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粉末注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解决金属粉末注射困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体积较小而又结构复杂的部件,对制作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以前采用铸造、锻造、冷挤压及车、铣机械加工方法制作,制作加工工序烦琐,工艺复杂(高达300多道工序),无法大规模生产,金属材料利用率低下,且产品性能一般,产品使用寿命低,产品一致性难以保证。目前,开始有人研究采用金属注射成形法来生产这些体积小而又结构复杂的部件,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Metal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简称MIM)是将现代塑料喷射成形技术引入粉末冶金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粉末冶金近净形成形技术。其基本工艺过程是:首先将固体粉末与有机粘结剂均匀混练,经制粒后在加热塑化状态下(150℃)用喷射成形机注入模腔内固化成形,然后用化学或热分解的方法将成形坯中的粘结剂脱除,最后经烧结致密化得到最终产品。与传统工艺相比,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具有精度高、一致性好、结构均匀、性能优异等特点,是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好的零部件成形技术。但是在金属注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困气,如果困在型腔内气体不能被及时排出,易导致出现表面起泡,制件内部夹气,充模不满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用于解决金属粉末注射困气的装置,可以消除制件内部夹气,避免成型腔室困气,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产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解决金属粉末注射困气的装置,按金属粉末流动方向,包括主流道,分流道连接主流道,浇口连接分流道,成型腔室连接浇口,在成型腔室上还连接有冗余结构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冗余结构腔室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块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冗余结构腔室为横截面为梯形的块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冗余结构腔室为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块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冗余结构腔室下面还设置有活动顶针。活动顶针可顶出冗余结构,增加冗余结构腔室排气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活动顶针一端与冗余结构腔室连接,活动顶针另一端固定在模具上,也可顶在模具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成型腔室连接冗余结构腔室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显著降低生产中对喂料性能和设备性能要求,且能显著提升产品质量,产品一致性好,稳定性高。并且有效地消除产品困气、熔接痕和气孔等。在后续处理中,将产品上所形成冗余结构切除即可。而现有技术为了消除困气,必须要在适当的位置开排气槽才能解决,没有明确的技术依靠,只能边做边摸索调整,耗时耗力,调整频繁。而本实用新型设置冗余结构腔室后,对开槽位置没有要求,可以随意选择开槽位置,都能解决困气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一种用于解决金属粉末注射困气的装置,按金属粉末流动方向,包括主流道1,分流道2连接主流道1,浇口3连接分流道2,成型腔室4连接浇口3,在成型腔室4上还连接有冗余结构腔室5。(冗余结构腔室上有开口与成型腔室是直接连接的,即冗余结构腔室与产品成型腔室连接成一个贯通的腔室,接口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如可设计成浇口类型),方便后期去除即可),本实施例的冗余结构腔室5为横截面为梯形的块体。所述冗余结构腔室5下面还设置有活动顶针6。活动顶针6一端与冗余结构腔室5连接,使用时活动顶针另一端顶在模具顶板上。冗余结构腔室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成型腔室上,也可以与成型腔室一体成型。使成形腔室产生的困气通过冗余结构腔室泄露出来,达到消除困气的目的。冗余结构腔室下也可不设活动顶针,直接与产品一并脱模即可。
冗余结构腔室的作用为将注射缺陷从产品上转移到冗余结构腔室或直接消除。在产品及冗余结构腔室周围可根据需要还开设排气结构。其作用的基本原理为将进入产品的前锋料转移到冗余结构上,保证成品上注射喂料饱满均匀。
作为替换方案,所述冗余结构腔室5也可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块体,还可以为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块体。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