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45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和具有它的显示装置(等离 子体显示装置PDP装置),特别是涉及包含电极的单元结构和放电特性等。
背景技术
作为平面型PDP装置,面放电*交流驱动型的PDP装置已实用化, 被广泛利用。在PDP (面板)中,在要求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同时,要 求高的可靠性。
在进行上述面放电的PDP装置中,根据显示数据,同时使面板的 画面(显示区域)上的全部像素(单元)发光。面放电称为显示放电、 维持放电等。进行面放电的电极(对)称为显示电极等。显示电极对 由维持电极(X电极)和扫描电极(Y电极)构成。
进行上述面放电的PDP装置的板构造为,在前面基板构造体侧的 前面玻璃基板上形成有上述面放电用的电极对,形成覆盖电极对的介 电质层和还有保护层,在面板的内部(放电空间)中封入稀有气体(放 电气体)。另外,在背面基板构造体的背面玻璃基板上在隔开放电空间 的隔壁之间,形成作为三原色的红(R)、绿(G)、蓝(B)的各色荧 光体。当将面放电用的驱动电压加在上述电极间时,在电极面上的介 电质层和保护层的表面上引起面放电,由此发生紫外线。通过利用紫 外线使各荧光体发光,进行彩色显示。
在放电空间中露出形成的保护层由氧化镁(MgO)层构成,具有 放电保护功能,和对放电空间进行二次电子供给(放出)的功能。
在以往(以往主流)的PDP装置中,利用显示电极(X电极,Y 电极)对进行面放电。但当PDP的长时间驱动的累积使面放电反复时, 保护层(MgO)飞溅而发生劣化,导致面板的寿命劣化。
作为在显示电极对上设置突起(及伸出)形状的电极部的以往技 术例子如下。在日本专利公开2000-11382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 具有等间隔配置的行电极(构成显示线(行),并进行面放电的电极对),
具有在行电极的总线电极的列方向两侧分别伸出的突出部。在本技术 中,两侧的突出部都用于面放电,不具有不迸行面放电的反缝隙,没 有向反缝隙侧的突起形状的电极部。
在日本专利公开2003-861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 与专利文献1同样,具有在各自行电极的总线电极的列方向的两侧伸 出的突出部。在本技术中,各总路线电极位于与隔壁重合的位置;单 元分为,分别被隔壁包围的、进行面放电的第1单元,和进行重置和 寻址的第2单元。寻址用的突出部包含在第2单元内,不包含在进行 面放电的第1单元内。
在日本专利公开2005-135732号公报(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中, 显示单元侧在透明电极上,向相反侧突出的电极为金属电极。在本技 术中构造为,向相反侧突出的电极也进行面放电。另外,利用肋隔开 显示单元和辅助单元。

发明内容
以往,因上述面放电导致保护层(MgO等)劣化,在该劣化保护 层上,最重要的问题是放电延迟增大。尤其是,在地址驱动期间中的 地址放电的放电延迟增大,使得地址(单元选择)动作不稳定,引起 因地址错误导致的显示不良。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 在PDP的长期间的驱动中使地址放电的特性稳定的技术,尤其是,对 于因面放电导致的保护层劣化的影响,改善受到该影响的地址放电放 电的放电延迟的技术。
在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对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的概要进行简单说 明如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特征在于, 在PDP技术中具有如下所示的构成。
在本PDP构造中,在用于面放电的电极对中,在与进行面放电的 一侧(成为显示线的一侧)缝隙(正缝隙)相反侧的缝隙(反缝隙) 上,具有突起等形状的电极部(成为突起部)。由此,即使因该电极对上的面放电使保护层(MgO等)劣化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与劣化的 部分离开的突起部进行地址放电。根据保护层的劣化程度,相对于保 护层的相对劣化较大的部分,即放电间隙附近,可在相对劣化较小的 部分,即从放电间隙向突起部的方向离开的位置上,进行地址放电。 由于可几乎受到因面放电导致的保护层的劣化的影响而进行面放电, 因此,可使地址放电的特性长期间保持稳定。本PDP例如为下述构成。
(1) 本PDP,在具有由隔壁划分并形成荧光体的放电空间的基板 构造体上,在第1方向上,具有用于面放电的第1和第2电极的对(显 示电极对),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具有用于与上述第 2电极之间的地址放电的第3电极,根据这些电极群的交叉而构成显示 电极群,并且构成为具有覆盖上述第1和第2电极群并露出与上述 放电空间的保护层,在上述第1和第2电极的对中, 一侧的缝隙用于 上述面放电,相反侧的缝隙不用于面放电。而且,本PDP,至少在相 对于上述第2电极的上述相反侧的缝隙上,具有用于上述地址放电的 第1突起形状的电极部,且包含于与上述显示单元相对应的上述放电 空间的区域。
(2) 在上述(1)的基础上,该显示电极对,在正缝隙侧具有突 起等形状的电极部(构成面放电间隙的电极对)。
(3) 在上述(2)的基础上,利用ITO等透明电极构成正缝隙侧 的突起等形状的电极部,利用与金属制的总线电极相同的材料构成饭 缝隙侧的突起部。
(4) 在上述(1)的基础上,相对于反缝隙侧的突起部的区域(面 积),在面板面垂直方向上交叉的位置上,通过设置地址电极的衬垫部, 而增大该交叉部分的面积。
在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由代表性的发明得到的效果如下。采用 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在PDP长期间的驱动中,可稳定地维持 地址放电特性,特别是可改善受面放电引起的保护层劣化的影响的地 址放电延迟。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可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 他特征,目的和优点。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PDP装置的全体的方框结构 的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PDP基本结构的一个例子的 分解立体图3为在从前面看的平面上,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 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4为在显示线方向(x方向)的截面(A)上表示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1的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5为在显示列方向(y方向)的截面(B)上表示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1的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6为在从前面看的平面上,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 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7为在显示列方向(y方向)的截面(B)上表示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2的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8为在从前面看的平面上,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 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9为在从前面看的平面上,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 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10为在从前面看的平面上,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 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11 (a) ~ (e)为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的PDP 的单元单位的各电极宽度等关系的构成例子的图12为在从前面看的平面上,概略地表示以往技术例子的PDP 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13为在显示线方向(x方向)的截面(A)上表示以往技术例 子的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图14为在显示列方向(y方向)的截面(B)上表示以往技术例 子的PDP的单元和电极等的结构的符号说明
2X:维持电极(X电极)2Y:扫描电极(Y电极)Xa, Ya:透明电极 Xcl, Ycl:突起部 8A:纵肋 10: PDP
32:地址放电区域 52:反缝隙
Xb, Yb:总线电极 6A:地址电极位置 8B:横肋位置 31:面放电区域
51:正缝隙
GS:面放电间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说明实施方式 的全部附图中,原则上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重复的说明。
(概要)
各实施方式的PDP中,对于显示电极对,在反缝隙侧设置突起部 (用Xc、 Yc表示),用于地址放电。构成为,利用突起部(Yc)的存 在,使地址放电和面放电在位置上分离。对于因面放电导致的保护层 的劣化的影响,使用与劣化较大的保护层的部分(面放电间隙附近) 离开的突起部(Yc),因此,使地址放电的特性长期间保持稳定。 (基本结构)
首先,利用图l,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PDP装置的基本 结构,特征的详细结构等以后说明。 (PDP装置)
在图1中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PDP装置的全体结构,本PDP装置 具有形成电极群(维持电极2X,扫描电极2Y,地址电极6)的PDP (面板)10;与PDPIO的电极群连接并施加驱动电压的作为驱动的电 路(驱动器)的X维持驱动器(X电极维持驱动电路)121; Y维持驱 动器(Y电极维持驱动电路)122; Y扫描驱动器(Y电极扫描驱动电 路)123;和地址驱动器(地址电极驱动电路)124;以及对它们进行 控制的控制电路110。
在PDP10中,作为面放电(维持放电)用的电极(显示电极),在 画面内的水平方向上平行,并形成维持电极2X (用符号X表示)和扫 描电极2Y(用符号Y表示)的对,并构成基于该电极对的线(显示线)。另外,与这些电极对交叉地而在画面内的垂直方向上平行,形成地址
电极6(符号A表示),构成基于该电极的显示列。在PDP10的画面(显 示区域)中,与这些电极群(X、 Y、 A)的交叉区域对应,构成矩阵 状的单元(显示单元)群。
在PDP装置中,从电视调谐器或计算机等外部装置输入作为表示 红(R)、绿(G)、蓝(B)的三色的亮度等级的多值图象数据的场数 据(field data),和各种同步信号(时钟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垂直同 步信号等)。控制电路110,根据上述数据和信号,生成和输出适合各 驱动器的控制信号,根据该信号,驱动器通过施加电压对对应的电极 群进行驱动。这样,在PDP10的画面(显示区域)上进行基于规定方 式的影像显示。
PDP10作为电极配置的例子,在通常方式下,在画面内垂直方向 上交替地重复配置作为显示电极对的维持电极2X (X电极Xl Xn) 和扫描电极2Y(Y电极Yl Yn),从而依次配置基于上述电极对(x-y) 的线。另外,利用与显示电极对(线)交叉的地址电极6 (Al Am) 构成单元。而且,将构成相邻电极间的先(发光部)的一侧称为正缝 隙,将相反的非线(非发光部)称为反缝隙。 (驱动方式)
在本PDP装置的驱动方式中,与PDP10的画面对应的场利用子场 方式和ADS方式驱动,这样进行灰度等级表现,和彩色显示。在驱动 顺序中,场(及帧)由附加了规定亮度的权重的多个(例如8 10个) 子场(及子帧)构成。利用场的各子场(SF)的点亮选择组合进行所 希望的灰度等级表现。1个场的各SF期间具有重置、地址、维持(显 示)的各个过程(驱动期间)。根据SF的权重,维持期间的维持放电 (及维持脉冲)数的比不同。作为SF附加权重的方法有例如基于二的 冪乘(二进制)的方法等。
在SF的驱动中,在重置过程中,将SF的全部单元的壁电荷等的 状态初始化(尽量均匀化),设置在下一个地址过程中。在下一个地址 过程中,选择SF内的点亮的单元。Y扫描驱动器123控制各个Y电极 2Y (线),依次进行选择的动作(扫描)。与此同时,地址驱动器124 控制各个地址电极6而进行选择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在选择的地址电极6和Y电极2Y的对(间)中,产生对于SF选择单元的点亮(接 通)不点亮(断开)的放电(地址放电)。
在接着的维持过程中,通过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数的放电发光,点 亮由先前的地址过程选择的单元(选择单元)。X维持驱动器121和Y 维持驱动器122向显示电极(X、 Y)群施加维持驱动用的电压(维持 脉冲)。这样,在选择单元中产生与权重相应的数的维持放电。 (PDP)
在图2中表示PDP10的基本结构的一个例子,表示构成像素的R、 G、 B各色的单元(Cr、 Cg、 Cb)的部分。本例子为三电极(X、 Y、 A),面放电,交流驱动型,带状肋型等情况。为了说明,设定x方向(第 1方向,画面内水平方向),y方向(第2方向,画面内垂直方向),z 方向(第3方向,板面垂直方向)。各单元(Cr、 Cg、 Cb)与发生放电 和发光的区域(面积和容积)对应。
本PDP10主要构成为,组合由前面侧和背面侧的2个玻璃基板1、 5形成的2个构造体(11、 12)。 2个构造体(11、 12)的外周部密封, 同时,在该构造体间的区域中通过排气和封入放电气体构成放电空间 30。
在第1构造体(前面基板构造体)11中,在玻璃基板(前面玻璃 基板)l上,在x方向上,形成显示电极2 (X电极2X, Y电极2Y) 的对。作为显示电极2具有维持驱动用的维持电极2X (X电极),兼 作维持驱动和扫描驱动的扫描电极2Y (Y电极)。显示电极2由透明 电极和总线电极构成。显示电极2的对用介电质层3覆盖,而且利用 保护层4覆盖介电质层3。保护层4在放电空间中露出。
在第2构造体(背面基板构造体)12中,在玻璃基板(背面玻璃 基板)5上,在y方向上形成地址驱动用的地址电极6。利用介电质层 7覆盖地址电极6,在介电质层7上,在y方向形成隔壁8 (纵肋)。隔 壁8与单元(显示列)对应,隔开放电空间30。在介电质层7上,在 隔壁8间的区域,特别是介电质层7表面和隔壁8侧的面上,按颜色 区别在每个显示列中重复形成各色的荧光体9 (9R、 9G、 9B),以使在 放电空间30中露出。 (以往的PDP)下面,利用图12 图14,为了比较说明,对以往技术例子的PDP90 的结构及其放电方式等进行说明。本例子为在与图2同样的板结构中, 具有以单元单位,向单元内侧方向伸出的透明电极(Xa、 Ya)的情况。 是从前面侧观看的情况,并且为宽度或比率等的一个例子。图12表示 与以往的PDP90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平面(x-y)的结构的电极等的大致 结构。图13表示图12的显示线方向(x-z)的截面A。图14表示图 12的显示列方向(y-z)的截面B。
在图12中,具有基于显示电极2 (2X、 2Y)的对的线L (正缝隙 51)和线L间的区域(反缝隙52)。正缝隙51为发光部,反缝隙52 为不发光部。X电极2X, Y电极2Y分别由直线状的总线电极Xb、 Yb, 和与它电连接并向正缝隙51侧伸出的透明电极Xa、 Ya构成。在每个 单元中,由透明电极(Xa、 Ya)对构成面放电间隙GS。
另外,具有与图2同样的肋8 (纵肋8A)和荧光体9 (9R、 9G、 9B)等结构,用Cr、 Cg、 Cb表示各色的单元和对应的显示列。为了 简略,荧光体9只表示形成在纵肋8A的侧面上的部分。另外,虚线所 示的地址电极位置6A为纵肋8A间的中心位置,为与透明电极(Xa、 Ya)重合的位置。表示地址电极6的宽度与总线电极(Xb、 Yb)和透 明电极(Xa、 Ya)宽度相同的情况。
作为肋8的结构,不仅可以是y方向的隔壁部(纵肋8A),而且 也可以具有x方向的隔壁部(横肋)的方式(盒式肋)等。横肋位置 8B表示存在横肋的情况的配置例子,例如反缝隙52的中间位置的情 况。另外,横肋位置8B可以是与总线电极(Xb、 Yb)重合的位置。 在不设横肋方式的情况下,反缝隙52侧的电极对的距离比正缝隙51 侧的电极对的距离大。在设置横肋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反缝隙52 的电极对的距离。上述距离是考虑在y方向相邻的单元中的放电等的 相互影响而设计的。
在图12中,由画面观看与单元对应的发光区域为用纵肋8A和总 线电极(Xb、 Yb)包围的部分。总线电极(Xb、 Yb)是基于非透过 性金属材料的不发光区域。透明电极(Xa、 Ya)具有由ITO (氧化 铟锡)构成,与总线电极(Xb、 Yb)重合的直线状的主线部分,和从 该部分向单元内侧方向伸出并构成面放电间隙GS的矩形部分。总线电极(Xb、 Yb)的电阻比透明电极(Xa、 Ya)低。
在图14中,显示电极2 (2X、 2Y)在玻璃基板1上通过依次层叠 透明电极(Xa、 Ya)、总线电极(Xb、 Yb)而构成。面放电间隙GS 为透明电极(Xa、 Ya)前端间的距离,位于单元中心。例如,用地址 电极6和总线电极Yb间的距离表示地址放电间隙GA。
在图12 图14中,用椭圆表示的区域31 (面放电区域)表示面放 电的大致形状和范围等。范围61为与区域31对应的y方向的范围。 区域31和范围61的中心为面放电间隙GS、和保护层4表面附近。由 于显示电极2 (2X、 2Y)的总线电极(Xb、 Yb)和透明电极(Xa、 Ya)与面放电有关,因此区域31和范围61的外侧边界作为包含它们 的部分而表示。通过将驱动电压加在显示电极2 (2X、 2Y)的对上, 在该电极间(面放电间隙GS),靠近放电空间30的上侧的介电质层3 和保护层4的表面附近产生面放电(维持放电)。如图13的a所示, 利用该面放电产生紫外线,与荧光体9撞击,由此如b所示,从荧光 体9产生发光,通过向前面方向取出而成为亮度。因此,该电极间(面 放间隙GS)附近为发光最强的区域,该区域为保护层4最容易劣化的 部分。
另外,用椭圆表示的区域32 (地址放电区域)表示地址放电的大 致形状和范围等,范围62为与区域32对应的y方向的范围。特别是, 图14的区域32a表示在地址放电区域32和范围62中,主要(中心) 的位置。在本例中,使区域32和范围62的中心为总线电极Yb下侧附 近。区域32a表示,考虑在总线电极Yb的下侧发生强的地址放电的情 况的位置。由于Y电极2Y的总线电极Yb和透明电极Ya与地址放电 有关,因此,区域32和范围62的外侧边界,表示包含它们的部分。 详细地说,当考虑包含透明电极Ya等时,地址放电形状和位置等变得 复杂,但大致考虑就可以。通过对地址电极6和Y电极2Y的对施加 驱动电压,在该电极间(地址放电间隙GA)的放电空间30中产生地 址放电。利用该放电,在该单元中蓄积壁电荷。
如图12,图14所示,在以往的PDP90的结构中,面放电区域31 和地址放电区域32—部分重合。这样,存在通过面放电劣化的保护层 4,在Y电极2Y和地址电极6之间进行的地址放电的影响。由于PDP90的长时间驱动累积时的面放电的重复,使保护层4逐渐劣化。在劣化 的保护层4的部分上二次电子供给性能降低。与地址放电62范围对应 的保护层4的部分逐渐劣化。伴随着上海素劣化,地址放电特性变化 (劣化)。g卩,二次电子供给性能的降低使地址放电的放电延迟增大, 变得不稳定,这样,容易发生地址错误。
而且,在不用肋8等隔开的情况下,放电空间30内的总线电极(Xb,
Yb)下侧的区域或其更外侧的区域等,也会影响放电的发生。详细地 说,由于面板的结构等使上述的放电方式变化,因此始终是概略地表示。
(实施方式1)
根据以上所述,利用图3 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PDPIO。 图3与图12的方式相同,表示本PDP10的平面结构。图4表示图3 的显示线方向(x-z)的截面A。另外,图5表示图3的显示列方向(y-z) 的截面B。本PDP10构成为,如图3所示,根据与图2同样的面板结 构,构成有仅基于显示电极2 (2X、 2Y)的对的总线电极(Xb, Yb) 对的线L (正缝隙51),不具有透明电极(Xa、 Ya)对。面放电间隙 GS为总线电极(Xb, Yb)间的距离。
在本结构中,在相对显示电极2对的反缝隙52侦lj,在X电极2X 和Y电极2Y的各个上设置有在单元单位内的突起部(Xcl, Ycl)。在 包含突起部Ycl的Y电极2Y和地址电极6的对(之间)上,进行地 址放电。在显示电极2的对上的面放电,和使用突起部Ycl的地址放 电为位置上分离。面放电区域31和地址放电区域32的重合程度比图 12等以往的PDP小,相互影响也小,因此,地址放电可以不受面放电 引起的保护层4的劣化的影响,可使地址放电特性长时间稳定,可以 改善(抑制)地址放电的放电延迟。
另外,突起部(Xcl, Ycl)可以包含在与单元对应的放电空间30 的区域(放电区域)中。艮P,与面放电区域31和地址放电区域32同 样地,包含在该单元的区域内,放电空间30为不用肋等分离。这样, 可以在单元区域内进行重置、地址和维持等动作。如图3所示,不限 于有无横肋,在单元区域中,总线电极(Xb, Yb)对的正缝隙51侧 和反缝隙52侧上,放电空间30在y方向上相通,满足上述条件。在图3中,X电极2X和Y电极2Y分别由直线状的总线电极Xb, Yb和与它电连接在反缝隙52侧伸出的突起部Xcl, Ycl构成。在实施 方式1中,突起部(Xcl, Ycl)的材料为与图12的透明电极(Xa、 Ya)相同的ITO。
与图2或图12同样,具有肋8 (纵肋8A),荧光体9 (9R、 9G、 9B)各色的单元和对应的显示列(Cr、 Cg、 Cb),地址电极位置6A、 横肋位置8B等。横肋位置8B表示存在横肋方式的情况的配置例,例 如为反缝隙52的中间位置的情况。
在画面上看,与单元对应的发光区域是由纵肋8A和总线电极X (Xb, Yb)包围的部分。总线电极(Xb, Yb)为由非透过性金属材 料构成的不发光区域。突起部(Xcl, Ycl)由ITO构成,具有从与总 线电极(Xb, Yb)重合的直线状的主线部分,向反缝隙52侧伸出的 钜形部分。另夕卜,X电极2X的突起部Xc为与Y电极2Y的突起部Yc 对称的形状和材料等。
图4的截面A为在Y电极2Y的突起部Ycl位置的截面。地址放 电间隙GA表示为地址电极6和Y电极2Y的突起部Ycl间的距离。 保护层4例如为MgO层。
图5的截面B为在地址电极6和突起部(Xcl, Ycl)位置的截面。 显示电极2 (2X、 2Y),例如通过在玻璃基板1上,顺序叠层由ITO形 成的突起部(Xcl, Ycl),总线电极(Xb, Yb)构成。面放电间隙GS 位于单元中心。地址放电间隙GA表示为地址电极6和总线电极Yb之 间的距离。
在图3~图5中,椭圆表示的区域31 (面放电区域)表示面放电的 大致形状和范围。范围61为与区域31对应的y方向的范围。区域31 和范围61的中心为面放电间隙GS、和保护层4表面附近。由于显示 电极2 (2X、 2Y)的总线电极(Xb、 Yb)和透明电极(Xa、 Ya)与面 放电有关,因此区域31和范围61的外侧边界作为包含它们的部分而 表示。通过将驱动电压加在显示电极2 (2X、 2Y)的对上,在该电极 间(面放电间隙GS),靠近放电空间30的上侧的介电质层3'保护层4 的表面附近产生面放电(维持放电)。该电极间(面放电间隙GS)附 近为发光最强的区域,该区域为保护层4最容易劣化的部分。区域31和范围61的中心,保护层4的劣化相对的较大,离开中心向外侧,劣 化相对较小。
另外,用椭圆表示的区域32 (地址放电区域)表示地址放电的大 致形状和范围等。范围62为与区域32对应的y方向的范围。特别是, 图5的第1区域32a表示在地址放电区域32和62范围中,作为重要 (中心)的位置的第l例,考虑在总线电极Yb的下侧附近,发生主要 的地址放电的情况。由于Y电极2Y的总线电极Yb和突起部Ycl与地 址放电有关,因此区域32和范围62的外侧边界,作为包含它们的部 分而表示。特别是,图5的第2区域32b,在地址放电区域32和范围 62中,作为主要(中心)的位置的第2例,考虑在突起部Ycl下侧附 近发生主要的地址放电的情况。另外,区域6c表示电极6中,与总线 电极Yb和突起部Ycl对应的范围的部分(或与后述的衬垫6B对应的 部分)。
通过将驱动电压加在地址电极6和Y电极2Y的对上,在该电极 间(地址电极放电间隙GA)的放电空间30中产生地址放电。利用该 放电在该单元中积蓄壁电荷。
在本PDP10的结构中,如上所述,特别是,利用突起部Ycl的存 在,使面放电区域31和地址放电区域32的重合程度比以往的PDP90 小。因此,通过因面放电而劣化的保护层4,在Y电极2Y和地址电极 6之间进行的地址放电的影响小。PDP10的长时间驱动累积时的面放电 的重复,而使保护层4逐渐劣化,二次电子供给性能降低。特别是, 从面放电间隙GS附近,向存在总线电极(Xb、 Yb)和突起部(Xcl, Ycl)的外侧方向劣化进行。与此相对,在与地址放电62范围对应的 保护层4部分上,与达到对应于第1区域32a的部分的劣化比较,由 于与面放电区域31分离,与第2区域32b对应的部分的劣化很小或几 乎没有。
伴随着上述保护层4的劣化,地址放电特性变化,伴随着劣化的 进行主要的地址放电位置从区域32a向32b向外侧方向移动。特别是, 在与地址放电范围62的第2区域32b对应的部分上,该劣化的影响小, 可以确保二次电子供给性能。因此,可以使地址放电特性长时间稳定, 可以抑制放电延迟,这样,难以发生地址错误。如以上所述,通过使地址动作稳定,可实现板显示品质提高和寿命改善。
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突起部(Xcl, Ycl)在透明电极以外, 由与总线电极(Xb、 Yb)相同的金属电极构成也可以。另外,突起部 (Xcl, Ycl)或透明电极(Xa、 Ya)的突起形状不限于矩形,可以为 各种形状。
(实施方式2)
下面,利用图6 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PDPIO。图6 与图12的方式相同,表示本PDP10的平面结构。图7表示图6的显示 列方向(y-z)的截面B,(截面A与图4同样)。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 式1的相同点是,具有基本结构和成为特征的突起部(Xc2, Yc2)等。 相对于图12的以往结构,使用成为特征的突起部(Xc2, Yc2)的结构。 如图6所示,作为与实施方式l不同的结构,在正缝隙51侧(线L) 的显示电极2 (2X, 2Y)的对中,具有向每个单元伸出的突起电极部。 作为正缝隙51侧的突起电极部为由ITO构成的透明电极(Xa、 Ya) 的结构。利用基于透明电极(Xa、 Ya)对的面放电间隙GS,容易得到 面放电。
在图6中,X电极2X, Y电极2Y分别由直线状的总线电极Xb、 Yb,与该总线电极电连接并向正缝隙51侧伸出的矩形透明电极Xa、 Ya,和与该总线电极电连接并向反缝隙52侧伸出的矩形突起部(Xc2, Yc2)构成。在实施方式2中,突起部(Xc2, Yc2)的材料为与透明 电极(Xa、 Ya)相同的ITO。因此,在面板制造时,由于突起部(Xc2, Yc2)的形成与透明电极(Xa、 Ya)的形成的工序和材料等可以共用, 因此效率高。
另外,表示总线电极(Xb、 Yb)的宽度,地址电极6的宽度,透 明电极(Xa、 Ya)的宽度,突起部(Xc2, Yc2)的宽度为相同的情况。 另夕卜,y方向的长度方面,表示使正缝隙51的透明电极(Xa、 Ya)的 长度和反缝隙52的突起部(Xc2, Yc2)的长度相同的情况。另外,横 肋存在方式的情况的横肋位置8B为反缝隙52的中间位置,与突起部 (Xc2, Yc2)不重合。
图7的截面B为在地址电极6和突起部(Xc2, Yc2)的位置上的 截面。显示电极2 (2X, 2Y)例如通过在玻璃基板1上依次层叠ITO制成的突起部(Xc2, Yc2)和透明电极(Xa、 Ya)层,总线电极(Xb、 Yb)而构成。面放电间隙GS为透明电极(Xa、 Ya)的前端间的距离, 位于单元的中心。地址放电间隙GA表示为地址电极6和总线电极Yb 间的距离。
在图6 图7中,用椭圆表示的区域31 (面放电区域)表示面放电 的大致形状和范围等。范围61为与区域31对应的y方向的范围。区 域31和范围61的中心为面放电间隙GS、保护层4表面附近。另外, 用椭圆表示的区域32 (地址放电区域)表示地址放电的大致形状和范 围等。第1范围62a为与包含全部Y电极2Y的透明电极Ya、总线电 极Yb和突起部Yc2的部分对应的y方向的范围。另外,第2范围62b 为除透明电极Ya外与包含电极Yb和突起部Yc2的部分对应的y方向 的范围。区域32a作为地址放电的主要(中心)位置的第1例,为在 总线电极Yb下侧附近发生主要的地址放电的情况。第2区域32b作为 地址放电的主要(中心)位置的第2例,为在突起部Yc2下侧附近发 生地址放电的情况,另外,区域6c表示在地址电极6中,与总线电极 Yb和突起部Yc2对应的范围的部分(或者与后述的衬垫6B对应的部 分)
与实施方式1同样,利用本PDP10的结构,特别是通过突起部Yc2 的存在,由于单元的面放电区域31和地址放电区域32分离,重合程 度小,对通过保护层4,在Y电极2Y和地址电极6之间进行的地址放 电的影响小。即使面放电引起的保护层4的劣化从单元中心向外侧方 向进行,主要的地址放电位置从区域32a向32b,向外侧方向移动,特 别是在与地址放电的62b或第2区域32b对应的保护层4的部分上, 与面放电区域31分离,可以确保二次电子供给性能。因此,可以使地 址放电特性长时间稳定,抑制放电延迟。 (实施方式3)
下面,利用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PDP10。图8与图12 的方式相同,表示本PDP10的平面结构。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2的 相同点是,具有基本结构和成为特征的突起部(Xc3, Yc3)等。对于 图12所示的以往的结构使用成为特征为突起部(Xc3, Yc3)的结构。 作为与实施方式2不同的结构,如图8所示,正缝隙51侧的突起电极部由ITO制的透明电极(Xa、 Ya)构成,而反缝隙52侧的突起部(Xc3, Yc3)利用与金属制(非透过性)的总线电极(Xb、 Yb)相同的材料构成。
在图8中,突起部(Xc3, Yc3)与总线电极(Xb、 Yb)相同,使 用金属(例如Cu、 Cr)等黑色的材料构成,厚度相同。突起部(Xc3, Yc3)作为从总线电极(Xb、 Yb)伸出的部分而电连接。在本结构中, 在反缝隙52中,突起部(Xc3, Yc3)成为与总线电极(Xb、 Yb)相 同的非透过性(例如黑色)区域。即,在本结构中,在正缝隙51 (发 光部)以外的区域中,使反缝隙52中包含突起部(Xc3, Yc3)的至少 一部区域成为上述的黑色,可以提高该黑色区域的占有比例。因此, 在画面上得到对比度(明室对比度)改善的效果。另夕卜,通过将突起 部(Xc3, Yc3)与总线电极(Xb、 Yb)作成一体,可提高制造效率。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反缝隙52等,也可以在突起部(Xc、 Yc)的前面侧设置黑带,提高对比度。在这种情况下,在将突起部(Xc、 Yc)隐藏在黑带的背面的结构的情况下,突起部(Xc、 Yc)的存在引 起的视觉效果基本不会被察觉。 (实施方式4)
接着,利用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PDP10。图9与图 12的方式相同,表示本PDP10的平面结构。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2 的相同点是,具有基本结构和成为特征为突起部(Xc4, Yc4)。作为与 实施方式2不同的结构,如图9所示,不将背面基板构造体12的地址 电极6作成单纯的直线状,在与Y电极2Y的突起部Yc4的位置对应 交叉的位置上,设置作为地址电极6的宽度大的部分的衬垫6B。这样, 可以增大包含突起部Yc4的Y电极2Y和地址电极6的衬垫6B的交叉 部分的面积。
包含衬垫6B的地址电极6的材料为与总线电极(Xb、 Yb)相同 的金属(例如Cu、 Cr)。另外,也可以使衬垫6B部分与总线电极Yb
部分重合。
在图9的例子中,总线电极(Xb、 Yb)的宽度,地址电极6的直 线状的主线的宽度,透明电极(Xa、 Ya)的宽度,突起部(Xc4, Yc4) 的宽度相同,特别是地址电极6的衬垫6B的宽度(面积)比突起部Xc4的宽度(面积)大。
通过将上述Y电极2Y和地址电极6的交叉部分的面积变大,可 以稳定而高效率地发生地址放电。 (实施方式5)
下面,在图10中表示实施方式5的PDPIO。实施方式5与实施方 式2等基本上相同,但在X电极2X侧不设突起部Xc,只在Y电极2Y 侧设置突起部Yc5。同样,使用Y电极2Y的突起部Yc5进行地址放电。
如上述方式所示,在显示电极2 (2X, 2Y)的两侧具有突起部(Xc、 Yc)构成的情况下,其优点是,在画面上观看时视觉平衡,可以确保 显示品质。另一方面,如本例所示,当只在一侧具有突起部(Yc5)的 情况下,其优点是,在显示区域(单元结构)中,由于不必要确保另 一侧的突起部(Xc)的区域,作为全体空间增加,单元配置间距小的 情况等有效。 (变形例)
在图11中表示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只表示单位单元的电极等的 比例的不同。在任何一个例子中,与上述同样,可得到地址放电特性
稳定的效果。
图ll (a)为使总线电极Yb的宽度,地址电极6的宽度,透明电 极Ya的宽度等相同,与它们相比,使突起部Yc的宽度较大的例子。
图ll (b)为使总线电极Yb宽度,地址电极6的宽度相同,与它 们相比,使透明电极Ya的宽度和突起部Yc的宽度相同并且较大的例子。
图ll (c)为使总线电极Yb的宽度,地址电极6的主线的宽度, 透明电极Ya的宽度等相同,与它们相比,使突起部Yc的宽度和衬垫 6B的宽度相同并且较大的例子。
图ll (d)为使总线电极Yb的宽度,地址电极6的主线的宽度, 透明电极Ya的宽度等相同,与它们相比,使衬垫6B的宽度较大,另 外,使突起部Yc的宽度(面积)比衬垫6B的宽度(面积)大的例子。
图ll (e)为使总线电极Yb的宽度,地址电极6的主线的宽度, 透明电极Ya的宽度等相同,与它们相比,使突起部Yc的宽度(面积)比它们大,另外,使衬垫6B的宽度(面积)比突起部Yc的宽度(面 积)大的例子。
另外,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极的厚度或宽度等详细的例子如下。 与ITO制的透明电极(Xa、 Ya)的厚度相比,金属的总线电极(Xb、 Yb)的厚度大。例如,总线电极(Xb、 Yb)的厚度为2 5iam,透明电 极(Xa、 Ya)的厚度1000~2000A (埃)。另外,例如,总线电极(Xb, Yb)的宽度为50~60|am,地址电极6的宽度为40~50|im,地址电极6 的衬垫6B的宽度为100nm,各种突起部(Xc、 Yc)的宽度为80nm。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者提出的发明。本发 明不是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偏离其精神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 更。
虽然,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应理解,在不偏离 本发明的范围的条件下,所述实施方式可以改变和改造。因此,不是 局限于所述的细节,所有这种改变和改造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具有由隔壁划分并形成荧光体的放电空间的基板构造体,在第1方向上,具有用于面放电的第1和第2电极的对,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地址放电的第3电极,根据这些电极群的交叉而构成显示单元群,构造为具有覆盖所述第1和第2电极群的电介质层,和覆盖所述电介质层而露出于所述放电空间的保护层;在所述第1和所述第2电极的对中,一侧的缝隙用于所述面放电,相反侧的缝隙不用于所述面放电,对于所述第2电极在所述相反侧的缝隙中,具有用于所述地址放电的第1突起形状的电极部,且包含于与所述显示单元相对应的所述放电空间的区域。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2电极侧同样地,对于所述第1电极在所述相反侧的缝隙中,具有所述第l突起形状的电极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和第2电极的对的所述一侧的隙缝中,具有用于所述面放电的第2突起形状的电极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电极的主线由金属总线电极构成, 所述第1和第2突起形状的电极部,分别由透明电极构成。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电极的主线由金属总线电极构成;所述第1突起形状的电极部由金属电极构成,所述第2突起形状的电极部由透明电极构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1突起形状的电极部交叉的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3电极中宽度变大的衬垫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构造体中,在所述第3电极间,具有与所述第2方向平行且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地划分所述放电空间的第1隔壁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构造体中,在所述相反侧的缝隙中,具有与所述第1方向平行且与所述显示单元对应地划分所述放电空间的第2隔壁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PDP的长时间驱动中,可以使地址放电的特性维持稳定。本PDP(10)为在单元区域中,在用于面放电的显示电极对(2X、2Y)的反缝隙(52)侧,具有突起部(Xc1、Yc1)。在包含突起部(Yc1)的扫描电极(2Y)和地址电极(6A)之间进行地址放电。由于显示电极对(2X、2Y)上的面放电(31)和使用突起部(Yc1)的地址放电(32)在位置上分离,因此对于面放电引起的保护层的劣化,可使地址放电特性稳定。
文档编号H01J11/12GK101447383SQ20081021400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川浪义实, 泽将裕, 瀬户口典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