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4696发布日期:2020-10-17 01:0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的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复合板是指在一层金属板上覆以另外一种金属板,以达到在不降低使用效果(防腐性能、机械强度等)的前提下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复合方法通常有爆炸复合法,爆炸轧制复合、轧制复合等,其中轧制复合法是将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板分别加热后进行轧制复合。金属板材的快速加热主要采用电加热方法,利用电能对金属板材进行快速加热使其易变形。快速加热的方式有三种:1、感应加热方式,在轧机入口处设置感应线圈,金属经过感应线圈后均匀快速加热到所需温度;2、通过滑块或者导辊把高频电流直接导入金属带,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快速加热金属板;3、把低电压、大电流直接导入金属板,金属板由于电阻大而快速加热到较高温度。

金属复合板的轧制生产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设备和成本的原因,把低电压、大电流直接导入到金属板中的加热方法被大量应用,但是在复合轧制前对金属板导入低电压、大电流加热时,如何保证金属板受电均匀,以使金属板均匀加热,得到更好的复合效果,是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板在轧制前采用低电压、大电流加热无法保证受电均匀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包括支架、气缸以及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支架包括相对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为受电区域,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顶板的上方,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垂直向下穿过所述顶板,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底端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方固定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压辊,设金属板前进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电极为矩形板且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地排列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正下方;待加热的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间并被夹紧。

优选地,所述气缸位于所述升降板的正中央。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均匀固定在所述升降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表面平直光滑。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升降板底部,所述第二电极堆放在所述底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直流电需要的正负电极分别设计成压辊式和矩形板状,压辊式的第一电极在上,矩形板式的第二电极在下,随着金属板在第二电极上前进,第一电极紧压在金属板上滚动,金属板内通有直流电并加热。由于多个第一电极均固定在升降板上,升降板由气缸控制垂直升降,因此可以保证所有的第一电极升降高度完全相同,即金属板受到的压力完全相同,达到金属板受电均匀的目的。此外,第一电极为压辊状,在金属板前进时可以在金属板上滚动,相较于滑动摩擦,对金属板表面的损伤更小,有利于保持金属板表面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包括支架1、气缸2以及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支架1包括相对的顶板11和底板12,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为受电区域,气缸2安装在顶板11的上方,气缸2的活塞杆垂直向下穿过顶板11,气缸2的活塞杆底端连接有升降板5,升降板5的下方固定有至少两个第一电极3,第一电极3为压辊,设金属板前进的方向为第一方向6,多个第一电极3沿第一方向6排列;第二电极4为矩形板且放置在底板12上,第二电极4与第一电极3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地排列在第一电极3的正下方;待加热的金属板位于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中间并被夹紧。

使用本实用新型对金属板进行加热时,金属板沿第一方向6被运送至支架1的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并且金属板在第二电极4上向前移送,当金属板进入受电区域时,顶板11上方的气缸2开启,气缸2的活塞杆垂直向下伸出,带动升降板5下降,升降板5下固定的第一电极3也随之下降,当第一电极3接触金属板并对其施加一定压力时,气缸2的活塞杆停止伸缩,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机将金属板夹持在中间,随着金属板沿第一方向6前进,压辊状的第一电极3在金属板上滚动,金属板上下两面分别接通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把低电压、大电流直接导入金属板,金属板由于电阻大而快速加热到较高温度。由于多个第一电极3均固定在升降板5上,升降板5由气缸2控制垂直升降,因此可以保证所有的第一电极3升降高度完全相同,即金属板受到的压力完全相同,达到金属板受电均匀的目的。此外,第一电极3为压辊状,在金属板前进时可以在金属板上滚动,相较于滑动摩擦,对金属板表面的损伤更小,有利于保持金属板表面的完整性。

在一实施例中,气缸2位于升降板5的正中央,可以进一步保证升降板5平行于金属板升降,从而保证第一电极3的高度完全相同,金属板受力均匀,从而均匀受电加热。

优选地,第一电极3均匀固定在升降板5的下方,有利于金属板在第一方向6上均匀受力。

优选地,气缸2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相接触,保证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可以将金属板夹紧。

优选地,第二电极4表面平直光滑,防止金属板表面被刮伤。

优选地,第一电极3可拆卸地安装在升降板5底部,第二电极4堆放在底板12上,便于后期的更换的维修。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直流电需要的正负电极分别设计成压辊式和矩形板状,压辊式的第一电极在上,矩形板式的第二电极在下,随着金属板在第二电极上前进,第一电极紧压在金属板上滚动,金属板内通有直流电并加热。由于多个第一电极均固定在升降板上,升降板由气缸控制垂直升降,因此可以保证所有的第一电极升降高度完全相同,即金属板受到的压力完全相同,达到金属板受电均匀的目的。此外,第一电极为压辊状,在金属板前进时可以在金属板上滚动,相较于滑动摩擦,对金属板表面的损伤更小,有利于保持金属板表面的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气缸以及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支架包括相对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为受电区域,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顶板的上方,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垂直向下穿过所述顶板,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底端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方固定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压辊,设金属板前进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电极为矩形板且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地排列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正下方;待加热的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间并被夹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位于所述升降板的正中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均匀固定在所述升降板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表面平直光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升降板底部,所述第二电极堆放在所述底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板电加热均匀受电装置,包括支架、气缸以及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支架包括相对的顶板和底板,气缸安装在顶板的上方,气缸活塞杆垂直向下穿过顶板且底端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下方固定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为矩形板且放置在底板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地排列在第一电极的正下方;待加热的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机中间并被夹紧。本实用新型多个第一电极均固定在升降板上,升降板由气缸控制垂直升降,因此可以保证所有的第一电极升降高度完全相同,即金属板受到的压力完全相同,达到金属板受电均匀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华以恒;陈显卿;马远国;蒉忠芳;郭阳;刘云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创泰特钢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