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纸机的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0967发布日期:2020-10-17 01:2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纸机的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纸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切纸机的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印刷后期,需要将纸张裁切成合适的尺寸以进行装订,裁切用到的设备为切纸机。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94085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切纸机精准定位装置,包括操作台、设置于操作台上额的裁切架,裁切架上设置有切刀,切刀与操作台垂直操作台上还滑动设置有推书板,推书板与切刀平行,操作台的两侧固定有暂放台;裁切时,先将所需裁切的纸张放置于一侧的暂放台上,再人工驱使对应的纸张进行裁切后,将裁切后的纸张放置于另一侧的暂放台。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纸张裁切完后,一般会将纸张一摞一摞的放置于旁边的暂放台进行暂存,当暂放台上摆满后,需工作人员在一摞一摞的搬运堆叠至托盘上,再经托盘输送至下一工位进行操作,此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多次搬运纸张,劳动强度较高,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纸机的下料机构,具有将裁切后的纸张直接堆叠于托盘上,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切纸机的下料机构,包括设置于切纸机操作台一侧的支撑台,还包括设置于切纸机机架上且用于驱使支撑台竖直位移的升降件;所述支撑台包括用于放置托盘的支撑板以及垂直支撑板设置的承压板,所述支撑板与承压板远离操作台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支撑板远离定位板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托盘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空置的托盘放置于支撑板上,并驱使托盘的两端与承压板、定位板抵接,再驱使限位件对托盘远离定位板的一端抵接,实现托盘稳定的限位于支撑板上,再经升降件驱使支撑板朝上位移,使其托盘上端与操作台上端齐平,从而使其可将裁切好的纸张,直接从操作台上推送至托盘上,当托盘堆叠一定高度后,再经升降件驱使支撑板朝下位移使其堆叠的纸张上端与操作台上端齐平,再将后续的纸张推送至托盘上,如此往复实现纸张堆叠满托盘上后,利用叉车将托盘从支撑板上转移,方便纸张的下料以及收集工作,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侧壁的限位杆,所述托盘的高度与操作台高度相等,且所述支撑台上下位移时,所述限位杆与操作台下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托盘放置支撑板上后,可驱使限位杆翻转,使其部分抵接于托盘外侧,实现对托盘的限位工作;进而由于托盘的高度与操作台的高度相等,即升降件仅需驱使支撑台上端与操作台下端齐平,即可驱使纸张从操作台转移至支撑板上;同时由于限位杆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使其可限位杆倾斜状态时也可对托盘进行稳定限位,从而当支撑板朝上位移时,限位杆与工作台下端抵接,并随支撑台的继续朝上位移,驱使限位杆翻转至水平状态,解除对托盘的限位工作;此时托盘一侧抵接于工作台侧壁,依旧保持对托盘的限位,当支撑板朝下位移时,即为托盘上已经堆叠有纸张,使其可在纸张的重力作用下,将托盘稳定限位于支撑板上;同时由于限位杆解除对托盘限位,当托盘堆满纸张后,方便利用叉车对托盘的转移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设置于操作台上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沿操作台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输送带上端与操作台上端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裁切后的纸张可从操作台推送至输送带上,经输送带可朝支撑板一侧进行输送,再经工作人员摆放至托盘上,方便对纸张的收集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件包括竖直连接于机架上的丝杆以及导向杆,所述丝杆、导向杆均穿过承压板,且所述丝杆与承压板螺纹配合并与机架转动连接,机架上设置有驱使丝杆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机驱使丝杆转动,在导向杆对承压板的周向限位以及导向作用下,实现支撑台的竖直位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丝杆设置有两组且处于导向杆的两侧,两所述丝杆上分别设置有转轮,两转轮外绕卷有同一传动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条丝杆,增强对支撑台的位移稳定性;同时利用传动带与两转轮的摩擦力,实现两丝杆的同步转动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压板朝机架的一侧沿竖直方向一体成型有三组支撑杆,支撑杆垂直丝杆设置,所述丝杆与导向杆与三组支撑杆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组支撑杆与机架侧壁连接,使其可减少承压板与机架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支撑台位移的同时,保证支撑台与丝杆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机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宽度不大于支撑杆的宽度,且最下方的支撑杆高于支撑板的下端、且间距大于安装杆的高度;丝杆、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安装杆对丝杆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由于支撑噶与支撑台下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安装杆的高度,使其支撑台竖直位移的过程中,安装杆可插接于机架与承压台的之间的间隙中,使其支撑板可抵接于地面,便于托盘放置或脱离于支撑板上的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利用升降件可驱使支撑台竖直上下位移,使其托盘可与工作台上端齐平,从而工作人员可将操作台上的纸张直接平移推送至托盘上,进而可对应驱使支撑台朝下位移,使其托盘上的纸张与操作台齐平,可将后续操作台上的纸张推送至推盘上的纸张之上,如此往复操作,可将托盘堆叠满纸张后,方便叉车将托盘直接从支撑台上转移出去,有助于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2.利用定位板、承压板以及限位杆,初始对托盘三个侧面进行抵接,使其托盘可稳定放置于支撑板上,同时在承压板、定位板的定位作用下,可方便纸张整体的堆放于托盘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升降件与支撑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操作台;3、支撑台;31、支撑板;32、承压板;33、定位板;4、限位件;41、限位杆;42、螺栓;5、升降件;51、导向杆;52、丝杆;53、电机;6、安装杆;7、支撑杆;8、锥齿轮一;9、锥齿轮二;10、转轮;11、传动带;12、输送带;13、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切纸机的下料机构,安装于切纸机的机架1上;其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支撑台3,支撑台3位于操作台2的右侧;支撑台3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31,支撑板31朝机架1的一侧竖直一体成型设置有承压板32,承压板32相对支撑板31的侧壁沿其高度方向固定有三组支撑杆7,三支撑杆7水平设置,且抵接于机架1上,通过升降件5与三组支撑杆7配合,实现对支撑台3上的上下位移工作。

参照图2和3,上述支撑板31与承压板32远离操作台2(参照图1)的侧壁还固定有定位板33,同时支撑板31相对定位板3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件4,限位件4包括限位杆41,限位杆41上开设有通孔,支撑板31上对应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42穿过通孔与螺纹孔配合,实现对限位杆41的限位。本实施例中,托盘13的高度与操作台2的高度相等,且对托盘13限位时,限位杆41呈45°的倾斜状态。当支撑板31朝上位移并使其支撑板31上端与操作台2(参照图1)下端齐平的过程中,限位杆41与操作台2的下端抵接,并驱使限位杆41朝下翻转远离托盘13的状态,解除对托盘13的限位工作。

参照图1和2,上述机架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支撑杆7平行焊接固定有安装杆6,安装杆6的宽度与支撑杆7宽度保持一致,且最下端的支撑杆7与支撑板31下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安装杆6的高度,使其支撑板31可抵接于地面。上述升降件5包括竖直设置的两根丝杆52,两丝杆5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上、下两侧的安装杆6转动连接,同时丝杆52穿过穿过三组支撑杆7且与支撑杆7螺纹配合。机架1的上端还固定有电机53,电机53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有锥齿轮一8,其一丝杆52的上端同轴固定有锥齿轮二9,锥齿轮一8与锥齿轮二9啮合设置;同时两丝杆52之间设置有连动件。其中,电机53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连通,电机53启动时,驱使两丝杆52同步转动,实现暂放台的竖直位移。

参照图,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暂放台更加稳定的竖直位移,在两丝杆52之间还设置有一导向杆51,导向杆51与丝杆52平行设置,且两端与安装杆6固定,上述三组支撑杆7上对应开设有供导向杆51穿过的通孔。

上述连动件包括两分别与丝杆52同轴固定的转轮10,两转轮10外绕卷有同一传动带11,实现两丝杆52的同步转动工作。

本实施例中,操作台2前端还设置有输送带12,输送带12沿切刀平行设置,且一端与操作台2朝支撑台3一侧连通,并输送带12的上端与操作台2的上端齐平。纸张可在输送带12的输送作用下,朝支撑板31一侧位移。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托盘13放置于支撑板31上,并驱使限位杆41翻转至45°的倾斜状态,使其对托盘13进行限位,进而启动电机53,带动丝杆52转动,在丝杆52与三组支撑杆7的螺纹配合作用下,实现支撑台3的朝上位移,直至支撑板31上端与工作台下端齐平,同时在此过程中,限位杆41在与工作台下端的抵接作用下,远离托盘13侧壁,进而将操作台2上的纸张直接推送至托盘13上,当堆叠一层纸张后,电机53启动驱使支撑台3朝下位移,使其托盘13上的纸张与操作台2上端齐平,再将后续的纸张推送至托盘13的纸张之上,如此往复实现纸张在托盘13上的堆叠工作,进而可通过叉车将托盘13从支撑板31上脱离,完成对纸张的转移工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