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6195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的机架的顶部具有水平延伸的支撑平面,并在机架上通过升降机构沿竖向导向移动装配有处于支撑平面的侧边外的托架,托架的顶部设有撑托曲面,且升降机构在机架上的升降行程中具有通过升高托架而使撑托曲面从支撑平面上方露出的升起位、通过降低托架而将撑托曲面带回到支撑平面下方的降回位,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在采用平面支撑时不易移动、在采用滚动支撑时支撑可靠性差的问题,使得工件在作业时与支撑平面接触而不易移动,在需要挪动时与拖成曲面接触而便于移动,从而提高了工件切割、修正等作业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型材、板材等工件在进行切割和修正作业时,通常需要被抬高到支撑装置上完成相应的加工,并在抬高后,为保证支撑装置对工件进行平稳的支撑,支撑装置和工件的配合面通常为平面,以增大工件在支撑装置上的接触面积,但同时也增大了工件在支撑装置的支撑平面的平移时的摩擦力。以房车的层压板墙体为例,一般在支撑起层压板墙体并进行切割修整时,需要使用马凳将墙体支撑起一定高度,但普通马凳不能移动,如果遇到切害I]、修整区域与马凳的支撑面干涉的情况,往往需要3-4个人抬起层压板墙体进行移动,费时费力。而如果采用滚动体对工件进行支撑时,虽然工件能够在支撑装置上灵活的平移,但工件和支撑装置的接触方式将是线接触或点接触,从而使得工件在支撑装置上的接触面积减少,使得支撑装置对工件的支撑可靠性降低,而且在工件收压时,两滚动体之间的部位容易发生挠性变形,使得修正和切割作业的加工误差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在采用平面支撑时不易移动、在采用滚动支撑时支撑可靠性差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支撑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具有用于与工件面接触撑托配合的水平延伸的支撑平面,并在机架上通过升降机构沿竖向导向移动装配有处于支撑平面的侧边外的托架,托架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工件点接触撑托配合或线接触撑托配合的撑托曲面,且升降机构在机架上的升降行程中具有通过升高托架而使撑托曲面从支撑平面上方露出的升起位、通过降低托架而将撑托曲面带回到支撑平面下方的降回位。
[0006]升降机构包括固设在机架固定导向件和固设在托架上的活动导向件,活动导向件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固定导向件上而形成燕尾槽式或T型槽式或插套配合式的直线导向机构。
[0007]升降机构还包括用于推拉活动导向件相对于固定导向件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装配在活动导向件和机架之间。
[0008]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机架上的施力件及铰接在施力件和活动导向件之间的连接件,施力件、连接件和活动导向件相对于机架上形成用于在施力件的摆动下通过连接件带动活动导向件上下运动的曲柄滑块机构,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处于活动导向件的下方。
[0009]曲柄滑块机构为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处于活动导向件的导向移动直线轨迹上的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处于活动导向件的正下方。
[0010]施力件上固设有供手部握持而带动施力件摆动的手柄,手柄在施力件的摆动方向上翘曲。
[0011]升降机构有两个以上,各升降机构中有间隔设置的主动升降机构和被动升降机构,主动升降机构的施力件和被动升降机构的施力件之间铰接有联动件,联动件在施力件上的铰点与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间隔设置。
[0012]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定义为连架铰点,联动件在施力架上的铰点定义为联动铰点,主动升降机构和被动升降机构在托架的相背两侧对称设置,且主动升降机构中联动铰点到连架铰点的距离等于被动升降机构中联动铰点到连架铰点的距离。
[0013]联动件沿主动升降机构和背向升降机构的相对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机架上。
[0014]机架的底部设有滚轮。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的顶部具有水平延伸的支撑平面,并在机架上通过升降机构沿竖向导向移动装配有处于支撑平面的侧边外的托架,托架的顶部设有撑托曲面,且升降机构在机架上的升降行程中具有通过升高托架而使撑托曲面从支撑平面上方露出的升起位、通过降低托架而将撑托曲面带回到支撑平面下方的降回位。在正常使用时,撑托曲面处于支撑平面的下方,这样工件将通过面接触的方式被撑托在支撑平面的上方,以进行切割、修正等作业;当工件上的加工部位和支撑平面发生干涉时,可通过升降机构将撑托曲面从支撑平面的下方升上来,并在撑托曲面升高到支撑平面的上方后,撑托曲面将与工件通过线接触或点接触的方式撑托配合而将工件向上顶起,使得工件和支撑平面的接触面相互脱开,工件将通过线接触或点接触的方式被撑托曲面接触,这样工件和整个支撑装置之间的摩擦力将由面接触摩擦力被转换为线接触或点接触摩擦力,减少了工件和支撑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减少了工件和支撑装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工件可通过较小的推拉力来移动位置;在工件移动到位后,再次将撑托曲面下降到支撑平面之下,使得工件再次与支撑平面接触而保持良好的定位,以便于再次对工件进行切割、修正等作业。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在采用平面支撑时不易移动、在采用滚动支撑时支撑可靠性差的问题,使得工件在作业时与支撑平面接触而不易移动,在需要挪动时与拖成曲面接触而便于移动,从而提高了工件切割、修正等作业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8]图3是图1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的左视图;
[0020]图5是图1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图5的右视图;
[0022]图7是图5中活动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图7的左视图;
[0024]图9是图5中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0026]图11是图1中滚筒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该支撑装置是一种适用于房车的层压板墙体切割洞口及周边工艺余料的房车层压板墙体支撑、移动装置,由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构成,固定部分由机架I和滚轮2构成,活动部分由托架3、滚筒4和升降机构构成,其中滚筒4绕左右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装配在托架3的顶面上,托架3通过升降机构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机架I上,滚轮2装配在机架I的底部,且机架I的顶面为水平延伸的支撑平面11,滚筒4的外周面为撑托曲面41。
[0028]升降机构有两个分为处于托架3左侧的主动升降机构5和处于托架3右侧的被动升降机构6,主动升降机构5和被动升降机构6在托架3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主动升降机构5由左固定导向件51、左活动导向件52和主动驱动机构构成,其中左活动导向件52是竖向延伸的左升降立柱,左固定导向件51是竖向延伸的左固定滑套,左升降立柱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插装在左固定滑套中而形成插套配合式的直线导向机构;主动驱动机构装配在左升降立柱和机架I之间,由左施力件53、左连接件54和手柄55构成,左施力件53通过其中部转动装配在左铰座56铰接在机架I上,左连接件54的上端铰接在左升降立柱的底端上、下端铰接在左施力件53的顶端上,以使左施力件53、左连接件54和左活动导向件52相对于机架I上形成用于在左施力件53的摆动下通过左连接件54带动左活动导向件52上下运动的曲柄滑块机构,左施力件53在左铰座56上的铰点处于活动导向件的正下方以使该曲柄滑块机构为施力件在机架I上的铰点处于活动导向件的导向移动直线轨迹上的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手柄55的底部固定在左施力件53的下段,手柄55的顶部从下向上逐渐向左翘曲,以便于在手部握持手柄55的顶部后,可通过手柄55扳动左施力件53在左右方向进行摆动。被动升降机构6由右活动导向件61、右固定导向件62和被动驱动机构构成,其中右活动导向件61和右固定导向件62也形成了插套配合式的直线导轨机构,被动驱动机构是由右连接件63和右施力件64构成,右施力件64通过右铰座65铰接在机架I上,右活动导向件61、右连接件63和右施力机构也在机架I上形成了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主动升降机构5和被动升降机构6的底部之间桥接有沿左右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机架I底部的联动件7,该联动件7为左端铰接在左施力件53的底端、右端铰接在右施力件64的底端的水平连接梁,且联动件7在两个施力件上的铰点间隔设置在对应施力件在机架I上的铰点的下方,具体的,在定位施力件在机架I上的铰点为连架铰点、联动件7在施力架上的铰点为联动铰点时,主动升降机构5中联动铰点到连架铰点的距离等于被动升降机构6中联动铰点到连架铰点的距离。
[0029]机架I是由底框12、撑杆13和顶撑14焊接而成的三角形架体,底框12是由四根方钢型材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顶撑14是由两根方钢型材上下拼焊而成的支撑梁,支撑梁的顶面为两根方钢型材的顶面拼接而成的撑平面,而撑杆13有两对,同对中两撑杆13的底部分别焊接在矩形框架的前后侧棱角处、顶部焊接在支撑梁的前后侧,即同对中两撑杆13从下向上相向倾斜而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而两对撑杆13在底框1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左固定滑套和右固定滑套均焊接在前侧撑杆13的左侧面上,以使主动升降机构5和被动升降机构6分别处于两个前侧撑杆13的左侧面上。左铰座56和右铰座65又分别焊接在底框12的左右两框边的前侧面上,铰座处于对应固定滑套的正下方。滚轮2有两对并分别安装在底架的四角位置处,两对滚轮2分别为固定轮和万向轮,各个滚轮2上均设有刹车机构。
[0030]滚筒4由套筒状的固定套筒42及其两端口内焊接的转轴43构成,转轴43为外端粗大、内端细小的阶梯轴,转轴43的内端将套筒的端口封上、外端从套筒的端口伸出,伸出部分的外周上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装配有与轴承座配合的轴承44,以使滚筒4绕左右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装配在托架3上。
[0031]左升降立柱和右升降立柱的结构相同,以左升降立柱为例,左升降立柱由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竖向钢管521、升降封板522和铰接耳523构成,竖向钢管521为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左固定滑套内的方钢管,升降封板522焊接并封堵在竖向钢管521的下端口上,而铰接耳523焊接在升降封板522底面的中间部位。
[0032]联动件7由左右延伸的连接钢管71及其两端焊接的联动封板72、连接耳73构成,连接钢管71是方形钢管,联动封板72焊接并封堵在连接钢管71两端的端口上,而连接钢管71两端均设置有两个连接耳73,同侧两连接耳73焊接在联动封板72的外板面相对侧边缘处并对称设置,以在两连接耳73之间预留供对应施力件插入的安装槽,使得施力件的底端能够插入该安装槽而实现铰接。
[0033]本实施例中顶撑14与左活动导向件52、左连接件54、左施力件53、联动件7、右施力件64、右连接件63、右活动导向件61组成封闭的连杆机构,并左右导向装配在机架I底部的底框12上。活动导向件的上段为矩形钢管,其尺寸保证能够在固定滑套内自由滑动,且不会发生倾斜;活动导向件的下段焊接与矩形钢管截面相同的钢板作为升降封板522,升降封板522的外侧再焊接由厚钢板制作的铰接耳523,铰接耳523上加工螺栓过孔,连接耳73的两侧设计有圆角,以防止发生干涉。左连接件54和手柄55均为厚钢板结构,右连接件63为三块钢板拼焊而成。联动件7的中间部分为矩形管,矩形管两端焊接与矩形管截面相同的钢板,钢板外侧再焊接由厚钢板制作的连接耳73。
[0034]在需要移动支撑装置的位置时,可以松开四个滚轮2上的刹车,轻松移动该支撑装置;再将层压板墙体搬运到支撑装置上,踩踏四个轮子上的刹车,防止支撑装置移动位置,同时,向下搬动一下手柄55,主动升降机构5和被动升降机构6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升降机构上的滚筒4高度低于机架I上的支撑平面11的高度;在搬运层压板墙体到支撑装置上后,层压板墙体落在支撑装置的机架I的支撑平面11上,两者之间为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不易发生相对移动,以保证层压板墙体在加工时的良好定位。
[0035]在需要调整层压板墙体在支撑装置上的相对位置的时候,可以向上搬起手柄55,支撑装置升降机构向上升起,将层压板墙体顶起,脱离开固定支架,因层压板墙体与升降机构之间为滚动摩擦,因此比较容易调整位置。
[0036]该支撑装置不能孤立使用,具体需要组合使用的数量由需要移动的层压板墙体的大小而确定。
[0037]在上述实施例中,撑托曲面是圆柱状的滚筒的外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撑托曲面也可以是滚珠、滚锥等回转体的外表面,而设有撑托曲面的部件即可以转动装配在托架上的回转体,也可以是固定或一体设置在托架顶部的具有相应撑托曲面的构件或凸起。
[0038]在上述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中的直线导向机构是插套配合式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直线导向机构也可以是燕尾槽式、T型槽式等带有防脱功能的直线导向机构或其他导向机构。
[0039]在上述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中驱动机构是曲柄滑块机构中曲柄和连杆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也可以是气缸、油缸等工作缸或螺旋传动机构或电动推杆等驱动机构。
[0040]在上述实施例中,主动升降机构中联动铰点到连架铰点的距离等于被动升降机构中联动铰点到连架铰点的距离,以实现主动升降机构和被动升降机构的同步一致动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距离值也可以存在偏差,对应的托架两侧会同步但不同幅度升降。
[0041 ] 在上述实施例中,升降机构有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两个,当升降机构是一个时,升降机构最好设于托架的中间部位;当升降机构多于两个时,升降机构即可以同步动作,也可以相对独立动作。
[0042]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装置不能孤立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支撑平面较宽、面积较大时,支撑装置也可以孤立使用。
【权利要求】
1.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具有用于与工件面接触撑托配合的水平延伸的支撑平面,并在机架上通过升降机构沿竖向导向移动装配有处于支撑平面的侧边外的托架,托架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工件点接触撑托配合或线接触撑托配合的撑托曲面,且升降机构在机架上的升降行程中具有通过升高托架而使撑托曲面从支撑平面上方露出的升起位、通过降低托架而将撑托曲面带回到支撑平面下方的降回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包括固设在机架固定导向件和固设在托架上的活动导向件,活动导向件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固定导向件上而形成燕尾槽式或T型槽式或插套配合式的直线导向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还包括用于推拉活动导向件相对于固定导向件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装配在活动导向件和机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机架上的施力件及铰接在施力件和活动导向件之间的连接件,施力件、连接件和活动导向件相对于机架上形成用于在施力件的摆动下通过连接件带动活动导向件上下运动的曲柄滑块机构,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处于活动导向件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曲柄滑块机构为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处于活动导向件的导向移动直线轨迹上的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处于活动导向件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施力件上固设有供手部握持而带动施力件摆动的手柄,手柄在施力件的摆动方向上翘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有两个以上,各升降机构中有间隔设置的主动升降机构和被动升降机构,主动升降机构的施力件和被动升降机构的施力件之间铰接有联动件,联动件在施力件上的铰点与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施力件在机架上的铰点定义为连架铰点,联动件在施力架上的铰点定义为联动铰点,主动升降机构和被动升降机构在托架的相背两侧对称设置,且主动升降机构中联动铰点到连架铰点的距离等于被动升降机构中联动铰点到连架铰点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动件沿主动升降机构和背向升降机构的相对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机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的底部设有滚轮。
【文档编号】B25H5/00GK204054027SQ201420443548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倪元 申请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