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41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 具有改进的可见光转化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通过使用当由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所发 出的真空紫外线(VUV)激发荧光材料时产生的可见光来显示影像。该等离 子体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大于60英寸且薄于IO厘米的超大尺寸屏幕。此外, 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优良的色彩再现能力而且不会因视角变化而产生 变形。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于比液晶显示器(LCD)制造方法更为简单而具 有更高生产率和更低成本的优势,因而作为下一代工业平板显示器和家用电 视机显示器而受到关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 展和改进,现在通常所知的结构为三电极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三电 极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在相同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电极的一个基 板,和与该基板相距一定距离并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的另 一基 板。放电气体被填充在该对基板之间的空间中,并且这对基板被密封在一起。通常,是否发生放电取决于连接到每行并被独立控制的扫描电极的放电 和面对扫描电极的寻址电极的放电。此外,显示亮度的维持放电由两个电极然而,三电极型的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于寻址电极与扫描电极 之间的间隙狭窄而存在放电效率降低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维持放电过程中 形成了包围阴极的阴极鞘、包围阳极的阳极鞘以及在这两个鞘之间的阳极
区,而与放电效率相关的所述阳极区在三电极型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中形成得较短。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相对放电的相对放电结构并能 够形成较长阳极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然而,在此结构中,在维持电极与 扫描电极之间发生放电的空间的位置与由荧光层沿垂直于基板方向产生可 见光的空间相距一定距离。换句话说,尽管需要由紫外线转化至可见光的高 转化率以产生高亮度的可见光,但在此结构中,荧光层的位置与发生放电的 空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因此,问题在于可见光的转化率不足。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面板通过将荧光层设置 为靠近放电空间而具有更高的可见光转化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面板具有第 一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被 分隔的放电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 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交叉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 伸,并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 基板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三电 极;以及设置在所述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所述放电单元包括其中设置有 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第一部分;和其中未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 电极的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荧光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 方向上测量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和第三电极之间的距离。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进一步包括分隔所述放电单元并邻近所述第 一基板设置的障肋,该障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障肋构件和沿所 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障肋构件。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进一步包括分隔所述放电单元并邻近所述第 二基板设置的第二障肋,该第二障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障肋构
件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障肋构件。所述第一障肋构件和第二障肋构件可限定第一放电空间,所述第三障肋 构件和第四障肋构件可限定面对所述第 一放电空间的第二放电空间,每个放电单元可4皮所述第 一放电空间和第二放电空间分隔。电极介电层可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外表面上,该电极介电 层可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介电构件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 交叉于所述第一介电构件的第二介电构件。所述第一介电构件可被设置为对应于所述第一障肋构件,所述荧光层可 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介电构件和第一障肋构件的侧面上。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可被设置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的边界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可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邻的 放电单元的边界上,且包括伸到各放电单元中心的扩展电极。所述扩展电极可被设置为距离所述第三电极更近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面板具有被设 置为对应于相应的放电单元,并且从所述第一障肋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 板的方向延伸的扩展部分和设置在所述扩展部分上的荧光层。所述扩展部分与所述第一障肋构件可具有整体结构,凹进部分可被设置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扩展部分之间,并且所述凹进部分可被设置在 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的边界上。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可被设置在所述凹进部分中,所述荧光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测量的高度可大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和 第三电极之间的距离。


结合附图并参见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将变得更易于理解,而本发明 的更全面的理解和其中的诸多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单 元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沿图1中线III-III所取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横截面图。 图4是沿图1中线IV-IV所取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并间隔 一定距离的第 一基板(下文中称作后基板)和第二基板(下文中称作前基板)。 多个放电空间18和21在后基板10与前基板20之间被分隔。荧光层19形 成于放电空间18和21中,并吸收紫外线而发出可见光。放电空间18和21 被填充以放电气体(例如,包括氙气(Xe)和氖气(Ne)等的气体混合物)。第一介电层(下文中称作后介电层)形成于后基板10的面对前基板20 的表面上。第一障肋16形成于后介电层14上并分隔出多个放电空间18。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障肋16形成于后介电层14上,^f旦该第一障肋16可 直接形成于其上没有形成后介电层14的后基板10上。此外,第一障肋16 可通过将后基板IO刻蚀为对应于放电空间18的形状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障肋16和后基板IO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第一障肋16包括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16b。第一障肋构 件16a沿第一方向(图中的y轴方向)延伸,第二障肋构件16b沿交叉于所 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延伸。第一放电空间18被第一 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16b分隔。然而,障肋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 的结构。本发明可采用条型障肋结构,该结构包括仅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 障肋构件,而且,分隔第二放电空间的障肋结构可能为各种不同形状,它们
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第一电极(下文中称作寻址电极)22在前基板20的面对后基板10的 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寻址电极22被设置为相互平行并间隔开。第二介 电层(下文中称作前介电层)24形成于前基板20上并覆盖寻址电极22。第 二电极(下文中称作维持电极)25和第三电极(下文中称作扫描电极)26 形成于前介电层24上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三介电层(下文中称作电极介电层)28形成于前介电层24上并覆盖 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电极介电层28包括第一介电构件28a和第二介 电构件28b。第一介电构件28a对应于第一障肋构件16a并沿所述第一方向 延伸。第二介电构件28b对应于第二障肋构件16b并沿交叉于第一介电构件 28a的第二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放电空间21通过相互交叉的第一介电构件 28a和第二介电构件28b而分隔。第一放电空间18被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16b分隔,第二 放电空间21在前基板20上被分隔。第一和第二放电空间18和21形成相互 对应的形状并基本上限定各放电单元17。保护层27可形成于前介电层24和电极介电层28的外表面上。优选保 护层27形成于显露于气体放电的介电层的外表面上。保护层27的实例可为 MgO保护层27。 MgO保护层27保护介电层避免在气体放电过程中遭受离 散的离子的撞击。MgO保护层27在与离子撞击时由于其二次电子发射因数 高而可提高放电效率。第一荧光层19和第二荧光层29形成于放电单元17中。更具体地说, 第一荧光层19形成于第一障肋16的侧面,以及形成于后基板10上的后介 电层14上,第二荧光层29形成于第一介电构件28a的外表面上。第一荧光 层19和第二荧光层29可由反射性荧光物制成。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形 成于前基板20上的寻址电极22,以及分别形成于后基板和第 一介电构件28a 上的第一和第二荧光层19和29,因而解决了由于在红、绿和蓝荧光层之间 介电常^t不同而在寻址;改电过程中的;^电点火电压不均匀的问题。 因为寻址放电发生在前基板20上的寻址电极22处和位于前后基板20 与10之间的扫描电极26处,所以在后基板IO上的焚光层19上和第一介电 构件28a上不会积聚电荷,在此处,扫描电极26在寻址放电过程中不会被 寻址。因此,可防止由于离子溅射所致的在第一和第二荧光层19和29上的 积聚电荷而导致的焚光物损失。此外,通过在未形成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的第一介电构件28a的 外表面上形成第二荧光层29,所述荧光层可位于更接近在维持放电过程中 所产生的紫外线,而不会妨碍在维持电极25与扫描电极26之间发生的维持 放电。因此,提高了可见光转化率,可见光量增加,亮度显著增强。参见图2,寻址电极22沿第一方向(图中的y轴方向)延伸,并包括 汇流电极22a和扩展电极22b 。汇流电极22a对应于第 一 障肋构件16a,并 沿第一方向延伸。扩展电极22b对应于每个放电单元17,并从汇流电极22a 向各力文电单元17的中心伸出。在这种情况下,扩展电极22b可由诸如ITO这样的透明电极材料制成, 以确保前基板20的适当的孔径比。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扩展电极为四方形, 但本发明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的扩展电极,它们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 本实施例可采用三角形的扩展电极,其沿着从扫描电极2 6朝向维持电极2 5 的方向尺寸逐渐减小,而且,本实施例还可采用如下结构,其中扩展电极 22b被设置为距离扫描电极26更近于距离维持电极25。如上所述,扩展电 极22b形成如同扫描电极26的更大的尺寸或更接近扫描电极26,因而可易 于发生在扩展电极22b与扫描电极26之间的寻址放电。汇流电极22a可由金属制成,以便通过弥补透明电极的高电阻而确保高 导电性。在本实施例中,汇流电极22a位于沿第二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 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17的边界上。因此,本实施例具有即使汇流电极22a 由金属制成,前基板20的孔径比也不会减小的优点。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沿着交叉于寻址电极22的方向形成。在本 实施例中,寻址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位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
17的边界上,并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扫描电极26通过在寻址期间过程中 与寻址电极22相互作用而实现寻址放电。要接通的放电单元17通过寻址放 电而被选择。维持电极25主要通过与扫描电极26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维持放 电。影像通过维持放电而经由前基板20进行显示。然而,各电极的作用根 据施加到电极上电压的种类而变化,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也可由金属形成。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 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位于沿第 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的边界上, 使得即使电极由金属制成,也不会减小孔径比。每个放电单元包括第一部分17a和第二部分17b。维持电极25和扫描 电极26被设置在第一部分17a中,但未设置在第二部分17b中。此外,在 第二部分17b中形成的荧光层被设置为比在第一部分17a中形成的荧光层更 接近在维持电极25与扫描电极26之间的空间。因此,在维持电极25与扫 描电极26之间的维持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与荧光层更有效地相互作用, 从而提高了转化率和可见光亮度。在维持电极25与扫描电极26之间的上述 关系,将在下文中根据另外的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3,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形成于覆盖寻址电极22的前介 电层24上。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沿远离前基板20的方向伸出,并相 距一定距离彼此面对。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的横截面可形成为,沿垂直 于基板10和20的方向上(z轴方向)的尺寸大于沿平行于基板10和20的 方向上(y轴方向)的尺寸。换句话说,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的从前 基板20的表面所测得的高度可大于它们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通过增加维 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的高度,即使放电单元沿平面方向的尺寸减小,尺 寸的减量也可得到补偿。而且,通过增大维持电极25与扫描电极26相互面 对的表面,其发光效率可大于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电极介电层28形成于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的外表面上。电极介电层28和覆盖寻址电极22的前介电层24可由相同材料制成,从而保护各电极避免与在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离子碰撞。壁电荷可积聚在前介电层
24和电极介电层28上,从而在维持电极25与扫描电极26之间维持力文电过 程中降低放电点火电压。第二焚光层29形成于前介电层28的第一介电构件28a上。具体地说, 在放电单元17的第二部分17b中形成的第二荧光层29,其沿垂直于后基板 10的方向(图中的z轴方向)所测得的高度(HI ),大于从后基板10至维 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的距离(H2)。因此,第一荧光层19和第二荧光 层29分别形成于第一障肋构件16a的侧面和位于第二部分17b中的第一介 电构件28a上的侧面上。如上所述,第二荧光层29形成于第一介电构件28a 上,因此荧光层被设置为更接近于在维持电极25与扫描电极26之间的放电 过程中所产生的紫外线。因此,荧光层与紫外线进行作用的有效区域可显著 增加,而可见光的转化率和亮度可进一步提高。参见图4,在放电单元的第一部分17a中,第一荧光层19形成于第二 障肋构件16b的侧面,而第二荧光层29并未形成于第二介电构件28b上。 换句话说,第二荧光层29并未形成于大致包围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第二 介电构件28b上,而是形成于第一介电构件28a上。由于上述结构,第二荧 光层29不会显著影响在彼此面对的维持电极与扫描电极之间的放电,因而 可产生稳定的维持放电。尽管前基板10和后基板20被图示为分隔开,但应注意的是,它们部分 地或完全地〗皮此4妻触。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根据各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参见图5,第二障肋238以对应于第一障肋16的形状形成于前基板20 上。第二障肋238包括对应于第一障肋构件16a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障 肋构件238a,以及对应于第二障肋构件16b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障肋构 件238b。对应于第一放电空间18的第二放电空间221被第三障肋构件238a 和第四障肋构件238b分隔,每个放电单元由第一放电空间18和第二放电空 间221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维持电极225和扫描电极226是分开制造的,升被插入 前基板10与后基板20之间。具体地说,维持电极225和扫描电极226在前 基板10与后基板20之间沿第二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交叉于寻址电极 225而延伸。也就是说,维持电极225和扫描电极226在沿第一方向(图中 的y轴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的边界上被交替设置。如上所述,维持电 极225和扫描电极226是分开制造的,因而显著简化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 制造工艺。电极介电层228形成于维持电极225和扫描电极226的外表面上。电极 介电层228包括对应于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三障肋构件238a并且沿第一 方向延伸的第 一介电构件228a,以及对应于第二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 件238b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介电构件228b。第一荧光层219形成于并不大致包围维持电极225和扫描电极226的第 一介电构件228a的表面上。具体地说,第一焚光层219形成于第一障肋构 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16b的侧面,并形成于电极介电层228的第一介电构 件228a的表面上。如上所述,荧光层219形成于第一介电构件228a上,并 设置为接近位于维持电极225与扫描电极226之间的空间,从而进一 步提高 可见光的转化率。此外,荧光层可形成于第一基板20上的第二障肋构件238上,优选的 是,荧光层由透明荧光物质制成。参见图6,扩展部分315形成于后基板10的第一障肋构件16a上,并 从第一障肋构件16a沿垂直于后基板10的方向(图中的z轴方向)延伸。 扩展部分315和第一障肋构件16a可制成为一个整体。扩展部分315对应于 各放电单元317沿第一方向的测量宽度,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凹进部分318 形成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扩展部分315之间,更具体地,凹进部分318 位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317的边界上。尽管寻址电极22、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相 同的结构,但形成于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表面上的电极介电层328并 不具有矩阵型结构,而是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式结构。如上所述,电极介电层328形成于维持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上并沿第 二方向延伸,而凹进部分318形成于后基板10上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放 电单元317的边界上,这样,当前基板10与后基板20结合到一起时,维持 电极25和扫描电极26可安装于凹进部分318中。因此,可容易地制造出具 有矩阵型放电单元并产生相对放电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焚光层319形成于彼此相邻并在其间具有放 电单元的扩展部分315上,这样,当前基板10与后基板20结合到一起时, 荧光层319邻近位于维持电极25与扫描电极26之间的空间。因此,荧光层 与紫外线进行作用的有效区域增加,可见光的转化率和亮度进一步提高。虽然已经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 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由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 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不同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被分隔的放电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交叉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三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所述放电单元包括其中设有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第一部分;和其中未设有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第二部分;并且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荧光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测量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分隔所述放 电单元并且设置为邻近所述第一基板的障肋,所述障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障肋构件;和 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障肋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分隔所述放 电单元并且被设置为邻近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障肋,所述第二障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障肋构件;和 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障肋构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障肋构件 和第二障肋构件限定第 一 放电空间;所述第三障肋构件和第四障肋构件限定面对所述第一放电空间的第二 ;故电空间;所述第 一放电空间和第二放电空间限定各放电单元。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电极介电层设置在 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外表面上,所述电极介电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介电构件;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交叉于所述第一介电构件的第二介电构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介电构件 设置为对应于所述第一障肋构件;并且所述荧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介电构件和第一障肋构件的侧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和第 三电极设置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的边界上,并且沿所述第 一方向交替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设置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的边界上,并且包括 伸到相应放电单元中心的扩展电极。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扩展电极设置 为距离所述第三电极更近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
10、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面对所述第 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分隔多个放电单元,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 一 障肋构件的障肋;在所述第 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所述第 一方向延伸的第 一 电极; 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交叉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三电极; 设置为对应于相应的放电单元,并且从所述第一障肋构件沿垂直于所述 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扩展部分;以及 设置在所述扩展部分上的荧光层。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扩展部分与所述第一障肋构件具有整体结构。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凹进部分设置在 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扩展部分之间,所述凹进部分设置在沿所述第一 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的边界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和 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凹进部分中,所述荧光层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 向上测量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距离。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改进的转化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面对该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被分隔的放电单元,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交叉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远离第二基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二电极,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远离第二基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三电极,以及设置在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所述放电单元包括其中设有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第一部分和其中未设有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第二部分。形成于第二部分中的荧光层在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测量的高度大于第一基板与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H01J11/42GK101118828SQ20071013768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1日
发明者任相薰, 金泰佑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