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21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且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降低了驱动电压且提高了发光效率。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一般是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来自由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的真空紫外(VUV)线激发了磷光体以发射红(R)、绿(G)、蓝(B)可见光,用于产生图像。
在典型的交流PDP中,寻址电极形成于后基板上且在一个方向延伸。介电层形成于后基板上以覆盖寻址电极。在介电层的顶部上,设置于寻址电极之间的障肋形成为条图案,且红(R)、绿(G)、蓝(B)磷光层形成于障肋之间。
在面对后基板的前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沿交叉寻址电极的一个方向上形成显示电极,每个均包括一对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介电层和MgO保护层又形成于覆盖显示电极的整个前基板上。
放电单元形成在后基板的寻址电极交叉前基板的显示电极的位置。PDP具有排列为矩阵图案的百万计的放电单元。
如此的AC PDP采取了利用存储器特性的驱动方法来同时驱动如此大数量的放电单元。具体而言,需要在一定值上的电压差来启动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的放电,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均包括一对显示电极。具有一定值的阈值电压被称为点火电压(Vf)。
当将寻址电压(Va)施加于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时,放电开始。通过在放电单元中的放电产生了等离子体,且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和离子向具有相反极性的电极迁移。因此,电流流动。
因为介电层被涂布在AC PDP的每个电极上,大多数的迁移的空间电荷沉积在具有相反极性的介电层上。因此,横跨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的间隙的净电压差变得小于初始寻址电压(Va),且其导致了放电弱且最终消失。
在该情形,与维持电极上的介电层相比,扫描电极上的介电层收集了比较大量的离子。在维持和扫描电极上方的介电层上的积累的电荷被称为壁电荷(Qw)。而且,横跨维持和扫描电极之间的空间的电压被称为壁电压(Vw)。
对于将一定的电压(Vs;放电维持电压)连续地施加在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的情形,当放电维持电压(Vs)和壁电压(Vw)的和(Vs+Vw)超过点火电压(Vf)时,放电在放电单元中开始。在此刻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激发了相应的磷光层,使得发射了可见光,且透明前基板透射可见光以显示图像。
然而,在PDP的制造工艺中,在前基板上的扫描和维持电极上方形成均匀厚度的介电层。虽然具有均匀厚度的介电层有助于制造工艺,但是由于在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发生表面放电的电场中长的路径,其降低了放电效率。
因此,在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需要较高的放电维持电压(Vs),且该放电维持电压导致了驱动PDP的较高的放电电压。因此,PDP需要大的电功耗,且由于高电压驱动而发射了电磁干扰。
而且,形成于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的介电层的均匀的厚度减小了产生的可见光通过前基板的透射率,且造成具有低亮度和低发光效率的PDP。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通过提高显示电极之间的维持放电的效率,由于低电压驱动,从而获得了低电功耗和低电磁干扰产生,而且,通过更高的可见光透射率,提高了面板的发光效率。
一种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放电单元的障肋;形成于放电单元内侧上的磷光层;以及在第一方向上形成于第一基板上的寻址电极。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两者均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形成于第二基板上,显示电极至少具有一对相应于每个放电单元的扩大的电极;第一点火电极和第二点火电极,每个均形成在分别从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在所述障肋上方和沿所述障肋延伸的电极一端,向放电单元的中心突出;第一介电层,形成于第二基板上,覆盖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具有形成于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第一开口;和第二介电层,独立地形成,覆盖暴露于第一介电层的第一开口的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二开口可以形成于覆盖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的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二介电层形成,独立地覆盖暴露于第一介电层的第一开口的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且在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之间可以具有第二开口。而且,第三开口可以形成于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之间。
每个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分别从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延伸且向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分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以及独立分开的介电层,从而使得在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均分别形成开口。该设置缩短了电极之间的电场的路径,且通过提高放电效率,实现了低电功耗和低的电磁干扰的产生。
而且,通过增加对于前基板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开口,可以提高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


当结合附图时,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随着本发明更好地被理解,本发明的更完整的理解以及其存在的许多优点将更明显,在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透视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介电层的开口图案的设置的局部平面图;图3是沿图2的截线III-III所取的横截面图;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介电层的开口图案的设置的局部平面图;以及图5是是沿图4的截线V-V所取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包括第一基板11(后基板);和,面对第一基板11的第二基板12(前基板)。通过将多个障肋13定位在后基板11和前基板13之间而形成等离子体放电的多个放电单元14。具有红(R)、绿(G)和蓝(G)荧光粉之一的磷光层15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14的内侧上。
在面对前基板12的后基板11的表面上,沿第一方向(y方向)形成了寻址电极16,其平行于相邻的寻址电极16设置,并具有预定的间隙。
相应于放电单元14,显示电极,即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17、18形成于前基板12上,在第二方向(x方向)延伸,且彼此平行放置,在第一方向具有放电单元14的间距。
放置在后基板11和前基板12之间的障肋13包括第一障肋构件13a和第二障肋构件13b,两者均以矩阵图案形成放电单元。
第一障肋构件13a平行于相邻的其它第一障肋构件13a放置。第二障肋构件13b垂直于第一障肋构件13a放置且保持平行于其它第二障肋构件13b。由此,第一和第二障肋构件13a、13b界定了等离子体放电的放电单元。
如图2和3所示,每个第一显示电极17和第二显示电极18包括在第二方向(x方向)延伸的汇流电极17b、18b,和从汇流电极17b、18b向每个放电单元14的中心突出的扩大的电极17a和18a。汇流电极17b、18b均可以分别接近放电单元14的两侧形成,且一对扩大的电极17a、18a形成以在放电单元14中彼此面对。
扩大的电极17a、18a用于引起每个放电单元14内的等离子体放电,且可以由透明的氧化铟锡制成来获得高的开口率。汇流电极17b、18b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来获得高导电率,用于补偿扩大的电极17a、18a的高电阻。
为了覆盖和保护显示电极17、18,第一介电层19形成于前基板12上。第一介电层19具有形成于成对的扩大的电极17a、18a之间的空间的第一开口G1。
在第一介电层19的第一开口G1中,诱发了第一显示电极17和第二显示电极18之间的表面放电(face discharge)以启动放电。表面放电被诱发且在第一介电层19的表面上从第一开口G1的周边到放电单元14的外边缘的范围传播。
因此,表面放电基本在第一显示电极17和第二显示电极18之间发生,且降低了点火电压(Vf)。因此,由于接近第一介电层19的第一开口G1的短的放电路径和由此形成的强电场,可以提高放电效率。
另外,第一点火电极20和第二点火电极21分别在从第一显示电极17和第二显示电极18沿第二障肋13延伸的电极的每个端部形成。每个第一点火电极20和第二点火电极21分别向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17、18的扩大的电极17a和18a之间的第一开口G1突出。
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20、21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17、18之间发生完全的维持放电之前和在寻址电极16和第二显示电极18之间的寻址放电产生之后引起初始维持放电。因此,如此的低电压驱动引起了低的电功耗和低的电磁干扰。
因为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20、21的端部分突出进入第一介电层19的第一开口G1,第二介电层22独立地形成以覆盖到第一开口G1的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20、21的暴露的部分。
第二介电层22形成于前基板上,其方式为第二开口G2放置在第二介电层22和第一介电层19之间。
在第二介电层22和第一介电层19之间形成的第二开口G2通过作为把在放电单元内产生的可见光透射到前基板12的光通路而提高了亮度。因此,第二开口G2可以提高PDP的发光效率。
如图4和5所示,第二介电层32具有形成于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20、21之间的第三开口G3,而且该第二介电层覆盖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20、21用于保护,且具有形成于第二介电层32和第一介电层19之间的第二开口G2。
第二介电层32可以通过用绝缘材料涂布而形成,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20、21由导电材料制成。
通过在形成于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20、21之间的第三开口G3中产生表面放电,在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20、21之间的初始维持放电可以在低电压发生。
因此,如此的低电压驱动导致了低的电功耗,且防止由高电压驱动发射的电磁干扰。
而且,形成于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20、21之间的第三开口G3将更多的可见光传输到前基板12,且可以提高PDP的亮度和发光效率。
虽然已经在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但是可以理解这里教授的基本发明构思的许多变化和/或修改仍将落在由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放电单元的障肋;形成于所述放电单元内侧上的磷光层;在第一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寻址电极;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两者均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显示电极至少包括一对相应于每个放电单元的扩大的电极;第一点火电极和第二点火电极,每个均分别形成在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在所述障肋上方和沿所述障肋延伸的电极一端,向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突出;第一介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覆盖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第一开口;和第二介电层,形成来覆盖暴露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二开口形成于覆盖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的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介电层形成,独立地覆盖暴露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介电层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之间的第二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三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延伸且向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分叉。
7.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放电单元的障肋;在第一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寻址电极;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两者均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显示电极包括一对相应于每个放电单元的扩大的电极;第一点火电极和第二点火电极,每个均形成在分别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在所述障肋上方和沿所述障肋延伸的电极一端,向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突出;以及第一介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覆盖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第一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介电层,形成来覆盖暴露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第二开口形成于覆盖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的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介电层形成,独立地覆盖暴露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介电层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之间的第二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第三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分别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延伸且向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分叉。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基本彼此垂直。
1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放电单元的障肋;在第一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寻址电极;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两者均在不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包括相应于每个放电单元的汇流电极和从所述汇流电极延伸的扩大的电极,所述扩大的电极向放电单元的中心延伸;以及第一介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覆盖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包括形成于所述成对的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空间之间的第一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端部的第一点火电极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的端部的第二点火电极,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均形成沿所述障肋的构件之一向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突出;和第二介电层,形成来覆盖暴露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二开口形成于覆盖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的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且所述扩大的电极的电阻大于所述汇流电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介电层形成,独立地覆盖暴露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介电层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之间的第二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三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点火电极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延伸且向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邻放电单元的中心分叉。
全文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放电单元的障肋;形成于放电单元内侧上的磷光层;在第一方向上形成于第一基板上的寻址电极;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两者均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形成于第二基板上,显示电极至少具有一对相应于每个放电单元的扩大的电极;第一点火电极和第二点火电极,每个均形成于分别从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在障肋上方和沿障肋延伸的电极一端,向放电单元的中心突出;第一介电层,形成于第二基板上,覆盖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具有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第一开口;和第二介电层,独立地形成,覆盖暴露于第一介电层的第一开口的第一和第二点火电极。
文档编号H01J11/34GK1835175SQ200610059209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6日
发明者柳宪锡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