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62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尤其涉及能够改善驱动等离子显示器时由于开关等附属元件的偏差而引起电流和发热特性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是利用He+Xe、Ne+Xe、He+Ne+Xe等气体放电时所发出的147nm紫外线,激射荧光体的方法进行发光,从而能够显示包括文字和图像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
图1为现有技术的3电极交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3电极交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包括设置在上板10上的扫描/维持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设置在下板20上的寻址电极22。扫描/维持电极11和共用维持电极12都设置了由透明电极11a、12a(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扫描/维持电极11和共用维持电极12中都设置了用于降低电阻的金属总线电极11b、12b。设置了扫描/维持电极11和共用维持电极12的上板10上还涂布着上部电介质层13a和保护膜14。
上部电介质层13a上聚集了在等离子放电时所产生的壁电荷。保护膜14用于防止由于等离子放电时所产生的溅射而导致上部电介质层13a的损伤,还能够提高2次电子的发射效率。保护膜14通常由氧化镁(MgO)制作而成。
另外,在设置了寻址电极22的下板20上设置了下部电介质层13b、隔栅21。下部电介质层13b和隔栅21的表面涂有荧光体层23。寻址电极22设置的方向与扫描/维持电极11和共用维持电极12相互垂直交叉。隔栅21与寻址电极22并排设置,能够防止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视光线向相邻的放电单元泄漏。荧光体层23由于受到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的激射,能够产生红、绿、青三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另在位于上/下板10、20与隔栅21之间的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中,注入了用于进行放电的He+Xe或者Ne+Xe等惰性混合气体。下面参照图2对具有上述结构的以往等离子显示器的驱动装置进行说明。
图2为现有技术的交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交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了m×n个与扫描/维持电极线(Y1至Ym)、共用维持电极线(Z1至Zm)和寻址电极线(X1至Xn)相连接的放电单元1,并设置成矩阵形态的等离子显示器100;用于驱动扫描/维持电极线(Y1至Ym)的扫描/维持驱动装置102;用于驱动共用维持电极线(Z1至Zm)的共用维持驱动装置104;用于寻址电极线(X1至Xn)的数据驱动装置106。扫描/维持驱动装置102依次向扫描/维持电极线(Y1至Ym)提供扫描脉冲和维持脉冲,对放电单元1以线为单位依次进行扫描,并进而使m×n个放电单元1进行持续放电。共用维持驱动装置104向所有的共用维持电极线(Z1至Zm)提供维持脉冲。寻址驱动装置106向寻址电极线(X1至Xn)提供与扫描脉冲同步的映像数据。
另外,进行上述驱动的交流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需要几百伏以上的高电压才能进行维持放电。因此,为了降低进行维持放电所需的驱动电力,扫描/维持驱动装置102和共用维持驱动装置104还增加设置了能量回收电路。能量回收电路先将向扫描/维持电极线(Y)和共用维持电极线(Z)进行充电的电压回收,然后在进行放电时再将其用作驱动电压。
图3为现有技术设置的用于回收维持放电电压的能量回收电路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能量回收电路包括,能量供给/回收装置108和维持电压源110两个部分。能量供给/回收装置108包括连接在面板电容(Cp)和源电容(Cs)之间的电感线圈(L);并联在源电容(Cs)和电感线圈(L)之间的第1和第2开关(S1、S2)。另外,第1开关和第2开关的一端设置了第1二极管和第2二极管。维持电压源110由并联在面板电容(Cp)和电感线圈(L)之间的第3和第4开关(S3、S4)构成。面板电容(Cp)等价显示了扫描/维持电极线(Y)和共用维持电极线(Z)形成的经典容量。第3开关(S3)与维持电压源(Vsus)相连,第4开关(S4)与接地电压源(GND)相连。源电容(Cs)在维持放电时将向面板电容(Cp)充电的电压进行回收并充电,进而再将其作为充电电压提供给面板电容(Cp)。源电容(Cs)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从而能够以相当于维持电压(Vsus)一般值的Vsus/2电压进行充电。电感线圈(L)与面板电容(Cp)构成了共振电路。第1至第4开关(S1至S4)用于对电流进行控制。共用维持驱动装置104中设置的能量回收电路以面板电容(Cp)为中心,与扫描/维持驱动装置102相对称。
一方面,在现有的技术下,用于回收维持放电电压的能量回收电路的实际结构中,维持电压源110并不只是由并联在面板电容(Cp)和电感线圈(L)之间的第3和第4开关(S3、S4)构成,还可以是其他多个开关并联而成,如图4所示。
图4为根据现有技术设置的用于回收维持放电电压的实际的能量回收电路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能量回收电路中并联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际的能量回收电路中,为了提供充分的电流并能够产生维持放电,维持电压源110中设置了多个开关。多个开关(S31,..,S3n,S41,..,S4n)大多都是电流容量较小的开关元件,他们并联在面板电容(Cp)和电感线圈(L)之间。这种电流容量较小的多个开关(S31,..,S3n,S41,..,S4n)相对于电流容量较大的开关元件来说,它具有能够减小电阻和即使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它的发热特性也较好。
再更具体地观察实际能量回收电路中所包括的维持电压源110的话,就可以发现多个开关之间的输出节点(n)向着面板,并且是共用的。也就是说,向整个面板提供的维持电压(Vs)被提供到电路装置的共用节点(node)上。
多个开关(S31,..,S3n,S41,..,S4n)并联在电感线圈(L)和面板电容(Cp)之间,连接到共用输出节点(n)上,在这样的结构中,理论上如果条件相同的话,各个开关应该发挥相同的性能,但实际上它们所发挥的性能是各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即使采用同一种开关元件,也因各种开关之间的偏差和驱动特性的差异,在其性能上多少都会有一些差异。
随着等离子显示器制作得越来越大,电源开关的数量就会增加,因此即使每个附件的误差再小,也由于数量多,并联在一起的附件的误差累计的结果就会产生发热量过大、消耗电力增加并容易产生附件的损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传统技术所产生的问题而被开发。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它能够改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时由于单个开关的偏差和驱动特性的差异而造成的电流和发热特性的不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所提供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向扫描/维持电极提供扫描电压和维持电压的扫描/维持驱动装置;向共用维持电极提供维持电压的共用维持驱动装置;用于向寻址电极提供数据电压的寻址驱动装置,而上述等离子显示器被划分成多个画面、上述扫描/维持电极驱动装置和共用维持驱动装置包括了与上述等离子显示器划分出来的多个画面数量相等的能量回收电路,该能量回收电路向各个画面提供独立的维持驱动脉冲。
等离子显示器划分出来的画面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上述等离子显示器的上部和下部。上述扫描/维持电极驱动装置和共用维持驱动装置均包括有第1能量回收电路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该第1能量回收电路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在维持放电时,分别向上述等离子显示器的上部和下部画面提供独立的维持脉冲。
第1能量回收电路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均包括能量供给/回收装置和维持电压源组件。该维持电压源组件包括维持电压源、第3开关和第4开关等装置。第3开关和第4开关并联在等离子显示器和能量供给/回收装置之间。
能量供给/回收装置包括通过共振从等离子显示器中回收,源电压源中储存的能量,进而再将其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等离子显示器的电感线圈;能够在通过上述电感线圈向上述等离子显示器提供能量和从等离子显示器中回收能量这两种操作之间进行切换的第1开关和第2开关。第1开关和第2开关并联在源电压源和电感线圈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并不共用一个输出节点向能量回收电路提供维持脉冲,所以能够改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时由于单个开关的偏差和驱动特性的差异而造成的电流和发热特性的不稳定性。


图1为现有技术的3电极交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交流表面放电型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现有技术设置的用于回收维持放电电压的能量回收电路示意图;图4为根据现有技术设置的用于回收维持放电电压的实际能量回收电路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能量回收电路中的并联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能量回收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能量回收电路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符号说明200第1能量回收电路 200′第2能量回收电路210、210′能量供给/回收装置 220、220′维持电压源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化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6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能量回收电路示意图。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包括在上板上设置了多个由扫描/维持电极(Y1至Ym)和共用维持电极(Z1至Zm)组成的电极对,在下板上设置了与扫描/维持电极和共用维持电极交叉垂直的寻址电极(X1至Xm)的等离子显示器;用于向扫描/维持电极提供扫描电压和维持电压的扫描/维持驱动装置;用于向共用维持电极提供维持电压的共用维持驱动装置;用于向寻址电极提供数据电压的寻址驱动装置。
如图6所示,扫描/维持电极驱动装置和共用维持驱动装置均包括第1能量回收电路200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200′,第1能量回收电路200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200′在维持放电时向等离子显示器提供维持脉冲。这时,由第1能量回收电路200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200′所提供的维持脉冲分别被提供给了等离子显示器中划分出来的上部面板(Panel-top)和下部面板(Panel-bottom)。
第1能量回收电路200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200′均包括有能量供给/回收装置210、210′和维持电压源220、220′。
第1能量回收电路200的能量供给/回收装置210包括连接到作为等离子显示器的面板电容(Cp)和作为源电压源的源电容(C1)之间的电感线圈(L1);并联在上述源电容(C1)和电感线圈(L1)之间的第1开关(S1)和第2开关(S2)以及第1二极管(D1)和第2二极管(D2)。第1开关(S1)和第1二极管(D1)与第2开关(S2)和第2二极管(D2)采用串连方式连接。上述源电容(C1)具有能够进行相当于维持电压(Vs)一半的Vs/2电压充电的静电容量,在维持放电时,回收向面板电容(Cp)各个区域进行充电的电压,同时再将此回收的充电电压重新提供给面板电容(Cp)的各个区域。这时,电感线圈(L1)与面板电容(Cp)构成了共振电路。
另外,第1能量回收电路200的维持电压源220组件包括了维持电压源(Vs)、第3开关(S31,S32,..,S3n)和第4开关(S41,S42,..,S4n)。该第3开关(S31,S32,..,S3n)和第4开关(S41,S42,..,S4n)并联在作为等离子显示器的面板电容(Cp)和电感线圈(L1)之间。第3开关(S31,S32,...,S3n)与维持电压源(Vs)相连,第4开关(S41,S42,...,S4n)与接地电压源(GND)相连。
第2能量回收电路200′的能量供给/回收装置210′和维持电压源220′与第1能量回收电路200的能量供给/回收装置210和维持电压源220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7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能量回收电路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能量回收电路与前面说明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能量回收电路具有相同的结构。
第1能量回收电路200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200′的能量供给/回收装置210、210′包括通过共振从作为等离子显示器的面板电容(Cp)的各个区域中回收源电压源(C1、C′1)中储存的能量,进而再将其回收的能量再提供给面板电容(Cp)的各个区域的电感线圈(L1、L′1);能够在通过上述电感线圈(L1、L′1)向上述面板电容(Cp)的各个区域提供能量和从面板电容(Cp)的各个区域中回收能量这两种操作之间进行切换的第1开关(S1,..,S1n,S′1,..,S′1n)和第2开关(S2,..,S2n,S′2,..,S′2n)。第1开关(S1,..,S1n,S′1,..,S′1n)和第2开关(S2,..,S2n,S′2,..,S′2n)并联在源电压源(C1、C′1)和电感线圈(L1、L′1)。
同样,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由于在维持放电时通过扫描/维持电极驱动装置和共用维持驱动装置各自的第1能量回收电路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向面板电容的各个区域提供了维持脉冲,因此能够改善以往由于通过一个能量回收电路向整个面板电容提供维持脉冲而出现的诸如开关偏差和电流供给不稳定等问题。
虽然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中,向着面板电容的维持脉冲输出节点(P1、P2)并不是共用的,而且电流位相也会有所差异,但是由于通过各个输出节点(P1、P2)所提供的维持脉冲提供给了另外的面板电容区域,因此防止了由于电流位相差异而产生的装置受损现象。
虽然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在向面板电容提供维持脉冲时,被划分成第1能量回收电路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也就是说通过两个输出节点,向面板电容提供维持脉冲,但是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输出节点,向面板电容提供维持脉冲。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熟悉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和必要特点,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具体形式的变更。因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是在所有方面以示例的目的而展开,并没有局限性,比起上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范围更体现在下述的权利要求范围,权利要求范围的思想和范围及其等价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化的形式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向扫描/维持电极提供扫描电压和维持电压的扫描/维持驱动装置;向共用维持电极提供维持电压的共用维持驱动装置;用于向寻址电极提供数据电压的寻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显示器被划分成多个画面,上述扫描/维持电极驱动装置和共用维持驱动装置包括了与上述等离子显示器划分出来的多个画面数量相等的能量回收电路,该能量回收电路向各个画面提供独立的维持驱动脉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等离子显示器划分出来的画面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上述等离子显示器的上部和下部,上述扫描/维持电极驱动装置和共用维持驱动装置均包括第1能量回收电路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该第1能量回收电路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在维持放电分别向上述等离子显示器的上部和下部画面提供独立的维持脉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能量回收电路和第2能量回收电路均包括有能量供给/回收装置和维持电压源组件,该维持电压源组件包括维持电压源、第3开关和第4开关等装置,第3开关和第4开关并联在等离子显示器和能量供给/回收装置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量供给/回收装置包括通过共振从等离子显示器中回收,源电压源中储存的能量,进而再将其回收的能量提供给等离子显示器的电感线圈;能够在通过该电感线圈,向上述等离子显示器提供能量和从等离子显示器中回收能量这两种操作之间进行切换的第1开关和第2开关;所述第1开关和第2开关并联在源电压源和电感线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向扫描/维持电极提供扫描电压和维持电压的扫描/维持驱动装置;向共用维持电极提供维持电压的共用维持驱动装置;用于向寻址电极提供数据电压的寻址驱动装置。上述等离子显示器被划分成多个画面,上述扫描/维持电极驱动装置和共用维持驱动装置包括了与上述等离子显示器划分出来的多个画面数量相等的能量回收电路,该能量回收电路向各个画面提供独立的维持驱动脉冲。
文档编号H01J17/49GK101083039SQ20061008582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9日
发明者崔正泌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