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6389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毂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在汽车铝合金轮毂生产制作过程中,当完成轮毂车削工序后需要将粘在轮毂工件表面的乳化液、油污、铝屑及其它杂质等清洗干净,且要保证轮毂表面干爽,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以往的做法是先在轮毂输送线的前段直接架设水喷头,喷出冷水或热水将轮毂冲刷干净,再在轮毂输送线的后段架设大功率加热器和大型鼓风机将轮毂吹干。现有的清洗工序复杂,清洗效果较差,不能满足轮毂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能够提高清洗效果,清洗方法简单,提高轮毂质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上件:用悬挂支架将轮毂固定好,用橡胶放置在悬挂支架与轮毂接触的地方,防止轮毂表面损伤;

②烫洗:用60-70℃的水去浸泡轮毂,浸泡时间为20-30min,洗去轮毂表面杂物和灰尘;

③脱脂:在水洗槽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脂剂去除轮毂表面的油脂,温度44-55度,脱脂处理时间1.5-3分钟;

④水洗:水洗槽中进行多次清洗,通过清洗液除去轮毂表面残留的脱脂剂;

⑤酸洗:在水洗槽中通过酸性清洗剂除去轮毂表面的氧化膜;

⑥纯水洗:在水洗槽进行纯水洗,ph值为5-7,导电率<100u/scm,工作温度为24-30℃,水洗时间为30-50s。

优选地,所述脱脂剂包括如下组分:醋酸钠8-12份、十六烷基苯磺酸钠1-3份烷基磺酸钠4-10份、磷酸二氢钾2-7份、焦磷酸钾6-8份、聚丙烯5-8份、苯甲醇2-5份、五水偏硅酸钾1-4份、硅藻土4-7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2份、异丙醇3-5份、氢氧化钠5-8份、氢氧化钾10-15份、碳酸钠11-15份;月桂酸烷基醇酰胺5-8份、羧甲基纤维素6-12份、聚乙烯醇2-4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能够提高清洗效果,清洗方法简单,提高轮毂质量,可以同时对多组轮毂进行清洗处理,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轮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悬挂支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悬挂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上件:用悬挂支架将轮毂固定好,用橡胶放置在悬挂支架与轮毂接触的地方,防止轮毂表面损伤;

②烫洗:用60-70℃的水去浸泡轮毂,浸泡时间为20-30min,洗去轮毂表面杂物和灰尘;

③脱脂:在水洗槽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脂剂去除轮毂表面的油脂,温度44-55度,脱脂处理时间1.5-3分钟;

④水洗:水洗槽中进行多次清洗,通过清洗液除去轮毂表面残留的脱脂剂;

⑤酸洗:在水洗槽中通过酸性清洗剂除去轮毂表面的氧化膜;

⑥纯水洗:在水洗槽进行纯水洗,ph值为5-7,导电率<100u/scm,工作温度为24-30℃,水洗时间为30-50s。

实施例2:

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上件:用悬挂支架将轮毂固定好,用橡胶放置在悬挂支架与轮毂接触的地方,防止轮毂表面损伤;

②烫洗:用60-70℃的水去浸泡轮毂,浸泡时间为20-30min,洗去轮毂表面杂物和灰尘;

③脱脂:在水洗槽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脂剂去除轮毂表面的油脂,温度44-55度,脱脂处理时间1.5-3分钟;

④水洗:水洗槽中进行多次清洗,通过清洗液除去轮毂表面残留的脱脂剂;

⑤酸洗:在水洗槽中通过酸性清洗剂除去轮毂表面的氧化膜;

⑥纯水洗:在水洗槽进行纯水洗,ph值为5-7,导电率<100u/scm,工作温度为24-30℃,水洗时间为30-50s。

优选地,所述脱脂剂包括如下组分:醋酸钠8-12份、十六烷基苯磺酸钠1-3份烷基磺酸钠4-10份、磷酸二氢钾2-7份、焦磷酸钾6-8份、聚丙烯5-8份、苯甲醇2-5份、五水偏硅酸钾1-4份、硅藻土4-7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2份、异丙醇3-5份、氢氧化钠5-8份、氢氧化钾10-15份、碳酸钠11-15份;月桂酸烷基醇酰胺5-8份、羧甲基纤维素6-12份、聚乙烯醇2-4份。

实施例3:

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上件:用悬挂支架将轮毂固定好,用橡胶放置在悬挂支架与轮毂接触的地方,防止轮毂表面损伤;

②烫洗:用60-70℃的水去浸泡轮毂,浸泡时间为20-30min,洗去轮毂表面杂物和灰尘;

③脱脂:在水洗槽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脂剂去除轮毂表面的油脂,温度44-55度,脱脂处理时间1.5-3分钟;

④水洗:水洗槽中进行多次清洗,通过清洗液除去轮毂表面残留的脱脂剂;

⑤酸洗:在水洗槽中通过酸性清洗剂除去轮毂表面的氧化膜;

⑥纯水洗:在水洗槽进行纯水洗,ph值为5-7,导电率<100u/scm,工作温度为24-30℃,水洗时间为30-50s。

优选地,所述脱脂剂包括如下组分:醋酸钠8-12份、十六烷基苯磺酸钠1-3份烷基磺酸钠4-10份、磷酸二氢钾2-7份、焦磷酸钾6-8份、聚丙烯5-8份、苯甲醇2-5份、五水偏硅酸钾1-4份、硅藻土4-7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2份、异丙醇3-5份、氢氧化钠5-8份、氢氧化钾10-15份、碳酸钠11-15份;月桂酸烷基醇酰胺5-8份、羧甲基纤维素6-12份、聚乙烯醇2-4份。

如图1、2所示,所述悬挂支架包括主杆1和挂杆2,所述挂杆2相对于主杆1向下倾斜且固定于主杆1上,所述挂杆2的挂钩3朝上,所述挂杆2数量最为三个一组,且每一组挂杆2以主杆1为圆心均匀分布。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挂杆2的底部与主杆1旋转铰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主杆1上套有护板4,所述护板4上设有与挂杆2位置相对应的通孔5,所述挂杆2的杆体穿过通孔5。

优选地,所述护板4中心部位设有一个护套6,所述护套6套在主杆1上,所述主杆1上设有呈均匀直线分布的螺丝孔洞7,所述护套6上设有紧固螺丝8,所述护板4通过护套6在主杆1上进行上下滑动,且通过紧固螺丝8固定在相对应的螺丝孔洞7上。

优选地,所述主杆1上设有若干组挂杆2,且每组挂杆2之间设有一定间隔。

优选地,所述挂钩3的末端设有螺纹9,所述轮毂放置在挂钩3上,并通过螺帽可以将轮毂固定在悬挂支架上。

将实施例1、2、3处理出来的轮毂进行试验,并与市面普通方法处理出来的轮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表面前处理工艺,能够提高清洗效果,清洗方法简单,提高轮毂质量,使得轮毂可以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污迹和油脂,进行酸化处理,去除表面氧化层,让轮毂表面均匀密布有微孔,可以让涂层更好的附着在轮毂表面,可以同时对多组轮毂进行清洗处理,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轮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