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骨瓷外壁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313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骨瓷外壁抛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骨瓷外壁抛光机。



背景技术:

陶瓷在中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

然而现有的一些技术方案不能有效实现对骨瓷外壁的有效打磨,由于骨瓷本身的质地细软,且厚度较薄,且一般的骨瓷在制备成型后均价值连城,成本较高,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而经济损失,不便于通过坚硬的打磨盘或者抛光机械对整个骨瓷外壁进行充分的打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骨瓷外壁抛光机,旨在解决现有的设别对于骨瓷外壁抛光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骨瓷外壁抛光机,包括抛光机本体、打磨机构,所述的抛光机本体内的底部设置有底座结构,并在抛光机本体内的侧边设置有滑槽结构,并在滑槽上设置有若干打磨机构,所述的打磨机构由伸缩杆和打磨盘组成,所述的打磨盘由壳体、柔性打磨层、弹簧缓冲座、水管组成,柔性打磨层的表面设置为凹凸状结构,并在柔性打磨层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通孔与水管相互连通,所述的柔性打磨层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缓冲座。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结构的顶面设置一层防滑层。

优选地,所述的抛光机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的打磨机构与滑槽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通孔的直径为0.5-0.7mm。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骨瓷外壁抛光机,通过设置打磨机构有效实现对骨瓷的外壁进行有效打磨操作,且打磨盘的柔性打磨层通过弹簧缓冲座的设计,便于在骨瓷外壁表面不规则区域内进行充分有效的打磨,滑槽与打磨机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对骨瓷的各个部位外壁进行打磨处理。整个装置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打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抛光机本体;2、底座;3、打磨机构;4、滑槽;101、控制开关;21、防滑层;31、壳体;32、柔性打磨层;33、弹簧缓冲座;34、通孔;35、水管;36、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骨瓷外壁抛光机,包括抛光机本体1、打磨机构3,抛光机本体1内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结构,用于防止待打磨的骨瓷,并在抛光机本体1内的侧边设置有滑槽4结构,并在滑槽4上设置有若干打磨机构3,打磨机构3由伸缩杆36和打磨盘组成,所述的打磨盘由壳体31、柔性打磨层32、弹簧缓冲座33、水管35组成,柔性打磨层32的表面设置为凹凸状结构,并在柔性打磨层3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34,通孔34与水管35相互连通,便于在打磨过程中顺利出水,柔性打磨层32与壳体31之间设置有弹簧缓冲座33,避免对骨 瓷本身的一些凸状结构过多的打磨,导致骨瓷的厚度被过多打薄。

底座2结构的顶面设置一层防滑层21,起到防止待打磨的骨瓷产生打滑现象。

抛光机本体1上设置有控制开关101。

打磨机构3与滑槽4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拆卸。

通孔34的直径为0.5-0.7mm。

整个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对骨瓷结构的外壁进行充分有效的打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