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竖直栅极线延伸部和最小化边框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029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具有竖直栅极线延伸部和最小化边框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5年10月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504,215的优先权,该美国专利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本发明整体涉及电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显示器。例如,蜂窝电话和便携式计算机通常包括用于向用户呈现信息的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包含液晶材料层。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包含薄膜晶体管和用于向液晶材料施加电场的电极。像素中的电场的强度控制液晶材料的偏振态,并且由此调节像素的亮度。

将基板层诸如滤色器层和薄膜晶体管层用于液晶显示器中。在装配的显示器中,该液晶材料层被夹在薄膜晶体管层和滤色器层之间。该滤色器层包含滤色器元件(诸如红色元件、蓝色元件和绿色元件)的阵列并用于向显示器提供用于显示彩色图像的能力。该薄膜晶体管层包含形成用于像素阵列的薄膜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电路。该像素包含用于存储连续图像帧之间的数据值的电容器。

该像素阵列使用竖直数据线而加载有数据。被称为栅极线的水平控制线用于控制阵列中的像素的电路,使得像素显示在数据线上提供的数据。对于一种典型的布置方式,每个栅极线与相应的像素行关联。图像数据帧可通过依次断言显示器中的栅极线中的每个栅极线使得数据行可从数据线加载到显示器像素中而被显示。

栅极线上的信号由栅极驱动器电路生成。该栅极驱动器电路可使用沿薄膜晶体管层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延伸并由此限制左边缘和右边缘的最小尺寸的薄膜晶体管电路块来实现。

其他类型的显示器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也具有竖直数据线和水平控制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像素包含生成光的发光二极管,并且包含控制由发光二极管生成的光的量的薄膜晶体管。该竖直数据线可用于将数据分配到像素,并且该水平控制线可控制数据从竖直数据线加载到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上。这种类型的显示器也可具有沿其边缘的薄膜晶体管电路块。

出于美观的原因并且为了节省电子设备中的空间,可能有利的是缩减显示器的边框的尺寸。沿显示器的边缘存在薄膜驱动电路限制了显示器的最小可实现的边框大小。如果不小心,显示器将具有比所期望的更大的非活性边框。

因此期望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改善的显示器,诸如具有最小化边框的显示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具有被布置成行和列的像素阵列的显示器。每个像素可具有用于控制与该像素相关联的光的量的晶体管。该晶体管可以是具有有效区域、第一源极-漏极端子和第二源极-漏极端子、和栅极的薄膜晶体管。

信号线诸如水平线和竖直线可用于控制像素,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该信号线可包括水平延伸的栅极线、竖直延伸的数据线、和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

该栅极线可用于将门控信号分配到每行中的晶体管的栅极。该数据线可垂直于栅极线延伸并且可用于沿像素列来分配图像数据。该栅极线延伸部可连接到栅极线并且可平行于数据线延伸。

该数据线可各自与栅极线延伸部中的相应的一个栅极线延伸部重叠。该电介质层可被插置在栅极线延伸部和重叠的数据线之间。通孔可用于将栅极线延伸部连接到栅极线。该栅极线延伸部可全部具有相同的长度。

该晶体管可耦接到将电场施加到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层的电极,或者包含像素的显示器可基于其他类型的显示技术(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技术、电泳显示器技术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显示器的示例性电子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显示器的示例性电子设备诸如手持式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3为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显示器的示例性电子设备诸如平板电脑的透视图。

图4为根据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电子设备诸如具有显示器结构的计算机显示器的透视图。

图5为根据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显示器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6为根据实施方案的显示器中的像素阵列的一部分的顶视图。

图7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竖直栅极线延伸部和水平栅极线的示例性显示器像素阵列的顶视图。

图8是根据实施方案的像素附近的竖直栅极线延伸部和水平栅极线之间的示例性接合的布局示意图。

图9为根据实施方案的显示器中的示例性结构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0为根据实施方案的显示器中的示例性结构的另一横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设备可包括显示器。该显示器可用于向用户显示图像。图1、图2、图3和图4中示出可具有显示器的示例性电子设备。

图1示出了电子设备10如何可具有膝上型计算机的形状,该膝上型计算机具有上部外壳12a和具有部件诸如键盘16和触摸板18的下部外壳12b。设备10可具有允许上部外壳12a相对于下部外壳12b在方向22上围绕旋转轴线24旋转的铰链结构20。显示器14可被安装在上部外壳12a中。有时可被称为显示器外壳或盖的上部外壳12a可通过围绕旋转轴线24朝下部外壳12b旋转该上部外壳12a而将其放置在闭合位置中。

图2示出了电子设备10如何可为手持设备诸如蜂窝电话、音乐播放器、游戏设备、导航单元、或其他紧凑型设备。在设备10的该类型的构型中,外壳12可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显示器14可被安装在外壳12的正面上。如果需要,显示器14可具有用于部件诸如按钮26的开口。开口也可在显示器14中形成,以容纳扬声器端口(参见例如图2的扬声器端口28)。

图3示出了电子设备10如何可为平板电脑。在图3的电子设备10中,外壳12可具有相对的平坦前表面和后表面。显示器14可被安装在外壳12的前表面上。如图3所示,显示器14可具有开口,以容纳按钮26(作为示例)。

图4示出了电子设备10如何可为计算机显示器或已被集成到计算机显示器中的计算机。利用此类布置,设备10的外壳12可被安装在支撑结构诸如支架27上,或者可省略支架27(例如将设备10安装在墙上)。显示器14可被安装在外壳12的正面上。

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出的设备10的示例性构型仅为示例性的。一般来讲,电子设备10可为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或者其他可穿戴设备或微型设备)、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系统)、实现两种或更多种这些设备的功能的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

有时被称为壳体设备10的外壳12可由材料诸如塑料、玻璃、陶瓷、碳纤维复合物和其他基于纤维的复合物、金属(例如,加工的铝、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其他材料或这些材料的组合形成。设备10可使用一体式构造形成,其中大多数或所有外壳12由单一结构元件(例如,一片加工的金属或一片模制的塑料)形成,或者设备10可由多个外壳结构(例如,已被安装到内部框架元件的外部外壳结构、或其他内部外壳结构)形成。

显示器14可为包括触摸传感器的触敏显示器,或可为对触摸不敏感的。显示器14的触摸传感器可由电容性触摸传感器电极阵列、电阻式触摸阵列,基于声学触摸、光学触摸或基于力的触摸技术的触摸传感器结构或其他合适的触摸传感器部件形成。

设备10的显示器14包括由液晶显示器(lcd)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合适的像素结构形成的显示器像素。基于液晶显示器的配置在本文中有时作为示例进行描述。

显示器覆盖层可覆盖显示器14的表面,或者显示层(诸如滤色器层或显示器的其他部分)可被用作显示器14中的最外侧(或几乎最外侧)的层。最外侧显示层可由透明玻璃片、透明塑料层或其他透明构件形成。

设备10的显示器14(例如,图1、图2、图3、图4中的设备或其他合适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器14)的示例性构型的横截面侧视图在图5中被示出。如图5所示,显示器14可包括背光结构诸如用于产生背光44的背光单元42。在操作期间,背光44向外传播(在图5的取向上在z维度上竖直向上)并且穿过显示层46中的显示器像素结构。这照亮了由该显示器像素所产生的用于供用户观看的任何图像。例如,背光44可照亮显示层46上的由观看者48在方向50上正在观看的图像。

显示层46可被安装在底架结构诸如塑料底架结构和/或金属底架结构中,以形成用于安装在外壳12中的显示模块,或者显示层46可直接被安装在外壳12中(例如,通过将显示层46堆叠到外壳12的凹入部分中)。显示层46可形成液晶显示器或可用于形成其他类型的显示器。

在使用显示层46来形成液晶显示器的配置中,显示层46可包括液晶层诸如液晶层52。液晶层52可被夹在显示层诸如显示层58和56之间。层56和58可被插入在下偏光器层60和上偏光器层54之间。

层58和56可由透明基板层诸如透光的玻璃层或塑料层形成。层56和58可为层诸如薄膜晶体管层和/或滤色器层。可将导电迹线、滤色器元件、晶体管和其他电路和结构形成在层58和56的基板上(例如,形成薄膜晶体管层和/或滤色器层)。还可将触摸式传感器电极结合到层诸如层58和56中和/或可将触摸式传感器电极形成在其他基板上。

就示例性配置而言,层58可为包括基于薄膜晶体管和相关联的电极(显示器像素电极)的像素电路阵列的薄膜晶体管层,该相关联的电极用于向液晶层52施加电场并且从而将图像显示在显示器14上。层56可为包括用于为显示器14提供显示彩色图像的能力的滤色器元件阵列的滤色器层。如果需要,层58可为滤色器层并且层56可为薄膜晶体管层。也可使用其中滤色器元件与公共基板层上的薄膜晶体管结构组合的配置。

在设备10中的显示器14的操作期间,可使用控制电路(例如,印刷电路上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生成将要在显示器14上显示的信息(例如,显示数据)。待显示的信息可使用信号路径而被传送至显示器驱动器集成电路诸如电路62a或62b,该信号路径诸如由刚性或柔性印刷电路诸如印刷电路64中的导电金属迹线形成的信号路径(作为示例)。

背光结构42可包括导光板诸如导光板78。导光板78可由透明材料诸如透光玻璃或塑料形成。在背光结构42的操作期间,光源诸如光源72可产生光74。例如,光源72可为发光二极管阵列。

来自光源72的光74可被耦合到导光板78的边缘表面76中并且由于全内反射的原理可在x和y维度上分布在整个导光板78上。导光板78可包括光散射特征部诸如凹坑或凸起。该光散射特征部可位于导光板78的上表面和/或相对的下表面上。光源72可位于图5所示的导光板78的左侧处,或者可沿板78的右边缘和/或板78的其他边缘定位。

来自导光板78的在z方向上向上散射的光74可用作显示器14的背光44。向下散射的光74可通过发射器80在向上方向上反射回来。发射器80可由反射材料诸如白色塑料或其他有光泽材料层形成。

为了提高背光结构42的背光性能,背光结构42可包括光学膜70。光学膜70可包括用于有助于使背光44均匀化并且由此减少热点的扩散层、用于增强偏轴观看的补偿膜、以及用于校准背光44的增亮膜(有时也被称为车削膜)。光学膜70可与背光单元42中的其他结构诸如导光板78和发射器80重叠。例如,如果导光板78在图5的x-y平面中具有矩形占有面积,则光学膜70和发射器80则可具有匹配的矩形占有面积。

如图6所示,显示器14可包括像素90的阵列诸如像素阵列92。可使用由显示驱动器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像素阵列92。显示驱动器电路可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ic)和/或薄膜晶体管或其他电路来实现。

在设备10的操作期间,设备10中的控制电路诸如存储器电路、微处理器、和其他存储和处理电路可向显示驱动器电路提供数据。显示驱动器电路可将数据转换成用于控制像素阵列92的像素90的信号。

像素阵列92可包含像素90的行和列。可使用信号诸如数据线d上的数据线信号和栅极线g上的栅极线信号来控制像素阵列92的电路(即像素90的像素电路的行和列)。数据线d和栅极线g正交。例如,数据线d可竖直延伸,并且栅极线g可水平延伸(即垂直于数据线d)。

像素阵列92中的像素90可包含用于在显示器14中的液晶层52上生成电场的薄膜晶体管电路(例如多晶硅晶体管电路、非晶硅晶体管电路、半导体氧化物晶体管电路(诸如ingazno晶体管电路)、其他硅或半导体氧化物晶体管电路等)、以及相关联的结构,。每个显示器像素可具有一个或多个薄膜晶体管。例如,每个显示器像素可具有各自的薄膜晶体管诸如薄膜晶体管94,以控制向液晶层52的相应像素大小部分52’施加电场。

在形成像素90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薄膜晶体管结构可位于薄膜晶体管基板诸如玻璃层上。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形成在薄膜晶体管基板的表面上的显示器像素90的结构共同形成薄膜晶体管层58(图5)。

栅极驱动器电路可用于在栅极线g上生成栅极信号。该栅极驱动器电路可由薄膜晶体管层上的薄膜晶体管形成,或者可在单独的集成电路上实现。为了有助于使显示器14的非活性边框(例如左边框和右边框)最小化,栅极驱动器电路可沿显示器14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定位。在数据线下方延伸的竖直栅极线延伸部然后可充当将栅极信号分配到显示器14中的水平延伸的栅极线的栅极信号分配路径。

像素阵列92中的数据线d上的数据线信号输送模拟图像数据(例如,量值代表像素亮度水平的电压)。在显示器14上显示图像的过程中,显示驱动器集成电路或其他电路可从控制电路接收数字数据,并且可产生对应的模拟数据信号。模拟数据信号可被解复用并被提供至数据线d。

数据线d上的数据线信号被分配至像素阵列92中的显示器像素90的列。栅极线g上的栅极线信号由相关联的栅极驱动器电路提供至像素阵列92中的像素90的行。

显示器14的电路可由导电结构(例如,由透明导电材料诸如氧化铟锡形成的金属线和/或结构)形成,并且可包括在显示器14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层上制成的晶体管诸如图6所示的晶体管94。薄膜晶体管可为例如硅薄膜晶体管或半导体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如图6所示,像素诸如像素90可位于阵列92中的每个栅极线g和数据线d的交点处。每个数据线d上的数据信号可从数据线d中的一个数据线供应至端子96。薄膜晶体管94(例如薄膜多晶硅晶体管或非晶硅晶体管)可具有接收栅极线g上的栅极线控制信号的栅极端子诸如栅极98。当栅极线控制信号被断言时,晶体管94将接通并且端子96处的数据信号将被传递到节点100作为电压vp。显示器14的数据可在帧中被显示。在每行中的数据线信号断言以将数据信号传递到该行的像素之后,栅极线信号可被取消断言。在下一显示帧中,用于每行的栅极线信号可再次被断言,以接通晶体管94并捕捉vp的新值。

像素90可具有信号存储元件诸如电容器102或其他电荷存储元件。存储电容器102可用于存储帧之间的像素90中的信号vp(即,在连续栅极信号断言之间的时间段内)。

显示器14可具有耦接到节点104的公共电极。公共电极(其有时被称为vcom电极或vcom端子)可用于将公共电极电压诸如公共电极电压vcom分配到节点,诸如阵列92的每个像素90中的节点104。如图6的示例性电极图案104’所示,vcom电极104可使用透明导电材料诸如氧化铟锡的敷层膜和/或足够薄而透明的金属层来实现(例如,电极104可由覆盖阵列92中的所有像素90的氧化铟锡层形成)。

在每个像素90中,电容器102可被耦接在节点100和节点104之间。由于像素90中的电极结构而跨节点100和节点104产生并联电容(有时称为电容clc),该电极结构用于控制穿过像素的液晶材料(液晶材料52')的电场。如图6所示,电极结构106(例如具有多个指状物的显示器像素电极或用于将电场施加到液晶材料52'的其他显示器像素电极)可耦接到节点100(或者多指状物显示器像素电极可在节点104处形成)。跨液晶材料52'的电容clc与电极结构106和节点104处的公共电极vcom之间的电容相关。在操作期间,电极结构106可用于跨像素90中的像素大小的液晶材料52’来施加受控的电场(即,量值与vp-vcom成比例的场)。由于存储电容器102的存在以及材料52'的电容clc,因此可在帧持续时间内跨节点106和节点104保持vp值(由此保持跨液晶材料52'的相关联的电场)。

跨液晶材料52'产生的电场导致液晶材料52'中的液晶的取向发生变化。这改变了穿过液晶材料52'的光的偏振。该偏振的变化可结合图5所示的偏光器60和54而用于控制传输穿过显示器14的阵列92中的每个像素90的光44的量。

如图7所示,显示器14可具有包括显示器像素90的显示器像素阵列92的有效显示区域aa。显示器14还可具有非活性边框区域,诸如左非活性区域和右非活性区域ia、上部非活性边框iau、和下部非活性边框ial。可通过将显示驱动器电路126沿显示器14的下边缘定位在下边缘非活性区域ial中来使上边缘非活性区域iau和左非活性区域和右非活性区域ia的尺寸最小化。在设备10中,可使用显示器覆盖层下侧面上的不透明掩蔽材料层或其他合适的阻光结构来隐藏下边缘非活性区域使其不被看到。

显示驱动器电路126可包括显示驱动器电路124和栅极驱动器电路122。电路126可使用薄膜晶体管层58上的薄膜晶体管电路和/或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而形成。

显示驱动器电路124可包括解复用电路和列驱动器(源极驱动器电路),以用于将数据信号供应至相应的竖直延伸的数据线d(或在相对于图7的取向旋转90°的显示器14的构型中供应至水平线)。栅极驱动器电路122可将门控信号(有时被称为栅极信号、栅极线信号、或像素控制信号)供应至竖直线120。区域ial可包含发散开的线,以将信号从位于显示器14的下边缘中间的电路126路由到线120和d,或者可使用其他图案的分配路径来将电路126互连到线120和线d。

竖直延伸的线诸如线120有时可被称为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或竖直延伸的栅极信号分配线。线120将栅极线信号从栅极驱动器电路122输送到相应连接部128。连接部128可由通孔(例如金属通孔)或将竖直线120连接到水平栅极线g的其他电连接结构形成。如图7所示,可在显示器14中的像素90的每行中具有单个连接部128,并且每个连接部128可用于将相应的竖直线120连接到对应的水平栅极线g。

连接部128可被布置成从显示器14的左上角延伸到显示器14的右下角的对角图案,如图7的示例中所示。可使用其他图案(例如左下向右上的对角图案、连接部128不被布置成线的图案等等)。优选地,每个竖直线120连接到单个对应栅极线g,使得像素90的每列(例如参见列c1、c2、c3…)包含介于单个竖直线120与栅极线g中的与该列相交的单个栅极线之间的单个连接部。

利用图7所示类型的布置,栅极驱动器电路122和其他显示驱动器电路可被定位成远离显示器14的左边缘、右边缘及上边缘,从而允许使与非活性边框相关联的边缘(或至少左边缘和右边缘)最小化。不需要每个竖直延伸的线120的位于其连接点128上方的“虚拟”部分来路由栅极信号,因为栅极信号已在连接点128处从竖直线120的位于其连接点128下方的一部分路由到水平栅极线g。然而,可能有利的是在每条线120的顶部包括该虚拟部分,以确保与每条线120相关联的寄生电容c的量相同。通过以相同长度构造所有竖直线120并由此确保每条线120的电容相同,每条线120(及其附接的栅极线g)的切换时间将相同。这允许电路122中的栅极驱动器电路全部使用相同的设计来构造。

可使用任何合适的互连结构来形成图7所示的连接部128。图8是与图7所示像素90中的给定的一个像素相关联的互连结构及其在薄膜晶体管层58上的连接部128的示例性集合的顶视图。如图8所示,数据线d可在显示器14上竖直延伸。像素诸如图8所示的像素90可位于数据线d与每个栅极线g的交点处。每个像素90可包括像素电极106(例如具有用于在与像素90相关联的液晶中产生电场的指状物的电极)。每个像素90还可包括用于控制电极106上的电压的晶体管94。晶体管94的有效区域130可由半导体(例如硅、半导体氧化物等)形成。栅极线突出部g”与有效区域130重叠并充当晶体管94的栅极。数据线d的一部分132耦接到有效区域130并形成晶体管94的第一源极-漏极端子(例如漏极端子)。金属垫146的一部分134与有效区域130的相对端重叠并形成晶体管94的第二源极-漏极端子(例如源极端子)。金属146可使用通孔136而耦接到电极106。

竖直延伸线120可平行于数据线d延伸。如图8所示,如果需要,线120可与线120重叠(例如线120可在重叠的数据线d下方延伸)。这种类型的布置有助于使由于将线120添加到显示器14而被阻挡的光的量最小化。每条线120可具有与栅极线g中的对应突出部诸如突出部g'重叠的突出部诸如突出部120’。连接部128可由将突出部120'耦接到突出部g'的通孔形成,由此将线120连接到线g。电极106可使用通孔136和金属146而被耦接到晶体管94。

在图8所示的负y方向上观察的图8所示的像素90的结构的横截面侧视图在图9中示出。如图9所示,晶体管94具有由有效区域130下方的由栅极线突出部g”形成的栅极。栅极绝缘体154将有效区域130与栅极g”分开。栅极g”可形成在钝化层诸如基板150上的电介质152上。电介质层156和158可充当晶体管94上方的钝化层。基板150可由玻璃、塑料、或其他基板材料形成。层152,154,156和/或158可由透明的无机材料(氧化物、氮化物等)形成,可由透明的有机材料(例如,聚合物诸如可光成像聚合物)形成,可由透明的可光成像的或不可光成像的旋涂式玻璃材料形成,和/或可由其他透明的电介质材料形成。材料诸如旋涂式玻璃材料可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低的介电常数、以及令人满意的平面化能力。如果需要,可使用其他电介质。例如,栅极绝缘体层154可由包括氧化硅和/或氮化硅或其他无机电介质材料的无机层形成。

数据线d的一部分132形成晶体管94的第一源极-漏极端子,并且金属层146的一部分134形成晶体管94的第二源极-漏极端子。通孔136将金属146耦接到电极指状物106。vcom层104(例如敷层氧化铟锡层诸如图6所示的层104')位于电极106下方并且通过电介质158与电极106分开。连接部128由将竖直线120的突出部120'与栅极线g的突出部g’进行连接的金属通孔形成。

图10是在方向x上观察的图8所示的像素结构的横截面侧视图。

如果需要,显示器14可被取向成相对于图14的取向处于旋转位置中(例如线g可竖直延伸,并且线120和线d可水平延伸)。图7的取向仅是示例性的。

虽然有时在液晶显示器的上下文中进行描述,但竖直延伸的栅极线路径可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其他显示器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栅极线有时可被称为像素控制线、扫描线、发射使能控制线等)。在此类显示器中,在每个像素行中可存在多于一个水平延伸的控制线,并且因此在每个显示器像素列中可存在多于一个对应的竖直延伸的控制线延伸部。

在列比行少的阵列中,在每个像素列中可提供多个竖直延伸的行。例如,在某个列中可存在两个栅极线延伸部,其中一个栅极线延伸部连接到第一行中的栅极线,并且另一个栅极线延伸部连接到第二行中的栅极线。在行比列少的阵列中,不是每个列都需要包含栅极线延伸部(即,一些列可具有在显示器14使用期间不被驱动的虚拟栅极线延伸部或者可省略栅极线延伸部)。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被组织成行和列的像素阵列;多个水平延伸的栅极线,该多个水平延伸的栅极线中的每个水平延伸的栅极线与像素行中的相应一个像素行相关联;多个水平延伸的栅极线,该多个水平延伸的栅极线中的每个水平延伸的栅极线与像素行中的相应一个像素行相关联;以及多个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该多个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中的每个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与像素列中的相应一个像素列相关联,并且该多个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中的每个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连接到水平延伸的栅极线中的相应一个水平延伸的栅极线,使得栅极线信号从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提供至水平延伸的栅极线。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显示器包括:具有四个边缘的基板;沿四个边缘中的给定边缘安装的显示驱动器电路,该显示驱动器电路将图像数据信号供应至数据线并将栅极线信号供应至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基板包括玻璃层,并且显示驱动器电路包括玻璃层上的至少一些薄膜晶体管电路。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显示驱动器电路包括栅极驱动器电路,并且该栅极驱动器电路将栅极线信号供应至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显示器包括附加基板、以及位于基板和附加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层。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每个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每个像素包括将电场供应至液晶材料层的一部分的电极。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显示器包括:位于每个像素行中的通孔,每个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利用通孔中的相应一个通孔而被连接到其相应的水平延伸的栅极线。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每个像素行中的水平延伸的栅极线具有连接到行中的通孔的栅极线突出部。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其中每个通孔位于列中的一个列中,并且每个列中的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具有连接到列中的通孔的突出部。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每个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在竖直延伸的数据线中的相应一个竖直延伸的数据线下方延伸。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的长度全部相等。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每个列中的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和竖直延伸的数据线重叠。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每个列中的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在该列中的竖直延伸的数据线下方延伸。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显示器包括多个通孔,每个竖直延伸的栅极线延伸部利用多个通孔中的相应一个通孔而被连接到其相应的水平延伸的栅极线。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像素的行和列,每个像素具有带有栅极的至少一个晶体管;多个栅极线,该多个栅极线中的每个栅极线连接到行中的相应一个行的像素中的晶体管的栅极;垂直于栅极线延伸的多个数据线;以及多个栅极线延伸部,该多个栅极线延伸部中的每个栅极线延伸部平行于数据线延伸,并且该多个栅极线延伸部中的每个栅极线延伸部连接到栅极线中的相应一个栅极线。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每个栅极线延伸部在数据线中的相应一个数据线下方延伸,并且通过电介质层与栅极线分开。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栅极线延伸部全部为相等长度的,该显示器包括:液晶材料层;耦接到晶体管的电极,其中晶体管将电压施加到在液晶材料层中产生电场的电极;以及将栅极线延伸部连接到栅极线的通孔。

根据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多个像素,该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具有晶体管,该晶体管具有晶体管栅极、以及第一源极-漏极端子和第二源极-漏极端子;将门控信号供应至晶体管栅极的第一多个线;垂直于第一多个线延伸并且将数据信号供应至第一源极-漏极端子的第二多个线;以及第三多个线,该第三多个线中的每个线连接到通向第一多个线中的相应一个线的相应通孔并且平行于第二多个线在第二多个线中的相应一个线下方延伸。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显示器包括:液晶材料层;该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中的将电场供应至液晶材料层的一部分的电极,每个像素中的电极耦接到像素中的晶体管。

以上内容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所述实施方案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上述实施方案可单独实施或可以任意组合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