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5004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一数据驱动器、一第一扫描驱动器、两个第二扫描驱动器、一第三扫描驱动器以及若干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列像素单元通过数据线串联并连接至数据驱动器;每行像素单元通过第一扫描线串联并连接至第一扫描驱动器;每行像素单元通过第二扫描线串联并连接至第二扫描驱动器;每行像素单元通过第三扫描线串联并连接至第三扫描驱动器;通过在各扫描线分别电连接有模式转换单元,用于调节各扫描线的电平,从而实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显示模式和照明模式之间任意切换,进而实现可以点亮但不能正常显示的不良屏体的再利用,有效节约了资源。
【专利说明】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在显示模式和照明模式任意切换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平板显示器具有完全平面化、轻、薄、省电等特点,是图像显示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研究焦点。在各种类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由于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英文全称为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简称 AMOLED)使用自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全称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简称0LED)来显示图像,具有响应时间短,使用低功耗进行驱动,相对更好的亮度和颜色纯度的特性,所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已经成为下一代显示装置的焦点。
[0003]对于大型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位于扫描线和数据线的交叉区域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用于驱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则进一步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器等兀器件。
[0004]如图1所示,传统的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数据线Dm与数据驱动器40电连接、通过扫描线Sn与扫描驱动器11电连接,还包括电源线ELVDD和ELVSS,以及连接到这些线并以矩阵形式排列的若干像素单元50。每个像素单元50通常包括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两个薄膜晶体管以及一个用于保持数据电压的电容器。
[0005]由于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含有大量的薄膜器件,制造精度高,在制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缺陷,导致无法正常显示的不良屏体的产生。现有技术中,这些能够点亮但不能正常显示的不良屏体通常废弃处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6]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显示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由于制造缺陷可以点亮但不能正常显示从而造成屏体废弃,进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显示模式和照明模式随时切换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一数据驱动器、一第一扫描驱动器、两个第二扫描驱动器、一第三扫描驱动器以及若干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列所述像素单元通过数据线串联并连接至所述数据驱动器;每行所述像素单元通过第一扫描线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每行所述像素单元通过第二扫描线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每行所述像素单元通过第三扫描线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
[0009]各所述扫描线均电连接有相互独立的模式转换单元,所述模式转换单元用于调节各所述扫描线的电平。
[0010]所述模式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于各所述扫描线的输出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于固定电平,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外部控制信号。
[0011]所述第一扫描线与所述第三扫描线连接的所述模式转换单元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均连接至固定低电平;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的所述模式转换单元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至固定高电平。
[0012]所述模式转换单元包括至少一个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于各所述扫描驱动器中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于固定低电平,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外部控制信号。
[0013]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中的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线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中的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线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中的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扫描线的输出端。
[0014]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与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形成的阵列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形成的阵列同侧。
[0015]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
[0016]所述固定低电平可为-7?-10V,所述固定高电平为7?10V。
[0017]所述外部控制信号设置为直流高电平,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为显示模式;所述直流高电平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定高电平。
[0018]所述外部控制信号设置为直流低电平,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为照明模式;所述直流低电平为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低电平。
[0019]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每列像素单元通过数据线串联并连接至数据驱动器;每行像素单元通过第一扫描线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通过第二扫描线串联并连接至第二扫描驱动器,通过第三扫描线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通过在各所述扫描线电连接模式转换单元,用于调节各扫描线的电平,从而实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显示模式和照明模式之间任意切换,进而实现可以点亮但不能正常显示的不良屏体的再利用,有效节约了资源。
[0021]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设置有两个第二扫描驱动器,有效增强了其驱动能力,比独立扫描驱动器具有更小的上升沿下降沿,因此第二扫描驱动器作为双端驱动能增强其驱动能力。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与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形成的阵列两侧,有效降低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边框宽度,优化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3]图1是现有技术中传统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构造图;
[0024]图2是本发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构造图;
[0025]图3是现有技术中一像素单元的电路图;
[0026]图4是实施例1中所述模式转换单元的电路图;
[0027]图5是实施例1中所述模式转换单元接入图3所述像素单元后显示模式下的输出波形;
[0028]图6是实施例1中所述模式转换单元接入图3所述像素单元后照明模式下的输出波形;
[0029]图7是实施例2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扫描驱动的电路图。
[0030]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0_第一扫描驱动器、20-第二扫描驱动器、30-第三扫描驱动器、40-数据驱动器、50-像素单元、60-像素单元阵列、70-模式转换单元、Sln-第一扫描线、S2n-第二扫描线、EMn-第三扫描线、Dm-数据线、RESET-外部控制信号、OUT-扫描线的输出端、ELVDD-第一电源、ELVSS-第二电源、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VREF-参考电源、VGH-正电源输入端、VGL-负电源输入端、Mn-薄膜晶体管、Cn-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2]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这里,当将第一元件描述为“连接”到第二元件时,第一元件可以直接连接至第二元件,或经过一个或多个附加元件间接连接至第二元件。进一步的,为了清楚起见,简明省略了对于充分理解本发明而言不是必须的某些元件。此外,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
[0033]实施例1
[00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一数据驱动器40、一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两个第二扫描驱动器20、一第三扫描驱动器30、若干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50,以及第一电源ELVDD、第二电源ELVSS。
[0035]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与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分别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50形成的阵列60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分别与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50形成的阵列同侧。
[0036]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设置有两个第二扫描驱动器20,有效增强了其驱动能力,比独立扫描驱动器具有更小的上升沿下降沿,因此第二扫描驱动器20作为双端驱动能增强其驱动能力。作为本发明的可变换实施例,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与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也可以设置为双端结构以增强其信号驱动能力。
[0037]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与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分别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形成的阵列60两侧,有效降低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边框宽度,优化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结构。
[0038]每列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数据线Dm串联并连接至所述数据驱动器40 ;每行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第一扫描线Sln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 ;每行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第二扫描线S2n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 ;每行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第三扫描线EMn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
[0039]各所述扫描线Sln、S2n、EMn均电连接有相互独立的模式转换单元70,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用于调节各所述扫描线Sin、S2n、EMn的电平。
[0040]如图4所示,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为三端结构,包括一个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中的一极电连接于各所述扫描线Sin、S2n、EMn的输出端OUT,另一极电连接于固定电平,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外部控制信号RESET。
[0041]其中,所述第一扫描线Sln与所述第三扫描线EMn连接的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均连接至固定低电平;所述第二扫描线S2n连接的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至固定高电平。所述固定低电平可为-7?-10V,所述固定高电平为7 ?10V。
[0042]当所述外部控制信号RESET设置为直流高电平时,且所述直流高电平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定高电平,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无法工作,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以及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均正常工作,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为显示模式。
[0043]当所述外部控制信号RESET设置为直流低电平时,且所述直流低电平为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低电平,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输出为低电平、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输出为高电平、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输出为低电平,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将处于常亮状态,切换为照明模式。
[0044]以图3中所示的常用像素单元50的电路为例(包括薄膜晶体管Ml?M6、电容Cl、有机发光二极管0LED、第一电源ELVDD、第二电源ELVSS、参考电VREF等),在各所述扫描线Sin、S2n、EMn分别接入图4中所示的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其在显示模式和照明模式下的输出波形分别如图5和图6所不。
[0045]作为本发明的可变换实施例,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还可以包括多个P型薄膜晶体管,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6]实施例2
[00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一数据驱动器40、一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两个第二扫描驱动器20、一第三扫描驱动器30、若干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50,以及第一电源ELVDD、第二电源ELVSS。
[0048]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与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分别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50形成的阵列60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分别与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50形成的阵列同侧。
[0049]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设置有两个第二扫描驱动器20,有效增强了其驱动能力,比独立扫描驱动器具有更小的上升沿下降沿,因此第二扫描驱动器20作为双端驱动能增强其驱动能力。作为本发明的可变换实施例,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与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也可以设置为双端结构以增强其信号驱动能力。
[0050]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与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分别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形成的阵列60两侧,有效降低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边框宽度,优化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结构。
[0051]每列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数据线Dm串联并连接至所述数据驱动器40 ;每行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第一扫描线Sln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 ;每行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第二扫描线S2n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 ;每行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第三扫描线EMn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
[0052]各所述扫描线Sln、S2n、EMn均电连接有相互独立的模式转换单元70,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用于调节各所述扫描线Sin、S2n、EMn的电平。
[0053]以一扫描驱动为例,如图7所示,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包括一个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中的一极电连接于各所述扫描驱动器10、20、30中驱动薄膜晶体管Ml的栅极,另一极电连接于固定低电平,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外部控制信号RESET。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Ml的源极或漏极分别电连接至各自驱动的所述扫描线Sln、S2n、EMn的输出端。所述固定低电平可为_7?-10V,所述固定高电平为7?10V。
[0054]当所述外部控制信号RESET设置为直流高电平时,且所述直流高电平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定高电平,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无法工作,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以及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均正常工作,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为显示模式。
[0055]当所述外部控制信号RESET设置为直流低电平时,且所述直流低电平为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低电平,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输出为低电平、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输出为高电平、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输出为低电平,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将处于常亮状态,切换为照明模式。
[0056]作为本发明的可变换实施例,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还可以包括多个P型薄膜晶体管,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数据驱动器(40)、一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两个第二扫描驱动器(20)、一第三扫描驱动器(30)以及若干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50);每列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数据线(Dm)串联并连接至所述数据驱动器(40);每行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第一扫描线(Sln)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每行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第二扫描线(S2n)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每行所述像素单元(50)通过第三扫描线(EMn)串联并连接至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 各所述扫描线(Sln,S2n,EMn)均电连接有相互独立的模式转换单元(70),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用于调节各所述扫描线(Sln,S2n,EMn)的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包括至少一个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于各所述扫描线(Sln,S2n,EMn)的输出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于固定电平,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外部控制信号(RESE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线(Sln)与所述第三扫描线(EMn)连接的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中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均连接至固定低电平;所述第二扫描线(S2n)连接的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至固定高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单元(70)包括至少一个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于各所述扫描驱动器(10, 20, 30)中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于固定低电平,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外部控制信号(RESE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中的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扫描线(Sln)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中的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线(S2n)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中的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扫描线(EMn)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与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分别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50)形成的阵列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扫描驱动器(20)分别与所述第一扫描驱动器(10)、所述第三扫描驱动器(30)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50)形成的阵列同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源(ELVDD)、第二电源(ELVS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低电平为-7?-10V,所述固定高电平为7?10V。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信号(RESET)设置为直流高电平,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为显示模式;所述直流高电平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定高电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信号(RESET)设置为直流低电平,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为照明模式;所述直流低电平为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低电平。
【文档编号】G09G3/32GK104361861SQ20141066743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0日
【发明者】张顺帆, 朱修剑 申请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