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料件阻塞的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249237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止料件阻塞的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组装装置,尤其关于一种能够减少阻塞情况发生的软性料件的组
-Μ.ο
背景技术
因应各种消费性产品的功能不断提升,该等产品所具有的零组件数量也不断地增力口,进而也使得该等产品的组装流程变得更为繁复。例如,以办公室常见的打印机为例,仅作为卡纸清除的清纸卡匣一个部件,即由三种不同的料件所组成。于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098203354中,揭示一种清纸卡匣的组装装置,其能够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成本且提高清纸卡匣的质量。图1显示公知组装装置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所示,组装装置I包括一第一储料机构11、一第二储料机构12、一基座
13、一料件组装机构14及一装载机构15。第一储料机构11可储存一滚轮Ml。第二储料机构12可储存一弹簧M2。基座13具有一导引轨道131、至少一配送轨道132、一第一加工区域133及一第二加工区域134,导引轨道131与第一储料机构11连接,第一加工区域133位于导引轨道131,第二加工区域134位于配送轨道132的一端。此外,第一储料机构11具有一震动盘111及一螺旋轨道112。第二储料机构12具有一震动盘121及一螺旋轨道122。导引轨道131连接于螺旋轨道112与料件组装机构14之间,而第二储料机构12亦可 具有一输送管123,输送管123分别与螺旋轨道122及料件组装机构14连接。该等滚轮Ml与该等弹簧M2被置于第一储料机构11及第二储料机构12中,且可藉由震动的方式而依序沿螺旋轨道112、122移动。藉此,滚轮Ml可沿螺旋轨道112移动至导引轨道131,而弹簧M2则沿螺旋轨道122及输送管123移动至料件组装机构14的转向单元142。料件组装机构14邻设于第一加工区域133,并具有一推压单元141及一转向单元142,推压单元141邻设于转向单元142,转向单元142与第二储料机构12连接。其中,推压单元141是由一马达与一杆体配合,藉由马达推动杆体于方向X往复运动,而转向单元142使弹簧M2的长轴方向沿一通道移动后而顺势转向为位于方向X。因此,藉由推压单元141可推压弹簧M2与滚轮Ml结合。装载机构15与配送轨道132及第二加工区域134对应设置。藉此,与弹簧M2结合后的滚轮Ml会沿配送轨道132移动至第二加工区域134,再藉由装载机构15将滚轮Ml装载至清纸卡匣9的凹槽91内。因此,操作人员只需将清纸卡匣9放置于与装载机构15对应的位置,装载机构15即可自动地将与弹簧M2结合后的滚轮Ml与清纸卡匣9组装。藉此,利用自动化的组装装置I不仅可增加制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且可避免组装时所可能产生的人为疏失,以提高
产品信赖度。然而,公知组装装置I所组装的料件,例如滚轮Ml及弹簧M2,其材质较硬且重量较重。当更换成材质较软且重量较轻的料件时,软性料件常会阻塞于传送轨道中,例如导引轨道 131。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装装置,以适于将一软性材料与另一材料加以组装,能够减少阻塞情况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装置包括一第一储料机构、一第二储料机构、一料件组装机构、一第一导引轨道、一第二导引轨道及一导气管。第一储料机构用以储存一第一料件。第二储料机构用以储存一第二料件。料件组装机构用以将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组装。第一导引轨道连通于第一储料机构及料件组装机构间,用以输送第一料件。第二导引轨道连通于第二储料机构及料件组装机构间,用以输送第二料件。导气管连通于第二导引轨道的第一部分,用以使一气流通过导气管后进入第二导引轨道的第一部分,而流经第二料件。于一实施例中,料件组装机构包括一第一定位点、一第二定位点、一驱动装置及一推压组件。第一定位点连通于第一导引轨道。第二定位点连通于第二导引轨道。推压组件连接于驱动装置。当第一料件通过第一导引轨道到达第一定位点,第二料件通过第二导引轨道到达第二定位点时,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推压组件,使推压组件推动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其一,藉以将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组装。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引轨道的第一部分连接第二定位点。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引轨道的第一部分具有至少一开口。较佳的情况是该至少一开口沿第二料件的行进方向延伸,形成一长条状。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引轨道的该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导引壁面及至少一弯曲壁面。前述至少一导引壁面设有长条状的开口。前述至少一弯曲壁面,具有第二定位点,并连接前述至少一导引壁面。第二料件受导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受弯曲壁面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引轨道的第一部分更包括至少一倾斜壁面,该至少一导引壁面位于该至少一倾斜壁面及该至少弯曲壁面间。第二料件受倾斜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三方向移动,且受导引壁面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另一预设角度。于一实施例中,第三方向包含有一重力方向的分量。于一实施例中,导气管与导引壁面间的一连通口位于第二定位点及倾斜壁面之间。于一实施例中,第二料件为一软性材料。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第一料件从第一储料机构传送至第一导引轨道。步骤(b)将第二料件从第二储料机构传送至第二导引轨道。步骤(C)使第一料件通过第一导引轨道并传送至料件组装机构。较佳的情况是,前述步骤(C)更包括将第一料件传送至料件组装机构的第一定位点。
步骤(d)使一气流通过导气管后进入第二导引轨道内,并吹过第二料件,以使第二料件通过第二导引轨道并传送至料件组装机构。较佳的情况是,将第二料件传送至料件组装机构的第二定位点。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步骤(d)更包括以下步骤:使气流吹过第二料件,通过第二导引轨道的连接第二定位点的一部分所界定的至少一开口后,流至外部环境。使第二料件受导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受弯曲壁面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使第二料件受倾斜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三方向移动,且受导引壁面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并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另一预设角度。步骤(e):利用料件组装机构将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组装。较佳的情况是,前述步骤(e)更包括利用一驱动装置推动一推压组件,以使推压组件推动第一料件及第二件料件其一,藉以将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组装。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使导气管连通于第二导引轨道,并使一气流流进第二导引轨道用以吹动第二料件,以减少阻塞的情况发生。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引轨道更设有至少一开口,以减少反向气流的产生。于一实施例中,更于第二导引轨道更设有长条开口,长条开口的长轴是沿导引壁面的长轴方向延伸,能够使气流流经第二料件后顺势流向长条开口,而流向外部的环境中。如此,能够减少反向气流的产生并提高第二料件精准到达第二定位点的机率,进而提升制品的良率。


图1显示公知组装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示意图。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料件组装机构的示意图。图4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引轨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4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引轨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4C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引轨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4D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引轨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示意图。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料件组装机构的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组装装置300包括一第一储料机构311、一第二储料机构312、一基座313、一料件组装机构314、315及316。料件组装机构314包括一第一定位点441、一第二定位点442、一驱动装置443与一推压组件444。料件组装机构314、第一导引轨道315及第二导弓I轨道316设于基座313。并且,第一导引轨道315连通于第一储料机构311及料件组装机构314的第一定位点441之间;第二导引轨道316连通于第一储料机构312及料件组装机构314的第二定位点442之间(将于后述)。第一储料机构311可储存一壳体MlI。第二储料机构312可储存一吸墨棉M21。于组装过程中,使壳体Mll通过第一导引轨道315到达第一定位点441,使吸墨棉M21通过第二导引轨道316到达第二定位点442。随后使驱动装置443驱动推压组件444,推压组件444推动吸墨棉M21使其往壳体Mll的方向移动,而将吸墨棉M21组装至壳体Mll的容置空间内。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储料机构311可以具有一震动盘411及一螺旋轨道412 ;第二储料机构312可以具有一震动盘421及一螺旋轨道422。螺旋轨道412连通于第一导引轨道315,而螺旋轨道422连通于第二导引轨道316,震动盘411及震动盘421产生震动,并以震动的方式,使壳体Mll及吸墨棉M21产生移动而分别沿螺旋轨道412及422移动至第一及二导引轨道315及316。如图3所示,为方便说明,将组装壳体Mlll及吸墨棉M21的区域称作组装区A,第一导引轨道315及第二导引轨道316的在组装区A中的部分,分别称为第一组装区轨道315a及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 (未图示)。壳体Mll及吸墨棉M21分别通过第一组装区轨道315a及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后到达第一定位点441及第二定位点442。软性料件其材质轻,依据公知技术很容易被卡住于第二导引轨道316中,尤其是吸墨棉M21其侧边有时会有毛边产生,若毛边多时与第二导引轨道316间的摩擦力较大,更容易被卡住于第二导引轨道316中。若被卡在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中时,如图3所示,其被置于密闭空间操作人员无法实时处理,会造成组装装置300无法生产的情况。此外,虽然当前的吸墨棉M21有可能会被下一个吸墨棉M21挤压而继续前进,但是被挤压过度时,当前的吸墨棉M21会无法精准地到达第二定位点442,因而造成制品的损坏影响良率。因此,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针对第一导引轨道315及第二导引轨道316进行特别的设计,此一新颖且独特的设计,相较于公知技术,更能够让吸墨棉M21精准地到达第二定位点442,而增加良率及产品的质量。以下将更具体且详细地加以说明。图4A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引轨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导引轨道316用以输送质地较轻的软性料件,以下以输送吸墨棉M211为例加以说明。如图4A所不,第二传送轨道316b为第二导引轨道316的一部分,且第二传送轨道316b为被多个导引壁面361所界定而形成的一容置空间。组装装置300更包括一导气管363。导气管363连通于第二传送轨道316b, —气流arf通过导气管363后流向第二传送轨道316b中,透过该气流arf推动吸多个吸墨棉M211,沿第二传送轨道316b的延伸方向Dl移动,如此能够减少吸墨棉M21阻塞于第二导引轨道316中的情况。此外,于第二传送轨道316b的一壁面上更形成有一狭长形状的长条开口 371。气流arf吹过吸墨棉M21后能够通过开口371而流到外部环境中,如此能够避免第二传送轨道316b中气压过高,而过度挤压吸墨棉M21。图4B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引轨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4B的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大致上与图4A的第二传送轨道316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的组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相关说明。如图4B所示,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为第二导引轨道316的一部分,且连接于第二定位点442。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为被多个轨道壁面361及多个弯曲壁面362所界定而形成的一容置空间,且多个弯曲壁面362具有第二定位点442并连接多个轨道壁面361。吸墨棉M21藉由震动盘421以及气流arf的推动所产生的动能,受导引壁面361的限制而沿导引壁面361的延伸方向Dl移动,到达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的端部后,受弯曲壁面362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进而沿方向D2 (其不平行于方向Dl且与方向Dl呈预定角度)移动,最后到达第二定位点442。经过实验证实,形成有弯曲壁面362的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能够较精确地定位吸墨棉M21,因此能够提高制品的良率。图4C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引轨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如图4C所示,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更包括有多个倾斜壁面364,导引壁面361位于该些倾斜壁面364及该些弯曲壁面362间,倾斜壁面364不平行于导引壁面361,因此吸墨棉M21受倾斜壁面364限制沿方向D3(其不平行于方向Dl且与方向Dl呈另一预定角度)移动,再经由转弯后改变行进方向,而进入导引壁面361所界定的区域而沿方向Dl移动。较佳的情况是方向D3包含一重力方向的分量g。因此,于倾斜壁面364所界定的区域,吸墨棉M21除了利用震动盘421的震动以及气流arf的推动所产生的动能行进行外,还能够透过重力产生动能行进。此外,导气管363与导引壁面361间的连通口位于第二定位点442及倾斜壁面364之间,较佳的情况是位于倾斜壁面364的附近或位于倾斜壁面364及导引壁面361间的连接部分。当气流arf进入第二导引轨道316,流经吸墨棉M21后会再从开口 371流向外部,因此导引壁面361上的连通口后方的区域,会形成压力较小的区域,进而吸引位在连通口后方的吸墨棉M21往前移动,使吸墨棉M21顺畅地通过倾斜壁面364及导引壁面361间的连接部分。依据实验的结果,于公知技术中,吸墨棉M21仅透过震动盘421的震动所产生的动能移动,大约仅有2% 10%的吸墨棉M21能够通过导引轨道131到达定位点。为改善前述问题,于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增设有倾斜壁面364,并使倾斜壁面364的延伸方向D3包含有一重力的向量g,吸墨棉M21能够再更进一步透过重力产生动能,进而将吸墨棉M21通过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到达第二定位点442的机率提高,依据一实验结果大约提高至60%左右。图4D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引轨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如图4D所示,为更进一步提高制品的制造良率,更于使导气管363连通于倾斜壁面364及导引壁面361间的连接部分,较佳的情况是导 气管363与导引壁面361间的连通口更位于倾斜壁面364的附近。在未设有开口的情况下,将气流arf从导气管363通入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后,大部分的气体吹向吸墨棉M21后,会再往后方流动形成反向气流,反向气流会阻止倾斜壁面364区的吸墨棉M21往第二定位点442的方向移动,因而造成阻塞的情况。如图4D所示,为改善此种阻塞的现象,更于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的端部,或于侧边的多个导引壁面361上设置开口 372。依此实施例,能够将吸墨棉M21通过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到达第二定位点442的机率更进一步提高。然而在此种情况下,由于该些开口 372的设置位置及形状,还是会产生部分的反向气流。为更进一步提高制程的良率,发明人再更进一步将该些开口 372修改成具有狭长形状的长条开口 371。较佳的情况是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更设置有弯曲壁面362用以界定出第二定位点442,如此能够再更进一步提高将吸墨棉M21通过第二组装区轨道316a到达第~■定位点442的机率提闻,并提闻制品的制造良率。依据一实验结果大约提闻至90 98%左右。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使一导气管363连通于第二导引轨道316,并使一气流arf流进第二导引轨道316用以吹动吸墨棉M21,以减少阻塞的情况发生。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引轨道316更设有至少一开口 372,以减少反向气流的产生。于一实施例中,更于第二导引轨道316更设有长条开口 371,长条开口 371的长轴是沿导引壁面361的长轴方向延伸,能够使气流arf流经吸墨棉M21后顺势流向长条开口 371,而流向外部的环境中。如此,能够提闻吸墨棉M21精准到达第_二定位点442的机率,进而提升制品的良率。图5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2:将壳体Mll从第一储料机构311传送至第一导引轨道315。步骤S04:将吸墨棉M21从第二储料机构312传送至第二导引轨道316。步骤S06:使壳体MlI通过第一导引轨道315并传送至料件组装机构314。较佳的情况是,步骤S06更包括将壳体Mll传送至料件组装机构314的第一定位点。步骤S08:使一气流通过导气管363后进入第二导引轨道316内,并吹过吸墨棉M21,以使吸墨棉M21通过第二导引轨道316并传送至料件组装机构314。较佳的情况是,将吸墨棉M21传送至料件组装机构314的第二定位点。于一实施例中,步骤S08更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2:使气流吹过吸墨棉M21,通过第二导引轨道316的连接第二定位点的一部分所具有的至少一开口 371后,流至外部环境。步骤S14:使吸墨棉M21受导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受弯曲壁面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步骤S16:使吸墨棉M21受倾斜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三方向移动,且受导引壁面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并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另一预设角度。步骤SlO:利用料件组装机构314将壳体MlI及吸墨棉M21加以组装。较佳的情况是,步骤SlO更包括利用驱动装置443推动推压组件444,以使推压组件444推动壳体Mll,藉以将壳体MlI及吸墨棉M21加以组装。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料件阻塞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储料机构,用以储存一第一料件; 一第二储料机构,用以储存一第二料件; 一料件组装机构,用以将该第一料件及该第二料件加以组装; 一第一导引轨道,连通于该第一储料机构及该料件组装机构间,用以输送该第一料件; 一第二导引轨道,连通于该第二储料机构及该料件组装机构间,用以输送该第二料件;以及 一导气管,连通于该第二导引轨道的第一部分,用以使气流通过该导气管后进入该第二导引轨道的该第一部分,而流经该第二料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引轨道的该第一部分连接一第二定位点,且该第二导引轨道的该第一部分具有至少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口沿该第二料件的行进方向延伸,而呈一长条状。
4.如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导引轨道的该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导引壁面,设有该长条状的该开口 ;及 至少一弯曲壁面,具有该第二定位点,并连接该至少一导引壁面, 其中该第二料件受该导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受该弯曲壁面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料件为一壳体,而该第二料件为一吸墨棉。
6.一种防止料件阻塞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一第一料件从一第一储料机构传送至一第一导引轨道; 将一第二料件从一第二储料机构传送至一第二导引轨道; 使该第一料件通过该第一导引轨道并传送至一料件组装机构; 使气流通过一导气管后进入该第二导引轨道内,并吹过该第二料件,以使该第二料件通过该第二导引轨道并传送至该料件组装机构;及 利用该料件组装机构将该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组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该第一料件通过该第一导引轨道并传送至一料件组装机构的步骤,包括将该第一料件传送至该料件组装机构的第一定位点; 所述使该第二料件通过该第二导引轨道并传送至该料件组装机构的步骤,包括使该气流吹过该第二料件而将该第二料件传送至该料件组装机构的第二定位点; 所述利用该料件组装机构将该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组装的步骤,包括利用一驱动装置推动一推压组件,以使该推压组件推动该第一料件及该第二料件其一,藉以将该第一料件及该第二料件加以组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该第二料件通过该第二导引轨道并传送至该料件组装机构的步骤,更包括使该气流吹过该第二料件后,通过该第二导引轨道中的连接该第二定位点的第一部分具有的一开口,而流至外部环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开口沿该第二料件的行进方向延伸,而呈一长条状。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引轨道的该第一部分包括: 至少一导引壁面,设有该长条状的该开口 ;及至少一弯曲壁面,具有该第二定位点,并连接该至少一导引壁面,且所述使该第二料件通过该第二导引轨道并传送至该料件组装机构的步骤,更包括使该第二料件受该导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受该弯曲壁面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导引轨道的该第一部分更包括至少一倾斜壁面,该至少一导引壁面位于该至少一倾斜壁面及该至少弯曲壁面间,且 所述使该第二料件通过该第二导引轨道并传送至该料件组装机构的步骤,更包括使该第二料件受该倾斜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三方向移动,且受该导引壁面的限制而改变行进方向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其中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呈另一预设角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方向包含有一重力方向的分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气管与该导引壁面间的一连通口位于该第二定位点及该倾斜壁面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料件为一软性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料件为一壳体,而该第二料件为一吸墨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装置,一第一导引轨道连通于一第一储料机构及一料件组装机构间,用以输送一第一料件。一第二导引轨道连通于一第二储料机构及料件组装机构间,用以输送一第二料件。一导气管连通于第二导引轨道的一第一部分,用以使一气流通过导气管后进入第二导引轨道的第一部分,而流经第二料件。本发明适于将一软性材料与另一材料加以组装,以减少阻塞的情况发生。
文档编号B41J11/00GK103112256SQ20111036538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唐于斌, 陈忠贤 申请人:金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