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栅浇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板栅浇注模具,模具包括静态模具和动态模具,在静态模具和动态模具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浇注材料的入口,穿过静态模具、在静态模具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在活动块上的数根顶针,静态模具和动态模具上均设置有气通缝,在模具的上端还设置有润滑油自动涂抹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有效的增加了排气效果,实现了自动涂抹润滑油的功能,减少浇注液入口处低落的铅块影响板栅的质量,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性能,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板栅浇注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浇注模具,尤其是气道排气效果好的板栅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板栅是活性物质的载体,也是聚集电流和传导电流的导电体,板栅是蓄电池的关键部件,浇注板栅成型的模具则变成了重中之重,板栅在浇注的过程中,会因为模具设计的不合理出现断筋、缺肉或者是筋条偏细、充型不满等情况,且浇注液体容易烫伤操作者,以往为了避免浇注液体粘黏在浇注入口,操作者会常常对模具进行涂抹润滑油,需要停下机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在涂抹润滑油的时候烫伤自己,并且以往的顶针安插的位置不准确,很容易将浇注成型的板栅顶的变形甚至顶坏。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自动涂抹润滑油且不会烫伤操作者安全可靠的板栅浇注模具。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板栅浇注模具,模具包括静态模具和动态模具,在静态模具和动态模具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浇注材料的入口,穿过静态模具、在静态模具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在活动块上的数根顶针,静态模具和动态模具上均设置有气通缝,在模具的上端还设置有润滑油自动涂抹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气通缝的宽度为1.8mm。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润滑油自动涂抹装置包括固定在静态模具一端的支架,在支架上放置有润滑油,在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气缸,气缸的一端设置有一通过气缸带动移动的竖杆,竖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将蘸取的润滑油涂抹在入口处的海绵球。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动态模具的外侧设置有放置浇注液体外溅的弧形延长挡块。
[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根顶针设置在静态模具上板栅模具的上下边框处,且顶针分别在上下边框处设置两排,每排顶针的数量为六个。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根顶针的一端插入静态模具内,每根顶针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动块上,活动块的四角分别通过套有弹簧的导向柱移动,活动块通过气动部件带动移动。
[00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静态模具上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杆,动态模具上设置有分别与定位杆相对应的活动孔,动态模具套设在静态模具的定位杆上运动。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板栅浇注的模具,使气通缝与板栅的锯缝处重叠,减少了气体通道的设计,并且气通缝的宽度为1.8_,增加了气道,增加了模具的排气效果,并且顶针设置在上下边框的位置,减少顶针对板栅的伤害,并且静态模具与动态模具通过导向柱移动,不会发生偏移,在静态模具的一端有一个自动给浇注液入口涂抹润滑油的装置,减去了人工涂抹的工序,并且工作人员也不会被烫伤,弧形延长挡块有效遮挡住浇注液倾倒时飞溅出的液体,避免事故的发生,气缸带动竖杆移动实现对入口涂抹润滑油的功能。
[0013]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有效的增加了排气效果,实现了自动涂抹润滑油的功能,减少浇注液入口处低落的铅块影响板栅的质量,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性能,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态模具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态模具的主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浇注模具的侧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静态模具的俯视图。
[0018]其中:1-静态模具,2-动态模具,3-活动块,4-顶针,5-弹簧,6_导向柱,7_气通缝,8-定位杆,9-活动孔,10-入口,11-弧形延长挡块,12-支架,13-气缸,14-竖杆,15-海绵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002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板栅浇注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静态模具I和动态模具2,所述静态模具I和所述动态模具2在工作中扣合在一起叫铸板栅,在所述静态模具I和所述动态模具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浇注材料的入口 10,两个浇注材料的入口合成一个入口,倒入浇注料,浇注料顺着动态模具和静态模具上的纹路流入进行浇注板栅,穿过所述静态模具1、在所述静态模具I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在活动块3上的数根顶针4,每根所述顶针4设置在所述静态模具4上板栅的上下边框处,且顶针4分别在所述上下边框处设置两排,每排所述顶针4的数量为六个,每根所述顶针4的一端插入所述静态模具I内,每根所述顶针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块3上,所述活动块3的四角分别通过套有弹簧5的导向柱6移动,所述活动块3通过气动部件带动移动,所述活动块3在气动部件气缸的带动下有规律的带动顶针移动,将浇注成型后的板栅通过气缸带动顶针进行脱模,改变了原有的多排顶针设计形式,在板栅的上下边框处分别设置两排顶针,顶针在对板栅脱模时不会对板栅的质量造成影响,在所述动态模具2的外侧设置有放置浇注液体外溅的弧形延长挡块11,在倾倒浇注液的时候不会因为高温的液体外溅而烫伤工作人员,减少了危险的发生,安全性能高,在所述静态模具I上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杆8,所述动态模具2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定位杆8相对应的活动孔9,所述动态模具2套设在所述静态模具I的定位杆8上运动,通过气缸部件的带动,所述动态模具2通过定位杆8和活动孔9与所述静态模具保持有规律性的打开和闭合,在倾倒浇注液后有一段时间是板栅成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润滑油自动涂抹装置对入口 10进行润滑,避免倾倒浇注液时浇注液残留在入口处,影响板栅的质量,所述静态模具I和所述动态模具2上均设置有气通缝7,气通缝的宽度为
1.5mm—2.0mm,优选的,所述气通缝7的宽度为1.8mm,气通缝增加了,增加了模具排气效果,且设在与板栅锯缝处相同的位置,在所述模具的上端还设置有润滑油自动涂抹装置,所述润滑油自动涂抹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静态模具I 一端的支架12,在所述支架12上放置有润滑油,在所述支架12的上端设置有气缸13,所述气缸13的一端设置有一通过所述气缸13带动移动的竖杆14,所述竖杆14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弯折,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进入入口内,所述竖杆14的另一端固定有将蘸取的润滑油涂抹在所述入口 10处的海绵球15,气缸带动海绵球15对入口进行润滑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可以在浇注两次或者是更多次板栅后才进行涂抹润滑油。
[0021]本实用新型的浇注模具的工作过程是:将静态模具固定,然后安装动态模具,通过气缸等部件,按照设定的时间带动动态模具与静态模具闭合,倾倒浇注液,等待板栅浇注完成后,气缸带动动态模具打开,此时,通过推动活动板,将活动板上的顶针伸出所述静态模具,推动板栅进行脱模,浇注好的板栅自然落下,重复上述步骤,不断的浇注板栅,在浇注的过程中,可以在倾倒浇注液后通过气缸的带动对海绵球对入口进行涂抹润滑油,涂抹润滑油的时间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可以在每次浇注后都进行润滑,也可以在浇注两次或三次或多次进行一次润滑,避免浇注液在入口处形成残留物体,影响下一次的浇注的板栅的质量。
[0022]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有效的增加了排气效果,实现了自动涂抹润滑油的功能,减少浇注液入口处低落的铅块影响板栅的质量,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性能,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板栅浇注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静态模具(I)和动态模具(2),在所述静态模具(I)和所述动态模具(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浇注材料的入口( 10),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静态模具(I )、在所述静态模具(I)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在活动块(3)上的数根顶针(4),所述静态模具(I)和所述动态模具(2)上均设置有气通缝(7),在所述模具的上端还设置有润滑油自动涂抹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板栅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通缝(7)的宽度为1.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板栅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自动涂抹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静态模具(I) 一端的支架(12),在所述支架(12)上放置有润滑油,在所述支架(12)的上端设置有气缸(13),所述气缸(13)的一端设置有一通过所述气缸(13)带动移动的竖杆(14),所述竖杆(14)的另一端固定有将蘸取的润滑油涂抹在所述入口(10)处的海绵球(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板栅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态模具(2)的外侧设置有放置浇注液体外溅的弧形延长挡块(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板栅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顶针(4)设置在所述静态模具(4)上板栅的上下边框处,且顶针(4)分别在所述上下边框处设置两排,每排所述顶针(4)的数量为六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板栅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顶针(4)的一端插入所述静态模具(I)内,每根所述顶针(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块(3)上,所述活动块(3)的四角分别通过套有弹簧(5)的导向柱(6)移动,所述活动块(3)通过气动部件带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板栅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态模具(I)上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杆(8),所述动态模具(2)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定位杆(8)相对应的活动孔(9),所述动态模具(2)套设在所述静态模具(I)的定位杆(8)上运动。
【文档编号】B22D25/04GK203695922SQ201320806265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卢晓明, 陈铁宝, 陈林, 汪振兴, 疏江洪 申请人: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