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树脂砂芯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1636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用于树脂砂芯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树脂砂芯的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通过树脂砂芯生产铸件的时候,首先是将树脂砂芯在下模的外框内表面上粘附一层树脂砂芯层,从而防止在下模中倒入铁水原料之后,外框受到高温的作用而发生形变甚至是损坏;在将树脂砂芯层粘附在外框的内表面上的时候,需要在树脂砂芯层处于胶状状态的时候进行,此时树脂砂芯层具有流动性,从而能够较为均匀且全面的涂覆到外框的表面上,直到树脂砂芯层干燥成型之后,就能够完成在外壳内表面上涂覆树脂砂芯层的工作。

当树脂砂芯层涂覆在外框内表面的时候,由于树脂砂芯层中含有过量的溶液,在溶液的分子间作用力下,使得树脂砂芯层能够粘附在外框上,其中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时有限的,这样当树脂砂芯层的厚度较大的时候,就难以对整个树脂砂芯层进行粘附,甚至发生树脂砂芯与外框之间发生分离的事情,稳定性低。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树脂砂芯的固定机构,通过固定件以及压紧板组件将树脂砂芯层牢固在外框上从而使得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树脂砂芯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正对树脂砂芯层并与树脂砂芯层平行设置的卡紧部,所述卡紧部上设置有长度以及厚度可调的压紧板组件,并通过压紧板组件抵紧于树脂砂芯层上,所述卡紧部上端设置有握持部,握持部一端与卡紧部连接,另一端伸出外框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朝向外框向外倾斜抵触于外框外部并与卡紧部对称分布在外框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树脂砂芯层在外框内表面上涂覆完成之后,首先将压紧板组件放置到树脂砂芯层上,然后向下移动固定件,使得卡紧部抵触在压紧板组件上,同时导向部抵触在外框的外部上,继续向下移动固定件,由于导向部是朝向外框外部的倾斜结构,这样随着固定件的下降,位于压紧板组件高度的卡紧部与导向部之间的间距也就逐渐减小,并使得压紧板组件能够逐渐的将树脂砂芯层压紧在外框上,当压紧板组件对树脂砂芯层的压紧作用力到达合适之后,停止驱动固定件,此时固定件也同时受到了压紧板组件以及外框的向上的支撑作用,所以固定机构能够保持位置的稳定性,而压紧板组件两侧分别受到卡紧部以及树脂砂芯层的夹紧作用,所以也能够保持位置的稳定,这样对树脂砂芯层的压紧作用就持续存在,直到树脂砂芯层慢慢变干,在这个过程中树脂砂芯层就能够较为稳固的与外框之间连接,从而能够进行正常的浇铸铸件的工作;其中由于导向部是倾斜形状的,这样在固定件逐渐下降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导向部与卡紧部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减小,如此压紧板组件对树脂砂芯层的压紧作用力也是逐渐变大的,从而防止了对树脂砂芯层造成损坏,使得树脂砂芯层与外壳之间的结合作用稳定的进行;不仅如此,由于压紧板组件的厚度以及长度均是能够进行调节的,这样在加工不同的铸件的时候,由于对树脂砂芯层的厚度以及高度要求不一样,此时通过对压紧板组件的厚度以及长度进行调节时,就能够使得压紧板组件进行正常的压紧,适用性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板组件包括第一压紧板以及长度大于第一压紧板的第二压紧板,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厚度大于第一压紧板的厚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树脂砂芯层的厚度较小的时候,能够将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相互叠起,然后同时放入到卡紧部与树脂砂芯层之间,这样就能够增厚压紧板组件的厚度,并使得固定件正常的对树脂砂芯层进行固定;同时由于第二压紧板的长度是长于第一压紧板的,这样根据具体树脂砂芯层的需求使用不同长度的压紧板,适用范围广,调节也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部边缘开设有若干个稳定槽,并通过稳定槽与外框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部位置调节完成之后,通过其内壁上的稳定槽卡合在外框的边缘上,由于导向部是倾斜抵触在外框上的,同时稳定槽的槽壁是高于槽底的,如此外框边缘就能够与稳定槽的槽底之间相结合,这样稳定槽的槽壁就能够与外框之间形成抵触,从而对导向部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防止了固定件从外框上落下,提高了固定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持部呈水平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向下移动固定件的时候,是通过位于卡紧部以及导向部顶部的握持部进行的,将握持部设置呈水平状能够使得通过握持部驱动时,人体施加作用力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这样就能够保持卡紧部保持竖直上下的状态,而不会发生倾斜甚至抵触到树脂砂芯层,使得对树脂砂芯层的完整性进一步的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使得导向部保持倾斜的状态与外框之间作用,从而缓慢调节压紧板组件与树脂砂芯层之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持部上表面呈圆弧形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体通过圆弧形的结构施加作用力时,能够加大握持部与人手之间的接触面积,由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增大握持部与人手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得人手受到较小的压强作用,对人手起到了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框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距树脂砂芯层的距离小于外框端部距树脂砂芯层的距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树脂砂芯层的厚度较大的时候,树脂砂芯层与外框之间的厚度和就较大,这样固定件就有可能难以将压紧板组将压紧在树脂砂芯层上,由于调节槽减小了外壳的厚度,这样就使得外框与树脂砂芯层之间的厚度和减小,从而能够继续使用固定件进行压紧树脂砂芯层,适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设置有两个,所述树脂砂芯层表面上设置有压紧长板,并且两个固定件均通过压紧长板抵触于树脂砂芯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固定件同时进行固定的时候,能够使得压紧树脂砂芯层的面积增大,压紧效果更佳,同时由于在相邻的固定件之间还设置有压紧长板,两个固定件作用在压紧长板的两端,所以能够保持压紧长板的位置稳定性,同时由于压紧长板能够作用到更大的范围上,所以能够使得对树脂砂芯层的压紧效果更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压紧长板能够与压紧板组件共同作用,因此压紧效果能够更佳,可进行调节的范围更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固定件以及压紧板组件能够将外框以及外框内表面上的树脂砂芯层压紧,并使得树脂砂芯层较好的与外框结合,稳定性高;

其二:压紧板组件的厚度以及长度可以调节,同时外框上设置有调节槽,这样就使得固定件能够对各种厚度的树脂砂芯层进行压顶压紧,适用性广;

其三:卡紧部的方向与树脂砂芯层的方向平行,同时导向部是倾斜抵触在外框的,如此就使得在调节压紧板组件与树脂砂芯层之间的抵紧作用力的时候,就能够缓慢细微的进行调节,并保持树脂砂芯层的结构完整性,调节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表现固定机构的整体结构以及与树脂砂芯层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表现固定机构通过压紧长板和压紧板组件同时压紧树脂砂芯层时候的状态。

图中,1、树脂砂芯层;2、卡紧部;3、压紧板组件;3a、第一压紧板;3b、第二压紧板;4、握持部;5、外框;6、导向部;7、稳定槽;8、调节槽;9、压紧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用于树脂砂芯的固定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件,其中固定件包括卡紧部2、握持部4以及导向部6,其中卡紧部2内壁上抵触设置有压紧板组件3,其中压紧板组件3包括第一压紧板3a以及第二压紧板3b,第二压紧板3b的长度大于第一压紧板3a,厚度也大于第一压紧板3a,如图2所示,压紧板组件3一侧抵触在卡紧部2上,另一端抵触在树脂砂芯层1上,同时树脂砂芯层1涂覆在外框5上,其中卡紧部2的方向与树脂砂芯层1的方向平行,导向部6位于外框5外部并倾斜抵触在外框5上,如此随着固定件的高度升高,卡紧部2与导向部6之间的距离就逐渐减小,同时由于卡紧部2与导向部6的顶部是通过水平结构的握持部4固定连接的,这样向下移动固定件的时候,由于外框5的位置是不动的,这样就会通过导向部6以及握持部4带动卡紧部2朝向树脂砂芯层1移动,并直到作用到压紧板组件3上,然后使得压紧板组件3朝向外框5抵紧,并最终使得树脂砂芯层1与外框5之间能够较为紧密的进行贴合;在导向部6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稳定槽7,并且通过稳定槽7与外框5外部卡接,如此通过稳定槽7的槽壁就能够起到一个对导向部6和外框5限位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导向部6,即固定件的位置稳定性;在外框5外部开设有调节槽8,这样调节槽8的底端到树脂砂芯层1之间的距离,就小于外框5到树脂砂芯层1之间的距离,这样当树脂砂芯层1厚度较大的时候,也能够通过将固定件的导向部6放入到调节槽8中,从而正常的对树脂砂芯层1进行限位;其中固定件也能够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固定件底部均抵触设置有压紧长板9,并且两个固定件均抵触在压紧长板9端部,如图3所示,这样就能够保持压紧长板9的位置稳定性,同时通过压紧长板9能够使得固定件的作用范围更大,压紧效果更佳。

当树脂砂芯层1涂覆到外框5的外壁上之后,首先根据需要压紧的范围,调节压紧板组件3或者压紧长板9的使用情况,当将压紧板放置合适之后,竖直向下移动固定件,并使得卡紧部2竖直抵触在压紧板的一侧,导向部6的内壁抵触在外框5上,继续向下移动固定件,由于压紧板到外框5端部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而随着固定件的下降,卡紧部2与导向部6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减小的,这样就能够最终使得通过导向部6和卡紧部2将压紧板组件3或者压紧长板9压紧在树脂砂芯层1上,同时树脂砂芯层1也同时受到了限位作用,所以不能从外框5内壁上发生脱落,直到树脂砂芯层1凝固,并最终与外框5之间紧密连接;其中由于握持部4是水平的,并且其上端是圆弧形的,这样既能够使得驱动握持部4时能够稳定的进行,也是的驱动动作更为舒适;由于第一压紧板3a与第二压紧板3b的长度以及厚度都是不相同的,这样就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第一压紧板3a或者第二压紧板3b,或者是二者之间同时使用,以及压紧板组件3与压紧长板9之间的选用关系,从而使得固定件能够更好的对树脂砂芯层1进行压紧固定,适用范围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