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56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门用于拆卸发动机汽缸盖座圈的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 专用工装,属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汽缸盖座圈孔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产品精度要求高,以致在加工过程中产 生废品。正常情况下,本厂加上厂家因此问题报废的汽缸盖大约有120件/天。由于汽缸 盖毛坯价格要300元/件,考虑生产成本问题,所以需将该类型汽缸盖的座圈取出,重新压 座圈,重新返工。但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于该座圈压入缸盖的时候是用液氮冷却,设计过盈 量在0. 10-0. 15mm,座圈材料为V5 (无法焊接),因此导致座圈很难取出,稍不留意,将造导 致整个汽缸盖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专门用于拆卸发动机汽缸盖座 圈的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改制气门一端为圆面锥形体、另一端为受力 杆端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是分体结构既可以使 圆面锥形体由发动机汽缸盖侧部塞入到座圈上,而受力杆可以直接通过通道与圆面锥形体 插接,从而达到对座圈的拆卸目的。2、钳子端面为平面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 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该钳子端面能够与座圈面形成良好的吻合,使座圈所受的力通过钳 子端面传递到座圈四周,使而使座圈在敲击振动中松动且被拆除。技术方案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其特征是由榔头、改制气门及钳子构 成,所述改制气门一端为圆面锥形体、另一端为受力杆端;所述钳子端面为平面。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极大地减少了因发动机座圈孔加工过程中所造 成的产品废品,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取座圈工装、工艺新颖、独特、简单, 7分钟左右即可取出一件。

图1是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与拆卸座圈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由榔头3、改制气门2及 钳子1构成,所述改制气门2 —端为圆面锥形体、另一端为受力杆端,所述改制气门2中的 圆面锥形体与受力杆端为分体插接结构;所述钳子1端面为平面。所述改制气门2的圆面锥形体的圆面与发动机汽缸盖座圈孔内径相吻合且呈间 隙配合。[0010]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的拆卸方法,⑴ 用钳子1的端面顶住发动机汽缸盖座圈4外部且钳子端面所张开角度恰好能使钳子1端面 与发动机汽缸盖座圈4边沿相触;⑵将改制气门2的圆面锥形体从发动机气缸侧部孔中置 入座圈内且使圆面锥形体中的圆面与发动机汽缸盖座圈相触,再将受力杆穿孔过发动机气 缸中的孔道与圆面锥形体;⑶用榔头一边敲击受力杆、一边用钳子1端面紧顶发动机汽缸 盖座圈外部,但榔头3敲击力大于钳子1的顶力,即可将发动机汽缸盖座圈取下。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 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 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其特征是由榔头(3)、改制气门(2)及钳子 (1)构成,所述改制气门(2)—端为圆面锥形体、另一端为受力杆端;所述钳子(1)端面为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其特征是所述改制气门 (2)的圆面锥形体的圆面与发动机汽缸盖座圈孔内径相吻合且呈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其特征是所述改制气门 (2)中的圆面锥形体与受力杆端为分体插接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门用于拆卸发动机汽缸盖座圈的发动机汽缸盖座圈拆卸专用工装,由榔头、改制气门及钳子构成,所述改制气门一端为圆面锥形体、另一端为受力杆端;所述钳子端面为平面。优点一是极大地减少了因发动机座圈孔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产品废品,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取座圈工装、工艺新颖、独特、简单,7分钟左右即可取出一件。
文档编号B25B27/067GK201895303SQ201020589928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4日
发明者沈铭方 申请人:杭州德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