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34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基板及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基板的显示装置,该基板具有更均匀的线路电阻。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通过改变液晶分子的透光率来显示图像。栅极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显示面板,以产生选通信号。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显示面板,以产生数据信号。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器。栅极驱动电路输出选通信号,以接通开关元件。源极驱动电路输出数椐信号,以驱动液晶电容器。为了减小LCD装置的重量、厚度、长度、和尺寸,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晶玻接装(COG)结构,在该结构中,源极驱动电路直接安装在显示面板上。在COG结构中,传输源极驱动芯片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金属线直接形成为显示面板上的各层。但是,该结构增加了金属线的线路电阻,造成信号RC延迟,从而负面地影响图像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基板的显示装置,该基板呈现出更均匀的线3各电阻和降〗氐的线-各电抗。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包括多条源极线、多条栅极线、输出焊盘部、扇出部(fan-outpart)、以及第一电压线部。源极线位于基板的显示区域中。栅极线交叉源极线。输出焊盘部位于环绕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并电连接至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子。扇出部电连4妾在,餘出焊盘部与源才及线之间。第一电压线部相只十于安装有驱动芯片的区域的中心线朝向芯片区域的相对侧而向外倾斜,以交叉扇形部。冲艮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包括多条源极线、多条栅极线、驱动芯片、第一电压线、以及扇出部。源才及线i殳置在显示区域中,,栅极线设置在显示区域中,并绝缘地交叉源极线。驱动芯片设置在环绕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扇出部具有多条输出线,这些输出线电连接在驱动芯片与源极线之间,并以最小化输出线的电容电抗的角度交叉第一电压线。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栅极驱动部、源极驱动芯片、扇出部、以及第一电压线。栅极驱动部向显示区域中的多条栅极线施加选通信号。源4及驱动芯片位于环绕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并向交叉栅极线的多条源极线施加数据信号。扇出部电连接在源极驱动芯片与显示区域中的源极线之间。电压线的第一部相对于源极驱动芯片的中心线朝向源极驱动芯片的相对侧倾斜,以交叉扇出部。根据本发明,直接形成在显示面板上的第一电压线相对于显示面板的水平线倾斜,并部分地交叠扇出部,从而降低了扇出部的线路电抗,并增加了线路电阻的均匀性,以提高图像显示质量。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尤点爿夸变纟寻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放大平面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放大平面图4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线的平面图;以及图4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线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可以理解,当指出一个元件或层"位于"、"连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其可以直接位于、连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者可以存在插入元件或层。相反,当指出一个元件"直接位于"、"直接连接至"或"直接结合至"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则不存在插入元件或层。相同的附图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这里,参照作为本发明理想实施例(以及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横截面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同样,例如,可以预见存在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而导致的视图形状上的偏差。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实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用来表示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也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参照图1,显示装置包括印刷电路板100、显示面板400、以及柔性电路板500。主马区动电路110安装在印刷电3各冲反100上。主马区动电路110冲艮据基本(primary)控制信号和基本驱动信号而产生控制信号和驱动信号,以驱动显示面板400。显示面板400包括显示基板200、相对基板300、和液晶层(未示出)。基板300与显示基板200结合,使得液晶层介于两基板之间。显示面板400被分成显示区域DA、第一外围区域PA1、第二外围区域PA2、和第三外围区域PA3。第一、第二、和第三外围区i或PA1、PA2、和PA3环绕显示区i或DA。多条源极线DL(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一条)、和多条栅极线GL(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一条)形成在显示区域DA中。栅极线GL交又源极线DL,但与源极线DL绝缘。多个像素P限定在源极线DL和栅极线GL的交叉处。开关元件TFT、液晶电容器CLC、和存储电容器CST形成在每个像素P处。多个源极驱动芯片形成在第一外围区域PA1中。源极驱动芯片向源极线DL施加模拟数据信号。例如,左侧源极驱动芯片LD1、LD2、U)3、和LD4安装在第一外围区域PA1的左侧部分上,并且右侧源才及驱动芯片RD1、RD2、RD3、和RD4安装在第一外围区》或PA1的右侧部分上。扇出部230形成在第一外围区域PA1中。源极线DL通过扇出吾卩230电连4妄至源才及马区动芯片LD1.....LD4和RD1.....RD4。扇出部230包括直部210和斜(diagonal)部220。可替换地,多个扇出部230可以形成在第一外围区域PA1中。第一电压线240、第二电压线250、和连4妄线260形成在第一外围区域PA1中。第一电压线240、第二电压线250、和连接线260电连4妻至源才及驱动芯片LD1、RD1.....LD4和RD4,以传递驱动信号。第一电压线240沿基本上平行于栅极线GL的方向延伸,并形成在源才及驱动芯片LD1、RD1.....U)4和RD4的下方。第一驱动电压VDD1和第一"l妻i也电压VSS1通过第一电压线24(M皮施力口于源才及驱动芯片LD1、RD1.....LD4和RD4。在图1中,第一电压线240由扇出部230部分地交叠,以降低第一电压线240中的无功电压降。第一电压线240的在对应于源极驱动芯片LD1、RD1.....LD4和RD4的区i或中的部分4斤弯成V形。因此,与第一电压线240交叠的扇出部230的线^各电抗-故形成得更均匀。第二电压线250沿基本上平行于栅极线GL的方向延伸,并形成在源极驱动芯片LD1、RD1.....LD4和RD4上。第二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通过第二电压线250被施加于源极驱动芯片LD1、RD1.....LD4和RD4。数据信号和伽马(gamma)信号通过连接线260被施加于源极驱动芯片LD1、RD1.....LD4和RD4。源才及驱动芯片LD1、RD1.....LD4和RD4中的相邻芯片以串4关方式4皮此电连4妻,以通过连4娄线260传递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多个4册4及马区动电路610和620集成在第二和第三外围区域^PA2和PA3中。栅极驱动电路610和620向栅极线GL施加选通信号。可替换地,多个栅极驱动芯片可以安装在第二和第三外围区域PA2和PA3中。例如,每个栅4及驱动电3各610和620可以电连4妾至4册才及线,以向栅极线GL施加选通信号。可替换地,一个栅极驱动部可以形成在第二外围区域PA2中。多条4言号线510、520、530、540、550禾口560可以形成在柔寸生电路板500和印刷电路板100上,该印刷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板500电连接至显示面板400。信号线510、520、530、540、550和560向显示面板400传递来自主驱动电路110的控制信号和驱动信号。例如,第一信号线510向第一电压线240传豸ir第一驱动电压。第二信号线520向第二电压线250传输第二驱动电压。第一和第二信号线510和520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和第二电压线240和250。第一和第二电压线240和250位于第一左侧源极驱动芯片LD1与第一右侧源极驱动芯片RD1之间。第三信号线S30包括多条信号线,这些信号线向第一外围区域PA1的左侧部分中的左侧源4及驱动芯片LD1、LD2、LD3、和LD4传递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第三信号线530电连接至位于第一外围区域PA1的左侧部分中的第一左侧源极驱动芯片LD1。因此,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被依次施加至左侧源极驱动芯片LD1、LD2、LD3、和LD4。第四信号线540包括多条信号线,这些信号线向第一外围区域PA1的右侧部分中的右侧源才及驱动芯片RD1、RD2、RD3、和RD4传递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第四信号线540电连接至位于第一外围区域PA1的右侧部分中的第一右侧源极驱动芯片RD1。因此,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被依次施加至右侧源极驱动芯片RD1、RD2、RD3、和RD4。第五信号线550包括多条信号线,这些信号线向第二外围区域PA2中的第一冲册4及驱动部610传递棚4及驱动4言号。第六信号线560包括多条信号线,这些信号线向第三外围区域PA3中的第二栅极驱动部620传递栅极驱动信号。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放大平面图。参照图1和图2,第一外围区域PA1包括多个芯片区域CA和多个中间区域IA。源极驱动芯片位于每个芯片区域CA中。每个中间区域IA位于相邻的芯片区域CA之间。第一电压线240和第二电压线250形成在芯片区域CA和中间区域IA中,并由第一导电层形成。连^:线260形成在中间区域IA中,并由第二导电层形成。第一电压线240包4舌第一电源线241和第一4妾i也线242。第一电源线241和第一接地线242位于第一外围区域PA1的上部上,并沿基本上平行于栅极线GL的方向延伸。第一和第二电压线240和250的宽度可以在第一外围区域PA1中加宽,以降低线路电阻。此外,由第一导电层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电压线240和250可以由第二导电层交叠,以减小电压降。例如,第一电压线240部分地^皮由第二导电层形成的扇出部230交叠。第二电压线250部分地被由第二导电层形成的连接线260交叠》输入焊盘部IP和输出焊盘部OP形成在每个芯片区域中,并由第三导电层形成。输入焊盘部IP电连接至源极驱动芯片的输入端子。输出焊盘部OP电连接至源极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子。输入焊盘部ip包括多个输入焊盘。输入焊盘部ip的输入焊盘电连接至连接线260的信号线。输出焊盘部OP包括多个输出焊盘。^r出焊盘部op的^r出焊盘电连4妻至扇出部230的^r出线。扇出部230包括直部210和斜部220。扇出部230包括对应于输出焊盘的多条输出线OL,.....OLc.....OLM。输出线OL,.....()LC......OLM交叉第一电压线240,以部分地交叠第一电压线240。每个芯片区域CA中的第一电压线240折弯成V形,从而控制扇出部230的线路电阻。例如,第一电压线240可以相对于芯片区域CA的中心线基本上对称,并从中心线C向芯片区域CA的两侧El和E2倾杀+—倾角e。以下,第一电压线240的倾角e如下确定。确定分配给其中形成有第一电压线240的第一外围区域PA1的空间。第一外围区域PA1的空间可以改变成容纳特定种类的装置。冲艮据在形成第一导电层时所4吏用的材并+来确定第一电压线240的第一电源线241与第一接地线242之间的最小距离。当已经确定第一外围区域^PA1的空间以及第一电源线241与第一接地线242之间的最小距离时,就确定了倾角0,使得中心输出线OLc与每条边缘输出线OL,和OLM的线路电阻之间的差值最小。与具有零度倾角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输出线的情况相比,每条输出线OL,.....OLc.....OLw的线路电阻更小。因此,确定了倾角e,并且第一电压线240倾斜倾角e。第一电压线240被折弯以减小输出线OL,.....OL(:.....OLM的线路电阻之间的差。当输出线OL,.....OLc.....OLm与第一电压线240之间的交叠区域增加时,输出线OL,.....OLc.....()LM的线3各电4元增力口。中心输出线OLc由直部210形成,使得中心输出线OLc与第一电压线240之间的交叠区域较小。但是,每条边缘输出线OL,和OLM由直部210和4牛部220形成,4吏得边^4lr出线与第一电压线240之间的交叠区域大于中心输出线OLc与第一电压线240之间的交叠区域。因此,每条边缘输出线OL,和OLM具有大于中心输出线OLc的线^各电阻。因此,第一电压线240的边缘E1和E2相对于第一电压线240的中心线C倾斜,使得第一电压线240与输出线OL、.....OL(、.....OLM之间的交叠区域依次减小。因此,输出线OL,.....OLc.....OLM的电容电抗减小,从而减小了从输出线OL,.....OLc.....OLM输出的数据信号的延迟,并防止了显示面板400中的竖直缺陷(verticaldefect)。以下,相同的参考标号将用来表示与图1和图2中所描述的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并且将省略与上述元件有关的任何进一步解释。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放大平面图。参照图1和图3,第一外围区域PA1包括多个芯片区域CA和多个中间区域IA。源极驱动芯片位于每个芯片区域CA中。每个中间区i或IA介于相邻的芯片区i或CA之间。输出焊盘部OP形成在芯片区域CA中。输出焊盘部OP电连接至源极驱动芯片的多个输出端子。输出焊盘部OP包括多个输出焊盘,并电连4妄至扇出部230。扇出部230包括直部210和斜部220。扇出部230包括对应于输出焊盘的多条输出线OL,.....OLc.....OLM。输出线OL,.....OLc.....OLM与第一电压线240交叠。每个芯片区i或CA中的电压线240的第一部折弯成具有V形形状。第一电压线240从中心线C向芯片区域CA的两侧El和E2倾斜一倾角e。当第一电压线240具有V形时,第一电压线240与输出线OL,.....OLc.....0LM之间的交叠区域减小,使得输出线OL,.....OLc.....OLM的纟^^各电阻;咸小。Z字形图案可以形成在输出线OL,.....OLc.....OLm的直部210中。例4口,秀lr出线OL,.....OLc.....OLM的中心專lr出线()U-由直部210形成。{旦是,东叙出线OL(.....OLc.....OLM的每条边缘输出线OL,和OLM由直部210和斜部220形成。当直部210不包括Z字形图案时,中心输出线OLc的长度可以小于每条边缘输出线OL,和OLM的长度。但是,在图3中,直部210具有Z字形图案,以调节中心输出线()U.的长度,使得中心输出线OLc可以具有与每条边缘输出线OL,和OLM基本相同的长度。Z字形图案的尺寸和长度可以改变,以控制输出线OLt.....OLc......OLM的长度。因此,中心输出线OLc可以具有与每条边缘输出线OL,和OLM基本相同的长度。Z字形图案形成在直部210上,以增加输出线OL,、...、OLc、…、()LM的电阻均匀性。此外,第一电压线240被折弯以具有V形形状,使得第一电压线240与输出线OL,.....OLc.....OLw之间的交叠区域减小,从而减小了输出线OL,.....OLc.....OLM的电容电抗。因此,增加了输出线OL,.....OLc.....OLM的线路电阻的均匀性,并减小了输出线OL,.....OLc.....OLw的电容电抗。因此,减少了由扇出部230的输出线OL,.....OLc.....OLM的电抗造成的缺陷,从而提高了图像显示质量。图4A是示出了4艮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基一反的线的平面图。图4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线的平面图。参照图4A和图4B,扇出部FO部分地交叠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在图4A和图4B中,位于扇出部FO的中心线左侧上的第一至第二百四十输出线OL,.....OL24()与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部分地交叠。输出线OL,.....OL240包括多个直部和多个在牛部。第二百四十输出线OL,包括具有Z字形图案的直部。第二百四十输出线()L24()交叠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第一输出线OL,包括直部OLn和斜部OL12,并且直部OLn具有Z字形图案。第--输出线OL,的直部OLn交叠电压线VDL,并且第一输出线OL,的斜部OL,2交叠接地线VSL。在图4A中,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沿基本上垂直于输出线的直部的方向延伸。第二百四十^T出线OL24o交叠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的第一区域。第一输出线OL,的直部OL,,和斜部OL12交叠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的第二区域。在图4B中,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相对于显示基板的水平线倾斜一倾角9。第二百四十输出线OL雄交叠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的第三区域。第一输出线OL,的直部OL,,和斜部OL12交叠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的第四区域。在图4A中,第一输出线OL,的第一斜部OL,2与接地线VSL交叠第一长度'a,。在图4B中,第一输出线OL,的第一斜部OL12与接地线VSL交叠第二长度'b,,该第二长度小于第一长度'a,。因此,当电压线VDL和4姿地线VSL相对于水平线倾斜时,输出线()Li.....OL24Q与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之间的交叠区域减少,4吏得输出线OL,.....OL24(>的线3各电抗增加。表1表示由图4A和图4B所示的输出线OLm.....OL24。与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之间的交叠区域所形成的电容与RC延迟之间的关系。<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参照图4A和表1,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沿基本上垂直于直部的方向延伸,并且对应于第一输出线OL,的电容与对应于第二百四十输出线OL24()的电容的比是大约1:2。对应于第一输出线OL,的RC延迟与对应于第二百四十输出线OL24。的RC延迟的比是大约1:15。对应于第一4lT出线OL,的电容和RC延迟由第一lt出线OL,与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之间的交叠区域所形成。对应于第二百四十输出线OL240的电容和RC延迟由第二百四十输出线OL24。与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之间的交叠区域所形成。参照图4B和表1,电压线VDL和接地线VSL相对于显示基板的水平线倾斜,并且对应于第一输出线OL,的电容与对应于二百四十输出线OL,的电容的比是大约1:2。对应于第一输出线OL,的RC延迟与对应于第二百四十输出线OL240的RC延迟的比是大约图4B的显示基4反具有的对应于第一和第二百四十l叙出线OL,和OL24。的电容比与图4A的显示基板的基本相同。但是,图4B的显示基板的RC延迟小于图4A的显示基板的RC延迟。根据本发明,电压线由扇出部交叠,并且相对于显示基板的水平线倾斜。因此,电压线与扇出部之间的交叠区域减少,使得扇出部的电容电抗降低。此外,扇出部的直部具有Z字形图案,以增加扇出部的线之间的线路电阻的均匀性。因此,降低了扇出部的电抗,并且增加了扇出部的线路电阻的均匀性,使得从扇出部输出的数据信号的RC延迟降低,从而防止了显示面板上的竖直缺陷。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很显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上面的描述,各种可替换性修改和变换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涵盖所附^K利要求^"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可替换性修改和变换。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显示区域和外围区域的显示基板,包括多条源极线,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中;多条栅极线,交叉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所述源极线;驱动芯片,设置在环绕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外围区域中;输出焊盘,设置在所述外围区域中,以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第一电压线;以及扇出部,电连接在所述输出焊盘与所述源极线之间,并以朝向其中安装有所述驱动芯片的所述外围区域的相对侧倾斜的角度交叉所述第一电压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进一步包括多个输入焊盘,位于所述芯片区域中,每个输入焊盘电连4妾至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端子;以及连接线,电连接在相邻的所述输入焊盘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连接线交叠的第二电压线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线包括第二电源线,向所述驱动芯片传输第二驱动电压;以及第二^f妾地线,向所述驱动芯片传输第二《^妾地电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线以及所述栅极线由第一导电层形成,并且所述扇出部、所述连接线、以及所迷源极线由第二导电层形成。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栅才及驱动部,分别向显示区域中的多条对册才及线施加多个选通信号;源极驱动芯片,位于环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所迷源极驱动部向交叉所述栅极线的多条源才及线施加多个数据信号;扇出部,电连4妄在所述源4及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所述源极线之间;以及第一电压线部,相对于所述源极驱动芯片的中心线朝向所述源才及驱动芯片的相对侧倾4+,以交叉所述扇出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压线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源极驱动芯片的中心线基本对称的V形形状。11.根椐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扇出部包括直部,沿基本上平4于于所述中心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直部具有Z字形图案;以及斜部,沿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倾斜的方向延伸。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输入焊盘部,电连接至所述源极驱动芯片的输入端子;连接线部,电连接在相邻的所述输入焊盘部之间,以依次向所述源极驱动芯片施加数椐信号;以及第二电压线部,与所述连4妾线部部分i也交叠。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压线部包才舌向所述源核z驱动芯片施加第一驱动电压的第一电源线以及向所述源4及驱动芯片施加第一4妻地电压的第一接d也线,并且所述第二电压线部包括向所述源极驱动芯片施加第二驱动电压的第二电源线以及向所述源极驱动芯片施加第二接地电压的第二4妾i也线。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线部以及所述4册才及线由第一导电层形成,并且所述扇出部和所述连接线部以及所述源冲及线由第二导电层形成。15.—种显示基板,包括多条源极线,设置在显示区域中;多条4册才及线,^殳置在显示区i或中,所述4册才及线绝乡彖:t也交叉所述源极线;驱动芯片,i殳置在环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第一电压线;以及扇出部,具有电连接在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源极线之间的多条输出线,并以使所述输出线的电容电抗最小化的角度交叉所述第一电压线。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扇出部包括中心线而延伸,所述直部具有Z字形图案;以及斜部,沿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倾杀牛的方向延伸。17.根据4又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基外反,其中,所述直部包才舌l吏所述扇出部的所述输出线中的电阻相等的部分。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源极线、栅极线、输出焊盘部、扇出部、以及第一电压线部。源极线位于显示区域中。栅极线交叉源极线。输出焊盘部位于环绕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并电连接至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子。扇出部电连接在输出焊盘部与源极线之间。第一电压线部相对于其中安装有驱动芯片的芯片区域的中心线朝向芯片区域的相对侧而倾斜,以交叉扇出部。因此,降低了扇出部的线路电抗,并增加了扇出部的线路电阻的均匀性,以提高图像显示质量。文档编号G09G3/36GK101097322SQ20071000047公开日2008年1月2日申请日期2007年2月26日优先权日2006年6月27日发明者张钟雄,文胜焕,郭玧熙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