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毛刺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尺寸可调的车轮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轮作为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在其生产过程中,有效地去除机加工后所产生的背腔及边角部位毛刺是极其重要的工序;不仅要保证去除效果能够满足后序的涂装要求,而且要保证去除效率;较高的去除效率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传统的刷毛刺方法是,一个尺寸的车轮对应一个圆盘毛刷。因此对于混线生产的企业,针对不同尺寸的车轮需要频繁的更换毛刷,通用性差;不但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也增加了刷毛刺成本;针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一种刷毛刺装置,在不用频繁的更换毛刷的前提下,以满足多个尺寸的车轮的去毛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它能在不更换毛刷的前提下适应不同尺寸车轮的去毛刺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导向柱(D、气缸O)、导向套Φ、板O)、支架、电机、板S)、过渡轴、后缸盖、轴、轴承座、缸杆、前
缸盖、防尘罩、卡爪、导向柱S)、导向套2)、齿条、导轨5)、齿轮、气缸S)、气缸 、毛刷、滑动
板、导轨 、限位块、转盘、径向定位块、连杆以及铰接头。三根导向柱5)和气缸 都固定
在机架的底板上;板5)下端固定三个导向套 上端固定支架;电机安装在与支架上端固定
的板@的下方,其输出轴通过过渡轴与轴相连;轴上端与转盘连接,并通过轴承和固定在板
上端的轴承座实现在竖直方向的转动;后缸盖和前缸盖都固定在轴的内部,连同缸杆共同组成了一个自制油缸。滑动板正面安装有四块毛刷组成一个圆盘形的毛刷;背面通过导轨 与转盘连
接;限位块固定在导轨 的末端,防止滑动板转动过程中因离心力过大而飞出。铰接头安装
在缸杆的末端,通过四根连杆与滑动板铰接;通过控制缸杆的伸缩来实现四块毛刷组成的圆盘形毛刷圆周尺寸的调整。
防尘罩通过安装在其顶端的三根导向柱 以及固定在机架顶部下端的三个导向
套 的作用下实现其导向;通过安装在机架的顶部的气缸 的作用下实现其升降。三个阶梯型的径向定位块固定在机架的中部平台上,实现对不同尺寸车轮的径向定位;齿轮安装在防尘罩顶部的中心位置,两根齿条与齿轮啮合,通过安装在防尘罩顶部的
导轨 实现滑动;四个斜向卡爪固定在齿条的末端,在固定在防尘罩顶部的气缸 的作用
下,既能实现对不同尺寸车轮上轮缘的同步夹紧,也能实现对车轮的轴向定位;以上所述组成了装置的夹紧定位部分。实际使用时将车轮放置到机架中间板的平台上,三个阶梯形的径向定位块可实现对不同尺寸车轮的径向定位,四个斜向卡爪在齿轮、齿条以及气缸 的作用下可实现对不 同尺寸车轮的同步夹紧;气缸5)使防尘罩下降,同时也通过四个斜向卡爪实现了对车轮的
轴向定位;气缸 将电机、自制油缸、滑动板以及毛刷等顶起,并实施毛刷对车轮背腔一定
的压力,此时电机通过轴带动滑动板以及毛刷旋转;对于不同尺寸的车轮,只需通过控制自制油缸缸杆的行程,在连杆的作用下,即可达到控制四块毛刷组成的圆盘形毛刷圆周尺寸的目的。本发明在使用中能够在不更换毛刷的前提下,适应不同尺寸车轮的去毛刺要求,通用性特别强,并且效率极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图I是本发明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的滑动板及毛刷分布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同步夹紧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同步夹紧部分的左视图。图5是本发明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的滑动板及毛刷尺寸调节后的分布俯视图。图中,I —机架、2—导向柱 、3 —气缸;D、4—导向套3)、5 —板Φ、6 —支架、7 —
电机、8 —板 、9 一过渡轴、10 —后缸盖、11 一轴、12 —轴承座、13 —缸杆、14 一前缸盖、
15—防尘罩、16—卡爪、17—导向柱:2)、18—导向套 、19—齿条、20—导轨Φ、21—齿轮、
22 —气缸@、23 —气缸 、24 —毛刷、25 —滑动板、26 —导轨@、27 —限位块、28 —转盘、29 一径向定位块、30 —连杆、31 —铰接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该装置由机架I、导向柱2) 2、气缸φ 3、导向套(D 4、板 ) 5、支架6、电机7、板
8、过渡轴9、后缸盖10、轴11、轴承座12、缸杆13、前缸盖14、防尘罩15、卡爪16、导向柱@
17、导向套@ 18、齿条19、导轨iD 20、齿轮21、气缸 22、气缸 23、毛刷24、滑动板25、导
轨 26、限位块27、转盘28、径向定位块29、连杆30以及铰接头31所组成。三根导向柱iD
2和气缸5) 3都固定在机架I的底板上;板3) 5下端固定三个导向 套5) 4上端固定支架6 ;
电机7安装在与支架6上端固定的板 8的下方,其输出轴通过过渡轴9与轴11相连;轴
11上端与转盘28连接,并通过轴承和固定在板 8上端的轴承座12实现在竖直方向的转动;后缸盖10和前缸盖14都固定在轴11的内部,连同缸杆13共同组成了一个自制油缸;滑动板25正面安装有四块毛刷24组成一个圆盘形的毛刷;背面通过导轨 26与转盘
28连接;限位块27固定在导轨 26的末端,防止滑动板25转动过程中因离心力过大而飞
出。铰接头31安装在缸杆13的末端,通过四根连杆30与滑动板25铰接;通过控制缸杆13的伸缩来实现四块毛刷24组成的圆盘形毛刷圆周尺寸的调整。防尘罩15通过安装在其顶端的三根导向柱 17以及固定在机架I顶部下端的三
个导向套@ 18的作用下实现其导向;通过安装在机架I的顶部的气缸 22的作用下实现其升降。三个阶梯型的径向定位块29固定在机架I的中部平台上,实现对不同尺寸车轮的径向定位;齿轮21安装在防尘罩15顶部的中心位置,两根齿条19与齿轮21啮合,通过安
装在防尘罩15顶部的导轨 20实现滑动;四个斜向卡爪16固定在齿条19的末端,在固定
在防尘罩15顶部的气缸@ 23的作用下,既能实现对不同尺寸车轮上轮缘的同步夹紧,也能实现对车轮的轴向定位;以上所述组成了装置的夹紧定位部分。工作过程中,将车轮放置到机架I中间板的平台上,三个阶梯形的径向定位块29可实现对不同尺寸车轮的径向定位,四个斜向卡爪16在齿轮21、齿条19以及气缸 23的作用下可实现对不同尺寸车轮的同步夹紧;气缸 22使防尘罩15下降,同时也通过四个斜
向卡爪16实现了对车轮的轴向定位;气缸JD 3将电机7、自制油缸、滑动板25以及毛刷24
等顶起,并实施毛刷24对车轮背腔一定的压力,此时电机7通过轴11带动滑动板25以及毛刷24旋转;对于不同尺寸的车轮,只需通过控制自制油缸缸杆13的行程,在连杆30的作用下,即可达到控制四块毛刷24组成的圆盘形毛刷圆周尺寸的目的。·
权利要求
1.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I)、导向柱(E (2)、气缸(C (3)、导向套I (4)、板 (5)、支架(6)、电机(7)、板S (8)、过渡轴(9)、后缸盖(10)、轴(11)、轴承座(12)、缸杆(13)、前缸盖(14)、防尘罩(15)、卡爪(16)、导向柱丨2( 17)、导向套18)、齿条(19)、导轨(Ε (20)、齿轮(21)、气缸 (22)、气缸S (23)、毛刷(24)、滑动板(25)、导轨β (26)、限位块(27)、转盘(28)、径向定位块(29)、连杆(30)以及铰接头(31),其特征在于三根导向柱t U )和气缸 U)固定在机架(I)底板上;板€(5)下端固定三个导向套ιΓ (4),上端固定支架(6);电机(7)安装在与支架(6)上端固定的板 (8)的下方,电机(7 )输出轴通过过渡轴(9 )与轴(11)相连;轴(11)上端与转盘(28 )连接;后缸盖(10 )和前缸盖(14)都固定在轴(11)的内部,连同缸杆(13)共同组成了一个自制油缸; 滑动板(25)正面安装四块毛刷(24),背面通过导轨£ (26)与转盘(28)连接;限位块(27)固定在导轨 (26)的末端,铰接头(31)安装在缸杆(13)的末端,通过四根连杆(30)与滑动板(25)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其特征是,三个阶梯型的径向定位块(29)固定在机架(I)中部平台上;齿轮(21)安装在防尘罩(15)顶部的中心位置,两根齿条(19)与齿轮(21)啮合;四个斜向卡爪(16)固定在齿条(19)的末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车轮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气缸、电机、自制油缸、滑动板、毛刷及同步夹紧定位部分,将车轮放置到机架中间板的平台上,三个阶梯形的径向定位块可实现对不同尺寸车轮的径向定位,四个斜向卡爪在齿轮、齿条以及气缸③的作用下可实现对不同尺寸车轮的同步夹紧;对于不同尺寸的车轮,只需通过控制自制油缸缸杆的行程,在连杆的作用下,即可达到控制四块毛刷组成的圆盘形毛刷圆周尺寸的目的。本发明能够满足对不同尺寸的车轮在不更换毛刷的前提下实现其去毛刺目的,通用性强,效率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文档编号B24B9/00GK102935608SQ20121048383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薛博文, 郭建东, 刘伟东, 任彦朝 申请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