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及其制备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38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及其制备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以及该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制备和用途,用于与聚酯薄膜复合形成复合层状结构,还涉及所述复合层状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是一种用于高压电系统的材料,其独特的介电常数,使得其广泛作为电绝缘材料,然而由于聚酯较差的耐候性,使其在户外电器中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为此,业内一直都在寻找一种材料可以保护聚酯薄膜使其能在户外应用。含氟聚合物早己用来作为许多基体,如金属、木材及热塑性与热固性聚合物的保护及装饰性面层。由于含氟聚合物薄膜如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或PVDF与丙烯酸聚合物的共混物有出色的户外耐久性、耐候性、耐化学性和可热成型性,常被用作干漆的装饰表面,一层含氟聚合物薄膜就能起到保护耐久性较差的基体在室内甚至户外免受损伤。因此近些年来,在汽车、娱乐车、运动船和工、农业设备的制造中,含氟聚合物薄膜已经开始用于选定车辆部件或设备的表面,以代替涂料。然而由于含氟聚合物的分解温度和加工温度相接近,使含氟聚合物的热塑性加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此目前大部份的含氟聚合物都是以溶液法进行的涂覆工艺将含氟聚合物溶解在某种溶剂中,制成凝胶状的物质,通过将凝胶的物质涂在离型膜上,进入烘道移除溶剂,从而得到含氟聚合物薄膜。但这种方法费时且不利于环保,为此人们开始尝试用吹膜的方式制备氟聚合物薄膜;通过采用在含氟聚合物中引入与之可以共混的聚合物,降低含氟聚合物的加工温度,从而可以加大其分解温度和加工温度之间的差值,为吹膜成型创造了条件,避免了采用熔融方法加工造成聚合物分解带来的危险性。但是,由于含氟聚合物薄膜的表面能很低,即使通过电晕的处理也很难与聚酯薄膜相结合,因此在电子等行业中,采用含氟聚合物保护聚酯这一概念始终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易于与聚酯薄膜相结合提高单一聚酯层户外使用寿命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用途,用于与聚酯薄膜形成复合层状结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复合层状结构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釆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至少包括含氟聚合物层和粘合层,用于与聚酯薄膜复合,其中,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至少一层含氟聚合物内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含氟聚合物层,该层与聚酯薄膜复合;其他含氟聚合物层表面涂覆或复合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在实践本发明时,取向和未取向含氟聚合物薄膜都可用;所述的粘合层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含氟聚合物为氟化乙丙烯共聚物、乙烯/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氯乙烯/全氟代烷氧基乙烯醚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其中优选聚偏氟乙烯(PVDF)。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脂类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甲基丙烯酸脂类的改性聚合物)中的一种。所述的粘合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共混物中的一种,其中优选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其中,所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层,可以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中的一种,优选马来酸酐乙烯-辛烯共聚物。所述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物层中,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混合比例为1.59:1(即69:41)。具体可以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l.5,2,2.5,3,3.5,4,4.5,5,5.5,6,6.5,7,7.5,8,8.5或9:1。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共混物层中,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与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比例为1:0.752(约为47:63)。具体可以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1:0.75,0.8,1,1.2,1.4,1.6,1.8或2。本发明在众多含氟聚合物中选择了作为上述外层耐候材料,其熔融指数在130;其次,通过提高含氟聚合物的表面能,使制得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具有与聚酯薄膜很好的结合力,从而得以进一步制得复合薄膜,以保护内侧的聚酯薄膜。引入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作用是提高含氟聚合物的表面能,如此形成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更易与聚酯薄膜结合,从而起到保护聚酯薄膜的目的。提高含氟聚合物表面能的主要方法是引入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具体的,采用共混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脂类混合在含氟聚合物原料中,共混挤出获得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含氟聚合物层,这层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含氟聚合物层与聚酯薄膜直接粘结复合。上述方案基础上,在所述的层状薄膜中还设有热塑性基体层,热塑性基体层与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和/或粘合层复合,所述的热塑性基体层为聚丙烯共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聚氨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本发明进一步增加热塑性基体层,其目的是增加含氟聚合物层或聚甲基丙烯酸脂类或其改性聚合物层与粘合层的共挤牢度。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层状薄膜通过共挤复合而成,自上而下依次为含氟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粘合层、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含氟聚合物层、粘合层、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层、粘合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粘合剂层、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氟聚合物层。弓I入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方法还可采用以下两种中的一种A、将聚甲基丙烯酸脂类涂覆在含氟聚合物层表面,形成表面涂覆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B、通过共挤复合方法在含氟聚合物层表面挤出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形成表面共挤复合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这种方法引入的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只是与含氟聚合物层物理结合,只能提供层状薄膜的层间结合力,单纯的含氟聚合物层并不与聚酯薄膜直接复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对于采用共混方法获得的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含氟聚合物层,含氟聚合物与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混合重量比为l:0.15。具体可以为,含氟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脂类=1:0.1,0.2,0.3,0.5,0.8,1,1.2,1.5,1.8,2,2.2,2.5,2.8,3,3.2,3.5,3.8,4,4.2,4.5,4.8或5。本发明的层状薄膜可以用一种简化的层压工艺生产,这种工艺能减少为确保含氟聚合物层与热塑性粘合层之间的牢固粘结所需的温度与压力。针对上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在所述的层状薄膜中还设有热塑性基体层,所述的层状薄膜通过共挤复合而成,自上而下依次为含氟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热塑性基体层、粘合剂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含氟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粘合剂层、热塑性基体层、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层、粘合剂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粘合剂层、热塑性基体层、粘合剂层、热塑性基体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热塑性基体层、粘合剂层、热塑性基体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含氟聚合物层,在上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中,含氟聚合物层的厚度为2070"m,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厚度为1040um,热塑性基体层的厚度为1020um,粘合层的厚度为1080"m。共挤复合成形也是本发明的一大特点,将形成含氟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热塑性基体层、粘合剂层的原料分别加入挤出机中,通过分配机混合,共挤复合成形,挤出机内自进口至出口分为五个温度段,分别为185195°C,205215°C,225235°C,225235°C,215225°C。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和/或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内掺杂有氧化锌和/或钛白粉,氧化锌和/或钛白粉占总重量的1035%。加入钛白粉可以起提高耐候性的作用,而加入氧化锌可以起到增加加工热稳定的作用。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或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中如果加入氧化锌和/或钛白粉,则氧化锌和/或钛白粉占总重量的1035%。具体的,氧化锌和/或钛白粉的加入量可以为总量的10,12,15,18,20,22,25,28,30,32或3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具体的含氟聚合物层的配方,不仅包括基体材料聚偏氟乙烯,还包含提高表面能的聚甲基丙烯酸脂类,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聚偏氟乙烯2070%聚甲基丙烯酸脂类555%氧化锌1020%钛白粉51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6%乙烯-丙烯酸共聚物610%。具体的,聚偏氟乙烯的含量可以为20,25,30,35,40,45,50,55,60,65或70%;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含量可以为5,10,15,20,25,30,35,40,45,50或55%;氧化锌的含量可以为IO,12,15,18或20%;钛白粉的含量可以为5,6,8,10,12,14或1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含量可以为2,3,4,5或6%;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含量可以为6,7,8,9或10%。另一种情况下,如果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中不加氧化锌和/或钛白粉,就要在涂覆或共挤复合形成的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中加入氧化锌和/或钛白粉。在这两种情况下,所述氧化锌和/或钛白粉与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混合比为1:1.54。具体可以为,氧化锌和/或钛白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1:1.5,1.8,2,2.2,2,5,2.8,3,3.2,3.5,3.8或4。更进一步的,添加剂为氧化锌和钛白粉,氧化锌和钛白粉之间的混合比为l:24,具体可以为,氧化锌钛白粉二l:2,2.2,2.5,2.8,3,3.2,3.5,3.8或4。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用途,用于与聚酯薄膜复合,形成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的层状结构,其中,在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中,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的一面与聚酯薄膜粘结复合,所述复合层状结构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和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或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和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薄膜;或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和乙烯-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涂层。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厚度为30120um,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20360um,所述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薄膜的厚度为2080um,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涂层的厚度为1040um。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特别适合作为热塑性基体,其耐久性、耐化学性和可热成型性等特性使其成为户外薄膜的一种有益选择。因此,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容易与热塑性聚酯薄膜相互粘结,且两者之间形成牢固的粘结。即使将本发明的层状结构暴露在有损于粘结的潮湿环境中时,由于外侧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存在也可保证该层状结构具有耐分层的特性。本发明还提针对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与聚酯薄膜的复合层状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次复合,其中-第一次复合,将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巻在第一巻轴上,聚酯薄膜巻在第二巻轴上,在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表面涂覆粘合剂,经烘道烘干,与第二巻轴上的聚酯薄膜经过压辊复合,制成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第二次复合将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或者,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薄膜,或者,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薄膜巻在第一巻轴上,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巻在第二巻轴上;对第一巻轴上的薄膜表面涂覆粘合剂,经烘道烘干,与第二巻轴上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经过压辊复合,制成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或,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薄膜,或,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涂层的三层层状结构。对本发明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制备工艺采用传统的共挤吹膜工艺,该工艺可用于聚合物的多层包装薄膜的工艺里中。在制成层状薄膜前,需要利用双转子式的混炼机将不同的物料进行混合,从而保证波膜的均一性,混合完的物料将作为含氟聚合物的原材料,进行共挤吹膜过程,利用这种工艺可以做出多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复合层状结构中使用粘合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与聚酯薄膜的粘结性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选择合适的含氟聚合物,通过涂覆、共挤复合、共混共挤的方式引入聚甲基丙烯酸脂类,提高含氟聚合物的表面能,进一步复合粘合层,可以通过共挤制成三明治型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该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不仅具有优异耐久性、耐候性、耐化学性和可热成型性,易于与热塑性聚酯薄膜结合且不易分层,从而有效保护聚酯薄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含氟聚合物薄膜/聚酯薄膜的层状结构。图1为本发明的制造流程图。附图中标号说明l一第一巻轴2—第二巻轴3—烘道4一压辊5—收巻巻轴6—粘合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包括含氟聚合物层、热塑性基体层和粘合层,其中赁所述的含氟聚合物为在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指数在630之间)内加入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共混,共混比例为聚偏氟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4,共挤形成掺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聚偏氟乙烯层(A);所述的热塑性基体层为共聚聚丙烯层(B);所述的粘合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c)。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采用共挤成形,将三种薄膜的原料加入挤出机内,通过分配器混合后共挤复合成形,得到五层层状薄膜(A/B/C/B/A),即,掺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聚偏氟乙烯层(4060um)/共聚聚丙烯层(1020ym)/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1535um)/共聚聚丙烯层(1020ura)/掺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聚偏氟乙烯层(4060"m);或得到六层层状薄膜(A/C/B/C/B/A),即,掺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聚偏氟乙烯层(4060ym)/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1535um)/共聚聚丙烯层(1020ym)/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1535um)/共聚聚丙烯层(1020nm)/掺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聚偏氟乙烯层(4060um)。挤出机内自进口到出口分为五个温度段,分别为190'C,200°C,230°C,230°C,220°C。15实施例2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包括含氟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和粘合层,其中,所述的含氟聚合物为在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指数在l25之间)内加入氧化锌共混,氧化锌占聚偏氟乙烯总重量的20%,共挤形成聚偏氟乙烯(A);另一种含氟聚合物为在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指数在l30之间)内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共混比例为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3,共挤形成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层(A');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B);所述的粘合层为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层(c)。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采用共挤成形,将四种薄膜的原料加入挤出机内,通过分配器混合后共挤复合成形,得到五层层状薄膜(A/B/C/B/A,),即,聚偏氟乙烯层(2040u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1525ym)/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层(6080iin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1525txm)/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层(4060um);或得到六层层状薄膜(A/C/B/C/B/A,),g卩,聚偏氟乙烯层(2040um)/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层(6080u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1525ym)/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层(6080u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1525um)/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层(4060ixm);挤出机内自进口到出口分为五个温度段,分别为190'C,20(TC,230°C,230。C,220°C。实施例3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包括含氟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热塑性基体层和粘合层,其中,所述的含氟聚合物为在聚偏氟乙烯层(A);另一种含氟聚合物为在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指数在l30之间)内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共混比例为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2,共挤形成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层(A,);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为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原料内加入钛白粉共混,钛白粉占总重量的109i,共挤形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B);所述的粘合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共混物层(C);所述的热塑性基体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D);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采用共挤成形,将四种薄膜的原料加入挤出机内,通过分配器混合后共挤复合成形,得到五层层状薄膜(A/B/D/C/A,),即聚偏氟乙烯层(2040P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1020um)/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015Um)/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共混物层(1030um)/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层(4060ixm);或得到七层层状薄膜(A/B/C/D/C/B/A,),即聚偏氟乙烯层(3060ii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1020"m)/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共混物层(1030um)/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015um)/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共混物层(1030u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1020um)/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层(4060um)。挤出机内自进口到出口分为五个温度段,分别为19(TC,200°C,230。C,230°C,220°C。实施例4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包括含氟聚合物层和粘合层,其中,含氟聚合物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聚偏氟乙烯(熔融指数3)4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氧化锌15%钛白粉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乙烯-丙烯酸共聚物8%。将上述各组分用失重式计量装置加入到双转子混和机里进行混炼,在20023(TC下进行混合,制得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层含氟聚合物薄膜层(A);所述的粘合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物层(B)。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釆用共挤成形,将两种薄膜的原料加入挤出机内,通过分配器混合后共挤复合成形,得到三层层状薄膜(A/B/A),即,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层含氟聚合物薄膜层(3070um)/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物层(2040um)/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层含氟聚合物薄膜层(3070um)。实施例5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其他均与实施例l相同,只是用四氯乙烯/全氟代垸氧基乙烯醚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的聚偏氟乙烯。实施例6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其他均与实施例4相同,只是用四氯乙烯/全氟代垸氧基乙烯醚共聚物代替实施例4中的聚偏氟乙烯。应用例采用本发明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与聚酯薄膜复合形成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的层状结构,所述层状结构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和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或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和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薄膜;或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和乙烯-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涂层。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的制造流程图所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的层状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两次复合第一次复合将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巻在第一巻轴1上,聚酯薄膜巻在第二巻轴2上,在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表面用辊轮涂覆粘合剂6,经烘道3烘干,与第二巻轴2上的聚酯薄膜经过压辊4复合,在收巻巻轴5上获得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在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中,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的一面与聚酯薄膜粘结复合;第二次复合将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薄膜,或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涂层巻在第一巻轴1上,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巻在第二巻轴2上,在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薄膜,或乙烯-丙烯酸甲酉旨共聚物、凃层表面用辊轮涂覆粘合剂6,经烘道3烘干,与第二巻轴2上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经过压辊4复合,制成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30120"m)/聚酯薄膜(120360um)/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30120nm);或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30120"m)/聚酯薄膜(120360um)/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薄膜(2080um);或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30120um)/聚酯薄膜(120360um)/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涂层(1040um)的三层层状结禾勾。其中,所述的粘合剂6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本发明产品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的层状结构的外观是乳白色薄膜,厚度为310微米,在25-C,50%的湿度下进行测试,性能指标如表l。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至少包括含氟聚合物层和粘合层,用于与聚酯薄膜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至少一层为在含氟聚合物内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含氟聚合物层,该层与聚酯薄膜复合;其他含氟聚合物层表面涂覆或复合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所述的粘合层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氟聚合物为氟化乙丙烯共聚物、乙烯/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氯乙烯/全氟代垸氧基乙烯醚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脂类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共混物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层状薄膜中还设有热塑性基体层,热塑性基体层与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和/或粘合层复合,所述的热塑性基体层为聚丙烯共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聚氨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5、针对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状薄膜通过共挤复合而成,自上而下依次为含氟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粘合层、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含氟聚合物层、粘合层、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层、粘合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粘合剂层、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氟聚合物层。6、针对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状薄膜通过共挤复合而成,自上而下依次为含氟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热塑性基体层、粘合剂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含氟聚合物层、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粘合剂层、热塑性基体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粘合剂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粘合剂层、热塑性基体层、粘合剂层、热塑性基体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氟聚合物层;或为,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热塑性基体层、粘合剂层、热塑性基体层和掺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氟聚合物层。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和/或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内掺杂有氧化锌和/或钛白粉,氧化锌和/或钛白粉占总重量的103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聚偏氟乙烯2070%聚甲基丙烯酸脂类555%氧化锌1020%钛白粉51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6%乙烯-丙烯酸共聚物610%。9、针对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用途,用于与聚酯薄膜复合,形成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的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中,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的含氟聚合物层的一面与聚酯薄膜粘结复合,所述层状结构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和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或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和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薄膜;或为,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和乙烯-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涂层。10、针对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与聚酯薄膜的复合层状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次复合,其中第一次复合,将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巻在第一巻轴上,聚酯薄膜巻在第二巻轴上,在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表面涂覆粘合剂,经烘道烘干,与第二巻轴上的聚酯薄膜经过压辊复合,制成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第二次复合将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或者,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薄膜,或者,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薄膜巻在第一巻轴上,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巻在第二巻轴上;对第一巻轴上的薄膜表面涂覆粘合剂,经烘道烘干,与第二巻轴上的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经过压辊复合,制成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或,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薄膜,或,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聚酯薄膜/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涂层的三层层状结构,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以及该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的制备和用途,用于与聚酯薄膜复合形成复合层状结构,还涉及所述复合层状结构的制备方法。一种含氟聚合物层状薄膜,至少包括含氟聚合物层和粘合层,用于与聚酯薄膜复合,其中,所述的含氟聚合物层,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至少一层为在含氟聚合物内掺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的含氟聚合物层,该层与聚酯薄膜复合;其他含氟聚合物层表面涂覆或复合有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层;所述的粘合层设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优点是提高含氟聚合物的表面能,进一步复合粘合层,易于与热塑性聚酯薄膜结合且不易分层,从而有效保护聚酯薄膜。文档编号B32B27/08GK101618620SQ20091005公开日2010年1月6日申请日期2009年8月17日优先权日2009年8月17日发明者朱裕卫,董晓娜申请人:朱裕卫;董晓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