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098发布日期:2018-07-07 21:2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



背景技术:

离合装置是一种能够实现离合功能的结构装置,但是现在市面上的离合机构结构复杂。

根据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包括:

带有内腔的离合套;

若干设置在所述离合套侧壁上、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安装孔;

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的离合销套;

设置在所述离合销套内、与所述离合销套相卡接的离合销;

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离合销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用于控制所述离合销复位的回位弹簧;以及

插接在所述离合套上、部分插入在离合套内的离合转块;

所述离合转块上设有与所述离合销相对应的卡接孔;

当离合销受力向内缩进时,离合销尾部穿过安装孔进入到内腔,同时离合销尾部插入到卡接孔内,此时,当旋转离合套时,带动离合转块一起转动,实现开锁的目的;当离合销处于正常状态时,离合销与卡接孔处于非卡接状态,此时,旋转离合套时,离合转块不转动,无法实现开锁的目的。

优选为,所述离合套上表面上设有与离合转块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

优选为,所述离合销套为中间带有圆柱形通孔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圈向内延伸的凸起。

优选为,所述离合销为一能够穿过离合销套上端开口的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卡接的第二凸起。

优选为,所述第二圆柱体上下端面为球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带有内腔的离合套;若干设置在所述离合套侧壁上、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的离合销套;设置在所述离合销套内、与所述离合销套相卡接的离合销;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离合销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用于控制所述离合销复位的回位弹簧;以及插接在所述离合套上、部分插入在离合套内的离合转块;所述离合转块上设有与所述离合销相对应的卡接孔;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及与其相配合组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图1中A-A向的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省略离合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相配合使用的电机减速离合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相配合使用的电机减速离合装置去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图4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能互换锁离合结构包括:

带有内腔16的离合套17;

若干设置在所述离合套17侧壁上、与所述内腔16相连通的安装孔18;

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8内、与所述安装孔18固定连接的离合销套19;

设置在所述离合销套19内、与所述离合销套19相卡接的离合销20;

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离合销2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孔18内、用于控制所述离合销20复位的回位弹簧21;以及

插接在所述离合套17上、部分插入在离合套17内的离合转块22;

所述离合转块22上设有与所述离合销20相对应的卡接孔23;

当离合销20受力向内缩进时,离合销20尾部穿过安装孔18进入到内腔16,同时离合销20尾部插入到卡接孔23内,此时,当旋转离合套17时,带动离合转块22一起转动,实现开锁的目的;当离合销20处于正常状态时,离合销20与卡接孔23处于非卡接状态,此时,旋转离合套17时,离合转块22不转动,无法实现开锁的目的。

优选为,所述离合套17上表面上设有与离合转块22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

具体的,离合套17呈圆形外壳,设置在圆形外壳上的四个圆环形外壳,安装孔18设置在相应的圆环形外壳内,第二安装孔设置在圆形外壳上表面中心位置处。

优选为,所述离合销套19为中间带有圆柱形通孔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圈向内延伸的凸起25。

优选为,所述离合销20为一能够穿过离合销套19上端开口的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起25相卡接的第二凸起26。

具体的,在组装时,首先将离合销20插入到离合销套19内,使得第二凸起26与凸起25相配合卡接,同时将回位弹簧21放置进安装孔18内,将离合销20与离合销套19插入到安装孔18内,同时保证离合销20穿过回位弹簧21,最后可以用胶将离合销套19和离合套17进行粘合固定。

优选为,所述第二圆柱体上下端面为球面结构。

同时为了方便整个装置转动,在离合套17下端连接一个旋钮33,当旋钮转动时,带动整个装置转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旋钮33与整个装置通过四个M4螺丝刚性连接。

为了配合该装置工作,我们还设计了一种电机减速离合装置,该电机减速离合装置具体如下:

一种电机减速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装置包括:

外壳;

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15;

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分露出于外壳外、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的顶件1;

设置在所述顶件1上、两端与所述顶件1固定连接的扭簧2;

穿过所述扭簧2的转轴3;

设置在所述转轴3上、与所述扭簧2相配合连接的推销4;以及

设置在所述转轴3和所述驱动装置之间、启动联动和减速作用的联动装置;

具体的,驱动装置为伺服正反电机,采用伺服正反电机能够精确控制转数,实现顶件1上下运动的精确性,同时能够正转和反转,能够使得顶件1实现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同时,顶件1包括圆弧形顶片11,以及与圆弧形顶片11相连接的连接条12,连接条12正面上设有与转轴3相配合的且能穿过的两个转轴座13,扭簧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轴座13上。

推销4通过铆接固定在转轴3上,当驱动装置工作时,通过联动装置带动转轴3转动,在转轴3转动时,通过推销4推动扭簧2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从而驱动顶件1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实现离或合的目的。

优选为,所述外壳包括:

离合座5;以及

与所述离合座5想配合连接的离合盖6;

以及设置在离合盖6上、供顶件1进出的通孔(图中未标出)。

优选为,所述离合座5上设有滑槽(图中未标出),所述顶件1背面设有与所述滑槽(图中未标出)相配合的凸起(图中未标出);

当顶件1受力后,会沿着滑槽(图中未标出)向外或者向内滑动。

优选为,所述联动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电机转轴3上的主齿轮7;

与所述转轴3相连接的从动轮8;以及

设置在所述主齿轮7和所述从动轮8之间、用于联动和减速的若干联动轮9。

具体的,联动轮9绕着联动轮转轴10转动,联动轮转轴10设置在离合盖6上。

优选为,所述联动轮9为一个,所述主齿轮7和所述联动轮9的减速比为5/6,所述联动轮9和所述从动轮8的减速比为3/5。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外接的电线与电机连接,同时通过外接的控制开关,来控制伺服正反电机正转或者反转,实现控制离合装置离或者合的目的。

整个产品在组装时,推销4铆接在转轴3上,随转轴3转动;扭簧2套在转轴3上,推销4插在扭簧2内;伺服正反电机通过三个直齿轮两级24:1的减速带动转轴3转动;离合盖6扣在离合座5上,齿轮封闭在离合座5内;电机通过离合座5上的卡位14固定在离合座5内。

具体工作原理:

电机顺时针转动时,在三个齿轮24:1的减速下,转轴3减速转动,在推销4作用下将扭簧2向上推动,在扭簧2弹力的作用下将顶件1向上推动;

当向上推动后,离合套转动时,离合销与圆弧形顶片11相接触,使得离合销向内缩进,缩进后离合销尾部插入到卡接孔内,当旋转离合套时,带动离合转块一起转动,完成开锁的目的。

电机逆时针转动时,在齿轮24:1的减速下,转轴3减速转动,在推销4作用下将扭簧2向下推动,在扭簧2弹力的作用下将顶件1向下推动。

当向下推动后,离合套转动时,离合销与圆弧形顶片11不接触,此时离合销处于正常状态,离合销尾部没有插入到卡接孔内,当旋转离合套时,不带动离合转块一起转动,此时离合转块只会空转,无法进行开锁。

顶件1在电机的正反转两种情况下,顶件1进行向上、向下往复运动,可以完成离与合的动力。

上述配合的结构采用的为电动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手动结构,该手动结构可以结构电动结构功能工作,具体如下:

该结构包括L形连杆27,铆接在L形连杆27上的第二推销28,第二推销28与连接条12上的长条形通孔29相配合,L形连杆27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座30,第二安装座30内设有钥匙插座31,钥匙插座31与第二安装座30之间设有回位弹簧32,当钥匙插入钥匙插座31后,向上压入时,回位弹簧32推动L形连杆27向上运动,带动第二推销28运动,推动圆弧形顶片11向上运动,使得离合套转动时,离合销被缩入离合套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带有内腔的离合套;若干设置在所述离合套侧壁上、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的离合销套;设置在所述离合销套内、与所述离合销套相卡接的离合销;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离合销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用于控制所述离合销复位的回位弹簧;以及插接在所述离合套上、部分插入在离合套内的离合转块;所述离合转块上设有与所述离合销相对应的卡接孔;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简单。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