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铝磷酸盐-沸石微孔层的含铝基材,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29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铝磷酸盐-沸石微孔层的含铝基材,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具有铝磷酸盐-沸石微孔层的含铝基材,其制备方法及其
用途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一个表面涂布的铝磷酸盐-沸石(ALPO)微孔层和任选地其 它层的含铝基材,制备这种经涂层的含铝基材的方法以及由此带来的有利用途。以上所述类型的铝基材例如已知于US 2003/0091872 Al以及W02006/048211 A2。 US 2003/091872 Al涉及一种在含金属的基材上形成铝硅酸盐-沸石层的方法,这是通过 对常规的铝硅酸盐-沸石使用水性合成-悬浮液而实现的。将含铝的基材加入悬浮液后, 该基材的部分铝原子嵌入沸石-网络中,从而改善沸石-层在基材上的附着性。溶液中的 S i_和Al-源为要形成的沸石-层提供了构造材料,在此情况下,这些来源相互以化学计量 比存在。这种已知的提议并不令人满意。虽然这样在结晶(Aufkristallisation)时在含 铝基材上形成由常规的铝硅酸盐-沸石构成的层。其在基材上的固着并不令人满意。与之 相比,按照WO 2006/048211 A2的教导发生改善。该文尤其还涉及一种在含铝基材上形成 沸石-层的方法。制备水性悬浮液,其包含至少一种用于沸石的形成网络的元素,其中,含 铝基材含有至少一种形成网状的元素。该文还将含铝基材引入水性悬浮液中,其中,在基材 上通过原位-结晶形成沸石-层。根据WO 2006/048211 A2的发明的核心是,至少一种在 水性悬浮液中存在的用于沸石-形成过程的形成网络的元素和沸石的最终结构以化学计 量不足存在。水性悬浮液中以不足量存在的形成网络的元素与在水性悬浮液中存在的形成 网络的所有元素之和之间的摩尔比小于0. 5。从含铝基材中取走不足量存在的形成网络的 元素,并嵌入沸石层中。优选形成网络的元素是磷,其存在于水性悬浮液中。在这样的情况 下,在基材上构建铝磷酸盐-沸石。在此情况下,所述形成网络的元素例如可以源于磷酸或 不同的磷酸铵。对于WO 2006/048211 A2公开的技术建议而言,重要的还在于,至少一种形成网 络的元素在所述的水性悬浮液中以化学计量不足量存在。由此带来多方面的优点例如在 含铝基材上形成的沸石层表现出可靠的固着和很好的附着性。晶体取向基本上垂直于含 铝基材的表面。这种特别取向意味着晶体尽可能均勻的朝向,并确保反应物在所制得的沸 石-层晶体的微孔体系中的均勻可得性。因此,上述现有技术构成了沸石-层,尤其是铝磷酸盐-沸石(ALPO)“结 晶"的背景。如果本文提及"铝磷酸盐"和"ALP0",则在此应同时涉及到取代衍生 物"SAPO “、“ MeAPO"禾口" MeSAPO"。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没有考虑粘合剂。这点是有利的。不过,并非所有沸石都能 以此方式在含铝基材的表面上生长。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在强碱性介质中结晶的铝 硅酸盐,会发生不可控制的溶解反应,这导致含金属的基材被破坏。其它沸石很难直接在金 属或陶瓷表面上生长,因为这些表面的组成、结构或表面势能(potential)对沸石的分子 结构块(构造单元)具有排斥作用。对于在催化、纯化和吸附过程中的分子吸附以及对于 物质分离而言,沸石-层内部的物质运输常常是限速因素。如果还需要更厚的层,则关键性 的层厚总是对物质运送进沸石-层和从沸石-层运送出有负面影响。该领域另一现有技术由WO 96/01686给出。该WO-出版物首先公开了一种对分子具有改善的选择性透过性的体系。其基于基材、沸石层或沸石类的层、改善选择性的涂层, 该涂层与沸石层或沸石类的层接触,和任选的可渗透的中间层与基材接触。该沸石-层或 沸石类的层与基材和/或任选设置的中间层接触。该涂层可以是可渗透的或不可渗透的。 可渗透的材料可以具有输送分子的多孔结构,使得分子可以透过沸石。还可以是柔滑的材 料,其具有自由体积,足以使分子透过,然后可以移动通过沸石。优选的涂层由聚亚酰胺组 成。按照该WO-出版物的公开内容,该聚亚酰胺-涂层或-膜对于低级烃的分子具有很低 的渗透性。尽管如此,其还是应该具有足够的渗透性,并且选择性得到改善。不过聚亚酰胺 表现出以下缺点,其在可能考虑的煅烧情况下发生燃烧。这种涂层的另一实例是二氧化硅。 该涂层也可以是渗透性的或不是渗透性的。通过在沸石层某些截面上涂布层而改善选择性 是基于沸石层中非故意的开口的纯粹物理性堵塞。通过由简单的局部运输阻滞造成的特殊 的材料性质,不能达到化学特征的内在功能性。显然,按照该现有技术,对于所述材料而言,所提及的基材是何类型并不重要。其 可以是多孔性或非多孔性的。优选基于无机氧化物或不锈钢。在此还可以是陶瓷材料、金 属、碳化物、聚合物及其混合物。另外可考虑光折射性氧化物、铝氧化物、钛氧化物、硅氧化 物、碳化硅、炭、石墨、氮化硅或其混合物。在这样的基材上然后可以形成尤其是由任意沸石 形成的层。具体且优选提及铝硅酸盐MFI,尤其是实施例中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这样改进开头提到的具有至少一个表面涂布的铝磷酸 盐-沸石(ALPO)微孔层和其它层的含铝基材,从而消除所述的限制物质运输(压力损失) 的缺点或者至少明显降低。另外还应该使形成多层以有助于特别追求的技术效果成为可 能。同时还提供一种适合制备这种所定义的经涂层的含铝基材的方法。还开发了其它有利 的应用可能性。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建议,这种铝磷酸盐-沸石微孔层是主层,其上连续或间断 地存在与主层材料不同的微孔或中孔的次级材料。因此,本发明尤其是这样避开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在含铝基材上不但构建沸 石-层,而且继所称的主层后还连续或间断地形成不同的微孔或中孔的次级材料。因此可 以使迄今不能或者只能很难地通过直接结晶过程而在载体层上生长的沸石-类型,现在明 显更好地并且也没有载体溶解地结晶成层。根据本发明所示的概念化的教导导致相对于所 述现有技术有明显改善或优点。主层形式的铝磷酸盐沸石微孔层表现出特别有利的对不 同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的牢固结合,其是连续的或间断的。当沸石-层在相应含铝基材上 较厚且明显更稳定固着的情况下,这导致更好的可使用性。最后,本发明使得在制备无粘 合剂的沸石-层时能够拓宽沸石选择范围。因此这种材料也可以作为层使用,其在直接结 晶时使载体材料溶解,或者只是很小地倾向于在其表面上结晶。通过一方面铝磷酸盐沸石 的微孔层作为主层以及另一方面所称的次级材料的组合,还实现了在控制由微孔材料形成 的层的性质中改善的灵活性。很多沸石类型在含铝基材上的结晶可以通过形成主层得到 加速,并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尤其是通过不同孔宽的沸石的组合,可以制备阶梯式构 建的孔体系,其能够实现特别有利的物质运输(sh. Martin Hartmann,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4年11月12日;43(44) :5880-2),也就是说,在此涉及具有递进的孔宽的阶梯式 孔体系。以上描述表明,不但微孔主层,而且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也连续地,例如以层形式,或者间断地,本身已经获得到功能,在要求物质流,尤其是气流的应用情况下,能够实现 这种功能。在主要的应用情况下,次级材料的类型基本上决定了所希望的功能。因此,在此 情况下可以说成"功能性多孔的次级材料"或"功能性微孔或中孔的次级材料"。因此, 下文个别情况下还说成"功能性次级材料",不应视为从技术上加以限制。以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含铝基材特别有利的方案根据本发明的含铝基材具有至少一个表面涂布的铝磷酸盐-沸石(ALPO)微孔层。 在本发明意义上该材料的优点在于,在原位结晶时,其化学组成不会因来自含铝基材的铝 而改变,另外,在后续的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形成过程中,这也不受例如特别的抗衡离子的 不希望的影响。所述含铝基材优选是铝、含铝的合金,尤其是与铝合金化的钢,或者含铝陶 瓷,比如个别情况下为铝氧化物。根据本发明的功能性次级材料是微孔或中孔的。优选所述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以 ALPO存在,尤其是以SAPO、MeAPO或MeSAPO存在,或者一般情况下以沸石的铝硅酸盐或硅 酸盐形式,尤其是作为FAU,MFI, LTA, ΒΕΑ, CHA。同样可以涂布具有特殊功能的连续的非多 孔性次级材料,但防碍物质运输。有利的是,所述微孔主层的平均孔径小于约2. Onm,尤其是小于1. Onm。特别有利 的是,平均孔径在此为约0. 2至1. Onm,尤其是约0. 3至0. 7nm。微孔主层的平均孔径优选 小于多孔次级材料的平均孔径。不过个别情况下符合目的的还可以是,在次级层中存在较 小的孔而在主层中存在较大的孔。另外,有利的是,微孔次级材料的平均孔径为约0. 4至 1. 5nm,尤其是约0. 5至1. 3nm。符合目的的是,中孔次级材料的平均孔径介于约2至5nm之 间,尤其是介于约2. 5至4nm之间。对于用本发明致力达到的有利的技术效果,主层以及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连续或 间断的层的厚度没有严格限制。发现有利的是,微孔主层的厚度为至少约1 μ m,和/或微 孔或中孔次级材料的厚度为至少约1 μ m,尤其是至少约5 μ m。小于约1 μ m的层厚多数情 况下导致间断的主层。因此,如上所述,并非强制所述主层表面完全被多孔的次级材料所覆 盖。个别情况下,当进行或多或少间断性涂布时,也是完全足够的。一般而言,当间断地构 建时,表面覆盖率大于约60 %,尤其是大于约90 %,也是足够的。在实际实施本发明时,还证实有利的是,微孔主层和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在多孔 物质的化学类型、其多孔性或者孔体系的类型和取向方面具有差异性,尤其是逐级的梯度 式的多孔性形式方面。当提及逐级的梯度式的多孔性时,则尤其是如下理解。是指会促进 物质运输的"阶梯式"多孔性。另外,所述梯度式多孔性的特征在于,通过适当的孔宽差获 得"漏斗效应",促进从一个孔体系到另一个孔体系的物质输送。通过梯度式多孔性,可以 使物质运输好于同样厚度的铝磷酸盐沸石微孔层和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层(尤其是以沸 石形式)地进行。作为化学类型差异性的实例,可指出含有抗衡离子或包体(Einschlilsse) 的晶格组成,以及材料的亲水性和酸性。因此,功能性也总是结合着化学本质或者表现出化 学作用并且超出纯粹物理性局部运输阻滞的性质。不同的多孔性有利地可以在以上所述 的多孔性范围内调节。对于孔体系的类型和取向,可以实现,使得二维孔道体系与三维孔网 络,或者在主层上的次级材料中优选垂直于载体表面取向的孔体系与三维孔体系(3-D)的 组合能够具有有利的扩散性质。个别情况下有利的可以是,在微孔或中孔的次级材料上构建至少一种其它材料,其可以增添一种功能性,如上所定义的。尤其是在此可以是功能性多孔材料。在此进一步优选,所述微孔主层、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和其它涂布的多孔材料为 了在使用时促进扩散行为而具有逐级的梯度式的多孔性。对于应用情况而言还符合目的的 是,涂覆的含铝基材具有外层,该外层满足防污-层的功能。本发明含铝基材的灵活性表 明,有利地,所述微孔主层和/或多孔的次级材料可以含有起到功能性作用的物质和/或金 属离子,尤其是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在此,尤其优选金属离子,如钼离子、钯离子、钌离 子、铁离子、铜离子、钴离子、锌离子或镍离子。因此,作为结果,不同的功能性涂层展示了千差万别的有利的应用可能性,例如, 用于防污,用于多相催化,用于物质分离,也与催化结合使用,用于吸附以及物质纯化和能
量转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经涂层的铝基材作为换热器、作为催化反应器或者作为热 转换技术中的构件或者作为具有防污-作用的构件使用时,表现出特别有利的应用性。根据本发明的含铝基材所表现出的优点,尤其是在当由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被用于 其制备时,得以实现。在此涉及一种制备上述类型的含铝基材的方法,其中,1.将含铝基材在含有至 少磷作为形成网络的元素的水性悬浮液中水热处理,在其上通过原位结晶而形成铝磷酸 盐-沸石的微孔主层,其中,尤其是在水性悬浮液中以不足量存在的形成网络的铝与在水 性悬浮液中存在的形成网络的所有元素之和之间的摩尔比低于0.5,以便从含铝基材取出 所需的铝用以补偿该不足量,和2.通过将含有微孔主层的含铝基材在水性悬浮液中进行 进一步处理,在微孔主层上形成微孔或中孔的次级材料,该水性悬浮液含有用于构建微孔 或中孔次级材料所需的形成网络的元素。以上在措施1.如下所述的“不足量-技术”的方法主要由开头已经讨论的 W02006/048211得知,即其中证实为优选的方法教导。此种情况下显然,为了在所使用的水 性悬浮液中形成铝磷酸盐-沸石(ALPO)的微孔层(其中含铝基材设置有微孔主层),含有 磷作为形成网络的元素。其中,例如以磷酸或者以磷酸盐,尤其是以水溶性的磷酸盐形式含 有磷。另外,尤其是磷酸铵适合作为水溶性的磷酸盐。对于铝磷酸盐-沸石(ALPO)是比如含有硅的沸石情形(例如SAP0),所述水性悬 浮液还含有硅作为形成网络的元素。在此情况下,反应溶液的硅以硅酸、硅溶胶、高度分散 的硅氧化物形式,例如气相二氧化硅(Aerosil),或者以硅酸酯形式加入。此外,还可以添加 溶解性的硅酸盐,如硅酸钠。个别情况下有利的可以是,额外使用模板化合物。本文中是指调控结构的试剂 (SPA),例如烷基-或芳基-铵盐,在此优选磷酸盐,或者还有表面活性剂。按照措施1)所示的教导,技术人员自由地对其这样设计,使得铝或者完全来源于 含铝基材,或者部分来源于悬浮液,作为形成网络的元素。用于构建多孔的次级材料的特 征"所需的形成网络的元素"也是对技术人员而言足够的信息。这也由本发明描述内容的 上下文,尤其是还由以下实施例获悉。该方法可以这样特别有利地改进,即通过使不足量存在的形成网络的铝与在悬浮 液中含有的形成网络的所有元素之和之间的摩尔比低于0.2,尤其是低于0. 1。另外,有利 的是,将用于形成相应的层或待涂布的材料而引入的水性悬浮液调节到约50至250°C,尤其是约80至200°C的温度。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微孔或中孔的次级材料或者该次级材料的层上涂布其它的功 能性多孔材料获得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其中以上已经对其示例性加以探讨。对于该功能性多孔材料,可以实现结果如下对本发明的孔宽现有的分等级应继续,优选可以满足对次级材料的保护功能,并 防污,并有利地补充主层和次级材料不同的化学性质。关于本发明的其他优点本发明优点尤其在于,通过所发现的本发明方法,首次基于具有高铝含量的铝磷 酸盐(磷酸盐主沸石)实现以层形式的沸石的组合,所述铝磷酸盐很好地附着在金属铝上 或附着在其他含Al的载体上。次级材料(例如第二沸石-层)在主层上的附着性由于主层 的大的微观粗糙度(Mikrorauhigkeit)和化学相似性(0H-端基,铝四面体,有时可能是硅 酸盐四面体)而非常强。根据本发明,双层和更多层有利地可以由不同的沸石-类型(例 如铝硅酸盐-和铝磷酸盐-沸石)在铝磷酸盐-主层上产生。本发明的结果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使用可能性,尤其源于相对于现有技术以下方面 的改善不同的沸石-结构铝磷酸盐和铝磷酸盐上的铝硅酸盐,包括由此衍生的具有其他 晶格离子的体系;不同的孔径(大和小的孔腔),不同的孔体积,晶体或孔体系不同的取向, 线性孔体系和3D-孔体系;不同的亲水性,酸性,不同的合成后改性,不同量和/或类型阳离 子(金属)的离子交换;不同的形态(大的晶体或通径(Durchg ^nge)),具有开放的宏观 结构或纳米颗粒/微晶的单一晶体的连续的层,和迄今不可实现的沸石-层作为次级层。看起来有益的是,本发明除了涉及以上实施方案外还在技术上描述了以下内容 首先可以在含铝基材上构建ALP0-,SAPO-, MeAPO-或MeSAPO-主层(磷酸盐-主沸石)。 在此,本发明优选利用消耗性结晶(Aufkristallisation)。涉及使磷酸盐-沸石在所称的 含铝基材上牢固地无粘合剂地生长的方法。然后将其引入其他合成溶液中,所述合成溶液 导致功能性多孔次级材料结晶,比如以第二沸石(次级沸石)形式在磷酸盐-主层表面上 结晶。有利的悬浮液具有形成非均相晶种的高度倾向,由此使次级材料,尤其是次级沸石, 发生在所存在的具有大沸石表面的主层上生长。发生特别有利的均勻地晶种形成。有利的 是,这样来调节第二合成溶液的反应技术性参数和物质的参数,使得不发生主层的溶解,不 发生含铝基材的溶解以及不形成沸石的游离沸石粉末,并且在主层上结晶。次级沸石的结 晶例如通过在直至250°C的温度下水热合成来实现。在制备本发明含铝基材时,具体条件根 据组成对磷酸盐-主沸石/次级沸石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应分别调整,由技术人员熟练地实 施。在明显不同的主沸石和次级沸石的情况下,符合目的是还在主层上先沉积次级沸石的 晶种。以上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可以借助于附图7和8进一步解释图7涉及由含铝基材、 基于ALPO的主层和次级材料形成的复合体的示意图。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通过主层和次 级材料的性质的变化可实现的复合体的示意图,其中,关于各个层或其定义可参见图7。通 过涂布第二次级材料,可以相应拓宽以下变化方案微孔ALPO-主层,具有多孔1)ALP0-,和 2)铝硅酸盐_,或者硅酸盐次级材料;3)由较小晶体组成的主层和由较大晶体组成的次级 材料,和反之4).各晶体还可以分别相互生长。5)和6)晶体或孔体系(例如线性和三维 孔体系)不同的取向。孔径的分等级在7)中,主层中的孔径较小,次级材料中的则较大。
8在8)中,主层具有较大的孔径。9)和10)主层和次级材料中象征性表示不同的化学性质 (例如亲水性,酸性,抗衡离子类型和数量)。以下借助于不同制备实施例更详细地阐明本发明。其中缩写MFI(ZSM_5), AFI (ALP0-5),AEI (SAP0-18),和CHA(SAP0_34)表示按照国际沸石联合会I ZA的术语表 的沸石化合物(“Atlas of ZeoliteFrameworks “ , Ch. Baer locher, L. B. McCusker, D. H. Olson, Elsevier, 2007)。实施例1 (MFI,在 SAPO-IM 上)主层的合成通过水热处理使Al-载体部分变形(Transformation)来制备 SAP0-34 (CHA)主层。作为Al-载体,使用Al-箔(厚160 μ m,尺寸6x8cm, 99% Al)。将 其与含有其余的网络形成剂(磷和硅)和调控结构的模板(吗啉)的水性合成溶液一起加 入高压釜GOml)中。该合成溶液的组成,以氧化物比例计,为1. OP2O5 0. 4Si02 3. 0吗 啉70H20。使用H3PO4(85% )作为磷源,使用硅溶胶(35% )作为Si源。这种水热结晶在 200°C下进行48h。4 结晶时间后,将高压釜冷却到室温。随后将涂覆过的载体取出,用去 离子水洗涤,并在室温下干燥12h。次级层的合成MFI次级层的结晶分两步进行。首先使涂覆过的载体经由硅石-1 晶体摩擦(gerieben),由此使SAP0-34主层的表面占据有MFI晶体,这可以起到用来形成次 级层的晶种的作用。硅石-1晶种的制备在160°C下进行,结晶时间48h,由具有以下组成 1. OSiO2 0. IBTPA2O ^H2O的反应混合物开始。使用原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使用四丙 基氢氧化铵作为模板。预处理过的载体随后与用于ZSM-5 (MFI)的结晶的反应混合物一起加入高压釜 (40ml)中。该反应混合物的摩尔组成为 1. OSiO2O. 0088A1203 0. 036K20 0. 056ΤΡΑ20Η 1 IlH2O0使用原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硝酸铝作为Al-源,四丙基溴化铵作为模板。水热结晶 在24h和175°C进行。在24h的结晶时间后,将高压釜冷却到室温,将涂覆过的载体取出,用 去离子水洗涤,并在室温下干燥12h。

图1表示涂覆步骤之前和之后Al-载体的X射线衍射图。还绘制了 ZSM-5种晶的 衍射图。图2表示在形成主层和次级层之后载体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在图3中则看到形成 次级层之后的照片。借助于这些衍射图和电子显微镜照片,可以明显证实形成了 SAP0-34 主层和ZSM-5次级层。实施例2 (ALP0-5 (AFI),在 SAPO-IM (CHA)上)主层的合成通过水热处理使Al-载体部分变形(Transformation)来制备 SAPCHM主层。作为Al-载体,使用Al-箔(厚160 μ m,尺寸6x8cm, 99% Al)。将其与 含有其余的网络形成剂(磷和硅)和调控结构的模板(吗啉)的水性合成溶液一起加入高 压釜GOml)中。该合成溶液的组成相应于1. OP2O5 0. 4Si02 3. 0吗啉70H20。使用 H3PO4(85% )作为磷源,使用硅溶胶(35% )作为Si源。水热结晶在200°C下进行48h。48h 结晶时间后,将高压釜冷却到室温。随后将涂覆过的载体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在室温 下干燥1 1。次级层的合成ALP0_5次级层的结晶通过涂覆过的Al-载体的 第二次水热处理来实现。为此,制备具有以下摩尔组成的反应起始物料 0. 9A1203 1. OP2O5 1. OTEA 50H20。使用假伯姆石(Pseudob δ hmit)作为 Al-源,使用H3PO4作为磷源,并使用三乙胺作为模板。次级层的结晶在40ml高压釜中在175°C下进行 24h0通过将高压釜冷却到室温来终止结晶。随后将涂覆过的载体从高压釜中取出,用去离 子水洗涤,并在室温下干燥12h。图4表示在形成主层和次级层之后的复合体的X射线衍射图,图5表示ALP0-5 次级层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借助于这些衍射图和电子显微镜照片,可以明显证实形成了 SAP0-34主层和AIP0-5次级层。实施例3 (AFI,在 SAP0-18 (AEI)上)主层的合成通过水热处理使Al-载体部分变形(Transformation)来制备 SAP0-18主层。作为Al-载体,使用Al-箔(厚160μπι,尺寸6x8cm, 99% Al)。将其与含 有其余的网络形成剂(磷和硅)和调控结构的模板(二异丙基乙基胺)的水性合成溶液一 起加入高压釜GOml)中。该合成溶液的组成相应于1. OP2O5 0. 4Si02 3. 0 二异丙基乙 基胺70H20。使用H3PO4(85% )作为磷源,使用硅溶胶(35% )作为Si源。这种水热结晶 在175°C下进行48h。4 结晶时间后,将高压釜冷却到室温。随后将涂覆过的载体取出,用 去离子水洗涤,并在室温下干燥12h。次级层的合成SAP0_34次级层的结晶通过第二次水热处理涂覆过的Al-载体来 实现。为此,制备具有以下摩尔组成的反应起始物料0. 8A1203 1. OP2O5 0. 4Si02 3.0 吗啉70H20。使用假伯姆石作为Al-源,使用H3PO4作为磷源,使用硅溶胶作为硅源,并使 用吗啉作为模板。次级层的结晶在200°C下在40ml高压釜中进行48h。在高压釜冷却到室 温后,将涂覆过的载体从高压釜中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在室温下干燥12h。图6表示在形成主层和次级层之后Al-载体的X射线衍射图。借助于这些衍射图 可以观察到形成了 SAP0-18主层和SAP0-34次级层。
权利要求
1.具有至少一个表面涂布的铝磷酸盐-沸石(ALPO)微孔层和其它层的含铝基材,其特 征在于,铝磷酸盐-沸石微孔层是主层,其上存在与主层材料不同的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铝基材基于铝、含铝的合金,尤其 是与铝合金化的钢,或者含铝陶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主层和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 在多孔物质的化学类型或性质、多孔性或者孔体系的类型和取向方面具有差异性,尤其是 在逐级的梯度式的多孔性形式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铝磷酸盐-沸石(ALPO)以 SAPO 或 MeALPO 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主层的平均孔径小 于约2. Onm,尤其是小于约1. Onm0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主层的平均孔径为约0.2至 1. Onm,尤其是约0. 3至0. 7n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主层的平均孔径小 于所述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的平均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次级材料的平均孔 径小于约2. Onm,尤其是约0. 35至1. 3n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孔次级材料的平均孔 径为约2至8nm,尤其是约3至5n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主层的厚度为至 少约1 μ m,和/或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的厚度为至少约1 μ m,尤其是至少约5 μ 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 以ALP0,尤其是以SAPO或MeALPO存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 以铝硅酸盐或硅酸盐形式存在,尤其是作为FAU,MFI,LTA, ΒΕΑ, CHA。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在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上 连续或间断地构建至少一种其它材料,该材料尤其是基于多孔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主层,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和 其它材料在应用时具有用以促进物质运输的逐级的梯度式的多孔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该含铝基材具有外层,该 外层满足防污-层的功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主层和/或微孔 或中孔的次级材料含有起到功能性作用的物质和/或金属离子,尤其是起催化作用的金属 离子和质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含铝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是钼离子、钯离子、钌离 子、铁离子、铜离子、钴离子、锌离子或镍离子。
18.制备根据前述权利要求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含铝基材 在含有至少磷作为形成网络的元素的水性悬浮液中水热处理,在其上通过原位结晶而形成 铝磷酸盐-沸石的微孔主层,其中,尤其是在水性悬浮液中以不足量存在的形成网络的铝与在水性悬浮液中存在的形成网络的所有元素之和之间的摩尔比低于0. 5,以便从含铝基 材取出所需的铝用以补偿该不足量,和2.通过将含有微孔主层的含铝基材在水性悬浮液 中进行进一步处理,在微孔主层上构建微孔或中孔的次级材料,该水性悬浮液含有用于构 建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所需的形成网络的元素。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不足量存在的形成网络的铝与在悬浮液 中含有的形成网络的所有元素之和之间的摩尔比低于0.2,尤其是低于0. 1。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于形成相应的层或待涂布的材料 而引入的水性悬浮液调节到约50至250°C,尤其是约80至200°C的温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孔或中孔的次级材料上 涂布其它的多孔材料。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7至少一项的含铝基材作为换热器、作为催化反应器或者作为 热转换技术中具有防污-作用的构件的用途。
全文摘要
描述了具有至少一个表面涂布的铝磷酸盐-沸石(ALPO)微孔层和其它层的含铝基材。该含铝基材的特征在于,铝磷酸盐-沸石的微孔层是主层,其上存在与主层材料不同的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该含铝基材特别有利地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其中,1.将含铝基材在含有至少磷作为形成网络的元素的水性悬浮液中水热处理,在其上通过原位结晶而形成铝磷酸盐-沸石的微孔主层,其中,尤其是在水性悬浮液中以不足量存在的形成网络的铝与在水性悬浮液中存在的形成网络的所有元素之和之间的摩尔比低于0.5,以便从含铝基材取出所需的铝用以补偿该不足量,和2.通过将含有微孔主层的含铝基材在水性悬浮液中进行进一步处理,在微孔主层上形成微孔或中孔的次级材料,该水性悬浮液含有用于构建微孔或中孔次级材料所需的形成网络的元素。所述含铝基材特别适合作为换热器、作为催化反应器或者作为具有抗腐蚀作用或防污-作用的热转换技术中的构件。
文档编号C23C18/12GK102066609SQ20098012343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5日
发明者A·阿弗哈尔, J·鲍尔, R·赫尔曼, W·斯克韦尔 申请人:索泰克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