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机械夹紧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两机械臂能够同步动作的机械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手结构有很多种,机械手的结构通常包括两夹臂及控制两夹臂一端从而使得两夹臂实现张合动作的动作机构,在现有的一些机械手中动作机构通常仅采用气缸或其他机械的传动结构来实现动作,但是现有的一些动作机构其动作时不能够达到两夹臂同步动作,这样夹取工件会稍有偏移,这对于一些工作中心要求比较高的一些工件及机械来说会产生较大问题,例如车轮圈的加工,加工时车轮圈的中心线要与机械设备的加工中心线保持一致,稍有偏差就是影响车轮圈的正常使用,甚至在之后的汽车使用上会提高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因此,这样生产出来的工件属于不合格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手,该机械手结构设计合理,其左夹臂和右夹臂能够同步动作,在夹紧后能够保持工件的中心位置与加工中心保持一致,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手,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连接设置的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包括安装座、气缸、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齿轮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与第一夹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与第二夹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平行间隔设置并分别啮合在齿轮上,所述气缸固定安装设置,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
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以齿轮中心为对称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设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分别供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穿过定位导向滑动的导向孔。
所述齿轮设置在定位座上。
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滑轨,所述第一夹臂包括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有滑动在滑轨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夹臂包括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设有滑动在滑轨上的第二滑块。
所述第一夹臂包括有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一齿条连接在第三定位板上,所述第二夹臂包括有第四定位板,所述第二齿条连接在第四定位板上。
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三定位板或第四定位板上。
所述第三定位板上开设有供第二齿条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四定位板上开设有供第一齿条穿过的第二通孔。
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覆盖住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壳体,所述气缸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壳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动作机构由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啮合在同一齿轮上,因此,气缸动作时带动一齿条动作,另一齿条也会同步动作,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是分别连接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上的,所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能够同步对称式的相对或相反方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张合动作;上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以齿轮中心为对称轴线对称设置,因此只要机械手安装在机械设备上时,中心与机械设备的加工位置中心对齐,就能够使得机械手在夹紧工件时始终保持工件的中心位置与机械的加工位置中心保持一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上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与安装座之间的结构设置以及上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与安装座之间的机构设置能够使得机械手在动作时滑动更平稳,夹持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机械手的两中不同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图5和图6是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机械手另外几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第一夹臂-1;第一定位板-11;第三定位板-12;第一通孔-121;
第二夹臂-2;第二定位板-21;第四定位板-22;第二通孔-221;
动作机构-3;安装座-31;气缸-32;齿轮-33;
第一齿条-34;第二齿条-35;定位座-36;导向孔-361;
滑轨-37;第一滑块-371;第二滑块-372;
壳体-38;支架-39;车轮圈-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械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包括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及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之间连接设置的动作机构3,本实施中所述动作机构3包括安装座31、气缸32、齿轮33、第一齿条34和第二齿条35,各部件的位置连接关系是,所述齿轮33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座31上,所述第一齿条34的一端与第一夹臂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35的一端与第二夹臂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34和第二齿条35平行间隔设置并分别啮合在齿轮33上,所述气缸32固定安装设置,所述气缸32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一夹臂1或第二夹臂2。
通过上述结构描述及结合附图,可看出机械手动作时,气缸动作带动一齿条动作,一齿条动作会同步带动齿轮转动,同时还同步带动另一齿条动作,从而实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能够同步对称式的相对或相反方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张合动作。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夹臂1与第二夹臂2以齿轮32中心为对称轴线对称设置,因此只要机械手安装在机械设备上时,中心与机械设备的加工位置中心对齐,就能够使得机械手在夹紧工件时始终保持工件的中心位置与机械的加工位置中心保持一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安装座31上固定设有定位座36,所述定位座36上开设有分别供第一齿条34和第二齿条35穿过的导向孔361,该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齿条34和第二齿条35在定位座36上定位导向滑动,从而使得机械手在动作时滑动更平稳,夹持更稳固。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齿轮33设置在定位座36上,图3中所示的所述齿轮33的转轴通过轴承和法兰盘安装置在定位座36上。
图3中所示的10为加工工件车轮圈。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安装座31上设有滑轨37,所述第一夹臂1包括有第一定位板11,所述第一定位板11上设有滑动在滑轨37上的第一滑块371,所述第二夹臂2包括有第二定位板21,所述第二定位板21设有滑动在滑轨37上的第二滑块372,该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在安装座31上定位导向滑动,从而使得机械手在动作时滑动更平稳,夹持更稳固。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夹臂1包括有第三定位板12,所述第一齿条34连接在第三定位板12上,所述第二夹臂2包括有第四定位板22,所述第二齿条35连接在第四定位板22上,该结构设置便于两齿条的安装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32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三定位板12或第四定位板22上,该结构设置便于与气缸32的连接设置。
进一步,如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三定位板12上开设有供第二齿条35穿过的第一通孔121,所述第四定位板22上开设有供第一齿条34穿过的第二通孔221。
进一步,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安装座31上设有覆盖住齿轮33、第一齿条34和第二齿条35的壳体38,所述气缸32通过支架39固定设置在壳体38外,壳体38能够避免动作机构3外露,避免或容易因外物导致出现故障。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