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72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面 放电型PDP的电极结构。近年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通过彩色化的开发 变得能够进行电视显示,作为大型平板显示实现器件的最有力的候补 而受到注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PDP,已知有AC驱动型的3电极面放电型PDP。该 PDP在一方基板(例如前面侧或者显示面侧的基板)的内面在水平方 向设置有多个可面放电的显示电极,在另一方基板(例如背面侧的基 板)的内面在与显示电极交叉的方向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选择用的地 址电极,显示电极和地址电极的交叉部为1个单元(单位发光区域)。 1个像素由红色(R)单元、绿色(G)单元、和蓝色(B)单元的3 个单元构成。前面侧的基板的显示电极被电介质层覆盖。背面侧的基板的地址 电极也被电介质层覆盖,在地址电极与地址电极之间形成有隔壁,在R 单元、G单元、B单元的各个对应区域的隔壁间,分别形成有R用、G 用、B用的荧光体层。PDP是使这样制作的前面侧的基板与背面侧的基板相对并将周边 密封后,通过在内部封入放电气体而被制造(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平10-241571号公报发明内容这样的面放电型的PDP,作为单元构成,在画面的中央部设置有 有效显示区域,在该有效显示区域的外侧邻接设置有非有效显示区域。 该非有效显示区域是为了使有效显示区域的外周单元的放电稳定地进 行动作而设置的。该非有效显示区域直接关系到作为组合(set)的外 框(框体范围)的宽度。近年来,希望该框体范围尽可能地变窄,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使非有效显示区域狭窄。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通过使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单 元间距(pitch)比有效显示区域的单元间距小,从而使非有效显示区 域狭窄。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对配置有一对基板,在至少一方 基板的内面形成有在规定方向上延长的多个电极,通过在邻接的电极 间发生面放电而构成显示画面,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画面具有,形 成在画面的中央部的有效显示区域,和在该有效显示区域的外侧与该 有效显示区域邻接形成的非有效显示区域,非有效显示区域的电极的 间距比有效显示区域的电极的间距小。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有效显示区域的外周单元的放电的稳定化, 同时使非有效显示区域尽可能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PDP的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平面看本发明的PDP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图2的PDP的放电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单元间距与有效显示区域的单元间 距相等时的电极结构的比较例。图5是表示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单元间距与有效显示区域的单元间 距相等时的电极结构的比较例。符号的说明11前面侧的基板12透明电极13总线电极17、 24电介质层19保护膜21背面侧的基板28R、 28G、 28B荧光体层29隔壁A地址电极L显示线X、 Y显示电极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就一对基板而言,包含玻璃、石英、陶瓷等基板, 以及在这些基板上形成有电极、绝缘膜、电介质层、保护膜等所希望 的构成物的基板。电极只要是在至少一方基板的内面形成的在规定方向上延长的多 根电极即可。并且,只要是通过在邻接的电极间发生面放电而构成显 示画面的结构即可。该电极能够使用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材料和方法而形成。作为用于电极的材料,例如列举ITO、 Sn02等透明的导电性 材料,和Ag、 Au、 Al、 Cu、 Cr等金属的导电性材料。作为电极的形 成方法,能够应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既可以使用印刷等 厚膜形成技术来形成,也可以使用由物理堆积法或者化学堆积法构成 的薄膜形成技术。就厚膜形成技术而言,列举丝网印刷法等。在薄膜 形成技术中,就物理堆积法而言,列举蒸镀法、溅射法等。就化学堆 积法而言,列举热CVD法、光CVD法、或者等离子体CVD法等。在本发明中,上述显示画面包括在画面的中央部形成的有效显示 区域,和在该有效显示区域的外侧与有效显示区域邻接形成的非有效 显示区域。所谓有效显示区域是指发生面放电时显示实际的画面的区 域,所谓非有效显示区域是指虽然施加面放电用的电压,但是不发生 面放电、仅仅进行黑画面的显示的区域。本发明主要应用于一对基板被相对配置,在一方基板的内面形成 有在规定方向延长的多个主电极,在另一方基板的内面在与多个主电 极交叉的方向形成有多个地址电极,通过在邻接的主电极间发生面放 电而构成显示画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在该构成的情况下,非有 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的间距以比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的间距小的方 式形成即可。当为上述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时,也可以采用非有效显示区 域的地址电极的间距比有效显示区域的地址电极的间距小的构成。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在另一方基板的地址电极与地址电极之间形成有隔壁,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地址电极的间距比有效显示区 域的地址电极的间距小,并且非有效显示区域的隔壁的间距比有效显 示区域的隔壁的间距也小。当为上述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时,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 的宽度比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的宽度窄,于是,优选采用非有效显 示区域的主电极间的面放电间隙(gap)与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间的 面放电间隙大致相等的构成。下面,根据附图所表示的实施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并 且,本发明不受此限定,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图l (a)和图l (b)是表示本发明的PDP的构成的说明图。图1 (a)是全体图,图1 (b)是部分分解立体图。该PDP是彩色显示用 的AC驱动型的3电极面放电型PDP。本PDP10由前面侧的基板11和背面侧的基板21构成。就前面侧 的基板11和背面侧的基板21而言,能够使用玻璃基板、石英基板、 陶瓷基板等。在前面侧的基板11的内侧面,在水平方向上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有显示电极X和显示电极Y。邻接的显示电极X与显示电极Y之间全 部成为显示线L。各个显示电极X、 Y由ITO、 Sn02等宽幅的透明电 极12,和例如由Ag、 Au、 Al、 Cu、 Cr以及他们的叠层体(例如Cr/Cu/Cr 的叠层结构)构成的金属制的窄幅的总线电极13构成。对于Ag、 Au 可使用丝网印刷那样的厚膜形成技术,对于其他可使用蒸镀法、溅射 法等薄膜形成技术和蚀刻技术,而以所希望的根数、厚度、宽度、和 间隔形成显示电极X、 Y。还有,在本PDP中,虽然是显示电极X和显示电极Y以等间隔的 方式配置、邻接的显示电极X与显示电极Y之间全部成为显示线L的 所谓的ALiS结构的PDP,但是即使对于成对的显示电极X、 Y隔着不 发生放电的间隔(非放电间隔)而配置的PDP,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在显示电极X、 Y上,以覆盖显示电极X、 Y的方式形成有交流 (AC)驱动用的电介质层17。电介质层17是通过将低融点的玻璃浆 料利用丝网印刷法涂敷到前面侧的基板11上后烧制而成。电介质层17 也可以通过利用等离子体CVD法形成SiOj莫而形成。在电介质层17的上面形成有用于保护电介质层17以免受到因显示时的放电产生的粒子的冲撞导致损伤的保护膜18。该保护膜由MgO 形成。保护膜能够通过电子束蒸镀法、溅射法等在本领域公知的薄膜 形成工序而形成。在背面侧的基板21的内侧面上,在从平面看与显示电极X、 Y交 叉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地址电极A,覆盖该地址电极A形成有电介质 层24。地址电极A用于在与Y电极的交叉部上使选择发光单元的地址 放电发生的电极,以Cr/Cu/Cr的3层结构形成。该地址电极A也能够 利用其他例如Ag、 Au、 Al、 Cu、 Cr等形成。地址电极A也与显示电 极X、 Y —样,对于Ag、 Au可使用丝网印刷等厚膜形成技术,对于 其他可使用蒸镀法、溅射法等薄膜形成技术和蚀刻技术,以所希望的 根数、厚度、宽度、和间隔而形成。电介质层24能够利用与电介质层 17相同的材料、相同的方法形成。在邻接的地址电极A和地址电极A之间的电介质层24上,形成 有细条(stripe)状的多个隔壁29。隔壁29的形状不受此限制,也可 以是将放电空间区划成各个单元的网眼状。隔壁29也能够通过喷砂法、 印刷法、光刻法等形成。例如,在喷砂法中,将由低融点玻璃料、粘 合剂树脂、溶剂等构成的玻璃浆料涂敷在电介质层24上使之干燥后, 在该玻璃浆料层上设置有具有隔壁图案的开口的切削掩膜的状态下喷 上切削粒子,将露出于掩膜的开口的玻璃浆料切削,进一步烧成而形 成。另外,在光刻法中,代替利用切削粒子进行切削,在粘合剂树脂 中使用感光性的树脂,在经过使用掩膜的曝光和显影之后,通过烧制 而形成。在隔壁29的侧面和隔壁间的电介质层24上,形成有红(R)、绿 (G)、蓝(B)的荧光体层28R、 28G、 28B。荧光体层28R、 28G、 28B, 是将包含荧光体粉末、粘合剂树脂、和溶剂的荧光体浆料通过丝网印 刷或者使用分配器(dispenser)的方法等涂敷在隔壁29间的凹槽状的 放电空间内,将该操作按照每一种颜色重复进行后,经过烧制而形成。 该荧光体层28R、 28G、 28B,也能够使用包含荧光体粉末、感光性材 料、和粘合剂树脂的片状的荧光体层材料(所谓的生片(green sheet)), 通过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形成。在此情况下,将所希望的颜色的薄片粘贴在基板上的全部显示区域,进行曝光、显影,将该操作按照每一种 颜色重复进行,由此能够在对应的隔壁间形成各个颜色的荧光体层。通过以使显示电极X、 Y与地址电极A交叉的方式将上述前面侧的基板11和背面侧的基板21相对配置,将周围密封,向被隔壁29包 围的放电空间30填充混合了 Xe和Ne的放电气体而制作PDP。在该 PDP中,显示电极X、 Y与地址电极A的交叉部的放电空间30成为作 为显示的最小单位的1个单元(单位发光区域)。1个像素由R、 G、 B 的3个单元构成。首先向所有的显示电极X、 Y间施加复位(reset)电压发生复位放 电(该期间一般称为复位期间),预先使各个单元的带电状态均匀。之 后,依次向显示电极Y施加扫描电压,在此期间向所希望的地址电极 A施加电压,由此利用显示电极Y与地址电极A的交叉部发生选择放 电而选择发光单元(该期间一般被称为地址期间),利用伴随着该发光 而在单元的显示电极Y上形成的壁电荷,在显示电极X与显示电极Y 之间发生显示放电(该期间一般被称为显示期间),从而进行显示。选 择放电是在上下方向相对的地址电极A与显示电极Y之间的相对放 电,显示放电是在平面上平行配置的显示电极X、 Y之间的面放电。图2是表示以平面方式看PDP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图 2的PDP的放电状态的说明图。这些图表示面板的右上的部分。在面板的中央部分设置有有效显 示区域31,在有效显示区域31的外侧,与有效显示区域31邻接设置 有非有效显示区域32。由虚线表示有效显示区域31。由点划线表示非 有效显示区域32的外围。在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点划线的外侧,虽 然存在显示电极X、 Y和地址电极A的引出电极部分,但是省略其图 示。如这些图所示,在PDP中,为了使有效显示区域31的外周单元的 放电稳定地动作,在非有效显示区域32也形成有与有效显示区域31 同样的单元。对于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单元,在地址期间向显示电极Y施加扫 描电压,但是不对地址电极A施加电压,因此在非有效显示区域32不 发生选择放电。因此,在之后的显示期间,即使向显示电极X、 Y施加电压,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单元也不发光。这样,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单元不发生选择放电,进行黑显示。如果使有效显示区域31的显示电极X、 Y的间距为Sl,使非有效 显示区域32的显示电极X、 Y的间距为S2,电极间距Sl与电极间距 S2的关系变为S1>S2。另外,如果使有效显示区域31的地址电极A的间距为Pl,使非 有效显示区域32的地址电极A的间距为P2,则电极间距Pl与电极间 距P2的关系变为P1>P2。隔壁29的间距与地址电极A的间距同样,如果使有效显示区域 31的隔壁29的间距为Rl,使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隔壁29的间距为 R2,则隔壁间距Rl与隔壁间距R2的关系变为R1>R2。因为非有效显示区域32也伴随着因复位放电而产生的发光(参照 图3),为了使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单元的放电开始电压与有效显示区 域31的单元几乎相等,优选使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显示电极X、 Y 之间的间距(放电间隙)与有效显示区域31的放电间隙相等。为了使有效显示区域31的放电间隙与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放电 间隙相等,对于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显示电极X、 Y,有必要使其电 极宽度窄。因此,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显示电极X、 Y可以只由总线 电极构成。对于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地址电极A,使电极的宽度比有效显示 区域31的地址电极A窄。对于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隔壁29,也使隔 壁的宽度比有效显示区域31的隔壁29窄。图4和图5是比较例,表示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单元间距与有效 显示区域31的单元间距相等时的电极结构。图4是图2的对应图,图 5是图3的对应图。在图4和图5的电极结构中,如果使有效显示区域31的显示电极 X、 Y的间距为Sl ,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显示电极X、 Y的间距为S2, 则电极间距Sl与电极间距S2的关系就是S1=S2。另外,如果使有效显示区域31的地址电极A的间距为P1,非有 效显示区域32的地址电极A的间距为P2,则电极间距Pl与电极间距 P2的关系就是P1-P2。隔壁29的间距与地址电极A的间距一样,如果使有效显示区域31的隔壁29的间距为Rl,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隔壁29的间距为R2, 则隔壁间距R1与隔壁间距R2的关系就是R^R2。这样,就成为非有 效显示区域32的单元间距与有效显示区域31的单元间距相等的电极 结构。当将图4与图2比较时,在图2中斜线部分变窄。同样,当将图5 与图3比较时,在图3中斜线部分变窄。这样,使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显示电极X、 Y的间距S2和地址 电极A的间距P2,与有效显示区域31的显示电极X、 Y的间距S1和 地址电极A的间距Pl相比变小。gp,使非有效显示区域32的单元间 距也比有效显示区域31的单元间距变小。由此,使非有效显示区域32 的面积变小,并使显示面板的外框的宽度变窄。即使单元间距小,关 于非有效显示区域32,因为与历来一样进行同样的黑显示,所以有效 显示区域31的外周单元也能进行稳定的放电。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对配置有一对基板,在至少一方基板的内面形成有在规定方向上延长的多个电极,通过在邻接的电极间发生面放电而构成显示画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画面具有,形成在画面的中央部的有效显示区域,和在该有效显示区域的外侧与该有效显示区域邻接形成的非有效显示区域,非有效显示区域的电极的间距比有效显示区域的电极的间距小。
2. —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对配置有一对基板,在一方基板的 内面形成有在规定方向上延长的多个主电极,在另一方基板的内面在 与所述多个主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地址电极,通过在邻接的 主电极间发生面放电而构成显示画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画面具有,形成在画面的中央部的有效显示区域,和在 该有效显示区域的外侧与该有效显示区域邻接形成的非有效显示区 域,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的间距比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的间距小。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地址电极的间距比有效显示区域的地址电极的间距小。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另一方基板的地址电极与地址电极之间形成有隔壁,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地址电极的间距比有效显示区域的地址电极的间距小,并且 非有效显示区域的隔壁的间距比有效显示区域的隔壁的间距小。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的宽度比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窄,由此,非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间的面放电间隙与有效显示区域的主电极间的面放电间隙大致相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通过使非有效显示区域的单元间距比有效显示区域的单元间距小,从而使非有效显示区域变窄。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为,相对配置有一对基板,在至少一方基板的内面形成有在规定方向上延长的多个电极,通过在邻接的电极间发生面放电而构成显示画面;由形成在画面的中央部的有效显示区域和在该有效显示区域的外侧与有效显示区域邻接形成的非有效显示区域构成显示画面,并使非有效显示区域的电极的间距比有效显示区域的电极的间距小。
文档编号H01J11/02GK101253598SQ20058005143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1日
发明者黑木正轨 申请人: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