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切削废料输出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493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切削废料输出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便切削废料输出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覆盖件的制造工艺中,许多金属制品的生产都是采用冲压模具对其直接冲裁成形的,在冲裁过程中有许多废料产生,在冲压的同时需要及时清理排出废料,以免发生压模现象。

专利公告号为CN2035657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压废料滑板装置,包括滑板和铰接机构,滑板的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有侧围,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轴套、铰接轴和固定挡板,滑板底面靠近冲压模具一侧与侧围相邻且左右对称设置两个轴套,铰接轴设置在冲压模具上相配合的凹槽内,固定挡板封盖在所述凹槽上通过紧固螺栓固接冲压模具,所述铰接轴与所述轴套插接配合。

这种冲压废料滑板装置的滑板收起时凸出于模具外侧,不仅占用空间,而且使模具整体体积偏大,增加了调运模具的难度,并且当肥料聚集时也无法将废料及时地排出到模具的外部,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便切削废料输出的冲压模具,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切削废料输出的冲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以及设于模具本体上的排料孔,所述模具本体内连通所述排料孔倾斜向下设置有排料通道,所述排料通道在模具本体的侧壁上形成供废料排出的出料口,所述排料通道内部沿其表面设置有第一排料板以及第二排料板,所述第一排料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排料板设于第一排料板的下方且与第一排料板伸缩滑移配合;所述排料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定所述第二排料板的卡定组件;

所述第一排料板靠近排料孔的一段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排料板上废料重量的重量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排料板与排料通道的底壁之间设置有驱动第一排料板及第二排料板振动的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并响应于重量检测组件的重量检测信号控制振动组件的振动幅度,所述重量检测信号的大小与所述振动组件的振动幅度呈正相关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冲压模具非使用状态下可以将第一排料板与第二排料板一起收纳到排料通道中,方便运输与安装,在使用时,当第一排料板上的废料过多时,则加大第一排料板的振动频率,从而使得排料通道内部的废料全部排出到模具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料板的中部与排料通道的侧壁铰接设置,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排料通道底壁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转动电机及其控制器,所述转动电机的转轴上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轮体边缘与第一排料板的底壁相抵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重量检测组件的信号输出端耦接,接收所述重量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转动电机的转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方便地调节第一排料板的振动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

MCU芯片,所述MCU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耦接于所述重量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输出端,接收所述重量检测信号,输出一转速控制信号;

存储模块,设于MCU芯片内部或外部,用于存储各个重量检测信号条件下对应的转动电机的转速值,与MCU芯片中数据处理单元数据连接,依照MCU芯片的请求信号,向MCU芯片输出对应的转速数据;

PWM波形输出模块,与MCU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耦接,接收所述转速控制信号,生成对应的PWM波;

功放模块,与PWM波形输出模块耦接,接收并放大所述PWM波,并驱动所述转动电机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振动频率与排料通道内部废料的量有机地结合起来,方便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卡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排料通道靠近所述出料口处侧壁上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沿其轴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套设有卡定块,所述凹槽底部与卡定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柱侧壁的开孔,所述卡定块上设置有用于移动所述卡定块的把手,所述把手穿过所述开孔伸出到限位柱的外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节把手方便地限定第二排料板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料板与排料通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废料落入到第一排料板与排料通道内侧壁之间的软性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重量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排料板上表面的薄片式压电式传感器,所述压电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重量检测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快捷准确地测定出第一排料板上的废料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卡定块朝向第二排料板侧壁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第二排料板与卡定块之间位置出现相对地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将第一排料板与第二排料板重叠滑移设置,使得第二排料板能够收纳到排料通道内部,方便运输;

(2)通过设置振动组件以及重量检测组件,根据第一排料板上的废料的重量改变振动组件的振动频率,方便废料排出,避免废料聚集在排料通道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第一排料板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第一排料板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卡定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第一排料板与振动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冲压模具工作时第一排料板与第二排料板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志:1、模具本体;2、排料孔;3、排料通道;4、出料口;5、第一排料板;6、第二排料板;7、滑槽;8、卡定组件;9、支架;10、转动电机;11、偏心轮;12、限位柱;13、卡定块;14、弹簧;15、把手;16、开孔;18、压电式传感器;19、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方便切削废料输出的冲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以及设于模具本体1上的排料孔2,模具本体1内连通排料孔2倾斜向下设置有排料通道3。排料通道3在模具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供废料排出的出料口4,排料通道3内部沿排料通道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排料板5以及第二排料板6。第一排料板5与第二排料板6重叠设置。如图3所示,第一排料板5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7,第二排料板6设于第一排料板5的下方且与第一排料板5伸缩滑移配合。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排料板5靠近排料孔2的一段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排料板5上废料重量的重量检测组件,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重量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排料板5上表面的薄片式压电式传感器18,压电式传感器18的信号输出端输出重量检测信号。第一排料板5与排料通道3的底壁之间设置有驱动第一排料板5及第二排料板6振动的振动组件,振动组件接收并响应于重量检测组件的重量检测信号控制振动组件的振动幅度,重量检测信号的大小与振动组件的振动幅度呈正相关设置。

对于振动组件,详述的,如图6所示,第一排料板5的中部与排料通道3的侧壁铰接设置。振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排料通道3底壁上的支架9,支架9上设置有转动电机10及其控制器,转动电机10的转轴上设有偏心轮11,偏心轮11的轮体边缘与第一排料板5的底壁相抵接,控制器与重量检测组件的信号输出端耦接,接收重量检测信号,控制转动电机10的转速,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方便地调节第一排料板5的振动频率。

对应上述振动组件,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包括:MCU芯片,存储模块,PWM波形输出模块,功放模块。其中,MCU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耦接于重量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输出端,接收重量检测信号,输出一转速控制信号。存储模块设于MCU芯片内部或外部,当其设置在MCU芯片的外部时,可以采用常用的单片机扩展存储芯片,当数据量较小时,也可以直接采用MCU芯片内部自带的存储器加以存储。用于存储各个重量检测信号条件下对应的转动电机10的转速值,与MCU芯片中数据处理单元数据连接,依照MCU芯片的请求信号,向MCU芯片输出对应的转速数据。

对于PWM波形输出模块,其与MCU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耦接,接收转速控制信号,生成对应的PWM波。上述PWM波形输出模块可以由MCU芯片内部配置的程序模块实现,也可以外部的硬件电路实现,上述两种方案在现有技术中都十分现有,可以直接使用。

由于PWM波形输出模块生产的波形不足以驱动上述转动电机10,因此,PWM波形输出模块输出端与转动电机10的控制驱动端之间耦接有功放模块,功放模块与PWM波形输出模块耦接,接收并放大PWM波,并驱动转动电机10转动。

由于模具在工作时,如图7所示,第一排料板5与第二排料板6之间都在振动,因此,为了避免第二排料板6的位置不稳定,排料通道3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定所述第二排料板6的卡定组件8。卡定组件8包括设置于排料通道3靠近出料口4处侧壁上的限位柱12,限位柱12沿其轴向设置有凹槽,凹槽中套设有卡定块13,凹槽底部与卡定块13之间设置有弹簧14;凹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贯穿限位柱12侧壁的开孔16,卡定块13上设置有用于移动卡定块13的把手15,把手15穿过开孔16伸出到限位柱12的外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节把手15方便地限定第二排料板6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二排料板6与卡定块13之间位置出现相对地滑动,如图5所示,卡定块13朝向第二排料板6侧壁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19,防滑垫19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为了防止废料落入到第一排料板5与排料通道3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优化的,第一排料板5与排料通道3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软性挡板,上述软性挡板可由橡胶片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在冲压模具非使用状态下可以将第一排料板5与第二排料板6一起收纳到排料通道3中,方便运输与安装,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二挡板滑出到排料通道3外部,方便废料排出,当第一排料板5上的废料过多时,重量检测组件检测到的重量过大,上述信号经过MCU芯片处理,控制转动电机10转动,从而加大第一排料板5的振动频率,从而使得排料通道3内部的废料全部排出到模具的外部,避免堵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