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管弯圆成形工艺及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0017阅读:19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方管弯圆成形工艺及工装。



背景技术:

方管弯圆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结构件导流罩固定钢架,其主要结构为40mm×40mm方管弯圆,圈体成形后直径达到3m,要求圆度误差≤±1mm,平面度误差≤1mm。

现有技术中通常用弯管机将方管弯圆,接头焊接后,圈体成形。其缺点是方管弯圆后表面难免划伤,圆弧内侧必然起皱,影响产品的机械性能及外观质量;由于这种方管弯圆的弹性回弹不可避免,再施加外力接头焊接后,圈体圆度及平面度无法达到精度要求。

因此,在大型机械装备制造领域,迫切需要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低成本、高精度的方管弯圆成形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并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1)方管弯曲成形后的圈体,要具有精确的圆度和平面度;

(2)批量产品具备一致性,装配时可实现100%互换;

(3)产品外观质量好,表面无划伤和圆弧内侧起皱。

发明人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终于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方管弯圆成形工艺,按如下步骤实施:

(1)工装设计制作:如附图1所示,依据方管弯圆的尺寸要求设计制作专用工装,所述工装由基板(1)、围圆挡板(2)、顶推装置(3)组成;基板(1)作为参考基准平面校准工件平面度,基板为厚度40—50mm的热轧板,其上固定连接有成圆周分部的围圆挡板(2);所述圆周的外延连线形成的圆与制造工件的内圆重合;沿工件外圆方向设置有顶推装置(3)以提供方管弯曲时所需的外力;同时,改善方管剖面上的应力分布状态,使中性层(注:圆形靠外层受拉升变形,靠内侧受压缩变形,中性层指不变形的层面,是该领域的常用术语)外移,从而达到减少方管外侧管壁减薄量的目的;

(2)工件预弯:使用弯管机将方管进行预弯,获得比规定直径大10—20%的圆弧;

同时,改善方管剖面上的应力分布状态,使中性层外移,从而达到减少方管外侧管壁减薄量的目的;

顶推装置(3)为楔形结构,依据被加工圈体结构成圆周分布,操作方便,结构可靠;工件与圈体接触面积较大,减少局部挤压变形;

(3)工件固定:将预弯的方管圆弧,固定在专用工装上;当工件弯圆直径要求较小时,在预弯好的方管内加入沙粒压实,防止再次弯曲时出现内侧起皱、弯裂等缺陷;

(4)工件热矫正:以所述专用工装的基板(1)作为矫正圈体平面度的基准,围圆挡板(2)作为矫正圈体的胎具,根据圆度要求、平面度要求和圈体平面波浪的变形情况划出矫正范围,配合顶推装置外力,采用火焰将方管圆弧加热膨胀、变形,使圈体逐渐成形,迅速冷却到常温,工件收缩后获得工件弯曲变形量;当工件变形量过大时再同法反向矫正,直至达到圆度要求和平面度要求后撤出工装;

(5)余量切除:方管余量切除,接头焊接后圈体成形,焊缝打磨平整;

(6)抛丸处理:消除工件内残余应力,增加表面强度;

其中步骤(2)可先于步骤(1)进行,也可与其同步进行;

通过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5)进行微量调整,能够达到符合要求的精度和强度,批量产品一致性好,装配时可实现100%互换;产品外观质量好,表面无划伤和圆弧内侧起皱。

本发明的还包括的优化或/和改进有:

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步骤(4)中工件热矫正中的加热温度控制在500—600℃;

优选方案之二,所述步骤(4)中工件热矫正中的加热方式为氧炔焰加热;

优选方案之三,所述步骤(4)中的变形量较大时,采用喷水冷却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方管弯圆成形后圈体的圆度、平面度及外观质量等技术要求,并消除了加工过程中内部残余应力,提高了产品的结构强度;

经生产实践证明,完全满足客户要求,仅2015年大型方管弯圆产品供货200余套,实现销售收入24万元。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方管弯圆成形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基板、2—围圆挡板、3—顶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实施例1:

制作2.0MW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结构件导流罩前钢架。

2.0MW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结构件导流罩前钢架主要结构为40mm×40mm方管弯圆,圈体成形后直径达到3m,要求圆度误差≤±1mm,平面度误差≤1mm。

按如下步骤实施:

(1)工装设计制作:如附图1所示,依据方管弯圆的尺寸要求设计制作专用工装,所述工装由基板(1)、围圆挡板(2)、顶推装置(3)组成;基板(1)作为参考基准平面校准工件平面度,基板为厚度40—50mm的热轧板,其上固定连接有成圆周分部的围圆挡板(2),围圆挡板(2)间距参考工件直径和操作空间而定;所述圆周的外延连线形成的圆与制造工件的内圆重合;沿工件外圆方向设置有顶推装置(3)以提供方管弯曲时所需的外力;同时,改善方管剖面上的应力分布状态,使中性层外移,从而达到减少方管外侧管壁减薄量的目的;

工件直径大,围圆挡板的间距就可以相对大一些,理论讲间距越小越好,围成圆后更接近真圆;考虑操作方便的问题,顶推装置(3)为楔形结构,依据被加工圈体结构成圆周分布,操作方便,结构可靠;工件与圈体接触面积较大,减少局部挤压变形;

(2)工件预弯:使用弯管机将方管进行预弯,获得比规定直径大10—20%的圆弧;预弯时圆弧直径大一些,方管弯曲阻力就会相对小一些,从而减少表面划伤和圆弧内侧起皱等缺陷;

(3)工件固定:将预弯的方管圆弧,固定在专用工装上;当工件弯圆直径要求较小时,在预弯好的方管内加入沙粒压实,防止再次弯曲时出现内侧起皱、弯裂等缺陷;

(4)工件热矫正:以所述专用工装的基板(1)作为矫正圈体平面度的基准,围圆挡板(2)作为矫正圈体的胎具,根据圆度要求、平面度要求和圈体平面波浪的变形情况划出矫正范围,配合顶推装置外力,采用火焰将方管圆弧加热膨胀、变形,使圈体逐渐成形,迅速冷却到常温,工件收缩后获得工件弯曲变形量;当工件变形量过大时再同法反向矫正,直至达到圆度要求和平面度要求后撤出工装;

(5)余量切除:方管余量切除,接头焊接后圈体成形,焊缝打磨平整;

(6)抛丸处理:消除工件内残余应力,增加表面强度;

其中步骤(2)可先于步骤(1)进行,也可与其同步进行;

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5)进行微量调整,能够达到符合要求的精度和强度,批量产品一致性好,装配时可实现100%互换;产品外观质量好,表面无划伤和圆弧内侧起皱。

实施例2:

制作2.0MW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结构件导流罩后钢架。

2.0MW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结构件导流罩后钢架由为3个圆弧段组成的圈体,主要材料为40mm×40mm方管,拼接后的圈体直径达到4m,要求整体圆度误差≤±1mm,平面度误差≤1mm。

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操作,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基板(1)与围圆挡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是焊接;

所述基板(1)与顶推装置(3)之间的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

所述顶推装置(3)为楔形结构,方便操作;

所述基板为厚度40—50mm的热轧板;

所述步骤(4)中工件热矫正中的加热温度控制在500—600℃;

所述步骤(4)中工件热矫正中的加热方式为氧炔焰加热;

所述步骤(4)中的变形量较大时,采用喷水冷却方式;

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5)进行微量调整,能够达到符合要求的精度和强度,批量产品一致性好,装配时可实现100%互换;产品外观质量好,表面无划伤和圆弧内侧起皱。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增加的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