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匣承载座的导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086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墨水匣承载座的导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导墨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墨水匣承载座的 导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喷墨打印机由于具有操作容易且可打印于多种喷墨媒体等优点, 广受消费大众欢迎,但喷墨打印机使用一段时日后,便会因墨水匣的墨水耗尽而 须更换墨水匣,然而一般承载墨水匣的墨水匣承载座上与墨水匣连接的顶针结构 并无适当的密封机构,因此当墨水匣脱离墨水匣承载座进行补墨时,极易有气体 进入顶针结构而阻塞墨水的流道,严重影响供墨,更甚者气泡进入喷墨口会损坏 喷墨口,使喷墨打印机无法正常进行打印。为了避免反复自墨水匣承载座上拆解 墨水匣进行补墨而造成气泡进入顶针结构,重复使用同一个墨水匣的连续供墨系 统便应运而生。现有的连续供墨系统皆为外置式连续供墨系统,其是于喷墨打印机外设置一 供墨容器,并借助管线连接供墨容器及喷墨打印机内部的墨水匣,利用真空导墨 的原理将墨水自供墨容器导入墨水匣中,再通过目视观察供墨容器的墨水耗用情 形并适时补充墨水至供墨容器中,便可达成墨水匣供墨不间断的连续供墨目的。然而上述连续供墨系统于使用上却有诸多的限制及不便。首先供墨容器放置 的高度必须和喷墨打印机位于同一平面,且供墨容器的墨水液面须略低于喷墨打 印机的喷嘴,以避免墨水匣因承受来自供墨容器过大的液压而造成墨水自出墨口 溢出。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墨水匣常会因其墨水液面较高而回流至供墨容器中, 不但严重影响供墨状态,且在重新使用时须浪费一定量的墨水,方可使墨水匣压 力恢复平衡而顺利供墨。其次,由于供墨容器放置的位置隐蔽,使用者容易疏于补墨,当供墨容器的
墨水用罄时便会造成墨水匣无法正常供墨,甚至会因缺墨干涸而阻塞墨水匣的出 墨口。再者,墨水匣、供墨容器及管线的组装繁复,若管线安装不当将影响墨水 匣承载座的运动而降低打印品质,且管线一但松脱更会造成漏墨,而缠绕的管线 还会影响喷墨打印机的外部美观。而若要将墨水匣自墨水匣承载座上取出进行补墨,现行的墨水匣及墨水匣承 载座皆无适当的断墨机构,因此极易造成漏墨而污染喷墨打印机内部。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墨水匣承载座的导墨装置, 使墨水匣取出补墨或进行更换时无漏墨之虞并避免上述以管线供墨的现有缺陷, 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墨水匣承载座的导 墨装置,其是利用弹性元件抵顶容置于第一基座的容置空间中的柱塞,当柱 塞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会抵抗弹性元件的弹力并压縮弹性元件,使柱塞于 容置空间中与第一基座的壁面产生一空隙,以进行供墨,而当导墨装置欲断 墨时,是利用弹性元件的弹力抵顶柱塞并利用柱塞与容置空间形体的配合及 大面积的接触而封闭导墨装置,故可避免墨水匣自墨水匣承载座卸下补墨时 造成气体进入墨水匣承载座的导墨装置,且可避免漏墨。另一方面,由于墨 水匣取出补墨再安装回墨水匣承载座后仍可顺利供墨,故可避免现有以管线 进行连续供墨的种种不便。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导墨装置,适用 于一连续供墨系统的一墨水匣承载座上,且墨水匣承载座具有一固定元件,导墨装置包括:一第一基座,包括一抵顶端以及一容置空间,其中容置空间是 呈锥状且轴向贯穿第一基座,而抵顶端位于容置空间的一侧; 一柱塞,其容 置于容置空间中,其形状是配合该容置空间形状呈一锥状,且该柱塞垂直轴 向的一最小截面积大于该容置空间垂直轴向的一最小截面积;以及一第二基 座,具有与柱塞连接的一弹性元件,其中当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相连接且利 用固定元件固定于墨水匣承载座上时,柱塞将承受第二基座的弹性元件的弹 力作用而密封第一基座的容置空间邻近抵顶端的一侧,而当柱塞受一外力抵
推大于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时,将促使柱塞因位移而与容置空间壁面产生一 空隙以进行导墨。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柱塞还包括一连接端,用以连接第二基座的弹 性元件,例如一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第二基座还具有一容收部及一套管端,容收部 用以容收部份的弹性元件,并与第一基座的容置空间及第二基座的套管端相 连通,以引导一墨水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第一基座还具有一固定部,其是与第二基座利 用固定元件共同固定于墨水匣承载座上。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导墨装置是一顶针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墨水匣承载座上包括一设置孔,用以设置第一 基座的部分结构,并使第一基座的抵顶端设置于墨水匣承载座的内部。


图l(a)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墨水匣与墨水匣承载座组装示意图。
图l(b)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墨水匣承载座的导墨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l(c)是图l(b)组装完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l(d)是本发明图l(c)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 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 明。
请参阅图l(a),其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墨水匣与墨水匣承载座组 装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使用者欲安装墨水匣2时,是将墨水匣2放置于墨 水匣承载座1的本体15上,并朝墨水匣承载座1的顶针结构11推进,直至 墨水匣2与墨水匣承载座1的顶针结构11设置的一面紧密结合,便可利用顶
针结构11插入墨水匣2的流道22(如图l(d)所示),而将墨水腔20中的墨水 经由流道22及顶针结构11再引导至墨水匣承载座1上的喷墨口(未图示), 以进行供墨。
请参阅图l(b),其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墨水匣承载座的导墨装置 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设置于墨水匣承载座1上的导墨装置可为一顶 针结构ll,而墨水匣承载座1则具有一本体15,用以容置一墨水匣2(如图l(d) 所示),本体15的一侧面上具有一顶针设置孔10,用以设置顶针结构11。顶 针结构11用以与墨水匣2的流道22结合(如图l(d)所示),以引导墨水匣2 中的墨水进入墨水匣承载座1以供墨至喷墨口(未图示)进行打印输出的动作。 而顶针结构11包括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其中第一基座是一针座111且具有 锥状结构,例如一圆锥,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任何可配合墨水匣2的流 道22的外形(如图l(d)所示),皆可用于本发明作为针座111的外形。此外, 针座111还具有抵顶端1H1、容置空间1112及固定部1113,其中容置空间1112 轴向地贯穿针座111,且为一锥状结构,例如一圆锥,但不以此为限,而抵顶 端111.1位于固定部U13的一侧。
请再参阅图l(b),顶针结构11的第二基座是一弹簧座113,其具有一容 收部U32(如图l(c)所示)、 一套管端1133以及一弹性元件,其中弹性元件 是一弹簧1131,但不以此为限,任何具有弹力的结构,皆可用于本发明作为 弹性元件。而弹簧座113的容收部1132用以容收并固定弹簧1131的一端, 且与套管端1133相连通。此外,顶针结构11除了针座111及弹簧座113夕卜, 还包括一柱塞112,而柱塞112的形状大致上配合针座111的容置空间1112, 于本实施例中,柱塞112还为一锥状结构,例如一圆锥,且柱塞112于垂直 轴向的最小截面积大于针座111的容置空间1112于垂直轴向的最小截面积, 此外柱塞112还有一连接端1121,用以连接弹簧座113的弹簧1131。
请参阅图l(b)并配合图l(c),其中图l(c)是图l(b)组装完成的剖面示 意图。如图所示,组装完成后,柱塞112的连接端1121是与弹簧1131连接 固定,而柱塞112容置于针座111的容置空间1112中,针座111则依序由连 结座13的孔洞131以及墨水匣承载座1的本体15上的顶针设置孔10穿过后 利用其固定部1113与弹簧座113共同固定于墨水匣承载座1的本体15上,
使针座111的抵顶端1111设置于墨水匣承载座1的内部并朝墨水匣承载座1的内部凸出。于本实施例中,弹簧座113、针座111的固定部1113及墨水匣 承载座1的本体15之间是以固定元件14锁固的方式固定,例如以螺丝锁固, 但不以此为限,任何固定方式,例如直接利用螺纹配合或卡固等方式,皆可 用于本发明以将顶针结构11固定于墨水匣承载座1上。请再参阅图l(c),当顶针结构11固定于墨水匣承载座1的本体15时, 柱塞112便承受弹簧1131的弹力作用而朝针座111的抵顶端1111方向抵顶, 又由于柱塞112垂直轴向的最小截面积大于容置空间1112垂直轴向的最小截 面积,因此当弹簧1131推动柱塞112使柱塞112垂直轴向的最小截面积等于 容置空间1112内垂直轴向的任一截面积时,柱塞112便无法继续朝抵顶端1111 的方向运动,且由于柱塞112与容置空间1112的形状大致配合,故柱塞112 会于邻近抵顶端1111处与容置空间1112紧密且大面积的接触,以密封针座111 的容置空间1112邻近抵顶端1111的一侧,而本实施例中即是利用两者彼此 的锥度面互相配合,因此借助柱塞112的抵顶及柱塞112与容置空间1112大 而积的接触,便可密封顶针结构11以进行断墨。请参阅图l(d),其是本发明图l(c)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当墨水匣2 组装于墨水匣承载座1的本体15上以构成一导墨结构时,顶针结构11的部 分针座111与墨水匣2的流道22结合,而顶针结构11中的柱塞112会受墨 水匣2提供的外力作用,例如一刚性材质的抵顶柱21抵顶,而对抗顶针结构 11的弹簧1131的弹力,当柱塞112受该外力的抵推大于弹簧1131的弹力作 用时会将柱塞112往内压縮,使柱塞112于容置空间1112中与针座111的壁 面产生一空隙12,也即形成一引墨通道,且由于弹簧座113的容收部1132是 与针座111的容置空间1112及弹簧座113的套管端1133相连通,因此墨水 匣2的墨水腔20中的墨水可经由墨水匣2的流道22进入顶针结构11的空隙 12而流入墨水匣承载座1端,再经由弹簧座113的容收部1132以及套管端1133 所接的供墨管将墨水导往墨水匣承载座1的喷墨口(未图示),以完成导墨的 动作。由于墨水匣2的墨水腔20的体积有限,因此打印一段时间后,当墨水匣 2的墨水含量低的警示信息出现时,使用者便需自墨水匣承载座1的本体15
上朝远离顶针结构11的方向取出墨水匣2以进行补墨。请再参阅图l(c),如 图所示,当墨水匣承载座1的顶针结构11与墨水匣2分离时,墨水匣2的抵 顶柱21对顶针结构11的柱塞112的作用力会随着墨水匣2退出墨水匣承载 座1的本体15而逐渐减弱,此时顶针结构11的柱塞112便会因弹簧1131的 弹力作用而朝针座111的抵顶端1111方向抵顶,同样地,当弹簧1131推动 柱塞112使柱塞112垂直轴向的最小截面积等于针座111的容置空间1112内 垂直轴向的任一截面积时,柱塞112便无法继续朝抵顶端1111的方向运动, 此时便可密封针座111的容置空间1112靠近抵顶端1111的一侧,且由于柱 塞112的形状与容置空间1112的形状大致配合,例如于本实施例中是利用两 者彼此的锥度面互相配合,因此可紧密地封锁顶针结构11,使顶针结构11能 阻断漏墨。且封闭过程是顶针结构11随墨水匣2的退出而渐进地密闭,换言 之,当墨水匣2完全与顶针结构ll分离时,顶针结构ll随即呈封闭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墨水匣承载座的导墨装置于导墨时是利用墨水匣提 供一外力压縮顶针结构的柱塞,使柱塞于容置空间内与针座的壁面产生一空 隙,因此墨水得以经由顶针结构内的空隙由墨水匣进墨至墨水匣承载座。
而导墨装置欲断墨时,也即墨水匣欲取出进行补墨时,随着墨水匣退出 墨水匣承载座的本体,墨水匣所提供的外力对顶针结构针座内的柱塞的抵顶 力也随之减弱,因此柱塞可借助弹簧的弹力抵顶而封闭针座的容置空间靠近 抵顶端的一端,以形成断墨处,故可确保顶针结构处不发生漏墨现象,因此 本发明极具产业的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墨装置,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的一墨水匣承载座上,且该墨水匣承载座具有一固定元件,该导墨装置包括一第一基座,包括一抵顶端以及一锥状的容置空间,其中该容置空间是呈锥状且轴向贯穿该第一基座,而该抵顶端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一柱塞,其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其形状是配合该容置空间形状呈一锥状,且该柱塞垂直轴向的一最小截面积大于该容置空间垂直轴向的一最小截面积;以及一第二基座,具有与该柱塞连接的一弹性元件;其中当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相连接且利用该固定元件固定于该墨水匣承载座上时,该柱塞承受该第二基座的该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而密封该第一基座的该容置空间邻近该抵顶端的一侧,而当该柱塞受一外力抵推大于该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时,促使该柱塞因位移而与该容置空间壁面产生一空隙而形成引墨通道以进行导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塞还包括一连接端,用 以连接该第二基座的该弹性元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座的该弹性元件是 一弹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座还具有一容收部 及一套管端,该容收部用以容收部份的该弹性元件,'并与该第一基座的该容 置空间及该第二基座的该套管端相连通,以引导一墨水流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座还具有一固定 部,其与该第二基座利用该固定元件共同固定于该墨水匣承载座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墨装置是一顶针结构。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墨水匣承载座上包括一设 置孔,用以设置该第一基座的部分结构,并使该第一基座的该抵顶端设置于 该墨水匣承载座的内部。
8. —种导墨装置,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的一墨水匣承载座上,该导墨装 置包括一第一基座,包括一抵顶端以及一容置空间,其中该容置空间轴向贯穿该第一基座,而该抵顶端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一柱塞,其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柱塞于垂直轴向至少一截面积大 于该容置空间垂直轴向的一最小截面积;以及一第二基座,具有与该柱塞连接的一弹性元件; 其中当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相结合时,该柱塞将承受该弹性元件的 弹力作用或一外力作用而轴向位移,将第一基座的该容置空间邻近该抵顶端 的一侧密封或形成一空隙,进而阻断供墨或成为一引墨通道以进行供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导墨装置,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的一墨水匣承载座上,且墨水匣承载座具有一固定元件,导墨装置包括一第一基座,包括一抵顶端以及一容置空间,其中容置空间轴向贯穿第一基座,而抵顶端位于容置空间的一侧;一柱塞,其容置于容置空间中;以及一第二基座,具有与柱塞连接的一弹性元件,其中当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相连接且利用固定元件固定于墨水匣承载座上时,柱塞承受第二基座的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而密封第一基座的容置空间邻近抵顶端的一侧。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1117051SQ200610111138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4日
发明者罗进添, 邱重钧 申请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