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11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是通过气体放电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换句话说,气 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发射真空紫外(VUV)电磁辐射,该真空紫外电磁辐射激发 磷光体,该磷光体在激发态时产生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可见光。
例如,AC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阻挡肋,形成在后基板与前基板之间的放电单 元;寻址电极,设置在后基板上以对应于放电单元;以及显示电极(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 设置在前基板上。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每一个都由透明电极和不透明的汇流电极形成。
放电单元能够从显示电极和阻挡肋的视点(也就是,至少透过前基板)观察到。 例如,四边形阻挡肋结构使用交叉的竖直阻挡肋构件和水平阻挡肋构件形成四边形的放电 单元。在四边形阻挡肋结构中,显示电极设置在放电空间中。因此,由于保证了宽的放电空 间,每次放电的亮度高,放电容限大,且放电延迟不随使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时间长度而 增加,但是由于汇流电极使得开口率(aspect ratio)减小,这降低了从显示器的可见光发 射效率。 作为另一示例,双阻挡肋结构形成两个水平阻挡肋,从而沿一个方向在放电单元 之间形成非放电单元。在双阻挡肋结构中,显示电极设置在阻挡肋上方。换句话说,汇流电 极设置在阻挡肋上。因此,开口率增加,但是放电空间减小,放电容限减小,放电延迟随着使 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时间长度而增加,每次放电的亮度低。 —般地,在放电负载大(例如显示全白色)的区域中,与四边形阻挡肋结构相比, 双阻挡肋结构在发光效率方面有优势;但是,在10至30%负载(也就是,对应于显示电影 的负载)时,与四边形阻挡肋结构相比,双阻挡肋结构是不利的。在双阻挡肋结构中,应当 增加维持脉冲的数量以产生相同的亮度,使得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消耗增加。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于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 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该现有技术在该国中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已知 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减小功率消耗(即,无功功率消耗)来改善效率的等离子
体显示面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过减小黑色亮度(blackluminance)来改善视觉放电
特性和暗室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在放电单元中对称地设置
汇流电极并包括黑矩阵(blackmatrix)来改善亮室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设置的前基板和后基板;
阻挡肋,包括沿第一方向在两个基板之间延伸的第一阻挡肋构件以及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
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阻挡肋构件,第一阻挡肋构件和第二阻挡肋构件一起形成在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的放电单元;寻址电极,设置在后基板上且沿第一方向在相邻的第一阻挡肋构 件之间延伸;以及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设置在前基板上且沿第二方向在相邻的第一阻挡 肋构件之间延伸,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每个都包括透明电极和设置在每个透明电极上的 汇流电极,该透明电极设置为具有在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与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之间的放 电间隙;其中放电间隙形成为更靠近相邻的第二阻挡肋构件之一,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可 以设置为比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更靠近放电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宽度,扫描电极 的透明电极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二宽度,第二宽度可以小于第一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具有在每个放电单元内的第一面积,扫
描电极的透明电极具有在每个放电单元内的第二面积,第二面积可以小于第一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可以设置为远离放电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在相邻放电单元中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可以布置为具有扫
描电极、维持电极、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顺序的第一布置,或者在沿第一方向相邻的相邻
放电单元中,相邻放电单元中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布置为具有维持电极、扫描电极、扫描
电极和维持电极的顺序的第二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前基板上的黑矩阵,其 中黑矩阵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阻挡肋构件与前基板之间的第一黑构件;以及设置在第二 阻挡肋构件与前基板之间的第二黑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成对的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和设置在 汇流电极之间的第二黑构件相对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成对的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和 设置在成对的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之间的第二黑构件是对称的且以一假想线作为对称轴, 该假想线在这两个第二黑构件中间且沿第二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在放电单元之一的一侧的第二黑构件与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 之间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距离可以与放电单元之一的另一侧的第二黑构件与扫描电极的汇 流电极之间沿第一方向的第二距离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在放电单元之一中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与扫描电极的汇流电 极之间沿第一方向的第三距离可以大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中的每个。 本发明的其它的方面和/或优点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从该描述变得 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知。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的方面和优点将变 得明显并更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图1的阻挡肋与显示电极的布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布置示出无功功率消耗的比率的图;
图5是根据汇流电极在扫描电极上的位置示出寻址放电延迟特性的图;
图6是根据扫描电极中透明电极的面积示出寻址放电电压的图;以及
图7是根据透明电极的面积和汇流电极在扫描电极上的位置示出黑色亮度减小 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示 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为了通过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在以下描述 了实施例。 当第一部件被描述为"连接到"第二部件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直接电连接 (没有中间元件)或者可以间接电连接(可以存在中间元件)。这里,当第一元件被称为形 成或设置在第二元件"上"时,第一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元件上,或者可以在第一元件 与第二元件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当第一元件被称为"直接"形成或设置在第二 元件"上"时,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没有设置其它元件。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夸大了 层和区域的长度或厚度。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沿图 1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参照图1和图2,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包 括彼此面对并在其间保持有间隙的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并且包括设置在两个基板10和 20之间的阻挡肋30。 阻挡肋30分隔设置在后基板10与前基板20之间的空间以形成多个放电单元 17。放电单元17被提供有设置在其中的磷光体层19,并用放电气体(例如,包括氖(Ne)、 氙(Xe)等的混合气体)填充。 放电气体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真空紫外电磁辐射,磷光体层19被真空紫外电磁辐 射激发,然后变稳定而放出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可见光。 为了产生气体放电,寻址电极11和显示电极40设置在放电单元17中。作为一个
示例,寻址电极11形成为在后基板10的内表面(或内部表面)上沿第一方向(在下文中,
称为"y轴方向")延伸,并连续地对应于在y轴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17,也就是,寻址
电极11设置在后基板10上并且在也沿y轴方向延伸的相邻阻挡肋31之间。 多个寻址电极11平行地设置在基板10上,以对应于在第二方向(在下文中,称为
"x轴方向",其与y轴方向交叉)相邻设置的放电单元17,也就是,多个寻址电极ll在x轴
方向相邻地设置。 第一电介质层13覆盖后基板10的内表面和寻址电极11。第一电介质层13防止 在放电时阳离子或电子直接碰撞寻址电极11,从而保护寻址电极11不受气体放电影响。此 外,第一电介质层13允许形成并积累壁电荷(wallcharge),从而使得即使用低电压也能产 生寻址放电。寻址电极11设置在后基板10上,使得它不会阻碍可见光穿过前基板20的透 射。寻址电极ll可以由具有优良电导率的不透明电极(也就是金属电极,例如银(Ag))形 成。 阻挡肋30设置在后基板10的第一电介质层13上以分隔后基板10与前基板20 之间的空间,从而形成放电单元17。例如,阻挡肋30包括形成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阻 挡肋构件31和形成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阻挡肋构件32。第二阻挡肋构件32可以形成 在第一阻挡肋构件31之间。换句话说,第一阻挡肋构件31分隔沿x轴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17,第二阻挡肋构件32分隔沿y轴方向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17。因此,四边形的阻 挡肋结构允许放电单元17形成为矩阵结构。 通过将磷光体浆料(paste)涂敷在第一阻挡肋构件31和第二阻挡肋32构件的侧 表面以及第一电介质层13的由第一阻挡肋构件31和第二阻挡肋构件32构建的表面(即, 第一电介质层13在第一阻挡肋构件和第二阻挡肋构件之间的区域)上,干燥并烘干所涂敷 的磷光体浆料,可以形成磷光体层19。磷光体层19可以由在沿y轴方向形成的放电单元 17中产生相同颜色的可见光的磷光体形成。磷光体层19由在每个放电单元17中产生红 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可见光的磷光体形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磷光 体层19可以重复地(S卩,连续地)沿x轴方向设置。 显示电极40包括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平行地 设置在放电单元17中(也就是,在相邻的第二阻挡肋构件32之间)。维持电极41和扫描 电极42形成在前基板20的内表面上以对应于放电单元17。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形 成对应于放电单元17的表面放电结构,以在每个放电单元17中产生气体放电。
图3是示出阻挡肋与显示电极的布置关系的平面图。参照图3,平行的维持电极 41和扫描电极42沿与寻址电极11 (在图3中未示出)交叉的x轴方向延伸。
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的每个都分别包括产生放电的透明电极41a和42a以 及施加电压信号到透明电极41a和42a的汇流电极41b和42b。透明电极41a和42a在放 电单元17中形成放电间隙DG,且由透明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ITO))制成以保证放电 单元17的开口率。汇流电极41b和42b分别形成在透明电极41a和42a上以施加电压信 号到透明电极41a和42a上,并由金属材料制成以确保优良的电导率。例如,汇流电极41b 和42b可以由包括黑色层(未示出)和白色层(未示出)的至少两层形成,其中黑色层透 过前基板20呈现到外部。因此,从前基板20的外部看,汇流电极41b和42b形成黑色部。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放电单元17的维持电极41与扫描电极42的布置和面积关 系。具体地,将描述用于放电单元17的透明电极41a和42a与汇流电极41b和42b之间的 布置关系以及透明电极41a和42a之间的面积关系。 在单位放电单元17中,放电间隙DG没有形成在放电单元17沿y轴方向的中心, 而是形成为在y轴方向较靠近一侧。例如,每个透明电极41a和42a形成为从放电间隙DG 到邻近第二阻挡肋构件32的一侧。在这种条件下,维持电极41的透明电极41a具有在y 轴方向设置的第一宽度W41,扫描电极42的透明电极42a具有在y轴方向设置的第二宽度 W42。并且,第二宽度W42小于第一宽度W41。因此,与邻近维持电极41的第二阻挡肋构件 32相比,放电间隙DG可以设置成更倾向于邻近扫描电极42的第二阻挡肋构件32。
换句话说,每个透明电极41a和42a形成为从放电间隙DG到邻近第二阻挡肋构件 32的一侧,并且是在x轴方向上伸长形成的条形。在这些条件下,维持电极41的透明电极 在放电单元17的沿y轴方向的一侧形成第一面积A41,扫描电极42的透明电极42a在放电 单元17的沿y轴方向的另一侧形成第二面积A42。因此,透明电极42a的第二面积A42比 透明电极41a的第一面积A41小第一宽度W41与第二宽度W42之间的差异。
因此,扫描电极42的透明电极42a形成为具有小于维持电极41的透明电极41a 的宽度或面积,从而减小了面对寻址电极ll的面积。通过减小扫描电极42的透明电极42a 的宽度或面积,放电可以易于从邻近放电间隙的汇流电极42b扩散到透明电极42a的邻近第二阻挡肋32的一端。并且,即使减小扫描电极42的透明电极42a的面积,汇流电极42b
也位于放电间隙附近或邻近放电间隙,使得可以改善寻址放电的电压容限。此外,当减小扫
描电极42的透明电极42a的面积或宽度时,在重置放电单元17时发射的光减少,从而降低
扫描电极42侧的黑色亮度。因此,改善了视觉放电特性并提高了暗室对比度。 此外,透明电极可以由单独对应于放电单元的突起电极形成。在该情形下,透明电
极的第二面积形成为小于透明电极的第一面积,使得可以获得与上述条型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在放电单元17中,维持电极41的汇流电极41b设置在透明电极41a上且离放电 间隙DG —距离。并且,由于透明电极41a位于放电单元17中,所以汇流电极41b位于放电 单元17中并且不直接邻近第二阻挡肋构件32,也就是,不直接接近放电间隙DG且不直接接 近第二阻挡肋构件32。 扫描电极42的汇流电极42b设置在透明电极42a上且邻近或接近放电间隙DG。 并且,由于透明电极42a位于放电单元17中,所以汇流电极42b位于放电单元17中。扫描 电极42的汇流电极42b设置为比维持电极41的汇流电极41b更靠近放电间隙DG。扫描电 极42的汇流电极42b设置为靠近放电间隙DG以防止透明电极42a的电压降,使得可以用 低电压实现寻址放电和维持放电。因此,改善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l的效率。
接下来,将描述在y方向彼此相连的一对放电单元17。回顾用于放电单元17的维 持电极41和维持电极42之间的布置关系,放电单元17形成为与沿y轴方向彼此相连的一 对显示电极40对准,其中每对沿y轴方向重复,也就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维持电极41和 扫描电极42组成成对的显示电极40,并沿y轴方向邻近类似的成对显示电极40,且对应于 沿y轴方向相邻的各个放电单元17。 在成对的放电单元17中,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设置为第一布置或第二布 置。例如,在第一布置中,维持电极41设置在各个放电单元17中成对的显示电极40中间, 也就是,扫描电极42、维持电极41、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的布置。在第二布置中,扫 描电极42设置在各个放电单元17中成对的显示电极40中间,也就是,维持电极41、扫描电 极42、扫描电极42和维持电极41的布置。 在沿y轴方向彼此相邻的成对放电单元17中,由于成对的维持电极41重复或相 邻地设置或者成对的扫描电极42重复或相邻地设置,所以相邻的放电单元17之间的电容 降低。因此,降低了无功功率消耗并改善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l的效率。
同时,黑矩阵50并不阻碍可见光的传输,其被设置在前基板20上以对应于阻挡肋 30,也就是黑矩阵设置在非发射区以吸收外部光。黑矩阵50包括第一黑构件51和第二黑 构件52。第一黑构件51形成为对应于第一阻挡肋构件31,第二黑构件52形成为对应于第 二阻挡肋构件32。第二黑构件52与第一黑构件51交叉。 第二黑构件52形成为沿x轴方向延伸,第二黑构件52可以形成在前基板20的内 表面或内部表面上。根据工艺,第一黑构件51与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交叉,使得它 可以形成在前基板20的内表面上或者显示电极40的上方或下方。此外,可以不形成第一 黑构件或第二黑构件52。 黑矩阵50设置在非发光区中以与汇流电极41b和42b —起形成黑色部分而不降 低亮度并吸收外部光,从而改善了亮室对比度。
在下文中,考虑第二黑构件52,将描述用于放电单元17的汇流电极41b与42b之 间的布置关系。每个第二黑构件52设置在放电单元17两侧以形成一对相邻的第二黑构件 52。在一对第二黑构件52中一侧的第二黑构件52设置在沿y轴方向彼此相邻的成对维持 电极41的汇流电极41b之间,一对第二黑构件52中的另一第二黑构件52设置在成对的扫 描电极42的汇流电极42b之间。 此外, 一侧的第二黑构件52和设置在该第二黑构件52两侧的成对维持电极41的 汇流电极41b以及成对第二黑构件52中的另一第二黑构件52和设置在该第二黑构件52两 侧的成对扫描电极42的汇流电极42b形成对称结构。换句话说,在单位放电单元17中,一 侧的第二黑构件52与维持电极41的汇流电极41b设置沿y轴方向的第一距离Ll,另一侧 的另一第二黑构件52和扫描电极42的汇流电极42b设置沿y轴方向的第二距离L2。尽管 透明电极41a和42a的宽度和面积大小之间存在差异,但是第一距离Ll等于第二距离L2, 即Ll = L2。 并且,在同一放电单元17中,维持电极41的汇流电极41b和扫描电极42的汇流 电极42b设置沿y轴方向的第三距离L3。第三距离L3分别大于第一距离Ll和第二距离 L2,即,L3 > Ll且L3 > L2。因此,形成黑色部分的第二黑构件52以及汇流电极41b和42b 在放电单元17中彼此对称,也就是,汇流电极41b和42b与相应的最接近的第二黑构件52 的距离相等,使得黑色亮度在放电单元17的沿y轴方向两侧是均匀的。因此,改善了视觉 放电特性改善,并且提高了暗室对比度。 再参照图1和图2,第二电介质层21覆盖前基板20的内表面、维持电极41、扫描 电极42和黑矩阵50。第二电介质层21保护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不受放电时产生的 阳离子或电子影响,并允许形成和积累用于放电的壁电荷。 保护层23覆盖第二电介质层21。例如,保护层23由透射可见光的透明Mg0制成, 保护层23保护第二电介质层21不受放电时产生的阳离子或电子影响并增大放电时的二次 电子发射系数。 例如,描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的驱动,通过在重置周期中施加到扫描电极42的 重置脉冲,产生重置放电。在重置周期之后的扫描周期中,寻址放电由施加到扫描电极42 的扫描脉冲和施加到寻址电极11的寻址脉冲产生。此后,在维持周期中,通过施加到维持 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的维持脉冲产生维持放电。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施加维持放 电需要的维持脉冲。扫描电极42施加重置脉冲和扫描脉冲。寻址电极ll施加寻址脉冲。 由于维持电极41、扫描电极42和寻址电极11的作用可以根据施加到它们每个上的电压波 形而不同,所以本发明的方面不限于以上描述。 图4是根据电极布置示出无功功率消耗的比率的图。参照图4,实验例1和实验例 2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形成,也就是,在四边形阻挡肋结构中,扫描电极42和维持电极41如下 布置在相邻放电单元17中扫描电极42、维持电极41、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 ;在四边 形阻挡肋结构中,比较例1和比较例2形成为具有如下布置在相邻放电单元17中的扫描电 极42和维持电极41 :扫描电极42、维持电极41、扫描电极42和维持电极41。
假设实验例1和2的无功功率消耗率大约为1 ,比较例1和2的无功功率消耗被示 出为1. 5或更高。因此,可以理解,无功功率消耗在实验例1和2中比在比较例1禾P 2中减 少了约30%。 PDP的效率根据无功功率消耗减小而改善。
图5是根据汇流电极在扫描电极中的位置示出寻址放电延迟特性的图。参照图5, 当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使用较长时间时,比较例1和2示出寻址放电延迟缓慢增大然后突然 增大,而实验例1和2示出保持恒定的寻址放电延迟。 图6是根据透明电极在扫描电极中的面积示出寻址放电电压的图。参照图6,实验 例示出,不管重置电压的变化,寻址放电电压的波动不大;而比较例示出,根据重置电压的 变化,寻址放电的波动较大。因此,与比较例相比,实验例具有低电压寻址放电,使得等离子 体显示面板1的效率被改善,并且通过减少重置周期期间发射的光,改善了视觉放电特性 和暗室对比度。 图7是根据透明电极的面积和汇流电极的位置示出黑色亮度降低的图。参照图7, 实验例3形成为扫描电极42的透明电极42a的第二面积A42小于维持电极41的透明电极 41a的第一面积A41,实验例3表明与比较例相比黑色亮度显著降低。 在实验例4中,扫描电极42的汇流电极42b形成在透明电极42a的邻近放电间隙 DG的一侧,实验例4表明与比较例相比黑色亮度降低。比较例形成为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 的面积相等并且放电间隙与汇流电极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假设比较例的黑色亮度是l,则实验例3的黑色亮度是0.92,从而可以理解,与比 较例相比,黑色亮度降低了约8%;实验例4的黑色亮度是0. 96,从而可以理解,与比较例相 比,黑色亮度降低了约4% 。此夕卜,可以理解,黑色亮度在实验例3中比实验例4中进一步降 低。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在沿y轴方向彼此相邻的成对放电单元中,当显示电极 布置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扫描电极、维持电极、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布置时,无功功率消 耗减小。因此,改善了PDP的效率。 在单位放电单元中,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设置为离放电间 隙一定距离并且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设置在放电间隙附近时,能够实现低的驱动电压。因 此,进一步改善了 PDP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形成为具有小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 的宽度(或面积)时,电压容限被改善并且在重置时向外发射的光减少,从而降低黑色亮 度。因此,改善了视觉放电特性和暗室对比度。 在单位放电单元中,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每个汇流电极 对称时,改善了视觉放电特性和暗室对比度。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每个汇流电极与阻挡肋上方的黑矩 阵一起吸收外部光时,改善了亮室对比度。 尽管已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 以对该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 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设置为彼此面对;阻挡肋,包括第一阻挡肋构件,在两个基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阻挡肋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阻挡肋构件和所述第二阻挡肋构件一起形成在所述前基板与所述后基板之间的放电单元;寻址电极,设置在所述后基板上且在相邻的第一阻挡肋构件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设置在所述前基板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维持电极之一和所述扫描电极之一在相邻的第二阻挡肋构件之间成对,所述维持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中的每个都包括透明电极,成对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设置为在其间具有放电间隙;以及汇流电极,设置在每个透明电极上;其中所述放电间隙形成为更靠近相邻的第二阻挡肋构件之一,以及其中所述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设置为比所述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更靠近所述放电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宽度, 所述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宽度,以及 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每个所述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具有在每个放电单元内的第一面积; 每个所述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具有在每个放电单元内的第二面积;以及 所述第二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面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每个所述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设置为远离所述放电间隙。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比每个所述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设置得更远离所述放 电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设置在所 述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邻近所述放电间隙的边缘。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相邻放电单元中成对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布置为具有扫描电极、维持电极、维持 电极和扫描电极的顺序的第一布置,或者在相邻放电单元中成对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布 置为具有维持电极、扫描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顺序的第二布置,所述相邻的放电单 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前基板上的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包括 第一黑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肋构件与所述前基板之间;以及第二黑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阻挡肋构件与所述前基板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和在所述汇流电极之间设置的 第二黑构件相对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和设置在成对的 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之间的第二黑构件是对称的且以一假想线作为对称轴,该假想线在所 述两个第二黑构件中间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放电单元之一的一侧的第二黑构件与所述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之间沿所述第 一方向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放电单元之一的另一侧的第二黑构件与所述扫描电极的汇流电 极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距离相等。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放电单元之一中所述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与所述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之间沿 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中的每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一种能够降低功耗、改善视觉放电特性且改善暗室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都包括透明电极和设置在透明电极上的汇流电极,该透明电极设置为具有在其间的放电间隙,使得放电间隙形成为更靠近放电单元的一侧,扫描电极的汇流电极设置为靠近放电间隙。
文档编号H01J17/49GK101719454SQ20091017827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9日
发明者崔乘元, 郑宇埈, 金兑俊, 金群翯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