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光学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659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点光学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液晶显示器(lcd)已经成为了当今最普遍的显示技术。因为lcd具有绿色环保,耗能低,低辐射,画面柔和等优点,所以lcd将会是未来几十年内主流的显示技术。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借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背光源体系的主要构件包括:光源、导光板、各类光学膜片。目前光源主要有el、ccfl以及led三种类型,依照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可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背光源体系中光学膜片主要包括反射膜、扩散膜和增亮膜三种。扩散膜的主要作用是将从导光板透出的光,透过扩散粒子来达到雾化光源的效果。当光线在经过扩散层时,会于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此不同折射率以及入射角度不同就会使得光发生许多折射、反射和散射现象,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

应用在背光模组中的白光led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led自身发出的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两色混合成白光;另一种是led单元通过三原色led光源混合成白光。然而,目前依靠目前这两种白光源制成的显示器其色域比较窄,最高只能达到75%ntsc,色彩的表现力存在明显不足;

因此,目前产生了第三种背光源技术:采用蓝色led,通过激发红色和绿色两种量子点荧光粉,三种光混合成白光,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显示器的色域从5%ntsc提高到120%ntsc。

然而,由于量子点对水和氧的敏感性,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把量子点与水蒸气与氧气进行隔绝,如专利申请号:201480054002.7所述,其采用多相树脂来制造量子点膜,然而,在多相溶液混合阶段,不可避免的有量子点分散到连续相中,该部分量子点由于未受到阻水树脂的保护,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失效的后果。另外,在多相溶液混合阶段还会存在固化剂、引发剂等助剂迁移到其它相的情况,这都影响了该方案的具体实施。并且,由于其所使用的两相树脂折射率接近,当蓝光穿过时,其很少产生反射、折射的效果,从而直接穿过胶层,导致量子点的利用率低,因而必需要提高量子点的使用量。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的量子点光学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量子点膜制备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光学膜的制备方法,使量子点膜的性能更稳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量子点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把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加入疏水性聚合物中并混合均匀;

②.将步骤①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化;

③.将步骤②得到的固化物进行粉碎、研磨,使其成为2-20um的微粒;

④.把步骤③所制得的微粒加入具有良好阻氧性能的uv固化树脂中,并混合均匀,uv固化树脂中预先加入光引发剂;

⑤.用步骤④所制得的含有微粒的uv固化树脂将两张阻隔性薄膜粘接在一起,经uv固化后,形成量子点光学薄膜。

优选的,所述的疏水性聚合物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中预先加入光引发剂;步骤②中的固化为uv固化。

优选的,所述的具有良好阻氧性能的uv固化树脂为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

优选的,疏水性聚合物的折射率与具有良好阻氧性能的uv固化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大于0.2。

优选的,在步骤④中,同时向具有良好阻氧性能的uv固化树脂中加入光扩散粒子。

优选的,所述的光扩散粒子为pmma粒子或pu粒子或pa粒子或pet粒子或聚硅酮粒子或caco3粒子或sio2粒子或tio2粒子或zno粒子或zns粒子。

优选的,所述光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μm-20μm。

优选的,所述的阻隔性薄膜为经真空蒸镀的pet膜,阻隔性薄膜的具有蒸镀层的一面与含有微粒的uv固化树脂粘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先把量子点固化在疏水性聚合物并形成微粒,再把该微粒添加于具有良好阻氧性能的uv固化树脂中,把该uv固化树脂树脂夹于两层阻隔性薄膜中间并进行固化,从而使得量子点膜具有极好的阻水阻氧性能,并进一步提高量子点膜的性能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量子点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把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加入疏水性聚合物中并混合均匀。

②.将步骤①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化。

③.将步骤②得到的固化物进行粉碎、研磨,使其成为2-20um的微粒。

④.把步骤③所制得的微粒加入具有良好阻氧性能的uv固化树脂中,并混合均

匀,uv固化树脂中预先加入光引发剂。光引发剂选用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生产的irgacure-184或irgacure-tpo或irgacure-819或irgacure-127,光引发剂的加入量是固化量,即光引发剂的加入量足以使得uv固化树脂可达到uv固化即可,这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⑤.用步骤④所制得的含有微粒的uv固化树脂将两张阻隔性薄膜粘接在一起,在uv灯下经uv固化后,形成量子点光学薄膜。推荐所述的阻隔性薄膜采用经真空蒸镀的pet膜,阻隔性薄膜的具有蒸镀层的一面与含有微粒的uv固化树脂粘接在一起。蒸镀层为二氧化硅蒸镀层,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的蒸镀层。

其中,所述的疏水性聚合物选用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中预先加入光引发剂,量子点加入到具有光引发剂的丙烯酸树脂内后在uv灯下进行uv固化。光引发剂的加入量是固化量,即光引发剂的加入量足以使得丙烯酸树脂可达到uv固化即可,这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丙烯酸树脂可选用聚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高烷基酯中的一种。

其中,具有良好阻氧性能的uv固化树脂为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可选用双酚a环氧树酯或氢化双酚a环氧树脂。

推荐疏水性聚合物的折射率与具有良好阻氧性能的uv固化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大于0.2,最好是大于0.1,这样,蓝光在穿过多相树脂混合物时,会由于折射率的差异,产生光的折射、反射作用,增加了光在树脂层的通过距离,从而增加其与量子点颗粒相遇的机会,可以提高量子点的利用效率,降低量子点的使用量。

推荐在步骤④中,同时向具有良好阻氧性能的uv固化树脂中加入光扩散粒子。光扩散粒子选用pmma粒子或pu粒子或pa粒子或pet粒子或聚硅酮粒子或caco3粒子或sio2粒子或tio2粒子或zno粒子或zns粒子。光扩散粒子的粒径控制在1μm-20μm之间(包括1μm和20μ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