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铆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3361发布日期:2018-07-07 10:1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合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铆合装置。



背景技术:

吹胀式蒸发器在生产时,需要对其盖板和铝板进行铆合操作,而现有的铆合方法主要还是人工操作机器,将盖板和铝板叠放在一起进行铆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了工业生产的潮流,传统的铆合技术显然已经跟不上的步伐,导致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人工操作导致铆合精度没法保证,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铆合,并能保证印刷精度,提高生产效率的自动化自动铆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节省人力时间,同时保证铆合精度,提高生产效率的自动铆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铆合装置,包括传送带、铆合平台、上盖板和铆合机,所述传送带和铆合平台连接,所述上盖板固定安装于所述铆合平台,所述铆合机包括若干铆合头和若干与所述铆合头匹配的铆合下模,所述铆合头安装于所述上盖板,所述铆合下模安装于所述铆合平台,所述铆合平台上安装有机械手,所述上盖板固定安装有定位摄像头,所述铆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机械手、铆合头、定位摄像头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铆合头和定位摄像头工作,所述定位摄像头和所述上盖板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所述若干铆合头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若干铆合下模之间的距离可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摄像头的数量为至少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手包括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所述传送带包括上料传送带和下料传送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机械手的数量为至少二,所述下料机械手的数量为至少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合头和所述铆合下模的数量为三。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铆合装置,采用了全部自动化的设计,在工作平台上加入了机械手和定位摄像头,同时采用多个铆合头和铆合下模同时工作,一体成型,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铆合效率,提高了铆合精度,开启了自动化生产和自动化铆合的潮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吹胀式蒸发器自动自动丝网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0、传送带;20、铆合平台;30、上盖板;41、上料机械手;42、下料机械手;51、铆合头;52、铆合下模;61、定位摄像头;62、伸缩杆;7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铆合装置,包括传送带10、铆合平台20和上盖板30,所述传送带10和铆合平台20连接,所述上盖板30固定安装于所述铆合平台20,所述上盖板30安装有铆合头51,所述铆合平台20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铆合头51匹配的铆合下模52,所述铆合平台20上安装有上料机械手41和下料机械手42,所述上盖板30固定安装有定位摄像头60,所述摄像头60与所述上盖板30之间通过伸缩杆62连接,所述自动铆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70,所述上料机械手41、下料机械手42、铆合头51、定位摄像头61、伸缩杆62均与所述控制器70连接,所述控制器70控制所述上料机械手41、下料机械手42、铆合头51、定位摄像头61、伸缩杆62工作。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械手41的数量为至少二,所述下料机械手42的数量为至少二。

优选的,所述定位摄像头61的数量为至少二。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10包括上料传送带和下料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若干铆合头51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若干铆合下模52之间的距离可调。

优选的,所述铆合头51和所述铆合下模52的数量为三。

工作时,盖板和铝板经过上料传送带输送至所述铆合平台20,控制器70控制所述上料机械手41将所述盖板和铝板夹至所述铆合平台20,所述控制器70通过所述定位摄像头61获得盖板和铝板位置信息,并控制上料机械手41将盖板和铝板精准叠放于铆合平台21上,接着控制所述上料机械手41和下料机械手42将所述盖板和铝板的边缘固定,此时,控制器70控制所述铆合头20对叠放在一起的盖板和铝板进行精准铆合,铆合结束后,所述控制器80控制所述下料机械手42将所述铆合在一起的盖板和铝板取出,放置与所述下料传送带,进行下一步操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铆合装置,采用了全部自动化的设计,在工作平台上加入了机械手和定位摄像头,同时采用多个铆合头和铆合下模同时工作,一体成型,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铆合效率,提高了铆合精度,开启了自动化生产和自动化铆合的潮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