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16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作显示器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薄的显示屏,紫外线的能量激发荧光粉从而得到可见光。
等离子体显示屏(以后称为PDP)由小的等离子体发光单元制成,每个单元由在象一个矩阵相交的条形数据线电极和扫描线电极的相交部分的阻挡肋、面屏和背板包围形成。等离子体发光单元具有形成在内部的对应于三基色中一基色的荧光粉。如果等离子体被数据线电极和扫描线电极选择放电,那么等离子体产生紫外线。该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从而形成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像素。
在日本专利申请未决(TOKU-KAI-SHO)第61-24126号中公开了第一种现有技术,其中用于形成单元的阻挡肋的材料颜色从白变黑,因此对由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出的光的吸收尽可能地小,以便提高上述等离子体显示单元(PDP)的亮度。第一种现有技术采用不包含黑色颜料的材料形成阻挡肋,以便有效地提高反射由荧光粉发出的光的光反射因数。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未决(TOKU-KAI-SHO)第59-36280号和第61-6151号中公开了第二种现有技术,其中单元具有装在其彩色光通道中的无机材料的滤光器,以便提高PDP的色纯和对比度。在发光单元的内部具有滤光器的第二种现有技术可以有要求的面屏厚度,因为该厚度不会造成这样的错误现象,即一部分光不通过该滤光器而通过不同颜色的滤光器。
上述第一种现有技术可以提高反射因数以便提高亮度,因为用于形成单元的阻挡肋的材料颜色是白的。然而,第一种现有技术具有这样的缺点,即色纯下降,因为该材料反射所有波长的光,并且如果荧光粉发出的光的光谱不是单一波长时,该材料反射不希望的波长的光。第一种现有技术还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在不考虑光学特性恶化的情况下,可能进入的外部光线使得特性恶化,如对比度下降。第一种现有技术还具有这样的缺点,即该材料不总是反射用于有效地激发荧光粉的紫外线,尽管它反射可见光。
上面提到的第二种现有技术如上所述主要在面屏的厚度不会造成错误方面是理想的,然而第二种现有技术具有这样的缺点,即作为一个实际问题,即滤光器必须由特性不能被紫外线改变的的材料制成,因为放置在发光单元中的滤光器总是暴露在很强的紫外线下。第二种现有技术还具有这样的缺点,即由于滤光器装在面屏上,制造面屏时滤光器不可避免地要经受500至600℃的高温热处理。第二种现有技术还具有这样的缺点,即由于形成滤光器的材料放在单元中,放出不希望的气体的材料是不实用的。因此,为了满足光学特性,滤光器的材料受到了限制。在当前情况下滤光器是由无机材料制成的,但是它不如用于CCD中的有机材料制成的滤光器,CCD广泛地用作图像器件和液晶显示屏。然而,现在有机材料滤光器不能进行高温处理,因此PDP不能充分地利用有机材料滤光器的良好的光学特性。
此外,以前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缺点是送出发射光的面屏通常是由简单的平面玻璃制成的,其形状没有考虑到输出光线的指向性。因此,以前的等离子体显示屏在不总是需要广泛的指向性的场合光输出效率不高。
考虑到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它能在提供亮度的同时提高色纯和对比度。
本发明的一个更具体的目的是提高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每个单元的亮度、色纯和对比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得PDP能够采用具有良好光学特性特别是波长选择性的有机材料滤光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高具有所允许的指向性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亮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特征。
本发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PDP的每个单元具有提高在该单元中发射的光的色纯的第一装置和/或提高从该单元送出的光的色纯的第二装置。更具体地说,使得提高在该单元中发射的光的色纯的第一装置具有这样一种反射面,它在有荧光粉的该单元内部具有良好的波长选择性。
为了提高PDP的每个单元的亮度,很显然由荧光粉发射的光必须被送出,因此不应被吸收。除了需要显示的波长的光线以外,其它不管是由荧光粉发射的光线还是外部光线都必须全部被吸收。然而,由于PDP采用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粉,所以对紫外线的吸收应尽可能地少。
为了满足上述限制,同时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本发明具有用这样一种材料涂附的滤光器,它能够有效地反射为显示所需要的光,或者具有干涉膜滤光器,它是由交替叠压的不同折射率的许多层构成的。
附着在形成单元的壁上的每个反射滤光器(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极大地依赖于所用材料如颜料的光学特性。如果该材料对需要显示的相应的三基色光的波长具有高反射因数,并且相反,对其它光线具有高吸收因数,那么它可以提高而不是降低色纯和对比度。当然,对光的波长特性而言,不需要使一种材料对应三基色的三种光谱。其理由是发射光的单元对三种相应的基色而言是光独立的。更确切地说,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光学特性,一种材料应对三基色的一种光谱具有极高的反射因数,同时很好地吸收其它光谱,并且应各自对应于三种显示颜色。
如在上面详细地描述的,在将荧光粉涂附在三基色如红、绿和蓝的每个单元的阻挡肋和底的表面上之前,将材料(颜料)涂附在该表面上。这种结构使得发射的光无损失地送出,并使得除所要求的波长的光以外的光被吸收。这可以增强输出的光线,同时不象白色的反射板,可以提高色纯和对比度。如果将荧光粉与一定量的颜料等与之混合,那么效果的改善将更明显。
在上述两种装置中,提高送出单元的光线的色纯的装置是作为具有高的波长选择性的滤光器实现的。更具体地说,该装置可由有机材料滤光器或干涉膜滤光器构成。这样做是有利的,即具有高的波长选择性的有机材料滤光器应通过透明装置如玻璃板提供给单元。
这就是说,在具有高温处理步骤的屏生产过程中,有机材料滤光器的材料不是附着在面玻璃板上,而是在高温处理步骤完成以后进行附着。另外,在最终的处理步骤与其它部分成为一个整体之前,预先将该材料附着在不需要高温处理的部分上。因此,面屏由其内侧的薄的第一面屏和在其外侧的第二前玻璃屏组成。如果由于屏的热处理步骤有机材料滤光器不直接安装到第一面屏上,那么例如有机材料滤光器预先被安装到第二前玻璃屏上。在完成全部热处理后的最终步骤,第一面屏和第二前玻璃屏附着在一起具有放在其中的有机材料滤光器。这种处理和具有有机材料滤光器的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耐紫外线强度的问题和气体排放进单元中的问题。至于当滤光器安装在单元的外部,倾斜观看时光传输通路和滤光器偏离引起的不利影响的问题,通过使第一面屏做得薄而使其在实际上不再成为问题。
本发明的PDP可以采用安装在面屏上的滤光器,该滤光器可由具有良好光学特性的有机材料制成。有机材料滤光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射光的色纯,同时减小由于外部光线引起的对比度的下降。如果第二前玻璃屏做得具有光学透镜和棱镜的功能,那么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输出光线的指向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可以采用具有良好特性的材料来制作滤光器,以便提供亮度,同时提供色纯和对比度。此外,本发明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可以用黑色材料来有效地制作阻挡肋,以便提高屏本身的对比度,因此可望提高屏的光学特性。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优点、操作方式和新颖特征。
附图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框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2中阻挡肋的顶部周围的一个区域的放大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滤光器的光传输特性的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的光学特性的模型曲线;图6是表示薄膜干涉膜滤光器的特性的模型曲线,该滤光器代替了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是由许多不同折射因数的薄膜形成的;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前玻璃屏的微棱镜的放大剖面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以及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等离子体干涉膜滤光器的放大剖面图。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框图。等离子体显示屏20具有数据线电极21和扫描线电极22。数据线电极21和扫描线电极22分别与数据线驱动电路23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4相连接。当从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25接收一个信号时,数据线驱动电路23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4将驱动电压施加到与之相连的电极上。当上面施加了驱动电压时,根据视频信号,以矩阵形式排列的数据线电极21和扫描线电极22在交叉点产生放电。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该主要部分包括一个单一的单元,它是发光区(对每种基色光在空间上是分开的放电空间),发光区是一个单位光放电空间。
如图2所示,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基底玻璃板1(以后称为背板1),用于空间分隔单元的阻挡肋2,由薄平面玻璃板形成的第一前玻璃3(以后称为第一面屏3),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彩色滤光器(有机材料滤光器)4,用于选择输出光线的波长,吸收光的黑底5,具有光学元件如微棱镜或微透镜的第二前玻璃板6(以后称为第二前玻璃屏6),荧光粉(荧光粉膜)7,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薄膜反射滤光器)8,用于反射特定波长的光,同时吸收除此以外的波长的光,对每种基色光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单元S。
图2中画出了图1所示的数据线电极21和扫描线电极22。
这就是说,图2表示沿扫描线电极22剖开的等离子体显示屏20的剖面图,单元S由数据线电极21和扫描线电极22的交叉点确定。第一面屏3和后板1之间的空间被阻挡肋2分隔成例如条纹形或网格形。用稀有气体充满由阻挡肋2包围的空间。如果驱动电压在数据线电极21和扫描线电极22之间产生驱动电场以便产生等离子体放电,那么放电将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荧光粉7发光。在数据线电极21和扫描线电极22的交叉点确定的单元形成一个像素。这些像素可在等离子体显示屏20上显示图像。
第一实施例的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薄膜反射滤光器)8涂附在阻挡肋2的表面上以及单元S的底和荧光粉7之间,三种显示基色包括红、绿和蓝的每一种颜色对应一种荧光粉。滤光器是由具有分别对三基色的相应的一种光谱具有非常高的反射因数而同时吸收其它光谱的材料(颜料)制成的。根据所需的三基色的相应的一种颜色,荧光粉7具有与之混合的适当量的颜料。
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的功能也可以由阻挡肋2和单元S的底本身实现,即阻挡肋2和单元S的底由适当选择的材料形成,并混有仅能反射需要显示的光谱的材料。
另外,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也可以由具有光学特性的干涉膜滤光器(多层干涉膜滤光器)代替。图10表示等离子体干涉膜滤光器的放大的剖面图。干涉膜滤光器由交替重叠的不同折射因数n的薄膜构成,形成干涉,以便反射或仅使所需光谱的分量通过。应设计干涉膜滤光器仅反射所需波长的分量。如以后参照图9将详细地予以描述的那样,将薄膜干涉膜滤光器(多层干涉膜)形成在面屏的内表面,以便反射紫外线而只允许可见光通过,这样做是非常有效的。
如上所述,每个单元S有选择地进行放电。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粉7。同时,对荧光粉是特定的光谱的可见光通过第一面屏3、彩色滤光器4和第二前玻璃屏6送出。为了使紫外线充分和有效地激发荧光粉7,阻挡肋2的壁表面和单元S的底(底表面)具有形成在上面的荧光粉(荧光粉膜)7,以便使荧光粉7具有足够的表面积。此外,为了有效地利用紫外线,面屏可以具有涂附在其输出侧的非常薄的荧光粉7,以便能够传输可见光。然而应注意,如果荧光粉7太多的话,则所需的可见光将减弱。
事实上,来自荧光粉7的部分光线通过第一面屏3、彩色滤光器4和第二前玻璃屏6被送出。向着阻挡肋2和单元S的底产生的光只有所需光谱的波长被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或多层干涉膜)反射,而其余不需要的光谱的波长被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或多层干涉膜)吸收。涂附在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等上的荧光粉7具有最佳厚度,因此荧光粉7将吸收由放电产生的绝大部分紫外线。最佳的荧光粉7的厚度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它防止了紫外线对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的颜料上的照射破坏颜料的性能。
接着参照图2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滤光器4的结构和功能。如上所述,通过单元S中的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涂附在单元S中的荧光粉7,以便产生可见光。从荧光粉7产生的光在被送出单元S的开口之前首先通过薄的第一面屏3。如果第一面屏3太厚的话,则从单元S送出的光可能与斜着观看时通过彩色滤光器4的光不一致,或者当以一个角度斜着观看时色调可能改变。因此,第一面屏3必须做得尽可能地薄。对PDP而言,考虑到强度,第一面屏3可以做得比较薄,因为PDP在单元S中没有真空,并且阻挡肋2用来支撑大气压。第一实施例具有这样的特征,即第一面屏3做得很薄,并在第一面屏3中单元S的相反侧提供了彩色滤光器4(有机材料滤光器)。彩色滤光器4的每种颜色区应略大于单元S的开口区,即使斜着观看时也能使由于第一面屏3的厚度引起的观看误差减小。
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器4(有机材料滤光器)之间的距离根据第一面屏3的厚度和观看角度的设计条件确定。如果彩色滤光器4相互间具有间隙,则该间隙被涂以黑色的吸光材料,形成黑底5。黑底5(黑色部分)位于阻挡肋2的顶部,因此它不会对亮度等造成不良影响。如果阻挡肋2是白的,那么黑底5可以防止阻挡肋2反射外部光线,避免对比度的下降。如果黑色部分太宽,那么虽然能有效地避免对比度的下降,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如果显示一个简单的图案,如在整个屏幕上是单一的颜色或相同的亮度,则屏幕在像素之间将变成黑的。其结果是无平滑的图像。基于这种原因,在某些情况下彩色滤光器4的面积将做得大一些。因此考虑到对比度特性,应最优化设计彩色滤光器4。图3是表示图2的阻挡肋2的顶部周围的一个区域的放大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彩色滤光器4的面积和黑底(黑色部分)面积之比取决于所允许的斜着进入的光线的角度。
形成彩色滤光器4取决于屏形成的最高温度。这就是说,如果象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滤光器是由有机材料构成的,那么屏形成温度必须低于有机材料滤光器的材料能够经受的温度,或者滤光器的耐热温度必须高于屏形成温度。然而,目前PDP通常的屏形成温度最高达到600℃,而有机材料滤光器材料的耐热温度大约为150至200℃。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屏进行热处理之前,不能整体形成有机材料滤光器和面屏的部件。本发明并不否认,在将来如果PDP的屏形成温度变低或有机材料滤光器的耐热温度足够高,在对屏进行热处理之前,它们有可能形成一个整体。然而,第一实施例将目前的有机材料滤光器与高温处理制成的屏一起使用。这就是说,由于后板1具有位于第一面屏3的观看侧上的彩色滤光器(有机材料滤光器)4,所以它们可以按要求精心加工。例如,当屏形成之后不需要高温处理时,可以对第一面屏3进行印制、溅射、涂附和类似的最佳处理,或者第二前玻璃屏6具有形成在上面的彩色滤光器4以后,这些部分可以附着在薄的第一面屏3上。
图4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三基色R、G和B的彩色滤光器4的光传输特性的一个例子。应选择每种彩色滤光器4的材料,以便使传输波长的中心对应需要显示的波长。(理想的做法是进行选择,使得波长的中心符合需要显示的波长。)传输系数高输出的光就亮,并且损失小。当传输带宽窄时色纯高。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的光学特性的模型曲线。如图所示,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的这种波长选择性使得只送出需要显示的波长分量,与反射可见光范围内的所有波长相比也提高了单元的光特性。这就是说,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可以只反射所需波长的光,同时吸收其它不需要的光。如果单元的特性都符合所要求的三种显示基色红、绿和蓝,我们就可以实现具有高彩色重现性或良好的光学特性如彩色重现性的单元。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可以由颜料等形成。与传输膜不同,反射滤光器具有便于制造的优点,比如无需采用细颗粒直径的粉末。
图6是表示薄膜干涉膜滤光器(多层干涉膜)的特性的模型曲线,该滤光器代替了上述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是由许多不同折射因数的多层薄膜交替重叠构成的,形成干涉。对滤光器进行某些精心设计可以做成具有图5所示的窄的传输带宽的带通滤光器。作为一个例子,假如我们必须用荧光粉7,而该荧光粉发射的光的光谱包括与要求显示的波长接近的不需要的光谱时,多层干涉膜是有效的,从而仅送出需要显示的光。如果采用多层干涉膜,它除了能无衰减地通过反射的显示光之外,还能不利地通过其余的绝大多数光。因此,必须使阻挡肋2吸收不需要的光线,例如做成黑的。这样的器件能吸收绝大多数不需要的光线,以便提高色纯和对比度。
从图10所示可以清楚地知道,当通常用具有不同的折射因数即折射因数n1和n2(n1不等于n2)的十层或十层以上的薄膜交替重叠构成干涉膜滤光器时,可以通过膜的厚度来控制干涉膜滤光器的滤光特性。当多层干涉膜的数量增加时,其反射与吸收之比可以提高,从而能够使膜的光学阻断特性尖锐。还知道干涉膜滤光器的层较少时,具有较宽的阻断特性。因此,应根据要求的光学特性和制造成本来设计干涉膜滤光器。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前玻璃屏6的微棱镜的放大剖面图。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前玻璃屏6在其外侧具有多个锯齿形成的波纹,从而有光学棱镜的功能,以便控制其输出光线的方向。图中的实线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光输出,而虚线是没有受到控制输出光线方向的光学棱镜作用的光输出。PDP本身发射光的特征是有非常宽的指向性。在需要宽的指向性的应用场合,第一实施例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前玻璃屏6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可加工性和光学特性选择第二前玻璃屏6,因为第二前玻璃屏6可以在完成以后安装,并且与高温处理和单元中的气体密封无关。其理由是可以通过上述第一面屏3保持气体密封。
上述第一实施例具有附着在第二前玻璃屏6的观看侧以便控制输出光线的方向的微棱镜。微棱镜可由凹凸镜代替或可以做成具有附加的微棱镜的形状。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中与图2等同的部分用与图2相同的标号标出。为了避免繁琐,略去对相同部分的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前玻璃屏6由处理成Fresnel透镜形状的Fresnel透镜板6a和凹凸镜片6b的两层结构组成。Fresnel透镜6a紧密地附着在彩色滤光器4上。
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如图所示从彩色滤光器4送出的光是不一致的。但是Fresnel透镜6a的作用是使光变得相当平行。在输出光线到达凹凸镜片6b之前其方向被这样安排成某个角度时,可以相对自由地控制输出光线的指向性,而不必考虑凹凸镜的设计。当用于具有CRT的投影电视机时,这种技术可用于PDP以提供更好的效果。
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前玻璃屏6的两侧其每一侧都有光学器件。不用说也可以只在单一侧提供光学器件。虽然图中所示的凹凸镜的间隔相当宽,但是考虑到分辨率,也可以按需要将间隔变窄。此外,不用说从光学设计和可加工性的观点出发,应使该间隔是最佳的。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中与图2等同的部分用与图2相同的标号标出。为了避免繁琐,略去对相同部分的说明。第三实施例具有在图10中表示的上述干涉膜(多层干涉膜)9和面屏10。第三实施例是应用干涉膜的一个例子,具有在面屏10的内侧(单元S侧)上提供的薄膜干涉滤光器9。
最好是单元S中产生的紫外线被荧光粉7全部吸收,以便激发荧光粉7发射可见光。考虑到基于这一原则的目前的屏,我们可以发现送出光线的区域占据了整个单元的壁表面的大部分区域。如果将光输出面(面屏)全部涂附荧光粉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目前的面屏不能被充分涂附,以便有效地利用与需要显示的光输出相联系的紫外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9所示,第三实施例在送出显示光的开口甚至在面屏10的整个内侧提供薄膜干涉滤光器9,因此它可以只反射激发荧光粉的紫外线,同时传输可见光。这种结构不会使面屏10的开口损失激发的紫外线。当面屏10具有只反射紫外线的薄膜干涉滤光器9时,薄膜干涉滤光器9反射激发的紫外线,该紫外线激发阻挡肋2和单元S的底上的荧光粉7。因此,不用说当在面屏10没有薄膜干涉滤光器9的情况下,面屏10上涂附荧光粉7是无意义的。
当与图9所示相同的薄膜干涉滤光器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时,薄膜干涉滤光器9的结构是将具有折射因数n1和n2的薄膜交替重叠,以便得到所要求的特性。第三实施例中的薄膜干涉滤光器9应设计成透明滤光器,以便使需要的光谱通过。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有效地反射由荧光粉发射的色光的滤光器,该滤光器放在用于空间分开单元的阻挡肋的表面和/或每个单元的底之间,并且荧光粉涂附在该表面和/或该底上。
2.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用于发射光的反射滤光器,反射滤光器是通过在空间分开单元的阻挡肋和/或每个单元的底的材料表面混有有效地反射由荧光粉发射的色光的材料形成的。
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由不同折射因数的多层薄膜形成的多层干涉膜滤光器,干涉膜滤光器放在用于空间分开单元的阻挡肋的表面和/或每个单元的底之间,并且荧光粉涂附在该表面和/或该底上,其特征在于被选择的干涉膜滤光器只反射需要显示的波长分量。
4.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用于反射波长比激发荧光粉的紫外线长的光,该滤光器放在用于空间分开单元的阻挡肋的表面和/或每个单元的底之间,并且荧光粉涂附在该表面和/或该底上。
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送出光线的面屏,面屏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面屏,第一面屏是由薄透明板形成的,以及位于外侧的第二前玻璃屏,第二前玻璃屏是由具有控制光的指向性的光学特性的薄透明板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每个单元进一步包括放在第一面屏和第二前玻璃屏之间的滤光层,该滤光层事实上只允许每种色光的光分量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其中对应于每种发射的色光的每个单元的滤光器的面积做得比单元的开口面积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任何一个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每个单元进一步包括吸收光的黑色部件,该黑色部件位于对应于单元的不同颜色的滤光器之间。
9.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有效地反射由荧光粉发射的色光的滤光器,该滤光器放在用于空间分开单元的阻挡肋的表面和/或每个单元的底之间,并且荧光粉涂附在该表面和/或该底上,以及送出光线的面屏,面屏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面屏,第一面屏是由薄透明板形成的,以及位于外侧的第二前玻璃屏,第二前玻璃屏是由具有控制光的指向性的光学特性的薄透明板形成的。
1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有效地反射由荧光粉发射的色光的滤光器,该滤光器放在用于空间分开单元的阻挡肋的表面和/或每个单元的底之间,并且荧光粉涂附在该表面和/或该底上,送出光线的面屏,面屏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面屏,第一面屏是由薄透明板形成的,以及位于外侧的第二前玻璃屏,第二前玻璃屏是由具有控制光的指向性的光学特性的薄透明板形成的,以及放在第一面屏和第二前玻璃屏之间的滤光层,该滤光层事实上只允许每种色光的光分量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等离子体显示系统,每个单元进一步包括吸收光的黑色部件,该黑色部件位于对应于单元的不同颜色的滤光器之间。
12.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送出光线的面屏和位于该面屏内侧的多层干涉膜滤光器,该多层干涉膜滤光器由不同折射因数的多层薄膜形成,用于反射紫外线和允许可见光通过。
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有效地反射由荧光粉发射的色光的滤光器,该滤光器放在用于空间分开单元的阻挡肋的表面和/或每个单元的底之间,并且荧光粉涂附在该表面和/或该底上,以及送出光线的面屏和位于该面屏内侧的多层干涉膜滤光器,该多层干涉膜滤光器由不同折射因数的多层薄膜形成,用于反射紫外线和允许可见光通过。
14.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包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发光区的多个单元,以便发出色光,其中该单元中的荧光粉由紫外线能量激发,以便得到可见光,每个单元包括用于反射由荧光粉发射的光的反射表面和用于送出可见光的面传输部分,反射表面和面传输部分中的至少一种具有对由荧光粉发射的色光的选择性。
全文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等离子体显示屏提供了良好的光学特性,包括等离子体显示系统的色纯、对比度和亮度。形成单元S的阻挡肋2具有涂附在其上面的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用于只反射需要显示的波长的光并且吸收其它光。波长—选择反射滤光器8具有涂附在其上面的荧光粉7。彩色滤光器4以夹心结构插入第一面屏3和第二前玻璃屏6之间,用于送出光线。
文档编号H01J17/49GK1135067SQ9511934
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11日
发明者大泽通孝, 大高广, 新川敬郎, 桥本谦, 牛房信之, 槌田诚一, 河村达郎, 高井辉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