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35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特别是,具有扩大放电表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近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阴极线管(CRT)显示器。在PDP中,放电气体密封在两个基板之间,在基板上形成多个放电电极,提供放电电压,并且以预定的方式形成的荧光层由放电电压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因此获得期望的图像。
在交流三电极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中,由于扫描电极、公共电极、汇流电极、覆盖这些电极的介电层和保护层依次形成在第一基板的下表面上的结构,大部分(大约40%)由荧光层发射的可见光线被吸收了,其降低了发光效率。
此外,当交流三电极表面放电PDP长时间显示相同的图像,荧光层被来自放电气体的带电粒子离子溅射,其导致永久残留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其中放电表面扩大了,维持放电电压降低了,孔径比和透射率显著地增加了,并且放电效率显著地提高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平行设置的第二基板;第一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与第一和第二基板一起界定放电单元;第二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一阻挡肋一起界定放电单元,该第二阻挡肋比第一阻挡肋宽;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第一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第二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该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一放电电极分开;荧光层,设置在放电单元内,该荧光层到第一阻挡肋比到第二阻挡肋更近;和放电气体,容纳在放电单元内。
第一放电电极优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而第二放电电极延伸与第一放电电极相交。
PDP优选地还包括与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相交的地址电极,且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
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优选没有荧光层,并且地址电极优选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中没有荧光层的一个基板上,而介电层优选设置在地址电极上。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优选靠近第一阻挡肋并且具有凹槽,而荧光层设置在凹槽中。
一对第一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第一阻挡肋内,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第二阻挡肋内,并且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平行设置的第二基板;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与第一和第二基板一起界定放电单元且有具有梯形形状的横截面;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该第二放电电极与该第一放电电极分开;荧光层,设置成距阻挡肋具有最小横截宽度的部分比阻挡肋具有最大横截宽度的部分更近,该荧光层设置在放电单元内;和放电气体,容纳在放电单元内。
第一放电电极优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而第二放电电极延伸与第一放电电极相交。。
PDP优选还包括与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相交的地址电极,且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
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优选没有荧光层,并且地址电极优选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中没有荧光层的一个基板上,而介电层优选设置在地址电极上。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优选靠近阻挡肋具有最小宽度的横截部分,并且更靠近阻挡肋具有最小宽度的横截部分的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优选具有凹槽,且荧光层优选设置在该凹槽中。
一对第一放电电极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阻挡肋内,并且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平行设置的第二基板;第一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与第一和第二基板一起界定放电单元;第二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一阻挡肋一起界定放电单元,该第二阻挡肋比该第一阻挡肋宽;第三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阻挡肋和第二阻挡肋一起界定放电单元,该第三阻挡肋比该第二阻挡肋宽;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第一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第二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该第二放电电极与该第一放电电极分开;第三放电电极,设置在第三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该第三放电电极与该第二放电电极分开;荧光层设置成距第一阻挡肋比第二和第三阻挡肋更近,该荧光层设置在放电单元内;和放电气体,容纳在放电单元内。
第一至第三放电电极之一优选延伸与第一至第三放电电极中其他电极的方向相交。
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优选靠近第一阻挡肋,并且第一和第二基板中更靠近第一阻挡肋的一个基板优选具有凹槽,且该荧光层优选设置在该凹槽内。
一对第一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第一阻挡肋内,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第二阻挡肋内,且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一对第一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第一阻挡肋内,一对第二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第二阻挡肋内,并且一对第三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第三阻挡肋内,该对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仍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平行设置的第二基板;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与第一和第二基板一起界定放电单元,并且具有梯形形状的横截面;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该第二放电电极与该第一放电电极分开;第三放电电极,设置在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该第三放电电极与该第二放电电极分开;荧光层,设置成距阻挡肋具有最小宽度横截面的部分比阻挡肋具有最大宽度横截面的部分更近,该荧光层设置在放电单元内;和放电气体,容纳在放电单元内。
第一至第三放电电极之一优选延伸与第一至第三放电电极中其他电极的方向相交。
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优选靠近阻挡肋具有最小宽度横截面的部分,并且更靠近阻挡肋具有最小宽度横截面的部分第一和第二基板的一个基板优选具有凹槽,且荧光层优选设置在该凹槽中。
一对第一放电电极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阻挡肋内,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一对第一放电电极、一对第二放电电极和一对第三放电电极优选设置在阻挡肋内,该对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结合附图,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将变得更好理解,继之对本发明和其中伴随优点的全面评价易于显见,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其中图1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局部剖面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剖面透视图;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图4是沿图3中IV-IV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图5是图2中PDP的修改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是图2中PDP的另一个修改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剖面透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VIII-VIII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8中IX-IX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图10是图7中PDP的修改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和图11是图7中PDP的另一个修改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交流三电极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100的局部剖面和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由于扫描电极106、公共电极107、汇流电极108、覆盖电极106、107和108的介电层109和保护层111依次形成在第一基板101的下表面上的结构,大部分(大约40%)的由荧光层110放射的可见光线被吸收了,其降低了发光效率。
此外,当交流三电极表面放电PDP 100长时间显示相同的图像时,荧光层110被来自放电气体的带电粒子离子溅射,其导致永久的残留图像。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局部剖面透视图,图3是沿着图2中III-III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而图4是沿着图3中IV-IV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
参照图2、3和4,PDP 200包括透明的第一基板210和通过预定的间隙与第一基板210分开以使得与其平行的第二基板220。
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界定了多个放电单元250,其由第一阻挡肋230和第二阻挡肋240所划分。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因为第一基板210是透明的,所以由放电产生的可见光线穿透第一基板210。然而,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制。就是说第二基板220可以是透明的或者第一和第二基板210和220两者都可以是透明的。
第一阻挡肋230设置在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之间。第一阻挡肋230可以从第二阻挡肋240延伸。然而,第一阻挡肋230可以从第一基板210延伸。
第一阻挡肋230由介电物质形成,并且多个第一放电电极231设置在介电物质中。第一保护层232形成在第一阻挡肋230的侧面上。
第二阻挡肋240也由介电物质形成,并且多个第二放电电极241设置在介电物质中。
第二阻挡肋240的宽度大于第一阻挡肋230的宽度。第二保护层242形成在第二阻挡肋240的侧面上。
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围绕放电单元250。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不需要是透明的,并且因此可以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形成。这样,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可以由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低阻抗的金属材料形成,例如Ag、Al或者Cu。因此,具有的很多优点在于由于放电引起的响应速度增加了,信号没有失真,并且维持放电需用的功耗减小了。
另外,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以梯形形状形成,但是可以以多样的形状形成,例如环形或者矩形回路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一放电电极231用作扫描电极,而第二放电电极241用作地址电极。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在相邻的放电单元250之间不存在非放电空间。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就是说,在根据本发明的PDP板中,在相邻的放电单元250之间可以存在非放电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在相邻的放电单元250之间不存在非放电空间,并且在其间主要存在放电空间。一对第一放电电极231设置在第一阻挡肋230内,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241设置在第二阻挡肋240内。因而,每对放电电极在相邻的放电单元250中执行放电。
然而,如图2所示,因为第二阻挡肋240的宽度大于第一阻挡肋230的宽度,所以第二放电电极241设置成使得该对第二放电电极241之间的距离d2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231之间的距离d1。于是,因为该对第二放电电极241之间的电容可以减小,所以由第二放电电极241产生的无用功也可以减小。特别是,如图2所示,当提供电压以便第二放电电极241执行寻址时,无用功进一步减少,从而放电效率可以提高。
用于形成第一阻挡肋230和第二阻挡肋240的介电物质防止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在维持放电期间直接电短路,并且防止带电粒子直接碰撞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介电物质导致带电粒子聚集壁电荷。介电物质可以是PbO、B2O3或者SiO2。
第一保护层232和第二保护层242由氧化镁(MgO)形成。第一保护层232和第二保护层242防止由介电物质形成的第一和第二阻挡肋230和240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231和241被等离子体溅射而损坏,发射二次电子,并且减小放电电压。
另外,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被第一阻挡肋230和第二阻挡肋240划分的放电单元250具有矩形横截面。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放电单元250的横截面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例如三角形或者五边形的形状或者圆形形状或者椭圆形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彼此相交。因此,PDP 200可以仅用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来驱动,而没有额外的电极。也就是,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一放电电极231用作扫描电极,而第二放电电极241用作地址电极,以便实现选址和维持放电。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并且可以额外设置用作公共电极的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一放电电极231用作扫描电极,而第二放电电极241用作地址电极。然而,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制。也就是说,第一放电电极231可以用作地址电极,而第二放电电极241可以用作扫描电极。然而,如上所述,为了减小由第二放电电极241产生的无用功,第二放电电极241作为地址电极是有利的。
根据本方明的当前实施例,凹槽211形成在第一基板210内,而多层荧光层260形成在凹槽211上。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并且荧光层260可以形成在第一阻挡肋230的侧面上。
荧光层260包括响应紫外(UV)线而发射可见光线的元件。形成在红色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126包括荧光剂例如Y(V,P)O4:Eu,形成在绿色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126包括荧光剂例如Zn2SiO4:Mn,并且形成在蓝色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126包括荧光剂例如BAM:Eu.
放电气体例如氖(Ne)、氙(Xe)或者其混合气体密封在放电单元250中。
根据本发明包括当前实施例,放电表面增加了,并且放电区域扩大了,从而等离子体的数量可以得以增加,并且可以实现低电压驱动。从而,根据本发明,即使当高浓度的氙气用作放电气体,也可以实现低电压驱动,并且发光效率可以显著提高。由此,本发明解决了PDP因为当高浓度的氙气用作放电气体时低电压驱动不容易实现的问题。
图2中的PDP200的放电操作如下。首先,如果在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之间由外部电源提供预定的寻址电压,则产生寻址放电,并且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了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250。然后,如果在选择放电单元250的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之间提供维持放电电压,则由于聚集在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上的壁电荷的运动,而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期间受激放电气体的能级减小了,并且发射出紫外线。紫外线激发施加在第一基板210的凹槽211上的荧光层260,受激发的荧光层260的能级减小了,并且发射可见光线。发射出的可见光线穿透第一基板210,因此形成用户能辨认的图像。
在图1中的PDP中,在扫描电极106和公共电极107之间的维持放电垂直产生,从而放电表面相对狭窄。然而,图2中的PDP 200的维持放电在所有界定放电单元250的侧面上产生,从而放电表面相对宽阔。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二阻挡肋240的宽度大于第一阻挡肋230的宽度,并且荧光层260形成在第一基板210的凹槽211中。由于此结构,在第二阻挡肋240之间的放电空间减小了。因而,在放电期间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中央部分C在放电单元250的向上方向上移动以更靠近荧光层260。于是,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的紫外线更集中地在荧光层260中吸收,从而提高了可见光线转换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维持放电在沿着放电单元250的侧面的环形曲线内产生,并且逐渐扩散到放电单元250的中上部分。增大了维持放电产生区域的体积,放电单元250中的空间电荷有益于发射,并且提高了发光效率。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阻挡肋结构中,第一阻挡肋230和第二阻挡肋240彼此分开,并且第一放电电极231和第二放电电极241设置在第一阻挡肋230和第二阻挡肋240中。因此,用于形成第一放电电极231或者第二放电电极241的材料在烘烤工艺中被去除,并且防止第一和第二电极231和241电接触。这样,当PDP 200被驱动时,可以防止第一和第二电极231和241电短路。
另外,因为第二阻挡肋240的宽度大于第一阻挡肋230的宽度,所以该对第二放电电极241之间的距离d2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231之间的距离d1。因为该对第二放电电极241之间的电容可以减小,所以由第二放电电极241产生的无用功也可以减小,从而提高放电效率。
图2中的PDP 200的修改例通过引用图2和图5之间的差别参照图5描述如下。
图5是图2中PDP 200的修改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参照图5,PDP 300包括具有凹槽311的第一基板310、第二基板320、第一阻挡肋330、多个第一放电电极331、第一保护层332、第二阻挡肋340、多个第二放电电极341、第二保护层342和多层荧光层360。
图2和图5之间的差别在于,图5中的PDP 300包括多个地址电极70和介电层380。
就是说,图5中的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二放电电极341在一个方向上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地址电极370与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二放电电极341相交。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二放电电极341之一用作扫描电极,而另一个用作公共电极。
地址电极370设置在第二基板320上,并且介电层380设置在地址电极370上。
如上所述,图5中PDP 300的示范性的放电操作如下。首先,如果在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二放电电极341中用作扫描电极的一个电极和地址电极370之间提供来自外部电源的预定的寻址电压,则产生寻址放电,并且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350。然后,如果在选择的放电单元350的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二放电电极341之间提供维持放电电压,则由于聚集在第一放电电极331和第二放电电极341上的壁电荷的运动,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期间受激放电气体的能级减小了,并且发射出紫外线。发射出的紫外线激发施加在第一基板310的凹槽311中的荧光层360。受激荧光层360的能级减小了,并且发射出可见光线。发射出的可见光线穿透第一基板310,因此形成用户可以辨认的图像。
因而,在图5中的PDP 300中,第二阻挡肋340之间的放电空间减小,从而在放电期间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中央部分C在放电单元350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以更靠近荧光层360。于是,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的紫外线更集中在荧光层360中吸收,以便提高可见光线的转换效率。
除了上述的结构、操作和效果,图5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结构、操作和效果与图2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相应部分相同,并且因此为了简洁其描述而省略。
图2中PDP 200的另一个修改例通过引用图2和图6之间的差别参照图6描述如下。
图6是图2中PDP 200的另一个修改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参照图6,PDP400包括具有凹槽411的第一基板410、第二基板420、第一阻挡肋430、多个第一放电电极431、第一保护层432、第二阻挡肋440、多个第二放电电极441、第二保护层442、第三阻挡肋450、多个第三放电电极451、第三保护层452和多层荧光层460。
图2和图6的之间的差别是图6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包括第三阻挡肋450、第三放电电极451和第三保护层452。
就是说,荧光层460形成在第一基板410的凹槽411中。另外,因为第二阻挡肋440的宽度大于第一阻挡肋430的宽度,并且第三阻挡肋450的宽度大于第二阻挡肋440的宽度,离荧光层460越远,放电空间越窄。由于此结构,放电期间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中央部分C更靠近荧光层460,从而在放电期间可见光线转换效率提高了。
第一放电电极431用作公共电极,第二放电电极441用作扫瞄电极,并且第三放电电极451用作地址电极。
因此,第一放电电极431和第二放电电极441在同一方向上彼此平行设置,并且第三放电电极451设置成与第一放电电极431和第二放电电极441相交。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就是说,第一放电电极431、第二放电电极441和第三放电电极451中的两个形成在同一个方向上,而其另一个可以形成为与在同一方向上形成的放电电极相交。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同一方向上的放电电极之一用作扫描电极,形成在同一方向上的另一个放电电极用作公共电极,并且设置成与同一方向上放电电极相交的另一个电极用作地址电极。
另外,因为第二阻挡肋440的宽度大于第一阻挡肋430的宽度,并且第三阻挡肋450的宽度大于第二阻挡肋440的宽度,所以该对第二放电电极441之间的距离d4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431之间的距离d3,并且该对第三放电电极451之间的距离d5大于该对第二放电电极441之间的距离d4。于是,因为该对第二放电电极441和该对第三放电电极451之间的电容可以减小,所以由第二放电电极441和第三放电电极451产生的无用功也可以减小,从而提高了放电效率。
图6中的PDP 400的示范性放电操作如下。
首先,如果在第二放电电极441和第三放电电极451之间提供预定的寻址电压,则产生寻址放电,并且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470。然后,如果在选择的放电单元470的第一放电电极431和第二放电电极441之间提供维持放电电压,则由于聚集在第一放电电极431和第二放电电极441上的壁电荷的运动,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期间受激放电气体的能级减小了,并且发射出紫外线。发射出的紫外线激发施加在第一基板410的凹槽411中的荧光层460。受激荧光层460的能级减小了,并且发射出可见光线。发射出的可见光线穿透第一基板410,因此形成用户可以辨认的图像。
因而,在如图6所示的PDP 400中,第二阻挡肋440和第三阻挡肋450之间的放电空间减小了,从而放电期间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中央部分C在放电单元470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以更靠近荧光层460。于是,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的紫外线更加集中地在荧光层460中吸收,从而提高了可见光线的转换效率。
除上述结构、操作和效果外,图6中的PDP 400的结构、操作和效果与图2中的PDP 200的相应部分相同,并且因此为了简洁其描述而省略。
下面参照图7、8和9描述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剖面透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VIII-VIII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而图9是沿着图8中IX-IX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
参照图7、8和9,PDP 500包括透明的第一基板510和以预定的间隙与第一基板分开而与其平行的第二基板520。
第一基板510和第二基板520界定多个由阻挡肋530划分的放电单元550。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因为第一基板510是透明的,所以由放电产生的可见光线穿透第一基板510。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就是说,第二基板520可以是透明的或者第一和第二基板510和520两者都可以是透明的。
阻挡肋530设置在第一基板510和第二基板520之间,并且阻挡肋530的横截面具有梯形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阻挡肋530的横截面限制为梯形形状。梯形形状包括横截面宽度连续改变的梯形形状,也包括严格意义上的梯形形状。例如,甚至当圆弧包括在梯形内时,如果图形的横截面具有梯形形状,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该形状可以被认作梯形形状。
阻挡肋530由介电物质形成,并且多个第一放电电极531和多个第二放电电极532设置在介电物质中。
第一保护电极534形成在该阻挡肋530的侧面上。
该第一放电电极531和该第二放电电极532围绕该放电单元550。该第一放电电极531和该放电电极532不需要是透明的,并且因此可以由导电金属材料形成。这样,该第一放电电极531和该第二放电电极532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电性和低阻抗的金属材料形成,例如Ag、Al或者Cu。从而,具有的很多优点在于由放电引起的响应速度增加了,信号没有失真,并且维持放电所需的功耗减小了。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一放电电极531和第二放电电极532以梯形形状形成,但是可以以各种形状形成,例如环形或者矩形回路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一放电电极531用作扫描电极,而第二放电电极532用作地址电极。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在相邻的放电单元550之间不存在非放电空间。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就是说,在根据本发明的PDP中,在相邻的放电单元550之间可以存在非放电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在相邻的放电单元550之间不存在非放电空间,并且在其间主要存在放电空间。一对第一放电电极531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532设置在阻挡肋530内。于是,每一对放电电极在相邻的放电单元550中执行放电。
然而,如图8所示,因为阻挡肋530下部的宽度大于阻挡肋530上部的宽度,所以第二放电电极532设置成使得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d7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531之间的距离d6。于是,因为该对第二放电电极532之间的电容可以减小,所以由第二放电电极532产生的无用功也可以减小。特别是,如图7所示,当电压提供成使得第二放电电极532执行寻址时,无用功进一步减小,从而可以提高放电效率。
用于形成阻挡肋530的介电物质防止第一放电电极531和第二放电电极532在维持放电期间直接电短路,并且防止带电粒子直接碰撞第一放电电极531和第二放电电极532。介电物质导致带电粒子聚集壁电荷。介电物质可以是PbO、B2O3或者SiO2。
保护层534由氧化镁(MgO)形成。保护层534防止由介电物质形成的阻挡肋530与第一和第二阻放电电极531和532被等离子体粒子溅射而损坏,并且发射二次电子和减小放电电压。
另外,参照图9,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由阻挡肋530划分的放电单元550具有矩形横截面。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放电单元550的横截面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例如三角或者五边形的形状或者圆形或者椭圆形。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一放电电极531和第二放电电极532彼此相交。因此,PDP 500可以仅用第一放电电极531和第二放电电极532驱动,而不要额外的电极。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一放电电极531用作扫描电极,而第二放电电极532用作地址电极,以便执行选址和维持放电。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并且可以额外设置用作公共电极的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第一放电电极531用作扫描电极,而第二放电电极532用作地址电极。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就是说,第一放电电极531可以用作地址电极,而第二放电电极532可以用作扫描电极。然而,如上所述,为了减小由第二放电电极532产生的无用功,第二放电电极532用作地址电极是有益的。
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凹槽511形成在第一基板510中,并且多层荧光层560形成在凹槽511上。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并且荧光层560可以形成在阻挡肋530的侧面上。
荧光层560包括由紫外线发射可见光线的元件。形成在红色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560包括荧光剂例如Y(V,P)O4:Eu,形成在绿色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560包括荧光剂例如Zn2SiO4:Mn,并且形成在蓝色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560包括荧光剂例如BAM:Eu。
放电气体例如氖(Ne)、氙(Xe)或者其混合气体密封在放电单元550中。
根据本发明包括当前实施例,放电表面增加了,并且放电区域扩大了,从而等离子体的数量可以增加,并且可以采用低电压驱动。因而,根据本发明,即使当高浓度的氙气用作放电气体时,也可以实现低电压驱动,并且可以显著提高发光效率。这样,本发明解决了其他PDP的问题,即当高浓度的氙气用作放电气体时,不能采用低电压驱动的问题。
图7中的PDP 500的示范性放电操作如下。
首先,如果在第一放电电极531和第二放电电极532之间由外部电源提供预定的寻址电压,则产生寻址放电,并且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550。然后,如果选择的放电单元550的第一放电电极531和第二放电电极532之间提供维持放电电压,则由于聚集在第一放电电极531和第二放电电极532上的壁电荷的运动,而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期间受激放电气体的能级减小,并且发射出紫外线。发射出的紫外线激发施加在第一基板510的凹槽511中的荧光层560。受激荧光层560的能级减小,并且发射出可见光线。发射出的可见光线穿过第一基板510,因此形成用户可以辨认的图像。
在图1的PDP中,在扫描电极106和公共电极107之间的维持放电垂直产生,从而放电表面相对狭窄。然而,图7中的PDP 500的维持放电在所有界定放电单元550的侧面上产生,所以放电表面相对宽阔。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阻挡肋530下部的宽度大于阻挡肋530上部的宽度,并且荧光层560形成在第一基板510的凹槽511中。由于此结构,在阻挡肋530下部之间的放电空间减小了。因而,放电期间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中央部分C在放电单元550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以更靠近荧光层560。于是,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放射出的紫外线更集中吸收在荧光层560中,以便提高可见光线的转换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维持放电在沿着放电单元550侧面的环形曲线中产生,并且逐渐扩散到放电单元550的中上部分。产生维持放电区域的体积得以增加,在放电单元550中的空间电荷有益于发射,并且提高了发光效率。
另外,因为阻挡肋530下部的宽度大于阻挡肋530上部的宽度,所以该对第二放电电极532之间的距离d7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531之间的距离d6。于是,因为该对第二放电电极532之间的电容减小了,所以由第二放电电极532产生的无用功也减小了,以便提高放电效率。
另外,因为阻挡肋530的横截面具有梯形形状,并且以预定的角度倾斜,所以保护层534可以容易沉积,并且可以容易形成方向性。
下面通过引用图7和10之间的区别参照图10描述图7中的PDP 500的修改例。
图10是图7中PDP 500的修改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参照图10,PDP 600包括具有凹槽611的第一基板610、第二基板620、阻挡肋630、多个第一放电电极631、多个第二放电电极632、保护层634和多层荧光层660。
图7和图10之间的差别是图10中的PDP 600包括多个地址电极670和介电层680。
就是说,图10中的第一放电电极631和第二放电电极632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以彼此平行,并且地址电极670与第一放电电极631和第二放电电极632相交。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放电电极631和第二放电电极632之一用作扫描电极,而另一个用作公共电极。
地址电极670设置在第二基板620上,并且介电层680设置在地址电极670上。
图10中PDP 600的示范性放电操作如下。
首先,如果在第一放电电极631和第二放电电极632中用作扫描电极的一个电极和地址电极670之间由外部电源提供预定的放电电压,则产生寻址放电,并且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650。然后,如果选择的放电单元650的第一放电电极631和第二放电电极632之间提供维持放电电压,则由于聚集在第一放电电极631和第二放电电极632上的壁电荷的运动,而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期间受激放电气体的能级减小,并且发射出紫外线。发射出的紫外线激发施加在第一基板610的凹槽611中的荧光层660。受激荧光层660的能级减小,并且发射出可见光线。发射出的可见光线穿透第一基板610,因此形成用户可以辨认的图像。
因而,在图10的PDP 600中,阻挡肋630下部之间的放电空间减小了,从而在放电期间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中央部分C在放电单元650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以更靠近荧光层660。于是,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出的紫外线更集中地在荧光层660中吸收,以便提高可见光线的转换效率。
除了上述的结构、操作和效果之外,图10中PDP 600的结构、操作和效果与图7中PDP 500的相应部分相同,并且因而为了简洁其描述而省略。
参照图11通过引用图7和11之间的差别,图7中PDP 500的另一个修改例描述如下。
图11是图7中PDP 500的另一个修改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参照图11,PDP 700包括具有凹槽711的第一基板710、第二基板720、阻挡肋730、多个第一放电电极731、多个第二放电电极732、多个第三放电电极733、保护层734和多层荧光层760。
图7和图11之间的差别是图11中的PDP 700还包括第三放电电极733。
就是说,荧光层760形成在第一基板710的凹槽711中。另外,阻挡肋730下部的宽度大于阻挡肋730上部的宽度。就是说,离荧光层760越远,由阻挡肋730界定的放电空间越窄。由于此结构,放电期间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中央部分C更靠近荧光层760,从而在放电期间产生的紫外线引起的可见光线转换效率提高了。
第一放电电极731用作公共电极,第二放电电极732用作扫描电极,并且第三放电电极733用作地址电极。
因而,第一放电电极731和第二放电电极732在同一方向上彼此平行设置,并且第三放电电极733设置成与第一放电电极731和第二放电电极732相交。然而,本发明没有对此限制。就是说,第一放电电极731、第二放电电极732和第三放电电极733中的两个形成在同一方向上,而其另一个可以形成为与在同一方向上形成的该放电电极相交。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同一方向上的该放电电极之一用作扫描电极,形成在同一方向上的另一个放电电极用作公共电极,并且设置成与在同一方向上的该放电电极相交的另一电极用作地址电极。
另外,因为阻挡肋730下部的宽度大于阻挡肋730上部的宽度,该对第二放电电极732之间的距离d9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731之间的距离d8,并且该对第三放电电极733之间的距离d10大于该对第二放电电极732之间的距离d9。于是,由于该对第二放电带电极732和该对第三放电电极733之间的电容可以减小,因此由第二放电电极732和第三放电电极733产生的无用功也可以减小,从而提高了放电效率。
图11中PDP 700的示范性放电操作如下。
首先,如果在第二放电电极732和第三放电电极733之间提供预定的寻址电压,则产生寻址放电,并且作为寻址放电的结果,选择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750。然后,如果在选择的放电单元750的第一放电电极731和第二放电电极732之间提供维持放电电压,则由于聚集在第一放电电极731和第二放电电极732上的壁电荷的运动,而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放电期间受激放电气体的能级减小,并且发射出紫外线。发射出的紫外线激发施加在第一基板710的凹槽711中的荧光层760。受激荧光层760的能级减小,并且发射出可见光线。发射出的可见光线穿过第一基板710,因此形成用户可以辨认的图像。
因而,在图11的PDP 700中,阻挡肋730下部之间的放电空间减小了,所以放电期间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中央部分C在放电单元750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以更靠近荧光层760。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出的紫外线更集中在荧光层760中吸收,以便提高可见光线的转换效率。
除了上述结构、操作和效果,图11中PDP 700的结构、操作和效果与图7中PDP 500的相应部分相同,并且因此而省略了对其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有如下效果。
首先,当在放电空间发射出的可见光线穿过第一基板时,在第一基板中不存在除了基板外的其他元件,可见光线穿过第一基板从而孔径比显著增加,并且透射率从少于60%(传统的)增加到大约90%。
另外,具有不同宽度的阻挡肋依次堆叠,或者阻挡肋的横截面以梯形形状形成,从而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中心部分更靠近荧光层。于是,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出的紫外线更集中地在荧光层中吸收,以便提高可见光线的转换效率。
另外,当该对放电电极设置在阻挡肋中时,放电电极可以设置成使得随着阻挡肋宽度的增加,该对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该对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容可以减小,由放电电极产生的无用功减小,并且提高了放电效率。
另外,可以在形成放电空间的所有侧面上产生表面放电,从而与传统的PDP相比放电表面扩大了大约4倍。
另外,放电产生在形成放电空间的侧面上,并且扩散到放电空间的中上部分,从而等离子体集中在放电空间的中上部分,并且由于电场的作用聚集在放电空间的中上部分,从而可以在放电中利用空间电荷,放电区域显著增大,并且整个放电空间可以有效利用。
另外,因为放电产生在放电空间的侧面上并且扩散到放电空间的中上部分,所以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体积显著增加,等离子体的数量显著增加,并且可以发射出对应于等离子体增加数量的紫外线。
因为根据本发明的PDP具有上述效果,所以该PDP可以通过低电压驱动,以便提高发光效率。
因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以通过低电压驱动,所以如上所述,即使当高浓度的氙气用作放电气体时,也可以提高发光效率。
另外,因为放电电极不是设置在可见光线穿过的第一基板上,而是设置在放电空间的侧面上,所以具有高阻抗的透明电极不必用作放电电极,并且具有低阻抗的金属电极可以用作放电电极,放电响应速度增加,并且可以执行低电压驱动,而波形没有失真。
虽然本发明参照其中的示范性实施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示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在其上可以进行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改,而不脱离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平行设置;第一阻挡肋,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与该第一和第二基板界定放电单元;第二阻挡肋,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和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和该第一阻挡肋界定该放电单元,该第二阻挡肋比该第一阻挡肋宽;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该第二放电电极与该第一放电电极分开;荧光层,设置在该放电单元内,该荧光层到该第一阻挡肋比到该第二阻挡肋更近;和放电气体,容纳在该放电单元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放电电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二放电电极与该第一放电电极相交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与该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相交的地址电极,其中该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没有荧光层,并且其中该地址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中没有荧光层的该一个基板上,并且其中介电层设置在该地址电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更靠近该第一阻挡肋,且具有凹槽,并且其中该荧光层设置在该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一对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阻挡肋内,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阻挡肋内,并且其中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7.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平行设置;阻挡肋,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与该第一和第二基板界定放电单元,并且具有梯形形状的横截面;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该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该第二放电电极与该第一放电电极分开;荧光层,设置成距该阻挡肋具有最小横截宽度的部分比该阻挡肋具有最大横截宽度的部分近;该荧光层设置在该放电单元内;和放电气体,容纳在该放电单元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放电电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而该第二放电电极与该第一放电电极相交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与该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相交的地址电极,其中该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没有荧光层,并且其中该地址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中没有荧光层的该一个基板上,并且其中介电层设置在该地址电极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更靠近该阻挡肋具有最小宽度的该横截部分,并且其中更靠近该阻挡肋具有该最小宽度的该横截部分的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中的该一个基板具有凹槽,并且其中该荧光层设置在该凹槽中。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一对第一放电电极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阻挡肋内,并且其中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平行设置;第一阻挡肋,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和该第一和第二基板界定放电单元;第二阻挡肋,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与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和该第一阻挡肋界定该放电单元,该第二阻挡肋比该第一阻挡肋宽;第三阻挡肋,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与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该第一阻挡肋和该第二阻挡肋界定该放电单元,该第三阻挡肋比该第二阻挡肋宽;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该第二放电电极与该第一放电电极分开;第三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三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该第三放电电极与该第二放电电极分开;荧光层,设置成距该第一阻挡肋比该第二和第三阻挡肋更近,该荧光层设置在该放电单元内;和放电气体,容纳在该放电单元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至第三放电电极之一与该第一至第三放电电极的所述其他电极的方向相交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更靠近该第一阻挡肋,并且其中该更靠近该第一阻挡肋的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中的该一个基板具有凹槽,并且其中该荧光层设置在凹槽中。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一对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阻挡肋内,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阻挡肋内,并且其中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一对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阻挡肋内,一对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阻挡肋内,并且一对第三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三阻挡肋内,并且其中该对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一对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阻挡肋内,一对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阻挡肋内,并且一对第三放电电极设置在该第三阻挡肋内,并且其中该对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19.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平行设置;阻挡肋,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与该第一和第二基板界定放电单元,并且具有梯形形状的横截面;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该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该第二放电电极与该第一放电电极分开;第三放电电极,设置在该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该放电单元,该第三放电电极与该第二放电电极分开;荧光层,设置成距该阻挡肋具有最小宽度横截面的部分比该阻挡肋具有最大宽度横截面的部分更近,该荧光层设置在该放电单元内;和放电气体,容纳在该放电单元内。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至第三放电电极之一与该第一至第三放电电极的其他电极的方向相交延伸。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更靠近该阻挡肋具有该最小宽度横截面的该部分,并且其中更靠近该阻挡肋具有该最小宽度横截面的该部分的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中的该一个基板具有凹槽,并且其中该荧光层设置在该凹槽中。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一对第一放电电极和一对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该阻挡肋内,并且其中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对第一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一对第一放电电极、一对第二放电电极和一对第三放电电极设置在该阻挡肋内,并且其中该对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一对第一放电电极、一对第二放电电极和一对第三放电电极设置在该阻挡肋内,并且其中该对第三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对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其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平行设置的第二基板;第一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与第一和第二基板一起界定放电单元;第二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一阻挡肋一起界定放电单元,并且宽于第一阻挡肋;第一放电电极,设置在第一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第二放电电极,设置在第二阻挡肋内以围绕至少部分放电单元,并且与第一放电电极分开;荧光层,靠近第一阻挡肋设置,并且设置在放电单元内部;和放电气体,容纳在放电单元内。
文档编号H01J17/04GK1925095SQ200610121889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9日
发明者姜景斗, 李源周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