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钢板自动装配对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190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钢板自动装配对边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技术,特别是一种圆柱钢板自动装配对边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圆柱钢板装配是通过吊架将圆柱钢板进行吊装,将圆柱钢板放在固定位置后简单定位,再利用夹持钳对每一部分圆柱形钢板进行人工拼板对边。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定位和对边精度差。在圆柱钢板高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人员能力限制,不容易对圆柱钢板进行对边,此外对下一个点焊工位的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钢板自动装配对边机,该装置不受圆柱钢板高度的限制,在不需要人工对边的情况下,实现圆柱钢板的对边。

一种圆柱钢板自动装配对边机,包括直线导轨、支架、第一前辊子和第二前辊子、后辊子、前辊子支撑轴、后辊子支撑轴;支架设置于直线导轨上且沿直线导轨做往复运动,前辊子支撑轴设置两根分别固定于支架上,第一前辊子、第二前辊子分别设置于两根前辊子支撑轴上且可沿前辊子支撑轴在竖直方向移动,后辊子支撑轴通过基座固定于直线导轨上,后辊子设置于后辊子支撑轴上且可沿后辊子支撑轴在竖直方向移动,圆柱钢板放置于第一前辊子、第二前辊子、后辊子之间形成的通道内且可被第一前辊子、第二前辊子、后辊子夹紧。

采用上述对边机,第一前辊子、第二前辊子通过前滚子丝杠、前升降基座、前丝杠升降电机沿前辊子支撑轴在竖直方向上同步运动;前滚子丝杠与支架转动连接,前丝杠升降电机输出轴与前滚子丝杠连接且提供前滚子丝杠转动的驱动力,前升降基座与前滚子丝杠螺纹连接,第一前辊子和第二前辊子设置于同一前升降基座上。

采用上述对边机,后辊子通过后滚子丝杠、后升降基座、后丝杠电机沿后辊子支撑轴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后滚子丝杠与基座转动连接,后丝杠电机输出轴与后滚子丝杠连接且为后滚子丝杠旋转提供驱动力,后升降基座与后滚子丝杠螺纹连接,后辊子设置于后升降基座上且沿后辊子支撑轴转动。

本发明采用圆柱钢板自动对边机对圆柱钢板自动对边省去了人工对边这一项效率低下且精度较低的工作。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圆柱钢板自动装配对边机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圆柱钢板自动装配对边机应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应用示意图中底部夹持装置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应用示意图中顶部夹持装置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应用示意图中圆柱钢板八爪支撑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一种圆柱钢板自动对边机1,包括直线导轨6、支架7、固定基座、前滚子丝杠8、后滚子丝杠12、前升降基座13、后升降基座11、前辊子组合和后辊子10。其中前辊子组合包括第一前辊子9、第二前辊子14和导轨杆。直线导轨6两侧分别设置一排圆柱形滚子,可以减少支架7运动时的摩擦。支架7设置在直线导轨6上且沿直线导轨做往复运动,支架7上下两端设置供固定前滚子丝杠8的平台。前滚子丝杠8竖直的设置于支架7上下两个平台之间且通过球轴承与上下两平台连接,前滚子丝杠8在外部电机的驱动下绕自身中轴旋转。前升降基座13与前滚子丝杠8螺纹连接且设置承载前辊子的前辊子平台。第一前辊子9和第二前辊子14竖直的设置于前升降基座13上且绕各自中轴旋转。固定基座固定于直线导轨上且固定基座上下两端设置平台用于固定后滚子丝杠12的位置。后滚子丝杠12竖直的设置于固定基座的上下两平台之间且通过球轴承连接于上下两平台,后滚子丝杠12在外部电机的驱动下绕自身中轴旋转。后升降基座11与后滚子丝杠12螺纹连接且设置后辊子凹槽供放置后辊子10。后辊子10竖直的设置于后辊子凹槽内且绕自身中轴旋转。为了防止前、后辊子的脱落,设置导轨杆,该导轨杆穿过相应的升降基座和辊子后固定于支架7、固定基座的上下两平台。前升降基座13和后升降基座11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分别沿前滚子丝杠8和后滚子丝杠12作沿滚子丝杠的直线运动,以满足对不同工况下对不同圆柱钢板高度的兼容;第一前辊子9、第二前辊子14和后辊子10组成三轴辊式结构,可适应不同曲率圆柱钢板的夹持。

结合图2,本发明涉及的圆柱钢板自动对边机1,其应用于一种圆柱钢板自动装配装置,包括自动对边机1、底部加持装置2、顶部加持装置3、支撑架4、大支架5,底部加持装置2、顶部加持装置3和支撑架4设置若干且关于设置于工作台上的大支架5为圆心的圆周向布置。自动对边机1设置于工作台上,包括前辊子组合和后辊子10且前辊子组合和后辊子10前后配合形成夹具状用于夹紧圆柱钢板,前辊子组合和后辊子10可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底部加持装置2设置若干且位于工作台上,每一底部加持装置2包括前加持柱组合17和后加持柱20且前加持柱组合17和后加持柱20前后配合形成夹具状用于夹紧圆柱钢板,前加持柱组合17和后加持柱20可沿大支架5为圆心的圆径向方向移动。顶部加持装置3和支撑架4设置于大支架5上。顶部加持装置3设置若干且每一顶部加持装置3包括前加持柱组合和后加持柱且前加持柱组合和后加持柱前后配合形成夹具状用于夹紧圆柱钢板,前加持柱组合和后加持柱可沿沿大支架5为圆心的圆径向方向移动。支撑架4位于底部加持装置2和顶部加持装置3之间且设置若干,每一支撑架4包括可沿大支架5为圆心的圆径向移动的滚轮25。

结合图3,底部加持装置2沿大支架5为圆心的圆周向均匀分布,且每一底部加持装置2具体包括导轨15、底部加持装置基座、固定支座16、移动支座21、前加持柱组合17、后加持柱20、丝杠18、滚子19,前加持柱组合17包括第一前加持柱和第二前加持柱。其中导轨15沿大支架5为圆心的圆的径向水平设置;底部加持装置基座设置在导轨15上且沿导轨15座直线往复运动;固定支座16设置于底部加持装置基座上端面靠近大支架5的一端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供固定前加持柱的平台;第一前加持柱和第二前加持柱竖直的设置于固定支座16上下两端的平台上且通过球轴承固定,第一前加持柱和第二前加持柱绕各自中轴旋转;丝杠18设置于底部加持装置基座沿导轨15方向设置的凹槽内且两端通过球轴承连接与凹槽的内壁上且在外部电机的驱动下绕自身中轴旋转;移动支座21下端与丝杠18螺纹连接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固定后加持柱20的平台;后加持柱20竖直的设置于移动基座21上下两端的平台上且通过球轴承固定,后加持柱20绕自身中轴旋转;一排滚子19设置于底部加持装置基座上且位于前加持柱组合17和后加持柱20之间,一系列滚子19作为圆柱钢板重力的承力部件。第一前加持柱、第二前加持柱、后加持柱20成三轴辊式结构,可适应不同曲率圆柱钢板的夹持。

结合图4,顶部加持装置3沿大支架5为圆心的圆周向设置,且每一顶部加持装置3具体包括液压缸24、顶部支撑架23、顶部夹持器22。其中液压缸24一端设置于大支架5上且伸缩轴固定于顶部夹持器22上;顶部支撑架23固定于大支架5上且可以伸缩;液压缸24可带动顶部支撑架23来调整直径范围,并且可以沿大支架5做上下直线运动;顶部夹持器22设置于顶部支撑架23的端部,与底部加持装置2的结构相似,包括顶部加持装置基座、顶部固定支座、顶部移动支座、顶部前加持柱组合、顶部后加持柱、顶部丝杠,顶部前加持柱组合包括第一顶部前加持柱和第二顶部前加持柱;其中顶部加持装置基座设置于顶部支撑架23的端部,顶部固定支座16设置于顶部加持装置基座下端面一端,第一顶部前加持柱和第二顶部前加持柱竖直的设置于顶部固定支座上且绕各自中轴旋转,顶部丝杠设置于顶部加持装置基座沿大支架5为圆心的圆的径向设置的凹槽内且在外部电机的驱动下绕自身中轴旋转,顶部移动支座下端与顶部丝杠螺纹连接,顶部后加持柱竖直的设置于顶部移动基座上且绕自身中轴旋转。顶部加持装置基座上于顶部前加持柱组合和顶部后加持柱之间设置一排滚子。第一顶部前加持、第二顶部前加持柱、顶部后加持柱成三轴辊式结构,可适应不同曲率圆柱钢板的夹持。

结合图5,若干支撑架4组成八爪支撑架,每一支撑架4具体包括支撑架液压缸27、支撑杆26、滚轮25单元。其中支撑架液压缸27一端设置于大支架5上且伸缩轴固定于滚轮25单元的壳体上;支撑杆26固定于大支架5上且可以伸缩;滚轮25单元包括固定于支撑杆26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且转动的滚轮,滚轮的转动轴平行于大支架5。当圆柱钢板放入圆柱钢板转配工位时,首先支撑架4收缩,使圆柱钢板可以顺利放入,放入后八爪支撑架4上的液压缸27伸展,带动支撑架26端部的圆柱滚轮25,完成对圆柱钢板的内部支撑。由于圆柱钢板对边时需要将整个圆柱钢板进行旋转,所以支撑架4末端支撑件采用了可以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圆柱滚轮25进行支撑圆柱钢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