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铸造是指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通过铸造方法获得铸件叫铸造件,由于铸造件生产工艺较简单、且成本较低,所以越来越多的机械部件优先选用铸造件,但是铸造件在铸造时还存在铸件质量不稳定,工序繁多的缺陷与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铸件质量稳定,工序较少的壳体的铸造生
产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该工艺依次包括砂型制作、铸模制造和浇注工艺,所述浇注工艺是指首先,采用预热装置对铸模进行预热,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温度为100-200°C的第一温区、温度为300-500°C的第二温度和温度为600-800°C的第三温区,其次,将温度为1300-1500°C的液体金属浇注到铸模中;然后,待液体金属浇注完毕后密封铸模,将铸模置于内部温度为1500°C的恒温炉内,恒温时间为1-3小时;,最后,通过冷却工艺使铸模冷却。所述冷却工艺是指依次包括风冷和循环水冷,风冷时间为30-50分钟,最后通过循环水冷将铸模冷却至常温。所述第一温区为150°C,所述第二温区为400°C,所述第三温区为700°C。所述恒温时间为2小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本发明的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在浇注前将铸模在三个不同温度的温区内预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成品的表面质量,且工艺简单,易操作,因此本发明铸件质量稳定,工序少,易操作。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该工艺依次包括砂型制作、铸模制造和浇注工艺,所述浇注工艺是指首先,采用预热装置对铸模进行预热,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温度为100-200°C的第一温区、温度为300-500°C的第二温度和温度为600-800°C的第三温区,其次,将温度为1300-1500°C的液体金属浇注到铸模中;然后,待液体金属浇注完毕后密封铸模,将铸模置于内部温度为1500°C的恒温炉内,恒温时间为1-3小时;,最后,通过冷却工艺使铸模冷却。通过上述工艺步骤及工艺条件的安排,使铸模首先在不用温度的温区内预热,从而使铸模达到最佳浇注状态,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品的表面质量,使铸件质量稳定。
实施例1:
一种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该工艺依次包括砂型制作、铸模制造和浇注工艺,所述浇注工艺是指首先,采用预热装置对铸模进行预热,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温度为150°c的第一温区、温度为400°C的第二温度和温度为700°C的第三温区,其次,将温度为1400°C的液体金属浇注到铸模中;然后,待液体金属浇注完毕后密封铸模,将铸模置于内部温度为1500°C的恒温炉内,恒温时间为2小时;,最后,依次通过风冷和循环水冷使铸模冷却,风冷时间为40分钟,最后通过循环水冷将铸模冷却至常温。综上所述,本发明铸件质量稳定,工序少,易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该工艺依次包括砂型制作、铸模制造和浇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工艺是指首先,采用预热装置对铸模进行预热,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温度为100-200°C的第一温区、温度为300-500°C的第二温度和温度为600-800°C的第三温区,其次,将温度为1300-1500°C的液体金属浇注到铸模中;然后,待液体金属浇注完毕后密封铸模,将铸模置于内部温度为1500°C的恒温炉内,恒温时间为1-3小时;最后,通过冷却工艺使铸模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艺是指依次包括风冷和循环水冷,风冷时间为30-50分钟,最后通过循环水冷将铸模冷却至常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区为150°C,所述第二温区为400°C,所述第三温区为700°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时间为2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体的铸造生产工艺,该工艺依次包括砂型制作、铸模制造和浇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工艺是指首先,采用预热装置对铸模进行预热,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温度为100-200℃的第一温区、温度为300-500℃的第二温度和温度为600-800℃的第三温区,其次,将温度为1300-1500℃的液体金属浇注到铸模中;然后,待液体金属浇注完毕后密封铸模,将铸模置于内部温度为1500℃的恒温炉内,恒温时间为1-3小时;最后,通过冷却工艺使铸模冷却。本发明铸件质量稳定,工序少,易操作。
文档编号B22D27/04GK102990043SQ2012104030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王新颖 申请人:王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