设定在40 60%的范围内,不仅能够获 得令人满意的柔软触感而且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凸条耐久性。在各凹孔的开口截面积从凹孔的入口部到最深的底部保持大致不变的情况下,凹 孔之间的凸条的宽度从基端到顶端保持大致不变,由此压缩变形期间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坡 度相对平缓并且获得令人满意的坐姿舒适性。在本发明中,通过为各凸条或各突起部的角缘设置曲面来增强凸条或突起部的耐 久性。
通过在大腿下面部分或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座垫底面形成凹孔来增强座垫的大 腿下面部分的柔软触感。在本发明的车辆内驾驶员座椅用座垫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座垫的大腿下面部分 的右大腿下面部分或右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座垫底面形成凹孔,使大腿下面部分的右大腿 下面部分比大腿下面部分的其它部分柔软。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乘客即驾驶员将其右大腿 放置在座椅上时,获得令人满意的柔软触感。由于座垫的除了大腿下面部分的右大腿下面 部分之外的部分比右大腿下面部分硬,因此驾驶员身体的支撑特性也令人满意。可以使大腿下面部分的整个部分比臀部下面部分柔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大 腿下面部分的右大腿下面部分特别柔软。在这种结构中也能增强大腿下面部分的左大腿下 面部分的柔软触感。在本发明的座垫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为坐垫的前面设置突起部和凹部,使坐垫的 前面的表面层部分柔软。当乘客的腿下面部分例如腿肚子与这些突起部和凹部接触时, 这些突起部和凹部容易地被压缩变形,由此乘客感觉到与这些突起部和凹部接触的柔软触 感。在本发明的座垫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就座面和前面之间的角缘部不设置突起 部和凹部。结果,当将表皮材料贴附到角缘时,突起部和凹部不以浮雕的方式反映在表皮材 料上。关于除了角缘之外的就座面和前面,即使存在突起部和凹部,由于就座面和前面大致 是平面状,因此突起部和凹部也不以浮雕的方式出现在表皮材料上。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座垫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凹部以使得靠背垫的凹孔比坐垫 的凹孔深的方式形成于坐垫和靠背垫的乘客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或坐垫和靠背垫的 与乘客接触面相反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由于凹孔之间的部分在乘客与这些区域接触 时被压缩变形,因此能够获得增强的乘客接触面的柔软触感或座垫行程感。此外,由于靠背 垫的凹孔比坐垫的凹孔深,因此能够获得靠背垫的令人满意的柔软触感或座垫行程感。通过在座垫的大腿下面部分和背接触部分或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坐垫的底面和 背接触部分后方的靠背垫的背面形成凹孔,增强大腿下面部分和背接触部分的柔软触感或 座垫行程感。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图。图2是就座面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剖开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凹孔和凸条的另一种构造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凹孔和凸条的又一种构造的底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凹孔和凸条的另一种构造的底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座垫的俯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座垫的俯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图。图10是沿着图9的线X-X剖开的截面图。图11是图9的座垫的毛坯的截面图。
图12是用于成型图9的座垫的模具的截面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线XIV-XIV剖开的截面图。图15是图13的座垫的毛坯的截面图。图16是用于成型图13的座垫的模具的截面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俯视图。图18是坐垫的底面的放大立体图。图19是沿着图18的线XIX-XIX剖开的截面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靠背垫的正视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靠背垫的正视图。图22是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的图。图23是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的图。图24是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的图。图25是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的图。图26是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中,附图标记1、1A、1B、1C、 ID和21表示车辆用座垫,附图标记2表示大腿下面部分,附图标记3表示臀部下面部分,附 图标记7表示右大腿下面部分,附图标记8、10和12表示凹孔,附图标记9、9A、11和13表 示凸条,附图标记23表示骨盆接触部,附图标记40和50表示座垫的座椅靠背垫。通过凹孔使车辆用座垫的大腿下面部分柔软的车辆用座垫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图。图2是就座面的放大立体 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剖开的截面图。车辆用座垫1由聚氨酯泡沫形成,其一体地由发泡成型为一个整体。座垫1包括 大腿下面部分2、臀部下面部分3和侧部4。在车辆用座垫1的上表面,用于装配表皮材料(未示出)的前后方向的适配槽5 和横向适配槽6以使适配槽5和适配槽6形成H状构造的方式而被形成。位于适配槽6的 前方且位于适配槽5之间的部分构成大腿下面部分2,位于适配槽6的后方且位于适配槽5 的之间的部分构成臀部下面部分3。在车辆用座垫1的大腿下面部分2的上表面,以使得凸条9被设置成在垂直地交 叉的方向上连续地存在的方式形成多个凹孔8(图中为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各凸条9 的垂直于就座面的截面为矩形形状,并且各凹孔8的开口截面积(在垂直于凹孔8的深度 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从凹孔的入口部分到凹孔的深底部分不变。因此,凸条9的截面 的宽度t从基端(下端)到顶端(上端)是恒定的。凸条9可以为梯形截面形状,其中,宽 度t朝向顶端减小。各凹孔8的平面构造在图中为正方形,但是也可以为矩形。在该实施方式中,凸条9在车辆用座垫1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被连续地设置。 然而,凸条9可以在与前后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上被连续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各凹孔8 的开口的形状优选为正方形,使得开口的形状是线对称的。各凸条9的顶面为平坦的、连续的并且与包围设置有凹孔8和凸条9的区域的就座面对齐。各凸条9的高度,即各凹孔8的深度h优选在2 4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5 20m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地在10 15mm的范围内。各凸条9的宽度(厚度)优选在在2 2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4 10mm的范围内。各凹孔8的宽度w优选在在10 30mm的 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 30mm的范围内。各凹孔8的开口面积优选在50 1000mm2的范 围内,更优选地在100 900mm2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地在400 700mm2的范围内。如图4 所示,在各凸条9的宽度(厚度)t例如在凸条9的高度方向上变化的情况下,凸条9的宽 度(厚度)t、凹孔8的宽度w和凹孔8的开口面积分别表示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厚 度、宽度和开口面积。各凸条9的顶面的面积的总和优选在凹孔8和凸条9的总面积的20 80%的范 围内,更优选地在20 50 %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地在25 35 %的范围内。凸条9的体积率优选在10 80 %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5 70 %的范围内,特 别优选地在40 60%的范围内,其中凸条的体积率表示凸条9的体积与通过将设置凸条9 和凹孔8的区域的面积(图2中为aXb)与凹孔8的深度h的乘积获得的体积a b h的 比率。通过将该体积率设定在10 80%的范围内,能获得座垫的右大腿下面部分的令人满 意的柔软触感。此外,通过将该体积率设定在40 60%的范围内,不仅能够获得右大腿下 面部分的令人满意的柔软触感,而且能够获得凸条的令人满意的耐久性。通过使用如下的聚氨酯泡沫将车辆用座垫1 一体地成型为一个整体聚氨酯泡 沫的密度优选在20 100kg/m3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5 100kg/m3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 60 70kg/m3的范围内,以及25% ILD硬度优选在5 45kgf/200mm Cp的范围内,更优选在 15 45kgf/200mm q>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15 35kgf/200mm屮的范围内。通过为模具的 空穴面优选为空穴的底面设置突起部来形成凹孔8。然后,安装表皮材料(未示出),以覆盖聚氨酯成型体,由此获得作为产品的车辆 用座垫。当乘客坐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用座垫1的就座面上时,在乘客身体的下部与就 座面接触的初始阶段只有凸条9被压缩变形,从而乘客感到柔软的触感。然后,随着乘客身 体进一步下沉,凸条9被进一步压缩变形,凸条9的排斥力增大到足够强,以稳定地支撑乘 客的身体。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凸条9以格子状结构在两正交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因此当 乘客坐在上面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凸条9皱屈。在各凹孔8的宽度w和各凸条9的高度h和宽度t被设定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 当乘客坐在上面时,乘客几乎不会感到凹孔8和凸条9的存在,由此获得良好的触感。此外, 由于各凸条9的顶面是平坦的,因此进一步增强了触感。更进一步,由于各凸条9的截面的 宽度t从基端到顶端不变,因此在压缩变形期间,应力应变曲线的坡度平缓,由此获得令人 满意的坐姿舒适性。尽管在该实施方式中凹孔8和凸条9被设置在大腿下面部分2,然而凹孔8和凸 条9可以同时被设置在大腿下面部分2和臀部下面部分3两者,或者仅被设置在大腿下面 部分2和臀部下面部分3中的一方。具有其它构造的凹孔的说明
尽管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各凹孔8的开口的截面积在其深度方向上 恒定,各凸条9的与就座面垂直的截面是矩形且各凸条9的宽度t从基端(下端)到顶端 (上端)恒定,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各凹孔8可以具有梯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或U 状截面形状,从而各凹孔8的开口的截面积从其入口侧朝向深底侧减小,且各凸条的宽度t 朝向各凸条的顶端减小。此外,如图4所示的凸条9A,各凸条的基端侧或上端侧的角缘可以 设置有曲面。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这种曲面,提高凸条的耐久性。曲面的曲率半径优选在 1 2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 10mm的范围内。基端侧的角缘表示连接凸条9A的侧面 和相邻的凹孔8的底面的角部,顶端侧的角缘表示凸条9A的侧面与凸条9A的顶面交叉处 的角缘。曲面的曲率半径可以是凹孔的深度h的大致一半。利用如上所述的这种结构,各 凸条的侧面仅由曲面构成,进一步增强凸条的耐久性。在图1至图3中,各凹孔8的平面图构造为正方形,以使各凸条9的宽度t在凸条 9的长度方向恒定。然而,各凹孔的平面图构造可以是如矩形、椭圆形、长沟状形状等长形形 状,或者如三角形、六边形等多边形,或者为圆形。在图5中,均为等边六边形状的凹孔10被布置成蜂窝结构,使凹孔10之间的部分 构成凸条11。各凸条11的宽度(厚度)优选地在2 2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4 10mm的 范围内,以及各凹孔10的对角线的长度优选在10 4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5 30mm 的范围内。各凹孔10的开口面积、各凸条11的高度(各凹孔10的深度)和凸条11的顶 面的面积的比例的优选范围、凸条的体积率的优选范围、座垫的优选材料等与图1至图3的 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类似。尽管图5中各凹孔为等边六边形,但是凹孔可以是除了等边六边形以外的其它六 边形。然而,相对边彼此平行的六边形是优选的,并且等边六边形是最优选的。在图6中,圆形凹孔12被布置成使各圆的圆心位于等边三角形的各顶点,并且凹 孔12之间的部分构成凸条13。各凹孔12的直径优选在10 4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 30mm的范围内。相 邻凹孔12之间的凸条13的最窄部分的厚度优选在2 2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4 10mm 的范围内。各凹孔12的开口面积、各凸条13的高度(各凹孔12的深度)和凸条13的顶 面的面积的比例的优选范围、凸条13的体积率的优选范围、座垫的优选材料等与图1至图 3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类似。在如图5和图6所示凸条在三个方向上被连续地设置的情况下,与凸条在两个方 向上被连续设置的情况相比,减轻了由于凸条的错误的延伸方向而引起的不良坐姿舒适 性。通过使用具有空穴面的模具特别是空穴的底面设置有与凹孔和凸条的形状对应 的形状的突起部和凹槽的这种模具,来成型具有如图5和图6所示的凹孔和凸条的车辆用座垫。在如图5和图6所示凸条在三个方向上被连续设置的情况下,被供给到空穴的底 面的一部分的聚氨酯原液在上述突起部之间流动,并且容易地分布到空穴的每个角。具体 地,在如图5和图6所示凸条在三个方向上被连续设置的情况下,聚氨酯原液相对于纵向大 致呈60°地蜿蜒流过被设置在模具的空穴面(底面)的用于形成凸条11、13的凹槽,由此
13聚氨酯原液容易地在突起部之间流动。相比之下,在图1至图3所示聚氨酯原液相对于纵 向呈90°角地蜿蜒流动的情况下,聚氨酯原液的流动没有聚氨酯原液相对于纵向呈60° 角地蜿蜒流动的情况容易。通过凹孔使就座面的除了盆骨接触部之外的部分柔软的车辆用座垫在图7的座垫21中,盆骨接触部23被制成为平坦以稳固地支撑盆骨,而通过设置 在座垫中的上述突起部和凹部使就座面22的其它部分柔软。尽管图7中各盆骨接触部23 是直径为大致20 100mm的圆形区域,但是盆骨接触部可以是与该圆形区域的面积大致相 同的方形、多边形、椭圆形区域等。通过凹孔使车辆用座垫的右大腿下面部分柔软的车辆用座垫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内驾驶员座椅用座垫的俯视图,其中通过凹孔使 该座垫的右大腿下面部分柔软。在该座垫1A中,大腿下面部分2中的右大腿下面部分7的顶面设置有多个凹孔和 凸条。右大腿下面部分7表示当乘客就坐驾驶员座椅上时与乘客的右大腿接触的座垫区 域。右大腿下面部分7的左边7a通常向右距座垫1A的中心线C的距离优选为10 50mm, 更优选为30 40mm。右大腿下面部分7的右边7b通常向右距座垫1A的中心线C的距离 优选为100 200mm,更优选为120 150mm。右大腿下面部分7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即左 边7a和右边7b之间的距离,优选在50 20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80 120mm的范围内。 右大腿下面部分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优选在100 30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0 250mm 的范围内。右大腿下面部分7的前端优选地距座垫1A的最前端If的距离在50mm以内,更 优选在5 30mm内。在该实施方式中,凹孔和凸条的形状和尺寸等可以是上述中的任意一种。当乘客坐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驾驶员座椅的座垫1A上且乘客的右大腿挤压右大腿 下面部分7时,只有凸条被初始地压缩变形,并且乘客感到柔软的触感。因此,当由右脚操 作致动器或加速踏板(axel)时,右大腿感觉到的座垫的触感是柔软且令人满意的。当右大 腿深深地下沉且凸条被进一步压缩变形时,凸条的排斥力增大到足够大以稳定地支撑右大 腿。尽管在该实施方式中仅使右大腿下面部分7柔软,但是可以接受的是,使大腿下 面部分2整体比臀部下面部分3柔软并且使右大腿下面部分7比大腿下面部分2的其它部 分更加柔软。通过在大腿下面部分2的整个部分设置凹孔能够使整个大腿下面部分2柔软。 通过增加凹孔的深度和/或减小凸条的宽度能够使右大腿下面部分7比大腿下面部分的其 它部分柔软。通过凹孔使车辆用座垫的前部柔软的车辆用座垫图9是通过设置在座垫的前部中的凹孔使座垫的前部柔软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 图。图10是沿着图9的线X-X剖开的截面图。图11是图9的车辆用座垫的毛坯的截面图。 图12是用于成型图9的座垫的模具的截面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座垫1B的前面设置有多个凹孔8和凸条,使得座垫1B的前面容 易被压缩变形。因此,当乘客的腿的下部与前面接触时,获得柔软的触感。座垫的前面表示 切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至少50°特别地倾斜至少70°的纵面(verticalsurface)。在前 面形成有凹孔8的区域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优选在100 40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00 350的范围内,该区域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优选在30 10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0 70mm 的范围内。在该实施方式中,凹孔和凸条的形状、尺寸等可以是如上所述中的任意一种。通过使用图12所示的模具30来制造图11所示的座垫1B的毛坯,然后如箭头A 所示向下弯曲座垫毛坯的前部来制造座垫1B。模具30包括上模32和下模31。下模31的空穴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形成凹孔8的 突起部33。由于突起部33被设置成简单地从空穴的底面向上突起,因此座垫毛坯的凹孔8 没有被突起部33勾住,并且能够与模具顺利地分离,由此防止损伤。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 将突起部33安装到下模31。与座垫成品相比,模具30内的座垫毛坯被颠倒放置。前面和就座面设置有凹孔而前面和就座面彼此相交的角缘不设置凹孔的车辆用 座垫图13是座垫的前面和就座面设置有凹孔而座垫的前面和就座面彼此相交的角缘 不设置凹孔的车辆用座垫的俯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线XIV-XIV剖开的截面图。图15 是图13的车辆用座垫的毛坯的截面图。图16是用于成型图13的座垫的模具的截面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座垫1C的大腿下面部分2和前面lf(图13的画点区)设置有 多个凹孔8,使大腿下面部分2和前面If容易被压缩变形。因此,当乘客坐在座椅上并且乘 客的大腿压在大腿下面部分2和/或乘客的腿的下部靠在前面If时,获得柔软触感。在该实施方式中,凹孔8未形成在就座面和前面彼此相交的角缘lg。因此,当用表 皮材料覆盖座垫时,凹孔未以浮雕的方式反映在表皮材料上。在角缘部lg的曲率半径不大于100mm,特别地不大于80mm,例如为40 60mm,因 此角缘部lg弯曲得很厉害的情况下,通过不在角缘区域形成凹孔8来防止凹孔以浮雕的方 式反映在表皮材料上。座垫的前面If对应于比角缘部lg低的纵面,并且表示与图9的实施方式的前面 相似的区域。在该实施方式中,凹孔和凸条的形状和尺寸等可以是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通过使用图16所示的模具30A来制造图15所示的座垫1C的毛坯,然后如箭头A 所示向下弯曲座垫毛坯的前部来制造座垫1C。如在模具30中一样,模具30A包括上模32和下模31。下模31的空穴的底面设置 有用于形成凹孔8的突起部33。通过在座垫的后面形成凹孔而获得座垫的令人满意的行程感的车辆用座垫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座垫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树脂发泡成型体的后面的至少一 部分,即与乘客接触面相反的背面,形成多个凹孔。由于乘客就座且倚靠乘客接触面时凹孔 之间的部分被压缩变形并且座垫向后做行程移动,因此获得满意的座垫行程感。例如,通过 在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背面形成凹孔,增强由大腿下面部分感觉的座垫行程感。图17是示出车辆用座垫的示例的俯视图,在座垫的乘客接触面的背面有凹孔。图 18是座垫的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背面(座垫的底面)从下侧观察的放大立体图。图19是 沿着图18的线XIX-XIX剖开的截面图。车辆用座垫1D是由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座垫,其作为一个整体一体地发泡成型。与 前述实施方式一样,座垫1D包括大腿下面部分2、臀部下面部分3和侧部4。
在车辆用座垫1D的上表面,用于装配表皮材料(未示出)的前后方向的适配槽5 和横向适配槽6以使适配槽5和适配槽6形成H状构造的方式形成。在大腿下面部分2下方的背面、即座垫1D的底面形成有多个凹孔8,使凹孔8之 间的部分构成凸条9。假设座垫1D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为k,设置凹孔8和凸条9的区域的 前缘和座垫的前端(俯视图中的座垫1D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L2,以及该区域的前缘和后 缘之间的距离为L3,则k通常在550 650mm的范围内,1^2优选地在5 100mm的范围内, 更优选地在10 50mm的范围内,L3优选地在200 35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50 300mm的范围内。在该实施方式中,凹孔和凸条的形状、尺寸等可以是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当乘客坐在座垫1D的就座面且乘客的大腿与座垫的右大腿下面部分接触时,在 初始阶段主要是凸条9被压缩变形,然后座垫1D的大腿下面部分的整个部分几乎均勻地向 下下沉,由此乘客感到良好的座垫行程感。然后,随着乘客的身体在座椅内进一步下沉,凸 条9被进一步压缩变形,凸条9的排斥力增大到足够强以稳定地支撑乘客的身体。在图17至图19中,尽管凹孔8和凸条9被设置在大腿下面部分2下方的座垫的 背面,但是凹孔和凸条可以设置在大腿下面部分2和臀部下面部分3两者下方的座垫的背 面,或者可以设置在大腿下面部分2下方的座垫的背面或臀部下面部分3下方的座垫背面。此外,可以使盆骨接触部23(见图7)下方的座垫的背面平坦,以稳固地支撑盆骨, 而就座面22的其它部分下方的座垫的背面可以设置有凹孔,以增强座垫行程感。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在座椅靠背垫的背面形成凹孔来增强座垫行程感。图20是 示出座椅靠背垫的一个示例的座椅靠背垫的正视图。在座椅靠背垫40的前面的左右手侧, 表皮适配纵向槽41、4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连续延伸。表皮适配横向槽42、43形成为在左 右方向上连续延伸并且与表皮适配纵向槽41、41连通。上述任意一种的凹孔形成于上表皮 适配横向槽42上方的背接触区44的座椅靠背垫的背面,由此增强背接触区44的座垫行程 感。凹孔还可以形成在背接触区44下方的中间区45的背面。优选地不要在中间区45下 方的腰接触部46形成凹孔,以增强腰支撑特性。背接触区下缘大致对应于表皮适配横向槽42。背接触区的下缘和座椅的就座面之 间的距离优选在250 50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00 400mm的范围内。背接触区的上 缘和座椅靠背垫40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优选地不大于100mm,更优选大致在20 50mm的范 围内。包括均在其中形成有凹孔的坐垫和靠背垫的车辆用座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包括均在其中形成有凹孔的座椅坐垫和座 椅靠背垫。图21是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靠背垫的正视图。图1至图16所示的任意一种座椅坐垫均可以用作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坐垫。如图21所示,在座椅靠背垫50的前面的左右手侧,表皮适配纵向槽51、51形成为 在上下方向上连续延伸。表皮适配横向槽52、53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与表皮适配 纵向槽51、51连通。在上方表皮适配横向槽52的上方的背接触部分54(由图21中的双点 划线限定)的前面形成凹孔,以增强背接触部分的柔软触感。
背接触部分54的下缘大致对应于表皮适配横向槽52。背接触部分54的下缘和 座椅的就座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在250 50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00 400mm的范围内。 背接触部分54的上缘和座椅靠背垫50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优选不大于100mm,更优选大致在 20 50mm的范围内。在表皮适配横向槽52和53之间也可以形成凹孔。优选地,不要在表皮适配横向 槽53下方的腰支撑部56形成凹孔。可以通过形成凹孔使侧部的上部57 (由图21中的双点划线限定)、即背接触部分 54的侧区域柔软。在该实施方式中,凹孔的形状、开口面积等可以是上述中的任意一种。在该实施方式中,使靠背垫的凹孔比座垫的凹孔深。因此,使靠背垫比座垫柔软。 座垫的凹孔的平均深度优选在2 4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 10mm的范围内;靠背垫的 凹孔的平均深度优选是座垫的凹孔的平均深度的2 20倍,更优选是5 10倍。当乘客坐在如上构造的车辆用座椅的座垫的就座面上并且倚靠靠背垫的背接触 部分使得乘客的大腿和背分别与座垫的大腿下面部分和背接触部分接触时,在初始阶段主 要是凹孔之间的凸条被压缩变形,乘客感觉到柔软的触感。然后,随着凸条被进一步压缩变 形,凸条的排斥力增大,并且稳定地支撑乘客的身体。在图21的实施方式中,在座垫和靠背垫的各乘客接触面形成凹孔。然而,可以在 与座垫和靠背垫的各乘客接触面相反的各面形成凹孔,使靠背垫的凹孔比座垫的凹孔深。 在这种情况下,在靠背垫的座垫行程感比座垫的座垫行程感增强更多。在凹孔形成在与乘 客接触面相反的面的情况下,靠背垫的凹孔的平均深度优选是座垫的凹孔的平均深度的 2 20倍,更优选地是5 10倍。实施例下文将对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说明。为了方便,首先对比较例1进行说明。比较例1制备由密度为64kg/m3且25%硬度为24kgf/200mm Cp的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座垫。 座垫中没有形成凹孔8。获得在座垫的就座面上的负荷行程曲线(load-stroke curve) 0 在负荷行程曲线的测量中,直径为200mm的负荷施加装置以0. 8mm/sec的速率挤压就座面 并且测量反作用力。结果在图22中示出。由于没有在座垫形成凹孔,因此凸条的体积率为 100%。实施例1通过在用于成型比较例1的模具的用于成型大腿下面部分的面(空穴面)设置突 起部并且使用与比较例1相同的聚氨酯原液,制造如图1至图3所示的座垫。w、t和h的 尺寸分别为20mm、4mm和10mm。实施例1中的凸条9的体积率为33. 3%。聚氨酯的密度和 25%硬度分别为64kg/m3和19kgf/200mmCp。负荷施加装置以与比较例1类似的方式挤压座 垫的大腿下面部分,并且获得负荷行程曲线。结果在图22中示出。比较例2除了就座面被构造为10mm深的浅凹部之外,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座垫主 体。此外,通过使用密度为64kg/m3和25% ILD硬度为24kgf/200mm (p的板层聚氨酯泡沫单独地制备厚度为10mm的板层。通过粘结剂将由此制备的板层贴附到座垫主体的凹部,由此制备座垫。负荷施加 装置以与比较例1类似的方式挤压座垫,并且获得负荷行程曲线。结果在图22中示出。^^如图22所示,实施例1的座垫的负荷行程曲线与比较例2 (板层贴附式)的座垫 的负荷行程曲线相似。由此,确认本发明的座垫的座垫面的柔软触感和支撑乘客身体的特 性优异。相反,与实施例1和比较例2相比,在比较例1中当行程超过大约1mm时,负荷显 著增大。因此,确认比较例1的座垫缺乏柔软触感。实施例2制备规格如下的如图1至图3所示的座垫尺寸w、t和h分别为26mm、4mm和10mm ; 凸条9的面积与凹孔8和凸条9的总面积的比率为25% ;凸条9的体积率为25% ;密度和 25%硬度分别为64kg/m3和18kgf/200mmCp。负荷施加装置以与比较例1类似的方式挤压座 垫,并且获得负荷行程曲线。结果在图23中示出。实施例3除了凹孔被构造成如图5所示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座垫。等边六边 形的最大对角线的长度L为28mm,t = 4mm以及深度h = 10mm。凸条11的体积率为25%。 负荷行程曲线的测量结果在图23中示出。比较例3除了就座面被构造成10mm深的浅凹部之外,以与比较例2和3相同的方式制备座
垫主体。此外,通过使用密度为30kg/m3和25% ILD硬度为7kgf/200mm (p的板层聚氨酯泡 沫单独地制备厚度为10mm的板层。通过粘结剂将由此制备的板层贴附到座垫主体的凹部,由此制备座垫。获得负荷 行程曲线。结果在图23中示出。实施例4和5、比较例4除了聚氨酯泡沫的密度改变为67kg/m3之外,以与实施例2、3和比较例3相同的 方式分别制备座垫主体。由此以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测定各实施例4、实施例5和比较 例4的负荷行程曲线。结果在图24中示出。^^如图23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座垫的负荷行程曲线均与比较例3(板层贴 附式)的座垫的负荷行程曲线相似。由此,确认本发明的座垫的座垫面的柔软触感和支撑 乘客身体的特性优异。此外,从图24显然的是,尽管在其中保持相同的构造,但是座垫面的柔软触感随 着聚氨酯泡沫的密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确认能够通过控制座垫的密度和硬度来调整座 垫面的柔软触感。比较例5通过使用密度为64kg/m3和25 % ILD硬度为24kgf/200mm Cp的聚氨酯泡沫制备座 垫。以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获得座垫的就座面的负荷行程曲线。结果在图25中示出。
18座垫中没有形成凹孔。由于不存在凹孔,因此凸条的体积率为100%。实施例6通过使用与比较例5相同的聚氨酯原液并且在成型用模具的用于成型大腿下部 的面(空穴面)内设置突起部使得在大腿下面部分形成如图6所示的圆形凹孔,而制造具 有柔软的大腿下面部分的座垫。凹孔12的直径被设定为12mm,深度被设定为5mm,以及相 邻的凹孔12之间的圆心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19mm。凸条13的体积率为70%。负荷施加 装置以与比较例5相同的方式挤压座垫的大腿下面部分以获得负荷行程曲线。结果在图25 中示出。实施例7除了凹孔12的直径被设定为19mm,深度被设定为5mm,以及相邻的凹孔12的圆心 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26mm以及凸条13的体积率为50%之外,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制
备座垫。实施例8除了凹孔12的直径被设定为24mm,深度被设定为5mm,以及相邻的凹孔12的圆心 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30mm以及凸条13的体积率为40%之外,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制
备座垫。实施例9除了凹孔12的直径被设定为28mm,深度被设定为5mm,以及相邻的凹孔12的圆心 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32mm以及凸条13的体积率为25%之外,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制
备座垫。负荷施加装置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挤压实施例7 9的各座垫的大腿下面部 分以获得负荷行程曲线。结果在图25中示出。^^如图25所示,实施例6 9的座垫的右大腿下面部分分别比比较例5的右大腿下 面部分柔软。此外,确认随着凸条的体积率下降,座垫越来越软。在50°C、95%湿度的恒湿 恒温槽内承受50%的压缩持续22小时之后测量实施例6 9的各座垫的大腿下面部分的 残留应变。结果在图26中示出。此外,在实施例7中,各凸条的基端侧和顶端侧的角缘均分别设置有曲面(R = 3. 5mm)。确认在压缩之后的残留应变从19. 8%降低到18. 8%。
权利要求
一种车辆用座垫,其由树脂发泡成型体形成,包括凸条,所述凸条具有平坦顶面并且被设置成在多个方向上连续地存在,所述凸条被设置在多个凹孔之间,所述凹孔形成于所述座垫的乘客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凸条的顶面的面积的总和构成 所述凹孔和所述凸条的总面积的20 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凸条的顶面的面积的总和构成 所述凹孔和所述凸条的总面积的20 5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的深度在 2 40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的深度在5 20mm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的开口面积 在50 IOOOmm2的范围,且各凸条的宽度在2 IOm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的开口面积在100 900mm2 的范围,且各凸条的宽度在2 IOm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和所述凸 条被设置在所述座垫的至少大腿下面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被设置成 在两个交叉方向上连续地存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被设置成在两个垂直交 叉的方向上连续地存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为方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被设置 成在三个方向上连续地存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 或大致椭圆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为六边形。
15.一种车辆用座垫,其由树脂发泡成型体形成,包括多个凹孔,其形成在所述座垫的乘客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或所述座垫的与所述乘 客接触面相反的背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的深度在2 40mm的范 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的开口面积在50 IOOOmm2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为三角 形、方形、多边形、圆形或长孔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之间 的部分构成凸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凸条的宽度在2 IOmm的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被设置成在两个 交叉方向上连续地存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被设置成在三个 方向上连续地存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为六边形。
24.根据权利要求19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在设 置有所述凹孔和所述凸条的区域内的体积率在10 80%的范围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所述体积率在40 60%的范围内。
26.根据权利要求19至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具有 平坦的顶面。
27.根据权利要求19至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凸条的顶面 和侧面彼此相交的角缘以及各凸条的侧面和相邻的凹孔的底面彼此相交的角缘中的至少 一方形成为曲面。
28.根据权利要求19至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的开口 的截面积从凹孔的入口部到最深的底部保持大致不变。
29.根据权利要求19至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各凹孔的深侧 的开口的截面积比所述凹孔的入口侧的开口的截面积小。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是由密 度为20 I00kg/m3、25% ILD硬度为5 45kgf/200mmcp的聚氨酯泡沫形成。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是由密度为35 iookg/m\25% ILD硬度为15 45kgf/200mmcp的聚氨酯泡沫形成。
32.根据权利要求15至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形成 于乘客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为座椅坐垫,其中所述 座椅坐垫的就座面和前面彼此相交的角缘区域不设置所述凹孔。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缘区域是曲率半径为 IOOmm以下的区域。
35.根据权利要求32至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被设 置在所述座垫的至少大腿下面部分。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大 腿下面部分的右大腿下面部分比所述大腿下面部分的其它部分柔软。
37.根据权利要求32至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仅形 成于所述座垫的右大腿下面部分。
38.根据权利要求32至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形成 于面对乘客的腿的下部的前面。
39.根据权利要求15至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形成 于与所述乘客接触面相反的背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形成于至少所述大腿 下面部分下方的底面。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大 腿下面部分的右大腿下面部分比所述大腿下面部分的其它部分柔软。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车辆用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仅形成于所述座垫的 右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底面。
43.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权利要求32至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座垫构成的坐垫和 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垫的凹孔比所述坐垫的凹孔深。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形成于所述坐垫的至 少大腿下面部分和所述靠背垫的至少背接触部分。
45.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由权利要求39所述的座垫构成的坐垫和靠背垫,其特征 在于,所述靠背垫的凹孔比所述坐垫的凹孔深。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形成于所述坐垫的至 少大腿下面部分下方的底面和所述靠背垫的至少背接触部分后方的背面。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座垫(1),其中通过在车辆用座垫(1)的大腿下面部分(2)和臀部下面部分(3)的上表面形成多个凹孔(8),使凸条(9)在彼此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地形成。凸条(9)的高度或凹孔(8)的深度h在2~40mm的范围内,或优选地在5~20mm的范围内,各凹孔(8)的宽度w在10~30mm的范围内或优选地在20~30mm的范围内,各凹孔(8)的开口面积在50~1000mm2的范围内或优选地在100~900mm2的范围内。因此,具有优异的柔软触感的表面以及良好的乘客支撑特性的车辆座椅能够通过发泡成型来一体地制造。
文档编号A47C27/14GK101854836SQ20088010709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3日
发明者奥村正则, 平田丰, 米泽泰辅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