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272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机架设置有传送装置,机架还设置有托架上料装置、棉线组件上料装置、透明盖上料装置、第一检测装置、金属片按压装置、吸尘装置、底部软胶上料装置、底壳上料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用于组装外壳的外壳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进行组装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一名工人可负责多台设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
【专利说明】
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大多数的制造企业都采用了流水线进行生产,用于呼吸类医疗用品组装需要经过多个工序,采用流水线作业的话,会有以下几个缺点:1.完成一个产品组装工序需要至少九名工人才能完成,人工投入大,增加了生产成本;2.人工组装生产效率慢;3.由于是人工进行组装,容易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不良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进行组装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一名工人可负责多台设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机架还设置有将托架放置于传送装置的托架上料装置,将棉线组件放置于托架上的棉线组件上料装置,将透明盖安装于已安装棉线组件的托架上的透明盖上料装置,用于检测产品钢丝与金属片是否完全接触的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按压透明盖上金属片的金属片按压装置,用于吸收透明盖内部灰尘的吸尘装置,用于组装底部软胶的底部软胶上料装置,用于组装底壳的底壳上料装置,对产品进行二次检测的第二检测装置和用于组装外壳的外壳上料装置。
[0005]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了若干个产品组装工位和驱动若干个产品组装工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托架上料装置包括托架储料盘和用于将托架从托架储料盘夹取至产品组装工位上的第一机械手。
[0006]作为优选,所述棉线组件上料装置包括剪切机构,所述剪切机构包括下刀座、设置于下刀座上方的上刀座和驱动上刀座下压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下刀座的一侧设置有棉线上料机构,所述下刀座的另一侧设置有扭动棉线的扭线机构,所述下刀座的前端设置有钢丝上料机构,所述扭线机构包括用于夹住棉线的第一夹持机构、驱动第一夹持机构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和用于夹住钢丝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固定块,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第二机械手打开或闭合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机械手设置于固定块内;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第一支座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轴套的连接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内部设置有内杆,所述内杆设置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一端与内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的另一端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顶针的头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座抵接;所述第二机械手的夹臂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机械手的夹臂抵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内壁抵接;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三机械手,所述第三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块内还设置有推块和推动推块沿第三机械手的夹臂滑动的推杆,所述推块设置有与第三机械手的夹臂抵接的抵接部,所述第三机械手的夹臂设置有滑动卡块和用于卡住抵接部的卡槽;所述第三机械手的夹臂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第三机械手的夹臂抵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上刀座固定连接,所述上刀座设置有用于切断棉线的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用于切断钢丝的第三切刀和第四切刀;所述下刀座设置有与第一切刀配合的第一刀槽口、与第二切刀配合的第二刀槽口、与第三切刀配合的第三刀槽口和与第四切刀配合的第四刀槽口。
[0007]作为优选,透明盖上料装置包括透明盖上料机构和透明盖压实机构,所述透明盖上料机构包括装有透明盖的第一振动盘、用于将透明盖从第一振动盘出料口处夹取至产品组装工位上的第四机械手;所述透明盖压实机构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压模,所述第一压模开设有与透明盖形状匹配的压槽。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CCD检测工位和第一产品夹取机构,所述第一产品夹取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和驱动第一滑块滑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第一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第五机械手和第六机械手,所述第一 CCD检测工位设置有第一信号发射器和第二信号发射器,所述第五机械手设置有第一信号接收器,所述第六机械手设置有第二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器与第一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器与第二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还包括NG产品收料盒。
[0009]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片按压装置包括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压模,所述第二压模开设有用于将透明盖上的金属片压弯90度的压槽。
[0010]作为优选,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工位和第二产品夹取工位,所述第二产品夹取工位包括第二滑块和驱动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二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第七机械手和第八机械手,所述吸尘工位设置有两个用于吸尘的风枪;所述底部软胶上料装置包括装有底部软胶的第二振动盘和底部软胶上料工位,所述底部软胶上料工位设置有用于将底部软胶顶入产品内的第六气缸。
[0011]作为优选,所述底壳上料装置包括装有底壳的第三振动盘、位于第三振动盘出料口处的打码机构和底壳组装工位,所述底壳组装工位设置有用于夹持产品的第九机械手、用于夹持底壳的第十机械手和驱动第十机械手上下移动的第七气缸,所述第十机械手与第七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产品内托架和底部软胶是否已组装的第二CCD检测工位、用于检测产品内部是否漏气的漏气检测工位和用于检测产品钢丝电阻的电阻检测工位。
[0013]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料装置装有外壳的第四振动盘、用于夹持外壳的第十一机械手和外壳组装工位,所述外壳组装工位设置有用于夹持产品的第十二机械手,所述第十一机械手位于第四振动盘的出料口处。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机架还设置有将托架放置于传送装置的托架上料装置,将棉线组件放置于托架上的棉线组件上料装置,将透明盖安装于已安装棉线组件的托架上的透明盖上料装置,用于检测产品钢丝与金属片是否完全接触的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按压透明盖上金属片的金属片按压装置,用于吸收透明盖内部灰尘的吸尘装置,用于组装底部软胶的底部软胶上料装置,用于组装底壳的底壳上料装置,对产品进行二次检测的第二检测装置和用于组装外壳的外壳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进行组装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一名工人可负责多台设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架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棉线组件绕线后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棉线组件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机构的右视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械手和第三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械手和第三机械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机械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剪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刀座和下刀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上刀座的立体结构不意图。
[00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下刀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本实用新型透明盖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片按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6为本实用新型吸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底部软胶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8为本实用新型底壳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9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9,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0035]如图1所示,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传送装置I,所述机架还设置有将托架放置于传送装置I的托架上料装置2,将棉线组件放置于托架上的棉线组件上料装置3,将透明盖安装于已安装棉线组件的托架上的透明盖上料装置4,用于检测产品钢丝与金属片是否完全接触的第一检测装置5,用于按压透明盖上金属片的金属片按压装置6,用于吸收透明盖内部灰尘的吸尘装置7,用于组装底部软胶的底部软胶上料装置8,用于组装底壳的底壳上料装置9,对产品进行二次检测的第二检测装置和用于组装外壳的外壳上料装置11。
[0036]本实施例采用全自动化进行组装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一名工人可负责多台设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
[0037]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了若干个产品组装工位和驱动若干个产品组装工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送料更为方便、且结构也简单。
[0038]如图2所示,所述托架上料装置包括托架储料盘和用于将托架从托架储料盘夹取至产品组装工位上的第一机械手21,第一机械手21将托架夹至产品组装工位上,送至下一个组装工位。
[0039]如图4所示,所述棉线组件上料装置3包括剪切机构31,所述剪切机构31包括下刀座311、设置于下刀座311上方的上刀座312和驱动上刀座312下压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下刀座311的一侧设置有棉线上料机构32,所述下刀座311的另一侧设置有扭动棉线的扭线机构33,所述下刀座311的前端设置有钢丝上料机构34,所述扭线机构33包括用于夹住棉线的第一夹持机构、驱动第一夹持机构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和用于夹住钢丝的第二夹持机构,棉线上料机构32和钢丝上料机构34同时上料,第一夹持机构夹住棉线37,第二夹持机构夹住钢丝38,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同步运动,第一夹持机构夹持棉线37横向转动,第二夹持机构夹住钢丝38纵向转动,由于棉线37和钢丝38是垂直设置,当钢丝38绕着棉线37转动,钢丝38会缠绕至棉线37的表面,第一驱动机构再驱动上刀座312下压,与下刀座311配合同时将缠绕好后的棉线37和钢丝38剪断,使其形成单独一部件,实现自动快速均匀绕线,绕线平整度好,有效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0040]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31和固定块332,所述第一连杆3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机械手333,所述第一连杆331的另一端与第三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31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第二机械手333打开或闭合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机械手333设置于固定块332内;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334、第一支座335和第一气缸336,所述第二连杆334的中部与第一支座335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34的一端与第一气缸336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31套设有轴套3311,所述轴套3311设置有连接部3312,所述第二连杆334的另一端与轴套3311的连接部3312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31的内部设置有内杆337,所述内杆337设置第二支座3371,所述第二支座3371的一端与内杆33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3371的另一端设置有顶针3372,所述顶针3372套设有第一弹簧3373,所述第一弹簧3373的一端与顶针3372的头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337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座3371抵接;所述第二机械手333的夹臂设置有第二弹簧338,所述第二弹簧338的一端与第二机械手333的夹臂抵接,所述第二弹簧338的另一端与固定块332的内壁抵接;如图5所示,第一气缸336的活塞杆做伸出,驱动第二连杆334向右拉动第一连杆331,第二机械手333的夹臂向右运动抵压顶针3372,是的第一弹簧3373受压发生形变,顶针3372给第二机械手333夹臂的反作用力使得夹臂克服第二弹簧338的弹力下压,第二机械手333的另一夹臂动作原理相同,使得第二机械手333夹住棉线37,第一气缸336的活塞杆做收缩,驱动第二连杆334向左拉动第一连杆331,则第二机械手333松开。
[0041 ]如图7至图8所示,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39,所述第一电机339的电机轴与第一连杆3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三机械手361,所述第三机械手361与第二机械手333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块332内还设置有推块362和推动推块362沿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滑动的推杆363,所述推块362设置有与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抵接的抵接部3621,所述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设置有滑动卡块3611和用于卡住抵接部3621的卡槽3612;所述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设置有第三弹簧364,所述第三弹簧364的一端与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抵接,所述第三弹簧364的另一端与固定块332的内壁抵接;如图7所示,第三机械手361与第二机械手333都是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气缸336的活塞杆做伸出,驱动第二连杆334拉动第一连杆331,使得推杆363带动推块362沿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滑动,如图8所示,当推块362的抵接部3621卡入卡槽3612内时,第三机械手361为夹紧状态,当推块362的抵接部3621滑动至滑动卡块3611,第三机械手361为松开状态。
[0042]如图9至12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313,所述第二气缸313的活塞杆与上刀座312固定连接,所述上刀座312设置有用于切断棉线的第一切刀3121和第二切刀3122、用于切断钢丝的第三切刀3123和第四切刀3124;所述下刀座311设置有与第一切刀3121配合的第一刀槽口 3111、与第二切刀3122配合的第二刀槽口 3112、与第三切刀3123配合的第三刀槽口 3113和与第四切刀3124配合的第四刀槽口 3114,第二机械手333拉动棉线37置于下刀座311,棉线37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刀槽口 3111和与第二刀槽口 3112内,钢丝38残绕好后,钢丝38的两端分别置于第三刀槽口3113和第四刀槽口3114内,第二气缸313驱动上刀座312下压,第一切刀3121切断第一刀槽口 3111内的棉线37,第二切刀3122切断第二刀槽口 3112内的棉线37,第三切刀3123切断第三刀槽口 3113内的钢丝38,第四切刀3123切断第四刀槽口 3114内的钢丝38。
[0043]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透明盖上料装置4包括透明盖上料机构和透明盖压实机构,所述透明盖上料机构包括装有透明盖的第一振动盘41、用于将透明盖从第一振动盘41出料口处夹取至产品组装工位上的第四机械手42;所述透明盖压实机构包括第三气缸43,所述第三气缸43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压模44,所述第一压模44开设有与透明盖形状匹配的压槽,第四机械手42将透明盖夹至产品组装工位的正上方,产品组装工位已经装有带组装的产品,第四机械手42下压,将透明盖装在产品上,第三气缸43的第一压模44下压,使透明盖完全组装在产品上。
[0044]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5包括第一CCD检测工位51和第一产品夹取机构,所述第一产品夹取机构包括第一滑块52和驱动第一滑块52滑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第一滑块52的两端设置有第五机械手54和第六机械手55,所述第一 CCD检测工位51设置有第一信号发射器和第二信号发射器,所述第五机械手54设置有第一信号接收器,所述第六机械手55设置有第二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器与第一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器与第二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装置5还包括NG产品收料盒56,第五机械手54将产品组装工位上的产品夹至第一 CCD检测工位51上,第一 CCD检测工位51开始检测,检测产品钢丝与金属片是否完全接触,检测产品为OK时,第一信号发射器发送信号给第一信号接收器,第五机械手54将产品夹回至产品组装工位上,送至一下工位继续组装;检测产品为NG时,第二信号发射器发送信号至第二信号接收器,第六机械手55将不良产品夹住NG产品收料盒56内。
[0045]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按压装置6包括第五气缸61,所述第五气缸61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压模62,所述第二压模62开设有用于将透明盖上的金属片压弯90度的压槽,第五气缸61驱动第二压模下压,将透明盖上的金属片向内侧压弯90度。
[0046]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尘装置7包括吸尘工位71和第二产品夹取工位,所述第二产品夹取工位包括第二滑块72和驱动第二滑块72滑动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二滑块72的两端设置有第七机械手73和第八机械手74,所述吸尘工位71设置有两个用于吸尘的风枪711,第七机械手73将产品夹至吸尘工位71上,吸尘工位71上的两个风枪711对产品进行吸尘。
[0047]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软胶上料装置8包括装有底部软胶的第二振动盘81和底部软胶上料工位82,所述底部软胶上料工位82设置有用于将底部软胶顶入产品内的第六气缸83,第八机械手74和第七机械手73同步工作,当第七机械手73将产品夹至吸尘工位71上的同时,第八机械手74将吸尘工位71上的产品夹至底部软胶上料工位82,底部软胶从第二振动盘81出料后至底部软胶上料工位82,当第八机械手74将产品夹至底部软胶上料工位82的上方时,第六气缸83将底部软胶顶入产品内。
[0048]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上料装置9包括装有底壳的第三振动盘91、位于第三振动盘91出料口处的打码机构92和底壳组装工位93,所述底壳组装工位93设置有用于夹持产品的第九机械手94、用于夹持底壳的第十机械手95和驱动第十机械手95上下移动的第七气缸96,所述第十机械手95与第七气缸9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底壳从第三振动盘91出料后,首先经过打码机构92将日期打上,底壳再传至第十机械手95处,被第十机械手95夹持,第九机械手94夹柱产品固定,第七气缸96驱动第十机械手95上压,将底壳装入产品内。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产品内托架和底部软胶是否组装的第二 CCD检测工位101、用于检测产品内部是否漏气的漏气检测工位102和用于检测产品钢丝电阻的电阻检测工位103。
[0050]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料装置11装有外壳的第四振动盘111、用于夹持外壳的第十一机械手112和外壳组装工位113,所述外壳组装工位113设置有用于夹持产品的第十二机械手1131,所述第十一机械手1131位于第四振动盘111的出料口处,第十二机械手1131夹住产品,第十一机械手112将外壳装入产品内;此工序过后,产品组装完成,进行下料。
[005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传送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设置有将托架放置于传送装置(I)的托架上料装置(2),将棉线组件放置于托架上的棉线组件上料装置(3),将透明盖安装于已安装棉线组件的托架上的透明盖上料装置(4),用于检测产品钢丝与金属片是否完全接触的第一检测装置(5),用于按压透明盖上金属片的金属片按压装置(6),用于吸收透明盖内部灰尘的吸尘装置(7),用于组装底部软胶的底部软胶上料装置(8),用于组装底壳的底壳上料装置(9),对产品进行二次检测的第二检测装置和用于组装外壳的外壳上料装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若干个产品组装工位和驱动若干个产品组装工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所述托架上料装置(2)包括托架储料盘和用于将托架从托架储料盘夹取至产品组装工位上的第一机械手(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线组件上料装置(3)包括剪切机构(31),所述剪切机构(31)包括下刀座(311)、设置于下刀座(311)上方的上刀座(312)和驱动上刀座(312)下压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下刀座(311)的一侧设置有棉线上料机构(32),所述下刀座(311)的另一侧设置有扭动棉线的扭线机构(33),所述下刀座(311)的前端设置有钢丝上料机构(34),所述扭线机构(33)包括用于夹住棉线的第一夹持机构、驱动第一夹持机构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和用于夹住钢丝的第二夹持机构;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31)和固定块(332),所述第一连杆(3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机械手(333),所述第一连杆(331)的另一端与第三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31)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第二机械手(333)打开或闭合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机械手(333)设置于固定块(332)内; 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334)、第一支座(335)和第一气缸(336),所述第二连杆(334)的中部与第一支座(335)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34)的一端与第一气缸(336)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31)套设有轴套(3311),所述轴套(3311)设置有连接部(3312),所述第二连杆(334)的另一端与轴套(3311)的连接部(3312 )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331)的内部设置有内杆(337),所述内杆(337)设置有第二支座(3371),所述第二支座(3371)的一端与内杆(33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3371)的另一端设置有顶针(3372),所述顶针(3372)套设有第一弹簧(3373),所述第一弹簧(3373)的一端与顶针(3372)的头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337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座(3371)抵接; 所述第二机械手(333)的夹臂设置有第二弹簧(338),所述第二弹簧(338)的一端与第二机械手(333)的夹臂抵接,所述第二弹簧(338)的另一端与固定块(332)的内壁抵接; 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39),所述第一电机(339)的电机轴与第一连杆(3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三机械手(361),所述第三机械手(361)与第二机械手(333)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块(332)内还设置有推块(362)和推动推块(362)沿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滑动的推杆(363),所述推块(362)设置有与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抵接的抵接部(3621),所述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设置有滑动卡块(3611)和用于卡住抵接部(3621)的卡槽(3612); 所述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设置有第三弹簧(364),所述第三弹簧(364)的一端与第三机械手(361)的夹臂抵接,所述第三弹簧(364)的另一端与固定块(332)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313),所述第二气缸(313)的活塞杆与上刀座(312)固定连接,所述上刀座(312)设置有用于切断棉线的第一切刀(3121)和第二切刀(3122)、用于切断钢丝的第三切刀(3123)和第四切刀(3124);所述下刀座(311)设置有与第一切刀(3121)配合的第一刀槽口(3111)、与第二切刀(3122)配合的第二刀槽口(3112)、与第三切刀(3123)配合的第三刀槽口(3113)和与第四切刀(3124)配合的第四刀槽口(31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透明盖上料装置(4)包括透明盖上料机构和透明盖压实机构,所述透明盖上料机构包括装有透明盖的第一振动盘(41)、用于将透明盖从第一振动盘(41)出料口处夹取至产品组装工位上的第四机械手(42); 所述透明盖压实机构包括第三气缸(43),所述第三气缸(43)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压模(44),所述第一压模(44)开设有与透明盖形状匹配的压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5)包括第一(XD检测工位(51)和第一产品夹取机构,所述第一产品夹取机构包括第一滑块(52)和驱动第一滑块(52)滑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第一滑块(52)的两端设置有第五机械手(54)和第六机械手(55),所述第一 CCD检测工位(51)设置有第一信号发射器和第二信号发射器,所述第五机械手(54)设置有第一信号接收器,所述第六机械手(55)设置有第二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器与第一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器与第二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5 )还包括NG产品收料盒(5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按压装置(6)包括第五气缸(61),所述第五气缸(61)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压模(62),所述第二压模(62)开设有用于将透明盖上的金属片压弯90度的压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7)包括吸尘工位(71)和第二产品夹取工位,所述第二产品夹取工位包括第二滑块(72)和驱动第二滑块(72)滑动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二滑块(72)的两端设置有第七机械手(73)和第八机械手(74),所述吸尘工位(71)设置有两个用于吸尘的风枪(711); 所述底部软胶上料装置(8)包括装有底部软胶的第二振动盘(81)和底部软胶上料工位(82),所述底部软胶上料工位(82)设置有用于将底部软胶顶入产品内的第六气缸(8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料装置(9)包括装有底壳的第三振动盘(91)、位于第三振动盘(91)出料口处的打码机构(92)和底壳组装工位(93),所述底壳组装工位(93)设置有用于夹持产品的第九机械手(94)、用于夹持底壳的第十机械手(95)和驱动第十机械手(95)上下移动的第七气缸(96),所述第十机械手(95)与第七气缸(9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产品内托架和底部软胶是否已组装的第二 CCD检测工位(101)、用于检测产品内部是否漏气的漏气检测工位(102)和用于检测产品钢丝电阻的电阻检测工位(103)。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品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料装置(11)装有外壳的第四振动盘(111)、用于夹持外壳的第i^一机械手(112)和外壳组装工位(113),所述外壳组装工位(113)设置有用于夹持产品的第十二机械手(1131),所述第十一 机械手(1131)位于第四振动盘(111)的出料口处。
【文档编号】B23P21/00GK205465149SQ20162004859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9日
【发明人】梁灿培
【申请人】东莞辰达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