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41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设置在各 个放电单元中的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向各个电极供给能量,在放 电单元中产生放电,从而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用作常规阴极射线管(CRT )的替代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Plasma display panel)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通过向形成在基板上的多个电 极施加放电电压从而产生激发布置成预定图案的磷光体层(phosphor layer ) 的紫外(UV)线来显示图像。
常规的交流电流(AC) PDP包括显示图像的上板(upperplate)以及与 上板耦接并且与上板平行的下板(lowerplate)。上板的前基板包括布置在其上 的维持电4及(sustain electrode )对。下板的后基板包括寻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该寻址电极布置在面对前基板布置有维持电极对的表面的表面 上。寻址电极与维持电极对交叉但并不接触。
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分别形成在维持电极对布置在其上的前基板 的表面上以及寻址电极布置在其上的后基板的表面上。维持电极对和寻址电 极被分别嵌入在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中。用于保持相对的基板之间的放 电距离和防止放电单元之间的光学串扰(cross-talk)的阻挡肋(barrierrib) 被布置在第二介电层的前表面上。
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磷光体被适当地涂覆在阻挡肋的侧壁以及第二介电 层的前表面上。
每个维持电极对包括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bus electrode )。透明电极 由能够产生放电的导电材料形成并且是透明的以便使从磷光体发射的光可 以向前基板传播。透明材料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等。汇流 电极为常规的具有高的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 )的金属电极。

发明内容
对于相同尺寸的面板,分别增加和减少放电单元的数量和放电单元的尺
寸从而实现精细间距(fmepitch)和高分辨率。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每个 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中的透明电极的尺寸被减小,因此增加了诸如暗点(dim pot)等的基于ITO的缺陷(ITO-based defect )。
此外,当增加设置在各个放电单元中的透明电极的尺寸并且因此增加由 透明电极隐藏的放电单元的面积时,可能减小放电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电极缺陷并且能够提高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 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隔开的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分为多个放电单元的 阻挡肋;以及设置在阻挡肋和第一基板之间的透明电极,其中每个透明电极 包括延伸以与各个放电单元交叉的第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以及连接 第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阻挡肋上。
第 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可以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每个阻挡肋可以包括沿第 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所延伸的方向延 伸的水平阻挡肋以及沿与水平阻挡肋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垂直阻挡肋。
第 一延伸单元的至少 一部分可以设置在水平阻挡肋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隔开的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在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沿 一个方向延伸的 X电极和Y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寻址电极,该寻址电极 沿与X电极和Y电极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之间的空间分为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以便覆盖X电极 和Y电极的第一介电层;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以便覆盖寻址电极的第二介 电层,其中每个X电极和Y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透明电极包括 沿X电极和Y电极所延伸的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 以及连接第 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的连接单元,其中连接单元的至少一 部分被设置在阻挡肋上。


参考下面的与附图相结合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更完整的理解以及许多 随附的优点将更加明显也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 者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2为沿图1的线II-II剖取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截面图3为图解图1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阻挡肋和电极的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为才艮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局部分解透视 图。图2为沿图1的线II-II剖取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截面图。图3 为图解图1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阻挡肋130、电极180和电极1卯的
布置的示意图。
参考图1到图3,对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IOO进行 说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IOO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维持电极对180和 l卯、寻址电极122、阻挡肋130、保护层116、磷光体层1Z3、第一介电层、 第二介电层以及放电气体(未示出)。
第一基板是顶基板lll,第二基板是底基板m。维持电极对180和190 可以分别包括X电极180和Y电极190,在X电极180和Y电极190之间 产生维持放电。数据脉冲(datapulse)被施加到寻址电极122以便选择其中 将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第一介电层为顶介电层ll5,第二介电层为底 介电层125。
顶基板111和底基板121彼此隔开预定间隔并且限定产生放电的放电空 间。顶基板111和底基板121可以由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射率的玻璃等形成。 然而,为了提高亮室对比度(bright room contrast ),顶基4反111和/或底基4反 121可以是有色的。
阻挡肋130形成在顶基板111和底基板121之间,并且形成在底介电层 125上。从而,阻挡肋130形成在顶介电层115和底介电层125之间。当保 护层116形成在顶介电层115上时,阻挡肋130形成在保护层116和底介电
层125之间。
阻挡肋130将放电空间分为多个放电单元170并且防止放电单元170之 间的光学/电串扰。
图1中,阻挡肋130被示出为将放电空间分成每个都具有四角的截面形 状的矩阵排列的放电单元170,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形成阻 挡肋13 0使得每个放电单元170可以具有多边形(例如,三角形、五边形等)、 圆形、椭圓形等的截面形状,并且可以形成为具有开放形状(open-shape) (例如,条紋)。阻挡肋130可以将放电空间划分为格子(waffle)或者三角 形阵列的放电单元170。
在这种情况下,阻挡肋130可以包括垂直阻挡肋130a和水平阻挡肋 130b。在图l到图3中,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垂直阻挡肋130a沿水平方向 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放电单元170中每个可以由在x轴方向彼此相邻 的一对垂直阻挡肋130a以及在y轴方向彼此相邻的一对水平阻挡肋130b定 义。
此外,因为两个水平阻挡肋130b设置在沿y轴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 元170之间,其中垂直阻挡肋130a沿y轴方向延伸,所以等离子体显示面 4反100可以形成为双阻挡肋结构。
维持电极对180和190设置在面对底基板121的顶基板111上。维持电 极对180和190形成在顶基板111的下表面上,并且^皮设置为在顶基板111 上彼此平行。
维持电极对180和190中一个维持电极是X电极180,其起公共电极的 作用。维持电极对180和190中的另一个维持电极是Y电极190,其起扫描 电极的作用。在图1到图3中,将维持电极对180和190示出为设置在顶基 板lll上,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此外,在图1到图3中图解了三电极结构,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 就是,本发明中可以实施将维持电极180和190分别构建为一个电极的两电 极结构。可选择地,仅X电极180和Y电极190中一个可以设置在阻挡肋 130和顶基板111之间。
X电极180和Y电极190分别包括透明电极180a和190a以及汇流电极 180b和190b。透明电极180a和190a由透明材料形成,该透明材料是产生
基板111行进。透明材料的实例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
然而,诸如ITO的透明导电体具有大的阻抗。从而,当维持电极180和 维持电极190都是透明电极时,在纵向方向的电压降(voltage drop)可能是 大的,从而增加了驱动能量并且延长了响应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置 由金属形成的汇流电极180b和190b以便被电连接到透明电极180a和190a。
现在将对X电极180和Y电极190的形状和布置进4于更详细的描述。 汇流电极180b和190b在平行于放电单元170的方向上隔开并且可以延伸与 放电单元170交叉。每个透明电极180a和190a的一侧分别与汇流电极180b 和190b相连接,并且设置透明电极180a和190a的另一侧以便面对放电单 元170的中心。
如图1到图3中所图解,按照X电极180-Y电极190-X电极180-Y电 极190的次序,将X电极180和Y电极190设置在相邻的放电单元170中。 也就是,按照X电极180-Y电极190的次序将X电极180和Y电极190设 置在每个放电单元170中,并且按照这个次序将X电极180和Y电极190 设置在所有放电单元170中。
由包括X电极180和Y电极190的维持电极对180和190定义每个指 示(显示)线。
可选择地(未示出),可以设置X电极以便沿相邻指示线彼此相邻。在 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X电极以便共用X电极的汇流电极,使得与每个指 示线相对应的透明电极可以沿与每个指示线相对应的放电单元的方向延伸。
顶介电层115形成在顶基板111上以便覆盖维持电极对180和190。顶 介电层115防止彼此相邻的X电极180和Y电极190电连接,并且防止带 电粒子或者电子与X电极180和Y电极190直接碰撞而破坏X电极180和 Y电极190。此外,顶介电层115感应(induce)电荷。顶介电层115由PbO、 B203、 Si02等形成。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覆盖顶介电层115的保护层116。在 放电期间,保护层116防止带电粒子或者电子与顶介电层115碰撞而破坏顶 介电层115。
设置保护层116以便覆盖顶介电层115的面对;^文电单元170的表面。如 图1中所图解,将保护层116设置在顶介电层115上,并且将顶介电层ll5 设置在顶基板111上以便覆盖X电极180和Y电极190,然而,本发明不限
于此。可以将保护层设置在底介电层125或者阻挡肋130上。
此外,在放电期间,保护层116发射大量的二次电子以使等离子体放电 平稳(smooth)。起同样的作用的保护层116具有高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并 且由具有高的可见光的透射率的材料形成。可以在顶介电层115形成之后通 过利用溅射(sputtering)或者电子束蒸发来形成保护层116。
寻址电极122被设置在底基板121的面对顶基板111的表面上。延伸寻 址电极122来交叉放电单元170以便与X电极180和Y电极190垂直交叉。
寻址电极122产生寻址放电从而使将产生维持放电的相应的放电单元中 的X电极180和Y电极190之间的维持放电更容易。具体地,寻址电极122 降低用于产生维持放电的电压。
在Y电极190和每个寻址电极122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当寻址放电终止 时,壁电荷(wall charge )累积在X电极180和Y电极190的侧面,从而使 X电极180和Y电极190之间的维持放电更容易。
每个单位(unit)放电单元由围绕一对X电极180和Y电极190的空间 定义,以及每个寻址电极122与一对X电极180和Y电极190交叉。
底介电层125形成在底基板121上以便覆盖寻址电极122。底介电层125
并石皮坏寻址电才及122,并且以〗更感应(induce )电荷。介电物质的实例是PbO、 B203、 Si。2等。
磷光体层123R、 123G和123B被设置在形成在底介电层125上的每个 阻挡肋130的两个侧壁上以及底介电层125的其上没有形成阻挡肋130的前 表面上。
每个磷光体层123R、 123G和123B都包括接收紫外线的材料从而发射 可见光。形成在红色发射放电单元中的磷光体层123R包括诸如Y(V,P)04: Eu的磷光体等。形成在绿色发射放电单元中的磷光体层123G包括诸如 Zn2Si04:Mn、 YB03:Tb的磷光体等。形成在蓝色发射放电单元中的磷光体层 123B包括诸如BAM: Eu的磷光体等。
放电单元170被填充混合有Ne、 Xe、 He等的放电气体。当放电单元170 被填充放电气体时,顶基板111和底基板121由诸如熔结玻璃(frit glass) 的密封件耦接(couple),该密封件形成在顶基板111和底基板121的外边缘。
当维持放电期间激发的放电气体的能级(energylevel)降低时,会发射
紫外线。紫外线激发涂覆在放电单元170内侧的磷光体。当被激发的磷光体 123的能级降低时,会发射可见光线。当可见光线通过顶介电层115以及顶 基板111透射从而被发射时,便形成可以被使用者感知的图像。
如图1中所图解,X电极和Y电极形成为梯型布置。具体地,透明电极 180a和190a形成为梯型布置。透明电极180a和190a包括第一延伸单元181 和191、第二延伸单元182和192以及连接单元183和193。连接单元183 和193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整个连接单元183和整个连接单元193,被 设置在阻挡肋130上。
汇流电极180b和190b被设置在面对第一延伸单元181和191的一个表 面的表面上,优选地,设置在面对放电空间的表面上以便沿水平阻挡肋130b 延伸并且以便电连接到连接单元183和193。
而且,像常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一样,对于相同尺寸的面板,分别增 加和减少放电单元的数量和放电单元的尺寸从而实现精细间距(fine pitch) 和高分辨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设置在每个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中的 透明电极的尺寸。
而且,ITO透明电极可以由ITO膜形成,该ITO膜被构建为按照PE膜 -树脂层-膜层的次序堆叠的结构。当从ITO膜去除保护膜时,树脂层和一 ITO 层彼此压缩,这样的工艺可能具有ITO的附着突出层(adhesive protrusion layer)和图案单元之间的附着性质的问题,其中当PE膜和树脂层耦合时附 着突出层形成。包括具有小尺寸的透明电极的结构可能具有更严重的附着性 质的问题从而产生ITO基于字节(byte-based)的缺陷,因为该结构的单元 尺寸与具有精细间距(fine pitch)和高分辨率的面板一样也很小。
在这种情况下,从实验的观点来看,可以看出当"T"型布置的ITO 基于字节(byte-based)的缺陷为100%时,扇型(segment type )布置的ITO 字节基(byte-based )的缺陷为41%,而梯型布置的ITO基于字节(byte-based) 的缺陷为33%。
根据本发明,当通过形成透明电极减小ITO的面积时,可以减小ITO 缺陷,该透明电极可以通过利用ITO等形成为透明的。此外,可以通过在垂 直阻挡肋130a上设置透明电极180a和190a的连接单元183和193来减少 功耗以提高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效率。
第一延伸单元181和191以及第二延伸单元182和192可以基本平行于
水平阻挡肋130b所延伸的方向延伸。连接单元183和193可以沿垂直于水 平阻挡肋130b的垂直阻挡肋130a所延伸的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连接 单元183和193被设置在垂直阻挡肋130a和第一基板111之间以便由顶介 电层115覆盖。
为了减小被电极隐藏的放电空间的面积,如果可能,第一延伸单元181 和191以及汇流电极180b和190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水平阻挡肋130b 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平阻挡肋130b形成为双阻挡肋结构。也就是, 两个水平阻挡肋130b设置在沿垂直阻挡肋130a所延伸的方向彼此相邻的放 电单元之间。
从而,通过将透明电极180a和190a形成为梯型布置并且通过在垂直阻 挡肋130a上设置连接单元183和193, ITO缺陷被减少并且可以降低功耗以 提高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效率。
尽管参考示范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的显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 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本发明要求于2007年9月1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 10-2007-0091641的题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 容引用于此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多个阻挡肋,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分为多个放电单元;以及多个透明电极,设置在所述阻挡肋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其中每个所述透明电极包括延伸以与各个所述放电单元交叉的第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单元至所述第二延伸单元的连接单元,每个所述连接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阻挡肋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单元和所 述第二延伸单元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包括 水平阻挡肋,沿所述第一延伸单元和所述第二延伸单元所延伸的方向延伸;以及垂直阻挡肋,沿所述连接单元所延伸的方向延伸。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连接单元被设 置在相应的所述垂直阻挡肋上。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延伸单元 的至少 一部分纟皮设置在相应的所述水平阻挡肋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垂直阻挡肋所延 伸的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放电单元之间设置两个水平阻挡肋。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沿相应的所述水平阻挡肋延伸的多个金属汇流电极,每个所述金属汇流 电极电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 一延伸单元。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透明电极包括X电极和Y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且被延 伸以与各个所述放电单元交叉;其中每个所述X电极和Y电极包括沿相应的第一延伸单元延伸的金属 汇流电极,每个所述金属汇流电极电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延伸单元。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沿与所述X电极和所述Y电极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一介电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以覆盖所述X电极和所述Y电 极;以及第二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覆盖所述寻址电极。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被设置在 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之间。
11.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包括 彼此隔开的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的X电极和Y电极,所述X电极和所述 Y电极沿第一方向平行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沿与所述X电 极和所述Y电极延伸的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阻挡肋,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分为多个放电单元;第一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以覆盖所述X电极和所述Y电极; 第二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覆盖所述寻址电极, 其中每个所述X电极和所述Y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所述透明电极包括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单元至所述第二延伸单元的连接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的至少 一部分被设置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相应 的所述阻挡肋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阻挡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水平阻挡肋;以及 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垂直阻挡肋。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两个所述水平阻挡肋 设置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放电单元之间。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连接单元被设置 在相应的所述垂直阻挡肋上。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纟皮设置在相应的所述水平阻挡肋上。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延伸单元和 所述第二延伸单元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汇流电极被设置 在所述第一延伸单元的表面上。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汇流电极被设置 在所述第一延伸单元的表面上并且被设置在相应的所述水平阻挡肋的表面 上。
19.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具有彼此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 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多个放电单元,其中每个所述 放电单元由 一对水平延伸的阻挡肋和一对垂直延伸的阻挡肋定义,所述等离 子体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的X电极和Y电极,所述X电极和所述 Y电才及沿水平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沿垂直方向延 伸,其中每个所述X电极和所述Y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所述透 明电极包括分别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单元和所述第二延伸单元的连接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垂直延伸的阻挡肋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相应的所述连接单元。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汇流电极被设置 在所述第一延伸单元的表面上并且被设置在相应的所述水平延伸的阻挡肋 的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能够减少电极缺陷,并且能提高效率。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分为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设置在阻挡肋和第一基板之间的透明电极。其中每个透明电极包括延伸以与各个放电单元交叉的第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以及连接第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的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阻挡肋上。
文档编号H01J11/22GK101388312SQ200810212958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0日
发明者宋正锡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