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5286发布日期:2018-11-07 22:1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机械手。



背景技术:

传统的塑料二次熔接加工后,因其表面温度过高,在人为对其转运的过程中容易烫伤,或者在等待的过程中使熔接好的塑料占地方,导致后面的塑料不能进行继续熔接,且人为转运费时、费力效率差,若使用精密机械手,易造成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能对熔接好的塑料进行自动转运,且成本较低的简易机械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简易机械手,包括支撑杆件、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件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另外一侧设有两条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槽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槽呈“凸”字形且限位槽的长度与固定杆的长度相同;

所述限位槽的槽口处为较窄的一侧,所述限位槽之间设有长方体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一侧固定设置在固定杆上,另外一侧背向限位槽,所述滑动轨道位于限位槽方向的两侧面倾斜设置,且所述滑动轨道与固定杆接触的表面积小于另外一侧的表面积;

还包括倒“L”形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内侧设有与滑动轨道滑动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与滑动轨道滑动连接的卡接槽;

所述限位块的上、下两侧还设有一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呈“凸”字形结构,所述加强杆卡接在限位槽内与限位槽形成滑动配合;

所述固定杆设置限位槽一侧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可拆卸的固定片,该固定片上设有与限位槽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母;

所述固定片下端设有限位槽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固定片固定设置,所述固定片上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片另外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电机上的转动轴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齿轮形成传动配合;

两个第一齿轮外壁上设有与其相互转动配合的齿轮带;

所述固定杆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极限开关,所述活动杆内侧设有与极限开关相抵配合的接触块,所述接触块与活动杆固定连接;

其中活动杆的外侧设有气压分流组件,所述气压分流组件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气压分流组件为空心结构,该气压分流组件上设有若干气压分流孔;

所述气压分流组件的下侧设有气压缸,所述气压缸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气压缸下端设有若干活塞杆,所述气压缸外侧设有两个气压孔;

所述气压缸外壁上设有与齿轮带相互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气压缸外壁;

所述活塞杆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底座,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底座下端设有第二固定底座,所述第二固定底座与第一固定底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底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形成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贯通第二固定底座;

所述第二固定底座下端设有若干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槽的宽度相等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座和安装槽通过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上的第三螺栓和第三螺母进行形成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气压柱,所述气压柱为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气压柱通过第四螺母固定在安装座上;

所述气压柱下端设有塑料吸盘,所述塑料吸盘为上下开口设置的空心结构,该塑料吸盘与所述气压柱互相连通;

所述塑料吸盘为多层结构,所述塑料吸盘的任意一层均为梯形体结构,所述任意一层梯形体的四个侧面的均为等腰梯形,所述梯形体为相互连通的空心结构,所述塑料吸盘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套接在气压柱下端并连通气压柱与塑料吸盘;

所述连通管包括两个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为一侧开口设置的空心结构,所述两个环形轨道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环形轨道之间设有接触层,所述接触层分别与两个环形轨道固定连接,所述接触层具备形变能力,所述接触层外侧设有一层气垫层,所述气垫层外侧设有铁片,所述铁片围绕气垫设置,所述铁片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梯形限位块,所述第一梯形限位块较宽的一侧朝向内侧,所述铁片另外一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梯形限位块相互配合的第二梯形限位块,所述第二梯形限位块较宽的一侧背向内侧。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上端设有可形变的塑料轨道,所述塑料轨道沿固定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塑料轨道为空心结构,所述塑料轨道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另外一端固定设置在活动杆上。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件下端设有基座。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底座与活塞杆之间设有缓冲塑料垫,所述缓冲塑料垫的一侧与活塞杆连接,另外一侧与第一固定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螺母和安装座之间设有垫圈。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件设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简易机械手,能对熔接好的塑料进行自动转运,不仅成本较低,结构简单,而且转运动作快速、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为滑动轨道、限位槽、限位块相互配合的剖视图;

图6为铁片的剖视图;

图7为连通管与塑料吸盘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2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4中E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4中F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支撑杆件;2-固定杆;3-限位槽;4-滑动轨道;5-活动杆;6-限位块;7-卡接槽;8-加强杆;9-固定片;10-第一螺栓;11-第一螺母;12-电机; 13-通孔;14-第一齿轮;15-转动轴;16-齿轮带;17-极限开关;18-接触块;19-气压分流组件;20-气压分流孔;21-气压缸;22-活塞杆;23-气压孔;24- 第二齿轮;25-第一固定底座;26-第二固定底座;27-第二螺栓;28第二螺母; 29-第一安装槽;30-安装座;31-第二安装槽;32-第三螺栓;33-第三螺母;34- 气压柱;35-第四螺母;36-塑料吸盘;37-连通管;38-接触层;39-气垫层;40- 铁片;41-第一梯形限位块;42-第二梯形限位块;43-塑料轨道;44-基座;45- 环形轨道;46-缓冲塑料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至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简易机械手,包括支撑杆件1、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的一侧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件1上端,所述固定杆2的另外一侧设有两条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 3沿固定杆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槽3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槽3呈“凸”字形且限位槽3的长度与固定杆2的长度相同;

所述限位槽3的槽口处为较窄的一侧,所述限位槽3之间设有长方体的滑动轨道4,所述滑动轨道4一侧固定设置在固定杆2上,另外一侧背向限位槽3,所述滑动轨道4位于限位槽3方向的两侧面倾斜设置,且所述滑动轨道4与固定杆2接触的表面积小于另外一侧的表面积;

还包括倒“L”形的活动杆5,所述活动杆5内侧设有与滑动轨道4滑动配合的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上设有与滑动轨道4滑动连接的卡接槽7,此设计因卡接槽7与滑动轨道4的配合使活动杆5在竖直方向固定,使活动杆5在滑动轨道4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所述限位块6的上、下两侧还设有一个加强杆8,所述加强杆8呈“凸”字形结构,所述加强杆8卡接在限位槽3内与限位槽3形成滑动配合,加强杆8 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活动杆5与滑动轨道4之间的固定效果;

所述固定杆2设置限位槽3一侧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可拆卸的固定片9,该固定片9上设有与限位槽3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栓10与第一螺母11;

所述固定片9下端设有限位槽3的一侧设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与固定片 9固定设置,所述固定片9上设有通孔13,所述固定片9另外一端设有第一齿轮14,所述电机12上的转动轴15通过通孔13与所述第一齿轮14形成传动配合;

两个第一齿轮14外壁上设有与其相互转动配合的齿轮带16;

所述固定杆2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极限开关17,所述活动杆5内侧设有与极限开关17相抵配合的接触块18,所述接触块18与活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5的移动可带动接触块18移动,使接触块18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候与极限开关17相抵触,从而使活动杆5停止移动;

其中活动杆5的外侧设有气压分流组件19,所述气压分流组件19与固定杆 2固定连接,所述气压分流组件19为空心结构,该气压分流组件19上设有若干气压分流孔20;

所述气压分流组件19的下侧设有气压缸21,所述气压缸21与活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气压缸21下端设有若干活塞杆22,所述气压缸21外侧设有两个气压孔23;

所述气压缸21外壁上设有与齿轮带16相互配合的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齿轮24固定设置在气压缸21外壁,固定设置的第二齿轮24可根据第一齿轮14 带动的齿轮带16带动第二齿轮24移动,因第二齿轮24固定在气压缸21上,从而带动活动杆5移动;

所述活塞杆22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底座25,所述活塞杆22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25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底座25下端设有第二固定底座26,所述第二固定底座26与第一固定底座25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底座26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25通过第二螺栓27和第二螺母28形成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底座26上设有第一安装槽29,所述第一安装槽29贯通第二固定底座26;

所述第二固定底座26下端设有若干安装座30,所述安装座3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槽29的宽度相等的第二安装槽31,所述第二固定座和安装槽通过安装在第一安装槽29和第二安装槽31上的第三螺栓32和第三螺母33进行形成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槽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气压柱34,所述气压柱34为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气压柱34通过第四螺母35固定在安装座30上;

所述气压柱34下端设有塑料吸盘36,所述塑料吸盘36为上下开口设置的空心结构,该塑料吸盘36与所述气压柱34互相连通;

所述塑料吸盘36为多层结构,所述塑料吸盘36的任意一层均为梯形体结构,所述任意一层梯形体的四个侧面的均为等腰梯形,所述梯形体为相互连通的空心结构,所述塑料吸盘36还包括连通管37,所述连通管37套接在气压柱 34下端并连通气压柱34与塑料吸盘36,所述塑料吸盘36的结构设置使其上端的进气口最小化的同时,使下端的接触口面积最大化,同时多层的结构设置增强了其韧性;

所述连通管37包括两个环形轨道45,所述环形轨道45为一侧开口设置的空心结构,所述两个环形轨道45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环形轨道45之间设有接触层38,所述接触层38分别与两个环形轨道45固定连接,所述接触层 38具备形变能力,所述接触层38外侧设有一层气垫层39,所述气垫层39外侧设有铁片40,所述铁片40围绕气垫设置,所述铁片40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梯形限位块41,所述第一梯形限位块41较宽的一侧朝向内侧,所述铁片 40另外一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梯形限位块41相互配合的第二梯形限位块 42,所述第二梯形限位块42较宽的一侧背向内侧,连通管37的结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其与气压柱34接触处的气密性。

所述固定杆2上端设有可形变的塑料轨道43,所述塑料轨道43沿固定杆2 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塑料轨道43为空心结构,所述塑料轨道43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杆2上,另外一端固定设置在活动杆5上,塑料轨道43的设置可使暴露在外部输送气压的管道设置在塑料轨道43内,不仅使管道的布置妨碍到其他零部件的工作,还增强了其美观性。

所述支撑杆件1下端设有基座44,基座44能进一步增强该产品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固定底座25与活塞杆22之间设有缓冲塑料垫46,所述缓冲塑料垫46的一侧与活塞杆22连接,另外一侧与第一固定杆2连接,因活塞杆22为精密部件,且长期与第一固定底座25相接触,可能会造成磨损。

所述第四螺母35和安装座30之间设有垫圈,进一步增强气压柱34的稳定性,增加其使用寿命。

所述支撑杆件1设为多个,该结构的设置能进一步增强固定杆2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